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P4

  ..续本文上一页:行动艰难缓慢之意,偃,僵仆;阐,缓也。

  2、「我于一时随道行……亦无有便利之劳」:南传相关经文此处作「我行于大路要道,前或后皆不见少物安稳,那祇多!乃至我之大小便利亦如是」。

  3、「依于食饮……厌离群聚,是则为依」:南传相对经文此处作「食、饮、嚼食、啖食者有大小便,此乃其等流。那祇多!从所爱之转异而生忧、悲、苦、愁、恼者,此即其等流。那祇多!勤修不净相观行时,于净相(处)起违厌想,此乃其等流。那祇多!于六触处观无常而住时,于触处起违厌想,此乃其等流。那祇多!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时,于取处起违厌想,此乃其等流。」等流,由因流出果,由本流出末,因果本末相类似之谓。

  

  九九五、本经叙说佛告那提迦,佛喜欢种种精进的比丘,不喜欢种种懈怠的比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拘萨罗国人间游行教化,来到那楞伽罗聚落,……就如前经所详述一样,乃至他们每个人所起的利乐。

   佛陀告诉那提迦说:「我看见在聚落旁有精舍,有比丘在坐禅。我看见后,这样想着:现在这位尊者,有这聚落里的人,或者是沙弥,往来喧闹声音的扰乱,障碍他的禅思,吵醒他的禅定,使他对于未到而想到、未获而想获、未证而想证的境界造成留难。那提迦啊!我不赞许那位比丘住在聚落旁的精舍里。

   那提迦啊!我曾见有比丘住于空闲处,仰卧喘息。我看见这样情景后,这样想着:当使那位比丘能觉醒睡眠,思惟闲寂。那提迦啊!我也是不赞许如此住于空闲处的比丘。

   那提迦啊!我又曾看见比丘住于空闲处,身体摇晃坐着睡觉。看见后,我这样想着:当使这位比丘能觉醒睡眠,还未得定能够得定,有了定心而得解脱。所以,那提迦啊!我不赞许如此住于空闲处的比丘。

   那提迦啊!我又曾看见有比丘住于空闲处,端坐入于禅定。我看见后,这样想着:当使这位比丘还未解脱的话,能快速地得到解脱;已得解脱的话,能使他自我防护,不再退失。那提迦啊!我赞许如此住于空闲处的比丘。

   那提迦啊!我又曾看见有比丘住于空闲处,可是他到后来,却舍弃了所有的床卧器具,远离这空闲之处,回到聚落中,又另受床卧器具的供养。那提迦啊!我也不赞许如此又回到聚落的比丘。

   其次,那提迦啊!我曾看见有比丘住在聚落的精舍里,具有名闻大德,能招感财利││衣服、饮食、汤药、众具。到了后来,他舍弃了所有聚落床座财利的供养,去到空闲处,床卧安住。那提迦啊!我赞许如此舍弃聚落床卧财利的供养,而安住于空闲之处的比丘。那提迦啊!比丘应该这样修习!」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那提迦比丘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九九五经注释:

  1、「今此尊者……觉其正受」: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今或守园人侵此具寿(比丘),或沙弥令彼自其定而起。」

  2、「令彼比丘觉寤睡眠,思空闲想」:南传相对经文此处作「此具寿(比丘)当除遣彼睡眠与疲劳,当祇一心思惟闲寂想。」

  

  九九六、本经叙说佛以离车族因放逸而被摩竭陀国阿阇世王乘虚而攻为喻;比丘若放逸,恶魔波旬亦将伺得其便。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原来的离车族人常怀戒惧,睡觉时以木枕做为枕头,手脚劳动得龟裂粗糙,担心害怕摩竭陀国毗提希之子阿阇世王会乘虚来攻打。所以,他们经常警惕自己,不敢放逸;由于他们能不放逸,所以摩竭陀国毗提希之子阿阇世王无法乘虚来攻击。可是到了后来,不久,离车族人纵情享乐,不从事劳动工作,人人手足柔软,睡着丝绸做的枕头,身体安卧,日出仍不起床,放逸懈怠;因为放逸懈怠,所以摩竭陀国毗提希之子阿阇世王便乘虚而攻打他们。

   同样地,比丘应运用方法精勤修习,能够坚定心志,不舍善法。即使肌肤消瘦,筋连骨立,也要运用方法精勤修习,不舍善法。乃至所应得到的还未获得的话,就不舍精进,经常摄护自心,不敢放逸懈怠;因为不放逸懈怠,所以魔王波旬就无法乘虚扰乱。

