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P2

  ..续本文上一页法、僧坚定不移的净信,也成就了神圣的戒律,所以身坏命终之后,来生于此天界的。」

  当时,有一位比丘看见世尊和大目揵连尊者及天帝释在谈话,等他们彼此好好地述说完后,他告诉大目揵连尊者说:「是的!是的!大目揵连尊者啊!来此聚会的种种诸天众当中,全都是在宿世的生命中曾闻过正法,获得了对佛功德坚定不移的净信,对法、僧坚定不移的净信,也成就了神圣的戒律,所以身坏命终之后,而来生于此天界的。」

   这时,有一位天子从坐席起来,整理衣服,偏袒右肩,恭敬合掌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也是成就了对佛功德坚定不移的净信,所以来生于此天界的。」

  又一位天子说:「我是获得对正法坚定不移的净信,(而来生此天界的。)」

  又有说是获得对僧宝坚定不移的净信,也有说是已成就神圣的戒律,所以才来生于此天界的。像这样有无量千数的诸天众,在世尊之前各自记说已得到须陀洹(初果)之法,然后即在佛前全都隐没不见了。

  这时,大目揵连尊者知道诸天众都离去了,不久即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偏袒着右肩,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代表阎浮提的四众弟子向世尊您顶礼,并问讯世尊:『是否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常感安乐呢?』四众弟子都很想念,希望能见到世尊您。又禀告世尊说:『我们在人世间没有神通力可升到三十三天来礼觐世尊,然而那些天人们都有大功德力,能下来到阎浮提,所以希望世尊您能回到阎浮提,也是因哀愍四众弟子的缘故。』」

  佛陀告诉目揵连说:「你可回到那儿,告诉阎浮提的人们说:『此后七天,世尊当会从三十三天回到阎浮提的僧迦舍城,就在外门之外的优昙钵树下。』」

  大目揵连尊者接受世尊的教导,即入于三昧之中,譬如大力士屈伸手臂的短暂时间里,就从三十三天隐没,还至阎浮提,告诉所有四众说:「各位当知:世尊在此后七天,将从三十三天回到阎浮提的僧迦舍城,就在外门之外的优昙钵树下。」

  如期约定的第七天,世尊果从三十三天回到阎浮提僧迦舍城优昙钵树下。天、龙、鬼神,乃至大梵天王,也都跟随下来,就在此时,称此聚会叫「天下处」。

  第五O五经注释:

  1、骢色虚软石:在须弥山顶上之巨石。骢,音ㄘㄨㄥ,本指青毛白毛相杂之马。

  2、波梨耶多罗:忉利天第一树之名,又译昼度、圆生等。长阿含卷二十忉利天品:「园中有树,名昼度,周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3、拘毗陀罗:又译地破,为黑檀之一种。

  4、夏安居:又名坐夏,或坐腊,即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徒不得随便外出,以便致力于坐禅和修习佛法。

  5、为母:指世尊为其生母。释尊之母,即摩耶夫人。生下世尊后,七日而没,生于忉利天中。

  6、四众:有出家四众及僧俗四众之别。出家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僧俗四家,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此处四众应指僧俗四众而言。

  五O六、本经叙说有四十天子来诣大目揵连尊者,言其于佛、法、僧三宝不坏净,圣戒成就,故身坏命终后,得生天上。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有四十位天子来到大目揵连尊者住处,向尊者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大目揵连尊者告诉诸位天子说:「真好啊!诸位天子们!你们能成就对佛功德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对法、僧坚定不移的净信。」

  这时,这四十位天子从座席起来,整理衣服,偏袒右肩,恭敬合掌禀告大目揵连尊者说:「我们就是于佛功德有坚定不移的净信,也对于法、僧有坚定不移的净信,并成就了神圣的戒律,所以才得生天上。」有一天子说:「我是获得了对佛功德坚定不移的净信。」有的说是获得对于法宝坚定不移的净信,有的说是获得对僧宝坚定不移的净信,有的说是成就了神圣的戒律,所以身坏命终之后,才得生天上。

  当时,这四十位天子在大目揵连尊者面前,各自记说已得到了须陀洹果后,便即隐没不见了。

  就如四十天子的经文所说,像这四百、八百、十千天子的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五O七、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于行乞途中,见一众生,身如楼阁,啼哭号呼,忧悲苦痛。佛告诸比丘,该众生前世为屠牛儿,以屠牛因缘受地狱苦报后,仍有屠牛余罪,故得此报身。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大目揵连尊者和尊者勒叉那比丘一同住在耆阇崛山中。

