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P5

  ..续本文上一页老师,我是您的弟子。」

  佛陀告诉迦叶说:「是的!是的!我是老师,你是弟子。你现在且随意而坐吧!」

  摩诃迦叶尊者向佛陀顶礼后,就退坐一边。

  这时,世尊为了要对众比丘有更深警惕的缘故,又以摩诃迦叶尊者与佛陀自己所得殊胜的广大功德相同,显示给众比丘知道,就告诉众比丘说:「我已远离了五欲及五盖邪恶不善法,有觉、有观,圆满地安住于初禅,无论白天、夜晚,或日夜都能如此;而摩诃迦叶尊者也是跟我一样,已远离了五欲及五盖邪恶不善法,乃至圆满地安住于初禅,无论白天、夜晚,或日夜都能如此。我想要圆满地安住于第二、第三、第四禅中,无论白天、夜晚,或日夜都能如此;而那位摩诃迦叶也是这样,……乃至圆满地安住于第四禅,无论白天、夜晚,或日夜也都能如此。我能随心所欲,入于慈、悲、喜、舍四无量定,或入于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等四无色定,拥有各种神通,具足天耳通(能听闻世间一切远近声音)、他心智(知道他内心思想及感受)、宿命智(知道自他过去世情况)、生死智(看透众生来世趋向何道的智慧)、漏尽智(了知如实证得四圣谛,断尽烦恼的智慧)等五种智证通。无论白天、夜晚,或日夜都能如此;而那位迦叶比丘也是这样,……乃至具足漏尽智证通,无论白天、夜晚,或日夜也都能如此。」

  当时,世尊于无量大众中,称叹摩诃迦叶与自己广大胜妙功德相同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八九四经注释:

  1、衣服佯佯而来:佯佯,矫揉做作之意,或因迦叶尊者穿著垢秽粪扫衣,众比丘看来,以为此乃故示苦行以钓誉。或说「佯佯」即「洋洋」,形容衣服宽大之状,言迦叶清瘦身躯穿著衣服,令人有宽大的感觉。

  

  八九五、本经叙说迦叶与阿难共过比丘尼精舍,迦叶先为比丘尼说法,偷罗难陀比丘尼不悦,恶言批评迦叶,以为他能力不及阿难,迦叶乃举佛昔日对他的称叹为自己辩说,也得阿难的认可。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摩诃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则住在耆阇崛山中。

  当时,阿难尊者去到摩诃迦叶尊者住处,告诉摩诃迦叶尊者说:「现在我们可一起走出耆阇崛山,进入王舍城乞食了。」摩诃迦叶尊者静默地答应了。

  这时,摩诃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就要走入王舍城中乞食。阿难尊者告诉摩诃迦叶尊者说:「时间还早了些,我们暂且先去拜访比丘尼的精舍。」于是二人就前往拜访。

  那时,众比丘尼遥见摩诃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二人从远处过来了,就很快地铺好了床座,请他俩就坐。

  这时,众比丘尼向摩诃迦叶及阿难二位尊者顶过礼后,就退坐一边。

  摩诃迦叶尊者就为众比丘尼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后,这时,有位名叫偷罗难陀的比丘尼,心里感到不欢喜,他说出这样的恶言:「怎样呢?摩诃迦叶尊者要在鞞提诃牟尼││阿难尊者之前为比丘尼说法吗?这就好比是卖针的小贩在针师家卖针一样。摩诃迦叶尊者在鞞提诃牟尼││阿难尊者之前为众比丘尼说法,也像这样。」

  摩诃迦叶尊者听闻到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欢喜而说出的恶言后,就向阿难尊者说:「你看!这位偷罗难陀比丘尼心不欢喜而说出恶言。怎样呢?阿难啊!我真的是像卖针的小贩,而你是针师,我就在你面前卖针这样吗?」

  阿难尊者告诉摩诃迦叶尊者说:「您且息怒!且先安忍!因为这愚痴老妇人,没有智慧,也不曾修习,所以才会口出恶言来。」

  「阿难啊!你难道不曾听闻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以他的知见,在大众中讲说「月譬经」时,教诫、教授说:『比丘啊!你们应该要如月亮不着、不缚、不染而行空,也要常如新学比丘一样,怀着惭愧,低声下气。』就如此的为阿难详述「月譬经」的内容。阿难啊!你能像月亮那样不着、不缚、不染而行空,经常如新学比丘那样,怀着惭愧,低声下气吗?」

  阿难答说:「不能,摩诃迦叶尊者!」

  「阿难啊!你可听闻过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以他的所知所见说:『比丘啊!能够像月亮那样不着、不缚、不染而行空,又经常如新学比丘那样,怀着惭愧,低声下气的,只有摩诃迦叶比丘!』吗?」

  阿难答说:「是的,摩诃迦叶尊者!」

  「阿难啊!你曾经被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以他的所知所见,在无量大众之前,请你来就坐吗?而且又被世尊以同他自己一样的广大功德,称叹你阿难已远离五欲及五盖邪恶不善法,……乃至称叹

