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P4

  ..续本文上一页失去正念,不能静定,没智慧,如果听闻他人说法的话,他就反会退失善法。世尊啊!像这些邪恶之人,都还不能使他们的心安住于善法中,何况是要使他们更为增进!当知这些人,随着日夜的更迭,善法也会逐渐退减,不能增长。

  世尊啊!如果有人对于一切善法信心清净,如此就能不退失善法;或者对于一切善法能知精进,有惭愧心,有智慧的话,这样也能不退失善法;或者能不被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惑五盖所覆障的话,这样也能不退失善法;或者行为能不凶暴,心不染污,不忿怒也不怨恨,心能静定,生起正念,具有智慧的话,这样也能不退失善法。像这些人,他们于一切善法日夜都在不断增长,何况是把心安住于其中!这种人他日夜都在求进步,始终不会退减的。」

  佛陀告诉迦叶说:「是的,是的,的确对于善法要是没有信敬之心的话,这样就会退减善法,……其余也是要如迦叶所述次第广为解说。」

  当时,摩诃迦叶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八九二、本经叙说佛陀教摩诃迦叶应教诫、教授诸比丘,(摩诃迦叶答以今诸比丘难可教授)佛乃为说今昔比丘心态之不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摩诃迦叶尊者住在舍卫国东园的鹿子母讲堂里。下午时分,他从禅定中出定,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世尊告诉摩诃迦叶说:「你应该为众比丘说法教诫、教授他们。为什么呢?因为我就常为众比丘说法教诫、教授他们,所以你也应该这样做。」

  摩诃迦叶尊者告诉佛陀说:「世尊啊!现在的比丘们实在很难说法去教诫、教授他们,有些比丘听闻他人的说法,甚至会感到不耐烦,心不欢喜。」

  佛陀告诉摩诃迦叶说:「你是因为什么缘故,所以这样说呢?」

  摩诃迦叶答佛陀说:「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凭依,希望世尊您能为众比丘说法,众比丘闻法后,当会信受奉行。」

  佛陀告诉迦叶说:「你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解说。」

  佛陀接着便对迦叶说:「往昔,有住于幽静的阿练若修习头陀行的比丘,他对于阿练若的比丘,赞叹他们修习阿练若之法;对于乞食的比丘,赞叹他乞食的功德;对于着粪扫衣的比丘,赞叹他着粪扫衣的功德。如果是少欲知足,修行远离,能运用方法勤勉精进,有正念正定,以智慧断尽烦恼,能够以身作证的比丘,他就会随顺着那位比丘所行持之法,而赞叹称说他。迦叶啊!如果对于阿练若比丘,能叹说阿练若法,……乃至对于断尽烦恼的比丘,能叹说他已断烦恼得到以身作证。如果看见这些比丘,也都能与他们招呼谈话,并随宜慰劳说:『多好啊!你来了!你叫什么名字?是谁的弟子呢?』让座给他坐,赞叹他的贤善,说他能与沙门之法相应,有沙门的目的和沙门的欲愿理想。这样赞叹时,那些来此同住同游的比丘,便决定会随顺他的做法而行,不久之后,那些比丘也就会与他的见解相同,也与他的欲愿相同了。」

  佛陀告诉迦叶说:「如果这年少的比丘,看见那位阿练若比丘来赞叹阿练若法……乃至断尽烦恼,得到以身作证时,那位年少比丘应起身出迎,恭敬礼拜问讯,乃至与他同住的话,不久自己将可得到义利,如此恭敬供养的话,也将可得到长夜安乐的利益。」

  佛陀告诉迦叶说:「今日的比丘看见那新来的比丘,是位有知见的大德,是能招感财利││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等物的人,就会与他招呼谈话,恭敬地向他问讯,并赞叹说:『多好啊!你来了!你叫什么名字?是谁的弟子呢?』又赞叹他的福德能招感大利││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物。如果和这位尊者相习近的话,也当会使自己的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物丰足。又有年少比丘看见那新来比丘,是位大智大德,能招感财利││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物的人,便即迅速起身出迎,恭敬地向他问讯,并叹说:『多好啊!你来了!你有大智大德,能招感大财利││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物。』迦叶啊!像这样的年少比丘,长夜将会得到非义无利益的痛苦。

  就像这样,迦叶啊!这类的比丘是沙门的忧患,是梵行的沉沦,是大障碍,邪恶不善法,有烦恼的苦患,会一再受到各种的果报,在生死烦恼中轮回,得到未来的苦报││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以,迦叶啊!应当这样地修学:要修习阿练若行,对于阿练若处比丘,应称誉赞叹;对于着粪扫衣、乞食,少欲知足,修行远离,运用方法勤勉精进,有正念正定,以正智断尽烦恼,以身作证的人,也要称誉赞叹他,你应当这样修学。」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摩诃迦叶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便离去。

  第八九二经注释:

