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贪爱的缘故,应当去访求大师。」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求大师」的经文所述,像这次师、教师、广导师、度师、广度师、说师、广说师、随说师、阿阇梨、同伴、真知识之善友、哀愍、慈悲、欲义、欲安、欲乐、欲触、欲通、欲者、精通者、方便者、出者、坚固者、勇猛者、堪能者、摄者、常者、学者、不放逸者、修者,思惟者、忆念者、觉想者、思量者、梵行者、神力者、智者、识者、慧者、分别者、念处、正勤、根、力、觉、道、止观、念身、正思惟求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六○九经注释:
1、真知识之善友:「杂阿含经论会编」作「真知识、善友」。
2、常者、学者:「杂阿含经论会编」作「常学者」。
六一○、本经叙说为断三有漏,当求大师。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三种烦恼。是那三种呢?就是欲界的烦恼、色界与无色界的烦恼、三界无明的烦恼。为了断灭这三种烦恼的缘故,应当去访求大师。」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求大师」的经文所述,像这……乃至求正思惟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六一一、本经叙说若能正智观察内六入处,则于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不忆念,可于其中间尽诸有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罗睺罗尊者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他向佛陀问说:「世尊啊!要怎样认知、怎样观察,才能对我这有意识的身体,以及外在境界的一切事务,不会去忆念它,而就在这二者之间灭尽一切的烦恼呢?」
佛陀告诉罗睺罗说:「有内六入处(即六根)。是那六种呢?就是眼入处,以及耳、鼻、舌、身、意入处。对于这些法,能以正智观察,就能灭尽一切的烦恼,有正智而心灵得到完善的解脱,这样就叫做阿罗汉。他已灭尽了一切的烦恼,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已舍离了重担,获得自己的利乐,尽除一切的结缚,有正智而心灵得到了完善的解脱。」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内六入处」的经文所述,像这外六入处,乃至五阴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六一二、本经叙说若能断除六根贪欲,则于未来世成不生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比丘断除眼根的欲贪,欲贪断除的话,这就叫做已断除了眼根,已经了知断除它的根本,就如砍断多罗树头一样,在未来世不再受生死身。就如对眼根的叙述,像这耳、鼻、舌、身、意等根,也是同样的说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内六入处」的经文所述,像这外六入处,乃至五阴的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六一三、本经叙说若比丘眼等六根生、住、显现,则苦、病、老死显现﹔反之则苦、病、老死没。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比丘的眼根生起、留住、成就显现,那么痛苦就会跟着生起、疾病就会留住,老死就会显现;同样地……乃至意根,也是如此的说法。如果眼根寂灭、息止、不再生起,那么痛苦就会跟着寂灭,疾病就会息止,老死也不再生起;……乃至意根,也是如此的说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内六入处」的经文所述,像这外六入处,乃至五阴的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六一四、本经叙说若于六入处味着,则生上烦恼。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比丘对于眼根爱乐贪着,就会生起各种烦恼;生起各种烦恼的话,那么内心就会有种种的染污,而不能远离贪欲,那些障碍也无法断除;……乃至对于意入处(意根),也是这样的说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内六入处」的经文所述,像这外六入处,乃至五阴的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六一四经文注释:
1、上烦恼:有二义,一指十大惑之根本烦恼强盛者(十大惑即十使〡〡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二指现起之烦恼。
六一五、本经叙说一切善法皆依内六入处而得建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譬如世间的一切造作,都要依于大地才得以建立;同样地,一切的善法,也都要依于内六入处才得以建立。」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内六入处」的经文所述,像这外六入处、乃至五阴的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六一六、本经叙说所有一切众生中,如来最为第一。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所有的众生,不管是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亦非无想,对于这一切,如来最为第一,……乃至圣戒,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六一六经注释:
1、色、无色:色,即有色,指欲界、色界众生;「无色」指无色界众生。
2、想、无想、非想非非想:「无想」指灭尽定者及无想天有情,其他众生则属「有想」;非想非非想,为无色界第四天,三界中最高天之有情。
六一七、本经叙说一切法以离贪欲法最为第一。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所有世间众生的造作,那一切都要依于大地才得以建立;同样地,一切的法││有为法或无为法,也是以远离贪欲法最为第一。就像这样地加以广说,……乃至圣戒也是同样的说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六一八、本经叙说世间一切诸众,以如来声闻众最为第一。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所有世间的众生,他的一切都要依于大地才得以建立;同样地,一切的大众中,如来的声闻弟子最为第一。就像这样地广为解说,……乃至圣戒。」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终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