  你已得到漏尽智证通了吗?」

  阿难答说:「不曾,摩诃迦叶尊者!」

  「就像这样,阿难啊!你可听闻过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曾在无量大众之前,自己亲口说:『真好啊!你来了!摩诃迦叶啊!请你来坐在我剩余的半个座位上。』又在于大众之前以同他自己一样的广大功德,称叹我已远离五欲及五盖邪恶不善法,……乃至已得漏尽智证通,如此地称叹我摩诃迦叶吗?」

  阿难答说:「是的,摩诃迦叶尊者!」

  当时,摩诃迦叶于比丘尼众中如狮子作吼一样地讲经说法后便离去。

  第八九五经注释:

  1、阿梨:即圣者。

  2、鞞提诃牟尼:即鞞提诃圣者,意为第二世尊,此是尼众对阿难之尊称。

  3、月譬经:见本卷第八八八经。

  

  八九六、本经叙说世尊涅槃未久,阿难率年少比丘至南天竺人间游行,致有三十年少比丘舍戒还俗。后至迦叶所,迦叶责其为童子,不知筹量。低舍比丘尼闻之不喜,口出恶言。阿难闻后乃请迦叶忍之。迦叶遂告阿难其出家受法因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摩诃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堀山中,世尊刚入涅槃不久。那时,正遇着饥荒的年岁,很难乞得食物。

  当时,阿难尊者和众多的年少比丘在一起,他们不能完善地摄护六根,饮食不知节制,不能在初夜、后夜勤勉精进禅思,喜贪着睡眠,常去求取世间的财利。他们在人间游行到了南天竺,有三十位的年少弟子在中途舍戒还俗了,剩余的大多是童子(小沙弥)。当时,阿难尊者在南山的国土游行,而只剩很少的徒众回到王舍城来。这时,阿难尊者收好了衣钵,洗完脚后,就去到摩诃迦叶尊者住处,向他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摩诃迦叶尊者问阿难尊者说:「你从何处来?徒众怎么这样少呢?」

  阿难答说:「我是从南山国土人间游行回来的,在那儿有年少比丘三十人中途舍戒还俗了,徒众因此减少,现在留下的大多是童子。」

  摩诃迦叶尊者问阿难说:「是因为有几种福利,所以如来、应供、等正觉以他的所知所见,当超过三人一起接受供养时,听许制定结众受供养戒呢?」

  阿难答说:「是为了二件事的缘故。是那二件呢?第一是为了使贫穷小家免受乞食的苦恼,第二是避免众多恶人结为伴党,而破坏僧伽的缘故。不使恶人住于僧团中,接受僧众的名份,障碍大众,分成二部,互相怨嫌诤讼。」

  迦叶尊者告诉阿难说:「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在年岁闹饥荒时,还和众多的年少弟子到南山国土游行,以致使三十人舍戒还俗,徒众减少,剩余的大多是童子呢?阿难啊!就你徒众减少情况来看,你还是像个孩童一样,不知怎样去筹量。」

  阿难答说:「为何呢?摩诃迦叶尊者啊!我头发都已斑白了,怎么还说我像个孩童呢?」

  摩诃迦叶尊者说:「你在闹饥荒的年岁,和众年少弟子们到人间去游行,以致使三十位弟子舍戒还俗,其余留下来的又大多是童子们,如此徒众减少了,是你不知筹量的缘故。然而你却说:『因为年长的大众坏戒,所以阿难的徒众也就坏戒极严重。』阿难啊!其实是你还像孩童一样,不知筹量的缘故。」

  当时,低舍比丘尼听到摩诃迦叶尊者以孩童之称来责备阿难尊者││毗提诃牟尼,听后很不欢喜,就作恶言说:「怎么可以这样呢?那摩诃迦叶尊者本是外道师,然而却以孩童之称来责备阿难尊者││毗提诃牟尼,使尊者以孩童之名而流行于世呢?」

  摩诃迦叶尊者以他的天耳神通,已听到了低舍比丘尼心不欢喜而说出的恶言。听后,他就告诉阿难尊者说:「你看!这低舍比丘尼因心里不欢喜,而口出恶言说:『那摩诃迦叶本是外道,却以孩童之称来责备阿难尊者││毗提诃牟尼,以致使尊者以孩童之名而流行于世。』」

  阿难尊者答说:「您且息怒!摩诃迦叶尊者啊!您且安忍!摩诃叶尊者啊!这位愚痴老妇他自性没有智慧。」

  摩诃迦叶尊者告诉阿难说:「我自出家以来,都不知有其他的师父,惟归依如来、应供、等正觉。我还未出家时,经常思考着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问题,知道在家庶务繁杂,会有很多烦恼;而出家幽静清闲,很难认可俗人的做为,出家而处于非家的修行生活,一向很鲜洁,尽其一生,都纯一圆满清净,梵行极清白。所以我应该剃除须发,穿著袈裟衣,正信俗家非究竟归处,而出家学道,把价值百千金的贵重衣服,一段一段的割截,再做成僧伽梨(大衣、袈裟),如果世间有阿罗汉的话,我知道了就要跟随他出家。我离开家庭后,就在王舍城的那罗聚落中间多子塔处,遇到世尊在这儿正身端坐,法相庄严奇特,诸根寂静,是至高无上的寂灭,就如金山一样。我当时看见后,这样地想着:这位就是我的老师!这位就是世尊!这位就是罗汉!这位就是等正觉的圣者了!我当时一心合掌敬礼,禀告佛陀说:『您就是我的大师!我是您的弟子。』

