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一▪P4

  ..續本文上一頁失去正念,不能靜定,沒智慧,如果聽聞他人說法的話,他就反會退失善法。世尊啊!像這些邪惡之人,都還不能使他們的心安住于善法中,何況是要使他們更爲增進!當知這些人,隨著日夜的更疊,善法也會逐漸退減,不能增長。

  世尊啊!如果有人對于一切善法信心清淨,如此就能不退失善法;或者對于一切善法能知精進,有慚愧心,有智慧的話,這樣也能不退失善法;或者能不被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惑五蓋所覆障的話,這樣也能不退失善法;或者行爲能不凶暴,心不染汙,不忿怒也不怨恨,心能靜定,生起正念,具有智慧的話,這樣也能不退失善法。像這些人,他們于一切善法日夜都在不斷增長,何況是把心安住于其中!這種人他日夜都在求進步,始終不會退減的。」

  佛陀告訴迦葉說:「是的,是的,的確對于善法要是沒有信敬之心的話,這樣就會退減善法,……其余也是要如迦葉所述次第廣爲解說。」

  當時,摩诃迦葉尊者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八九二、本經敘說佛陀教摩诃迦葉應教誡、教授諸比丘,(摩诃迦葉答以今諸比丘難可教授)佛乃爲說今昔比丘心態之不同。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摩诃迦葉尊者住在舍衛國東園的鹿子母講堂裏。下午時分,他從禅定中出定,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

  當時,世尊告訴摩诃迦葉說:「你應該爲衆比丘說法教誡、教授他們。爲什麼呢?因爲我就常爲衆比丘說法教誡、教授他們,所以你也應該這樣做。」

  摩诃迦葉尊者告訴佛陀說:「世尊啊!現在的比丘們實在很難說法去教誡、教授他們,有些比丘聽聞他人的說法,甚至會感到不耐煩,心不歡喜。」

  佛陀告訴摩诃迦葉說:「你是因爲什麼緣故,所以這樣說呢?」

  摩诃迦葉答佛陀說:「世尊您是正法的根本,正法的眼目,正法的憑依,希望世尊您能爲衆比丘說法,衆比丘聞法後,當會信受奉行。」

  佛陀告訴迦葉說:「你要仔細地聽!好好地思考!我將爲你解說。」

  佛陀接著便對迦葉說:「往昔,有住于幽靜的阿練若修習頭陀行的比丘,他對于阿練若的比丘,贊歎他們修習阿練若之法;對于乞食的比丘,贊歎他乞食的功德;對于著糞掃衣的比丘,贊歎他著糞掃衣的功德。如果是少欲知足,修行遠離,能運用方法勤勉精進,有正念正定,以智慧斷盡煩惱,能夠以身作證的比丘,他就會隨順著那位比丘所行持之法,而贊歎稱說他。迦葉啊!如果對于阿練若比丘,能歎說阿練若法,……乃至對于斷盡煩惱的比丘,能歎說他已斷煩惱得到以身作證。如果看見這些比丘,也都能與他們招呼談話,並隨宜慰勞說:『多好啊!你來了!你叫什麼名字?是誰的弟子呢?』讓座給他坐,贊歎他的賢善,說他能與沙門之法相應,有沙門的目的和沙門的欲願理想。這樣贊歎時,那些來此同住同遊的比丘,便決定會隨順他的做法而行,不久之後,那些比丘也就會與他的見解相同,也與他的欲願相同了。」

  佛陀告訴迦葉說:「如果這年少的比丘,看見那位阿練若比丘來贊歎阿練若法……乃至斷盡煩惱,得到以身作證時,那位年少比丘應起身出迎,恭敬禮拜問訊,乃至與他同住的話,不久自己將可得到義利,如此恭敬供養的話,也將可得到長夜安樂的利益。」

  佛陀告訴迦葉說:「今日的比丘看見那新來的比丘,是位有知見的大德,是能招感財利││衣服、飲食、床臥、湯藥等物的人,就會與他招呼談話,恭敬地向他問訊,並贊歎說:『多好啊!你來了!你叫什麼名字?是誰的弟子呢?』又贊歎他的福德能招感大利││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物。如果和這位尊者相習近的話,也當會使自己的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物豐足。又有年少比丘看見那新來比丘,是位大智大德,能招感財利││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物的人,便即迅速起身出迎,恭敬地向他問訊,並歎說:『多好啊!你來了!你有大智大德,能招感大財利││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物。』迦葉啊!像這樣的年少比丘,長夜將會得到非義無利益的痛苦。

  就像這樣,迦葉啊!這類的比丘是沙門的憂患,是梵行的沈淪,是大障礙,邪惡不善法,有煩惱的苦患,會一再受到各種的果報,在生死煩惱中輪回,得到未來的苦報││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以,迦葉啊!應當這樣地修學:要修習阿練若行,對于阿練若處比丘,應稱譽贊歎;對于著糞掃衣、乞食,少欲知足,修行遠離,運用方法勤勉精進,有正念正定,以正智斷盡煩惱,以身作證的人,也要稱譽贊歎他,你應當這樣修學。」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摩诃迦葉尊者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禮後便離去。

  第八九二經注釋:

  1、阿練若比丘:阿練若,爲寺院之總名。此阿練若比丘是指修十二頭陀分中,守阿練若法││常居阿練若,不住于外││的比丘。

  2、糞掃衣:又叫衲衣。爲火燒、牛嚼、鼠齧、死人衣、女人月水衣……等。天竺之人,棄之于巷野,與拭糞之穢物同,故名糞掃衣。將此衣浣洗縫製後而著于外也。又因是補納糞掃之衣片而著用之,故亦名納衣。比丘著此糞掃衣,不更用檀越之施衣,爲十二頭陀行之一。糞掃衣之功德,在于離貪著。