   未来之世,会有一些比丘纵情享乐,无所事事,手足柔软,睡着丝绸做的枕头,身体安卧,日出仍不起床,放逸懈怠;因为放逸懈怠,所以恶魔波旬便得乘虚扰乱。所以,比丘啊!你们应当这样修习:要运用方法精勤修习,……乃至所未得到的还没得到的话,就不舍弃精进努力。」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九九六经注释:

  1、手足龟坼:形容手足粗裂如同龟甲。

  2、缯纩为枕:用丝绸做为枕头。

  

   九九七、本经叙说须臾修习慈心胜过施食三百釜,故应修习慈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譬如有一个人早晨时以三百锅的食物布施予众生,在中午、傍晚时,也是如此布施。另有第二个人,他只在任何片刻的时间,对一切众生修习慈心,乃至只是如榨取牛乳这样地短暂时间而已,但与先前那一个人的布施功德相比,先前那个人却不能及得上他的百分、千分、或好几亿万分之一,是算数譬类所不能比的!所以,比丘啊!你们应当这样修习:在任何片刻之时,应对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即使极短暂仅如榨取牛乳之顷。」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九八、本经以多女少男之家易为盗贼抢夺;多男少女之家则不为盗贼数数抢夺为喻。善男子、善女人不修习慈心则易为恶鬼神所欺;若修习慈心,则不为恶鬼神所欺。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譬如有人家里多女人而少男子,应知这个家容易被盗贼所抢夺。同样地,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最底下甚至仅如榨取牛乳这样的短暂时间,也不能对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应知这个人就会很容易被各种邪恶的鬼神所恼害。

   譬如有人家里多男子而少女人,就不易被盗贼经常抢夺。同样地,善男子如果最底下甚至仅如榨取牛乳这样的短暂时间,能对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就不会被各种邪恶的鬼神所恼害。所以,众比丘啊!你们应当经常随时,乃至最底下仅如榨取牛乳的短暂时间里,修习慈心。」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九九、本经叙说譬如士夫不能以手以拳椎破匕首剑;如是,若比丘修习慈心,则诸恶鬼神不能乘隙欺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譬如有一个人,他有把匕首剑(短剑)剑刃很锐利。有位健壮的人说:『我能够用手或用拳头椎打你的剑,把它击碎。』众比丘啊!那位健壮的人是否真能用手或拳头椎打这把剑,把它击碎了呢?」

   比丘答佛陀说:「不能,世尊!因为那把匕首剑刀刃很锐利,并非那个人用手或用拳头椎打所能使它碎断,这只是徒自困苦罢了。」

   「就像这样,比丘啊!如果沙门、婆罗门最底下乃至仅如榨取牛乳这样的短暂时间里,能够对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那么假如有各种邪恶鬼神想伺机去寻找他的缺点,也不能趁隙而得逞,正好反会伤害到自己罢了。所以,众比丘啊!你们应当要如此修习:最底下乃至如榨取牛乳的短暂时间里,要修习慈心。」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本经说明修习慈心者少如甲上土,而不修慈心者则多如大地土。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用指甲挖取泥土,然后问众比丘说:「你们意见怎样呢?是我指甲上的泥土多,还是大地的泥土多呢?」

   比丘答佛陀说:「世尊啊!您指甲上的泥土只是极少数罢了,而大地上的泥土却多得无量无数,是不能相比的。」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就像这样,众生能在最底下乃至于弹指的瞬间里,对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的人,就如我指甲上泥土这样少罢了;而众生不能在最底下乃至仅如弹指的瞬间里,对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的人,却有如大地泥土这样多。所以,众比丘啊!你们应当经常对于一切众生修习慈心。」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一、本经叙说寿命变迁迅速,当观察无常,修习厌离、不乐、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边的重阁讲堂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不是永恒,也不安定,是会变易之法。众比丘啊!你们应当经常观察这一切事物,修习厌离,不爱乐它,而得解脱。」

   当时,有一位比丘从座起来,整理衣服,向佛陀行礼,右膝跪地,恭敬合掌问佛陀说:「我们人寿命的迁灭,迟速又是怎样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我能解说它,但是你想知道它的奥义却很难。」

   比丘问佛陀说:「您是否可用譬喻来解说呢?」

   佛陀说:「可以的。」

   佛陀告诉比丘说:「譬如有四个人手拿着强弓,同时发箭射向四方。另有一个人趁着箭还未落地时,他能陆续去接取这四只箭。怎样呢?比丘啊!像这个人的速度是否很快捷呢?」

  比丘答佛陀说:「是很快捷,世尊!」

   佛…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