  一天早晨,勒叉那尊者去到大目揵连住处,告诉大目揵连尊者说:我们一起走出耆阇崛山,进去王舍城乞食吧!当时,大目揵连尊者静默地应允了,于是就一起走出耆阇崛山,进入王舍城中乞食。两人共行到一个地方,大目揵连尊者忽然心有所思,会意的微笑着。

  勒叉那尊者看见大目揵连尊者微笑后,就向大目揵连尊者问说:「如果佛陀或佛弟子们露出喜悦地微笑。不会是没有原因的,请问尊者您今日是为何因缘而发出喜悦的微笑呢?」

  大目揵连尊者答说:「现在不是发问的时候,我们且先进入王舍城中乞食。等回到世尊之前,你再问这件事情,这才是应该发问的时候,我将会为你解说。」

  这时,大目揵连尊者与勒叉那尊者进去王舍城乞食回来了,他俩洗完脚,收好了衣钵,就一起到佛陀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勒叉那尊者就问大目揵连尊者说:「我今天早晨和您一起走出耆阇崛山去乞食,您在路上一个地方发出喜悦的微笑,我当时问您微笑的原因,您跟我说:『现在不是发问的时候』,现在我再请问您,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你发出会心的微笑呢?」

  大目揵连尊者告诉勒叉那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众生,身体就像楼阁一样,他啼哭号叫,忧悲苦痛,乘空而行。我看见这种景像后,这样地思考着:像这个众生受到这样的报身,竟然有如此的忧悲大苦,所以我就露出了微笑。」

  这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说得真好啊!说得真好!我声闻弟子之中,如果能保持实眼、实智、实义、实法,而决定通达的话,就能看见这种众生。我也曾看见过这种众生,而我之所以不说,是怕人们听了不相信。为什么呢?因为对如来的说法,要是有所不信的话,这愚痴人一定会长夜地受苦。」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在过去世的时候,那位身体高大的众生就住在这王舍城里做个宰牛的屠夫,因为他在世时屠杀牛只的因缘,死后百千岁都堕于地狱之中,从地狱出来之后,仍有屠牛的余罪,所以得到如此的身体,常受这样的忧悲恼苦。就像这样,众比丘啊!大目揵连尊者所见是没有错的,你们应好好地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持。

  第五O七经注解:

  1、 「我路中见一众生,身如楼阁……乘虚而行」:「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友!我由耆阇崛山下来,见锁骨行空,兀鹰、鸢等随之,由肋骨之间啄之离离散散,见彼举痛苦之声。」巴利圣典协会英译本此处作Just now, friend, as I was descending Vulture”s Peak hill, I saw a skeleton going through the air, and vultures, crows and falcons kept flying after it, pecking at its ribs, pulling it apart while it uttered cries of pain. 英译经意与之相当。唯「锁骨」英译作skeleton, 是「骨瘦如柴的人」。与北传「身如楼阁」或「大身众生」说法不同。

  五O八、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于行乞途中,见一众生筋骨相连,举身不净,臭秽可厌,鸟、雕、饿狗等随而食之,啼哭呼号。佛告诸比丘,该众生前世为屠牛者,以屠牛因缘受地狱苦报后,仍有屠牛余罪,故得此报身。经文内容与前经(五0七)大多相同,译文略。

  第五0八经注释:

  1、「我于路中见于众生,筋骨相连……而受如是不饶益苦」:我在路中看见一位众生,筋骨相连着,全身都不清净,既臭又脏,令人讨厌。那些鸟、鵄、雕、鹫、野干、饿狗,都随着来取食。有的从他的胁肋,探取内脏来吃,使他极为痛苦,啼哭呼号。我看见这种情形后,心里就想着:像这个众生得到这样的报身,竟然有如此没有利益的痛苦。

  

  五O九、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于行乞途中,见一众生,全身无皮,纯为一肉块,乘空而行,鸟、雕、野干、饿狗等随而食之,啼哭呼号。佛告诸比丘,该众生前世为屠羊者,以屠羊因缘受地狱苦报后,仍有屠羊余罪,故得此报身。经文与前经大多相同,译文略。

  

  五一O、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于行乞途中,见一大身(身体高大)众生,全身无皮,形如脯腊(熟肉干),乘空而行。佛说其前世为屠羊弟子,以屠羊故,受余罪之报。经文同前,译文略。

  

  五一一、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堕胎者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里,……乃至路中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他全身无皮,形状就如肉块,乘空而行,……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的时候,住在王舍城中,自己曾经堕胎过,因为这件罪过,死后堕入地狱中已经百千岁,受到无量的苦,因为还有余罪的缘故,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受到这样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持。

  

  五一二、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调象士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里…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