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戒律,已得到了无所畏惧。便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右膝跪地,恭敬合掌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已得度,世尊啊!我已超越,我从今起归依佛、归依法、归依比丘僧,尽己形寿,做为一位优婆塞。世尊啊!譬如有一个人想要得到灯的光明照耀,他却去拿取马尾巴来做灯炷(灯心),然后吹气助它燃烧,最后还是不能得到光明,只是空自疲劳,灯终究是不能燃起。我也是像这样,想要求得光明的智慧,却在那愚痴的尼揵子处,愚痴地习近他,愚痴地与他和合相处,愚痴地奉事他,空自劳苦,却不能得到光明的智慧,所以我现在要再次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从今以后,对于那愚痴不善不辨的尼揵子处,就是少许的信、少许的敬、少许的爱、少许的念,我今也要远离。所以,我现在又请第三次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乃至尽己形寿,做为一位优婆塞,清净自己的心意。」
当时,刀师氏聚落主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九○八经注释:
1、「杀生者,……则将至彼」:别译杂阿含经卷七第十经此处作「若作杀业,随杀时多,必堕恶趣,入于地狱」。
2、「我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我教导主知彼前境,见彼所见」。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余师乃如是谈、如是见,怀如是之见。」
3、意解脱:别译杂阿含经又作「心解脱」。
4、「有因,有缘众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业烦恼」: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一切众生,皆有因缘染污心垢,以是缘故,一切众生,得业结使。」南传巴利本无此句。
5、「圣弟子心与慈俱,……正受住」:「正受住」,别译杂阿含经作「于善中住」。南传相对经文此处作「与慈俱生之心,充满于一方而住」。
6、有量业:指恶业,恶业少、有限量。
7、将去:牵引入地狱中,即堕于地狱。
九○九、本经解说三种调马及三种调士夫意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世间有三种调御之马。是那三种呢?就是有一种马行步快捷,但毛色不鲜丽,身体也不强壮。有一种马毛色鲜丽,行步快捷,但身体却不够强壮。有一种马行步快捷,毛色鲜丽,身体也长得很强壮。同样地,也有三种调御士夫之相。是那三种呢?就是有一种士夫具足快捷,但不具足颜色,不具足形体。有一种士夫具足快捷,也具足颜色,但不具足形体。有一种士夫具足快捷,具足颜色,也具足形体。
比丘啊!怎样叫调御士夫具足快捷,却不具足颜色,不具足形体呢?有一种士夫对这苦的真理能如实知道,对这苦的生起、苦的息灭、苦息灭的途径也都能如实知道,如此去做观察,就能断除三种结惑││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断除这三种结惑可得到须陀洹果(初果),不再堕于恶道之中,决定会正确地趋向于正觉,最多只要在人间或天上往返受生七次,就能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这样就叫做具足快捷。怎样叫不具足颜色呢?就是假如有人向他请教论藏及律藏,他却不能充分地把句中蕴涵的道理,依次随顺地做圆满地解说,这样就叫做不具足颜色。怎样叫不具足形体呢?就是没有大德名闻,不能感致衣服、饮食、床卧、汤药、各种器具。如此就叫做士夫具足快捷,但不具足颜色,也不具足形体。
怎样叫做具足快捷,具足颜色,却不具足形体呢?有一种士夫能如实知道这苦的真理,对这苦的生起、苦的息灭、苦息灭的途径,也都能如实知道,……乃至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这就叫做具足快捷。怎样叫具足颜色呢?就是假如有人向他请教论藏及律藏,……乃至他都能为人解说,这就叫做具足颜色。怎样叫不具足形体呢?就是没有大德名闻,不能感致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物。如此就叫做士夫具足快捷、具足颜色、但却不具足形体。
怎样叫士夫具足快捷、具足颜色、也具足形体呢?有一种士夫能如实知道这苦的真理,对这苦的生起、苦的息灭、苦息灭的途径,也都能如实知道,……乃至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这就叫做具足快捷。怎样叫具足颜色呢?就是假如有人向他请教论藏及律藏,……乃至他都能为人解说,这就叫具足颜色。怎样叫具足形体呢?就是具有大德名闻,……乃至能感致卧具、汤药等物,这就叫做具足形体。如此就叫做士夫具足快捷、具足颜色、也具足形体。」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九○九经注释:
1、三种调马: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十二经作「三种不调之马」。
2、如是三种调士夫相:别译杂阿含经作「人亦三种,如彼三种不调之马」。
3、何等为调士夫:原作「何等为不调士夫」,今依文意将「不」字删除。
4、非大德名闻感致衣被、饮食、床卧、汤药、众具:根据后段经文及别译杂阿含经,宜作「非大德名闻,不能感致衣被……」
九一○、本经解说三种良马及三种善男子意义。
我听闻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世间有三种良马。是那三种呢?就是有一种马行步快捷,但毛色不鲜丽,身体也不强壮。有一种马行步快捷,毛色也鲜丽,但身体却不够强壮。有一种马行步快捷,毛色鲜丽,身体也长得很强壮。在如来的正法、戒律中也有三种善男子。是那三种呢?就是有一种善男子具足快捷,但却不具足颜色、也不具足形体。有一种善男子具足快捷,也具足颜色,但却不具足形体。有一种善男子是具足快捷、具足颜色,也具足形体。
怎样叫做善男子具足快捷,但却不具足颜色,也不具足形体呢?有一种善男子能如实知道苦的真理,如实知道苦生起的真理,如实知道苦息灭的真理,如实知道息灭苦的途径的真理。他有这样的认知、这样的观见后,断除了欲界的五种结惑,就是:身见结、戒取结、疑结、贪欲结、瞋恚结;断除这欲界的五种结惑后,便得到了阿那含果中的生般涅槃,不再还生此世间,这就叫做善男子具足快捷。怎样叫不具足颜色呢?就是假如有人向他请教论藏及律藏,他却不能了解法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依次随顺方便,给予正确地解说,这就叫做不具足颜色。怎样叫不具足形体呢?就是没有大德名闻,不能感致财利供养,以及衣服、饮食、随病的汤药。如此就叫做善男子具足快捷,但却不具足颜色、也不具足形体。
怎样叫做具足快捷,也具足颜色,却不具足形体呢?有一种善男子对这苦的真理能够如实知道,……乃至得到阿那含果的生般涅槃,不再还生此世间,这就叫做具足快捷。怎样叫具足颜色呢?就是假如有人向他请教论藏及律藏,他都能依次将法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随顺方便而正确地为人解说,这就叫做具足颜色。怎样叫不具足形体呢?就是没有大德名闻,不能感致财利的供养,以及衣服、饮食、随病的汤药。如此就叫做善男子具足快捷、也具足颜色,却不具足形体。
怎样叫做善男子具足快捷,具足颜色,也具足形体呢?有一种善男子对这苦的真理能够如实知道,……乃至得到阿那含果的生般涅槃,不再还生此世间,这就叫做具足快捷。怎样叫具足颜色呢?就是假如有人向他请教论藏及律藏,……乃至他都能为人解说,这就叫做具足颜色。怎样叫具足形体呢?就是具有大德名闻,能感致财利,……乃至汤药、众具,这就叫做具足形体。如此就叫做善男子具足快捷、具足颜色、也具足形体。」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九一○经注释:
1、生般涅槃阿那含:阿那含果中分为中般、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上流般五种涅槃。生般涅槃为圣者生于色界,不久便断余惑而般涅槃。
2、不能感财利供养:原作「能感财利供养」,本经下段类句亦同。但参考前经,及别译杂阿含经卷八第十三经,增一「不」字。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