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五三六、本经叙说阿那律尊者告诉舍利弗尊者,多修习四念处可得大德神力。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大目揵连尊者和阿那律尊者就住在舍卫国的手成浴池河边。

   舍利弗尊者去到阿那律尊者住处,彼此互相问讯慰劳后,坐于一面。舍利弗尊者告诉阿那律尊者说:「真是奇妙!阿那律啊!您有如此的大德神力(即大神通),到底是修习什么功德,多多修习后,而能得到这样子呢?」

   阿那律尊者告诉舍利弗尊者说:「我是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后,才成就如此大德神力的。什么是四念处呢?就是观察内身(自身)的身念处,要运用方法精勤修习,有正念、正知,而调伏世间的贪忧; 同样地,也有观察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等念处,要运用方法精勤修习,有正念、正知,如此地去调伏世间的贪忧。舍利弗尊者啊!这样就叫做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而成就如此的大德神力。

   舍利弗尊者啊!由于我于四念处做完善修习的缘故,所以对于小千世界,只要稍作方便,就能遍观清楚,就如一位眼力很好的人站在高楼之上,观察下面平地的种种事物一样明白;我要是稍作方便,观察小千世界的种种事物,也就像这样。我就是如此的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后,而成就此大德神力的。」

   当时,这二位正士互相论议后,就各从座席起来离去了。

  第五三六经注释

  1、手成浴池:为舍卫城一河川之名。

  

  五三七、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问阿那律尊者如何得大德神力。答以多修习四念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尊者也住在舍卫国里。

  那时,大目揵连尊者去到阿那律尊者住处,彼此互相问讯慰劳后,坐于一面。这时,大目揵连尊者问阿那律尊者说:「您是修习什么功德,多多地修习后,而成就如此大德神力(大神通力)的呢?」

  阿那律尊者告诉大目揵连尊者说:「我是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后,才成就如此大德神力的。是那四念处呢?就是以心意去注视观察自身的身念处,要运用方法精勤修习,有正念、正知,以去除世间的贪忧;还有以心意去注视观察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等念处,要运用方法精勤修习,以去除世间的贪忧。这样就叫做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而成就如此的大德神力。我于千个须弥山(即小千世界),只要作少许的方便,便全都能观察得清楚,就好比一位眼力很好的人,他登上高山的顶端,观察下面的多罗树林那样的明白;同样地,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后,即成就了如此的大德神力,只要作少许的方便,便能观见千个须弥山。就像这样,大目揵连尊者啊!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后,而成就了如此的大德神力。」

  当时,二位正士互相论议后,就各从座席起来离去。

  

  五三八、本经叙说阿那律尊者告诉阿难尊者,由于彼多修习四念处故,得大德大力(大神通力)。

  我听到这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尊者也住在舍卫国的手成浴池河边。

  当时,阿难尊者去到阿那律尊者住处,彼此互相问讯慰劳后,坐于一面。阿难尊者问阿那律尊者说:「您是修习什么功德,多多修习后,而成就了如此大德大力的大神通呢?」

  阿那律尊者告诉阿难尊者说:「我是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后,而成就此大德大力的。是那四念处呢?就是观察自身的身念处,系心住于此,要运用方法精勤修习,有正念、正知,以除去世间的贪忧;同样地,也有观察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等念处,系心住于此,要运用方法精勤修习,以除去世间的贪忧。就像这样,阿难尊者啊!我对这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后,只要作少许的方便,就能以超过天神与凡人的清净天眼,观见一切众生他们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的情况,以及他们随业受生的情形,也都能如实地观见。像这些众生犯下身的恶行,以及口、意的恶行,诽谤贤圣,因为邪见的因缘,身坏命终后,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另有些众生由于身的善行,口、意的善行,不毁谤贤圣,成就正见,因为这样的因缘,所以身坏命终后,得生于天上。

  譬如眼力很好的人住于四条通道的要冲,能观察到所有人民的来去或坐卧。我也是像这样,由于对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所以成就如此大德大力的神通,而能观见到一切众生他们死时、生时,善趣、恶趣的情况;也能观见到这些众生由于犯下身的恶行,以及口、意的恶行,诽谤贤圣,因为邪见的因缘,而堕生于地狱中;而另有些众生由于身的善行,以及口、意的善行,不毁谤贤圣,因为正见的因缘,所以身坏命终之后,得生于天上。就像这样,阿难尊者啊!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所以成就了如此大德大力的神通。」