  3、善來:原爲十種得戒緣之一,系限于釋尊一人特授的作法。即由彼人的願力與佛陀的威神力,佛陀向欲出家的人稱「善來比丘」,彼人即爲沙門,具備剃發與著袈裟之相,得具足戒。後來此詞便成爲印度寺衆間歡迎來客所用的客套語,意思是「多好啊!你來了!」

  4、「斯等比丘爲沙門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別譯雜阿含經卷六第九經此處作「非沙門法,受諸苦惱,名自輕毀,梵行不立,沒于淤泥,爲惡所欺,具于結使,數受諸有,名生熱惱,獲得苦報,必當受于生老病死。」

  

  八九叁、本經敘說佛陀見摩诃迦葉年老體衰,勸其改穿輕衣,但迦葉甯著糞掃衣,持頭陀行,並解說此行有二種義,可使聞者淨心隨喜,得到安樂,于是得到佛陀的稱歎。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摩诃迦葉尊者住在舍衛國東園的鹿子母講堂裏。下午時分,他從禅定中出定,走到世尊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

  當時,世尊告訴摩诃迦葉說:「你現在已經衰老了,年既衰邁且根身遲鈍,所穿的糞掃衣太厚重了。我穿的衣服輕軟而好穿,你現在可住在僧衆中,穿著居士供養的壞色輕衣。」

  迦葉告訴佛陀說:「世尊啊!我已長夜修習阿練若行,贊歎阿練若、糞掃衣、乞食的行持。」

  佛陀問迦葉說:「你是觀察到有幾種的義利,所以修習阿練若行,贊歎阿練若、糞掃衣、乞食的行持,贊歎糞掃衣、乞食之法呢?」

  迦葉告訴佛陀說:「世尊啊!我是觀察到有二種的義利││就是在現世中得到安樂而住的義利;另外又爲未來的衆生,而作大照明之法。未來世的衆生當會這樣地思考:過去上座比丘具有六神通,他出家的時日很久,梵行極純熟,爲世尊所贊歎,被具有智慧的梵行人所奉事。他能長夜地修習阿練若行,贊歎阿練若、糞掃衣、乞食的行持,贊歎糞掃衣、乞食之法。所有聽聞的人,都會淨心而隨喜,長夜都能得到安樂的利益。」

  佛陀告訴迦葉說:「真好啊!真妙!迦葉啊!你能長夜中多行饒益之事,安樂衆生,哀憫世間,也安樂天人。」

  佛陀又告訴迦葉說:「如果有人诋毀頭陀之法的話,就是在诋毀我;如果有人稱歎頭陀之法的話,就是在稱歎我。爲什麼呢?因爲修習頭陀法,是我長夜所稱譽贊歎的。所以,迦葉啊!阿練若的行者,應當稱歎阿練若行;糞掃衣、乞食的行者,也應當稱歎糞掃衣、乞食之法。」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摩诃迦葉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向佛陀行禮後便離去。

  第八九叁經注釋:

  1、壞色:梵語袈裟,譯曰壞色。避青、黃、赤、白、黑五正色,以其他之不正色染壞之,故曰壞色。有叁種:一、青壞色,二、黑壞色,叁、木蘭壞色。此爲如法之袈裟色,以作法衣,因而稱法衣爲袈裟也。

  2、「複爲未來衆生,而作大明」:別譯雜阿含經卷六第十經此處作「未來之世,爲諸比丘,作照明法」。

  3、頭陀法:是比丘日常之修行方法,北方有十二條,南方有十叁條。一、糞掃衣者,二、但叁衣者,叁、常乞食者,四、次第乞食者,五、一坐食者,六、缽食者,七、午後不食者(持午者),八、住阿練若處,林住者,九、樹下坐行者,十、露地住者,十一、冢間住者,十二、隨所住、隨處住者,十叁、常坐不臥者。南方所多者爲第四條次第乞食。

  

  八九四、本經敘說迦葉長須發,著弊衲衣來見世尊,衆比丘見而起輕心,佛乃告諸比丘,言迦葉所得廣大功德乃與己同,用以警悟諸比丘。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摩诃迦葉尊者久住于舍衛國阿練若床坐之處。他須發很長,穿著破舊的衲衣,來到佛陀住處。這時,世尊被無數的大衆圍繞著而說法。

  當時,衆比丘看見摩诃迦葉從遠處而來,見過之後,他們對于摩诃迦葉尊者生起輕慢的心理,說:「這位是什麼比丘?衣服穿得這麼粗陋,儀容不整,穿著顯得很矯揉做作,就這樣地過來了。」

  這時,世尊已知道了衆比丘心裏的想法,就告訴摩诃迦葉說:「真好啊!你來了!迦葉啊!我這兒還有半個座位給你坐,我今天要知道誰先出家,是你呢?還是我呢?」

  那些比丘們看了心裏感到惶恐不安,身毛爲之豎起,並且互相談論說:「真是奇異!尊者啊!那位摩诃迦葉尊者,他有大德大力,雖是大師的弟子,可是大師卻讓出半個座位要請他來坐。」

  那時,摩诃迦葉尊者恭敬合掌告訴佛陀說:「世尊啊!您是我的…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