  佛陀告诉我说:『是的,迦叶啊!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弟子。迦叶啊!你现在已成就了如此真实的清净心!你所恭敬的人,如果他实不知而却说知,实不见而却说见,实非罗汉而却说是罗汉,实非等正觉而却说是等正觉的话,那么他的身体当会自然碎裂成七分。迦叶啊!我现在是真实知道,所以我就说知道;是真实看见,所以我就说看见;是真实证成阿罗汉,所以说我是阿罗汉;是真实得到等正觉,所以说我是等正觉。迦叶啊!我今天是有某种因缘,所以为声闻弟子说法,而不是没有因缘道理的。我是有所依凭,不是无所依凭;是真有神通力量,不是没有神通力量。所以,迦叶啊!如果想要闻法,就应当如此地去修学。如果又想从闻法中,得到真义的利益,就应该要专一其心,恭敬尊重,专心倾听,而这样地思考着:我应该要正确观察五蕴的生灭,以及六触入处的集起与灭没,乐住于四念处的正念中,修习七觉分、八解脱,能以自身作证。要常念其身,未曾断绝,远离无惭无愧,在于大师及修持梵行的大德之处,常怀惭愧心,应当这样去修学!』

  当时,世尊为我讲说佛法,给我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我也随即离去,走向自己住处。我把价值百千金的衣服割断裁成僧伽梨,折成四层做为座垫。那时,世尊知我极为诚心,就随处从走道下来,我立即把衣服铺好,做为坐具,并请佛坐下。世尊就坐后,用手摸着衣服,赞叹着说:『迦叶啊!这件衣服很轻细,又很柔软。』我当时答说:『的确,世尊啊!这件衣服很轻细,又很柔软,希望世尊您能接受我这件衣服的供养!』佛陀告诉迦叶说:『你应当接受我的粪扫衣,我就会接受你所供养的僧伽梨。』佛陀便即亲自授我粪扫衣,我也立即奉献给佛陀僧伽梨。就这样地渐渐教导我,我在八日之中,因学法而受持乞食,到了第九天,就超入于阿罗汉的无学位了。

  阿难啊!如果有人正实问说:『谁是世尊的法子,从佛口而生,从佛法化生,世尊付以法财,具足各种禅定、解脱、三昧、正受呢?』那么应答说我迦叶就是了,这才是正确的说法。譬如转轮圣王的第一长子(太子),当他被灌顶后而登上王位之时,就能恣意享受轮王的五种妙欲,不用劳苦运用方法去求取,自然就可得到一样。我也是像这样,我是佛陀法子,从佛口而生,从佛法化生,得到佛法的余财,具足各种禅定、解脱、三昧、正受,不用劳苦运用方法去求取,自然就可获得。譬如转轮圣王的宝象,高有七、八肘,如果用一片多罗树叶就能覆障象身的话(喻不可能);同样地,我所成就的六种神通智慧,那么也可被人所覆障了。如果有人对于以智慧证得的神通境界神足通还有疑惑的话,我都能为他分别解说;对于天耳通、他心通、宿命智证通、生死智证通、漏尽智证通,还有疑惑的话,我也都能为他分别解说,使他得到明确的答案。」

  阿难尊者告诉摩诃迦叶尊者说:「是的!是的!摩诃迦叶啊!譬如转轮圣王的宝象,高有七、八肘,如果想要以一片多罗树叶就能覆障住它的话;同样地,摩诃迦叶所成就的六种神通智慧也可被覆障住了。如果有人对于以智慧证得的神通境界,……乃至漏尽智证通有所疑惑的话,摩诃迦叶尊者都能为他解说,使他得到明确的答案。我会长夜地敬信尊重摩诃迦叶尊者,因为您有如此大德神力的缘故。」

  摩诃迦叶尊者讲说这段经文时,阿难尊者听闻他的说法,满心欢喜,愿信受奉行。

  第八九六经注释:

  1、听三人以上制群食戒:根据南传巴利律比丘戒忏悔第三十二「结众受供养」,其因缘是〡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提婆达多聚集比丘,集体至居士家接受供养,使居士必须准备大量的食物,造成经济上的负担。所以制定四位或四位以上的比丘一起受居士供养时,犯忏悔。

  2、头发二色:即头发斑白。

  3、多子塔:位于中印度毗舍离城西。

  4、八解脱:又名八背舍,违背三界之烦恼而舍离之,解脱其系缚之八种禅定: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5、肘:印度尺数名。俱舍论十二谓七麦为一指节,三指节为一指,横列二十四指为一肘。或谓一尺八寸乃至一尺四寸为一肘,佛之量倍之。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