  当时,二位正士互相论议后,就各从座席起来离去。

  

  五三九、本经叙说阿那律尊者由于修习四念处,故能安忍病苦。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里,身体正遭受病痛之苦。

  当时,有众多的比丘去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向他问讯慰劳后,坐于一边,向阿那律尊者问说:「阿那律尊者啊!您患病所增加的痛苦尚可安忍吗?病势有渐减轻而不转剧吗?」

  阿那律尊者答说:「我生病很不安适,难以安忍,身体的痛苦,只有转增而不减损。」于是就讲说了三种譬喻,就如前面「叉摩经」所说的一样。

  「虽然我身已遭受如此的苦痛,但我且当安忍,保持正念、正知。」

  众比丘问阿那律尊者说:「此心要住于何处,才能安忍如此的大痛苦,而保持有正念、正知呢?」

  阿那律尊者告诉众比丘说:「此心要住于四念处,所以我身体所生起的诸多痛苦才能独自安忍,而保持正念、正知。是那四念处呢?就是观察自身的身念处,……乃至观察受、心、法等念处,这样就叫做住于四念处,身体的诸多痛苦就能独自安忍,而保持正念、正知了。」

  当时,这些正士们互相论议后,内心欢喜不已,就各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五三九经注释:

  1、松林精舍:又译作石岩。为位于中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祇园精舍之小屋。

  2、所患增损:「增损」于此应是偏义复词,指患病所增的痛苦而言。

  3、即说三种譬,如上叉摩经说:叉摩经,见本经第五卷一O五经。三种譬,即一、患病苦痛剧于瘦弱者被大力之人以绳缚头用力急绞。二、患病苦痛剧于利刀生割牛腹。三、患病苦痛剧于悬于火上,火烧两足。

  

  五四O、本经叙说阿那律尊者告诉众比丘,彼因住四念处,故身患病苦得以止息。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生病刚愈不久。

  当时,有众多的比丘去到阿那律住处,向他问讯慰劳后,坐于一边,向阿那律尊者问说:「您现在已经安稳乐住了吗?」

  阿那律答说:「我已能安稳地保持舒适了,身上的一些痛苦也已逐渐息止了。」

  众比丘又问阿那律尊者说:「您是把心安住于何处,而使身体的诸多苦痛逐渐得到安稳的呢?」

  阿那律尊者说:「我是把心安住于四念处,才使身体的诸多苦痛逐渐得到安稳的。是那四念处呢?就是观察自身的身念处,……乃至观察诸法的法念处,这就叫做四念处。由于我把心安住于此四念处的缘故,所以身体的诸多苦痛才逐渐得到止息。」

  当时,这些正士们互相论议后,内心欢喜不已,便各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五四O经注释:

  1、差:音ㄔㄞ、。病痊愈。

  

  五四一、本经叙说阿那律尊者告诉众比丘,若比丘在于学地,上求安隐涅槃住,则应修习四念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舍卫国的松林精舍里。

  当时,有众多的比丘去到阿那律尊者的住处,彼此互相问讯慰劳后,坐于一边,向阿那律尊者问说:「如果比丘仍处于尚在修学的学地,而想向上求得安稳的涅槃寂静而安住的话,那么圣弟子应该如何去修习多修习,才得以在此正法与戒律中尽除一切烦恼,获得没有烦恼的清净心解脱与智慧解脱,在现世中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己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呢?」

  阿那律尊者告诉众比丘说:「你们是问说如果有比丘仍处于尚在修学的学地,而一心想向上、求得安稳的涅槃寂静而安住的话,那么圣弟子应该如何去修习多修习,才得以在此正法与戒律中尽除一切烦恼,获得没有烦恼的清净心解脱与智慧解脱,在现世中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吗?我说应当把心安住于四念处!是那四念处呢?就是观察自身的身念处,……乃至观察诸法的法念处。如此的对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就能在此正法与戒律中尽除一切的烦恼,得到无烦恼的清净心解脱与智慧解脱,在现世中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当时,众比丘共同听闻阿那律尊者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便各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五四一经注释:

  1、学地:一译「有学」,因尚有烦恼未断,必须有待修行、学习…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