  1、阿练若比丘:阿练若,为寺院之总名。此阿练若比丘是指修十二头陀分中,守阿练若法││常居阿练若,不住于外││的比丘。

  2、粪扫衣:又叫衲衣。为火烧、牛嚼、鼠啮、死人衣、女人月水衣……等。天竺之人,弃之于巷野,与拭粪之秽物同,故名粪扫衣。将此衣浣洗缝制后而着于外也。又因是补纳粪扫之衣片而着用之,故亦名纳衣。比丘着此粪扫衣,不更用檀越之施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粪扫衣之功德,在于离贪着。

  3、善来:原为十种得戒缘之一,系限于释尊一人特授的作法。即由彼人的愿力与佛陀的威神力,佛陀向欲出家的人称「善来比丘」,彼人即为沙门,具备剃发与着袈裟之相,得具足戒。后来此词便成为印度寺众间欢迎来客所用的客套语,意思是「多好啊!你来了!」

  4、「斯等比丘为沙门患……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别译杂阿含经卷六第九经此处作「非沙门法,受诸苦恼,名自轻毁,梵行不立,没于淤泥,为恶所欺,具于结使,数受诸有,名生热恼,获得苦报,必当受于生老病死。」

  

  八九三、本经叙说佛陀见摩诃迦叶年老体衰,劝其改穿轻衣,但迦叶宁着粪扫衣,持头陀行,并解说此行有二种义,可使闻者净心随喜,得到安乐,于是得到佛陀的称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摩诃迦叶尊者住在舍卫国东园的鹿子母讲堂里。下午时分,他从禅定中出定,走到世尊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世尊告诉摩诃迦叶说:「你现在已经衰老了,年既衰迈且根身迟钝,所穿的粪扫衣太厚重了。我穿的衣服轻软而好穿,你现在可住在僧众中,穿著居士供养的坏色轻衣。」

  迦叶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已长夜修习阿练若行,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的行持。」

  佛陀问迦叶说:「你是观察到有几种的义利,所以修习阿练若行,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的行持,赞叹粪扫衣、乞食之法呢?」

  迦叶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我是观察到有二种的义利││就是在现世中得到安乐而住的义利;另外又为未来的众生,而作大照明之法。未来世的众生当会这样地思考:过去上座比丘具有六神通,他出家的时日很久,梵行极纯熟,为世尊所赞叹,被具有智慧的梵行人所奉事。他能长夜地修习阿练若行,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的行持,赞叹粪扫衣、乞食之法。所有听闻的人,都会净心而随喜,长夜都能得到安乐的利益。」

  佛陀告诉迦叶说:「真好啊!真妙!迦叶啊!你能长夜中多行饶益之事,安乐众生,哀悯世间,也安乐天人。」

  佛陀又告诉迦叶说:「如果有人诋毁头陀之法的话,就是在诋毁我;如果有人称叹头陀之法的话,就是在称叹我。为什么呢?因为修习头陀法,是我长夜所称誉赞叹的。所以,迦叶啊!阿练若的行者,应当称叹阿练若行;粪扫衣、乞食的行者,也应当称叹粪扫衣、乞食之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摩诃迦叶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便离去。

  第八九三经注释:

  1、坏色:梵语袈裟,译曰坏色。避青、黄、赤、白、黑五正色,以其他之不正色染坏之,故曰坏色。有三种:一、青坏色,二、黑坏色,三、木兰坏色。此为如法之袈裟色,以作法衣,因而称法衣为袈裟也。

  2、「复为未来众生,而作大明」:别译杂阿含经卷六第十经此处作「未来之世,为诸比丘,作照明法」。

  3、头陀法:是比丘日常之修行方法,北方有十二条,南方有十三条。一、粪扫衣者,二、但三衣者,三、常乞食者,四、次第乞食者,五、一坐食者,六、钵食者,七、午后不食者(持午者),八、住阿练若处,林住者,九、树下坐行者,十、露地住者,十一、冢间住者,十二、随所住、随处住者,十三、常坐不卧者。南方所多者为第四条次第乞食。

  

  八九四、本经叙说迦叶长须发,着弊衲衣来见世尊,众比丘见而起轻心,佛乃告诸比丘,言迦叶所得广大功德乃与己同,用以警悟诸比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摩诃迦叶尊者久住于舍卫国阿练若床坐之处。他须发很长,穿著破旧的衲衣,来到佛陀住处。这时,世尊被无数的大众围绕着而说法。

  当时,众比丘看见摩诃迦叶从远处而来,见过之后,他们对于摩诃迦叶尊者生起轻慢的心理,说:「这位是什么比丘?衣服穿得这么粗陋,仪容不整,穿著显得很矫揉做作,就这样地过来了。」

  这时,世尊已知道了众比丘心里的想法,就告诉摩诃迦叶说:「真好啊!你来了!迦叶啊!我这儿还有半个座位给你坐,我今天要知道谁先出家,是你呢?还是我呢?」

  那些比丘们看了心里感到惶恐不安,身毛为之竖起,并且互相谈论说:「真是奇异!尊者啊!那位摩诃迦叶尊者,他有大德大力,虽是大师的弟子,可是大师却让出半个座位要请他来坐。」

  那时,摩诃迦叶尊者恭敬合掌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您是我的…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