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P3

  ..续本文上一页以你的势力,使这四种人为你侍卫,要他们先你起床,后你而睡,以及听你的使唤,他们是否都能如你意做到呢?」

  答说:「都能如意。」

  又问:「大王啊!如果是剎帝利为王、或居士为王、或长者为王的话,他们把自己国土里所有的四姓(四种阶层的人)全部召集过来,以他们的财富,以他们的势力,使这四种人为他们侍卫,要这四种之人先他们起床,后他们而睡,以及使唤这四姓之人,这四姓之人是否能如意做到呢?」

  答说:「都能如意。」

  又说:「大王啊!如此的话这四姓就全都是平等的了,有什么差别呢?应当知道,大王!这四种姓都是平等的,并没有胜劣差别的不同。」

  摩偷罗王告诉摩诃迦旃延尊者说:「真实如此,尊者啊!四姓都是平等的,并没有种种胜劣的差别。」

  「所以,大王啊!当知这四姓,只是世间人的言说有差别罢了!……乃至依业报的真实情况,他们是没有差别的。其次,大王啊!如果这国土之中要是有婆罗门行偷盗之事,你将怎么办呢?」

  国王答摩诃迦旃延尊者说:「婆罗门中如果有偷盗的人,将会受到或鞭打,或绳缚,或驱离出国,或罚金钱,或砍断手足耳鼻的处分,要是犯重罪的话就会处死。至于偷盗的人,虽然他是个婆罗门,也是称他为贼徒。」

  又问 :「大王啊!如果这剎帝利、居士、长者之中有犯偷盗的人,你将如何处置呢?」

  国王告诉摩诃迦旃延尊者说:「也是将他鞭打,或绳缚,或驱离出国,或罚其金钱,或又砍断他的手足耳鼻,乃至重罪则予以处死。」

  「像这样的话,大王啊!这四姓岂不就是都平等的吗?还是仍有种种优劣的差别呢?」

  国王告诉摩诃迦旃延尊者说:「像这样的说法,四姓实在没有种种优劣的差别。」

  摩诃迦旃延尊者又告诉国王说:「应当知道,大王啊!这四种姓的人,世间人言说:『婆罗门第一尊贵,其余都是卑劣;婆罗门是白的,其余的人是黑的;婆罗门是清净的,非婆罗门则是不清净的。』不就应当要依照业报,真实地依照业报而说吗?」

  又问:「大王啊!如果婆罗门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作十种不善的业迹后,他会是生于恶趣(恶道)呢?还是生于善趣(善道)呢?你在得道的阿罗汉处是听到怎样的说法呢?」

  国王告诉摩诃迦旃延尊者说:「婆罗门要是做了十不善业的话,当会堕于恶趣。我在阿罗汉处,听到这样的说法。而剎帝利、居士、长者如做了十不善业的话,也都是这样的说法。」

  又问:「大王啊!如果婆罗门实践十种善业,远离杀生,……乃至有正见,那么他将会受生何处?是善趣呢?还是恶趣呢?你在阿罗汉处,是听到怎样说的呢?」

  国王答摩诃迦旃延尊者说:「如果婆罗门实践十种善业的话,将会受生于善趣。我在阿罗汉处,听到这样的说法。同样地,剎帝利、居士、长者们如果实践十善业的话,也是这样的说法。」

  又问:「怎样呢?大王啊!像这四姓是平等的呢?还是有种种胜劣的差别呢?」

  国王答摩诃迦旃延尊者说:「像这样的说法,他们应是平等,没有种种胜劣差别的。」

  所以,大王你当知道:四姓都是平等的,并没有种种胜劣的差别。是因世间人的言说,所以才有:『婆罗门第一尊贵,(其余的人卑劣);婆罗门是白的,其余的人都是黑的;婆罗门清净,非婆罗门不清净;婆罗门出生,是从原人口出生;是婆罗门所作,婆罗门所化,婆罗门所有。』的说法。应当要知道,业才是真实的,一切都是要依于业的。」

  国王告诉摩诃迦旃延尊者说:「实在如您所说的,都是由于世间人的言说,所以才有:『婆罗门最殊胜,其余的人都卑劣;婆罗门是白的,其余的人都是黑的;婆罗门是清净的,非婆罗门是不清净的;婆罗门的出生,是从原人口出生;为婆罗门所化,是婆罗门所有。』的说法。但这一切只有业才是真实,都要依于业而有的。」

  当时,摩偷罗王听闻了摩诃迦旃延尊者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尊者行礼后,告辞而去。

  第五四七经注释:

  1、婆罗门子从口生:根据婆罗门经典(犁具吠陀)的(原人歌)所载,古印度四种姓中,婆罗门主持祭祀,传递神旨,是知识的代表,所以生于原人之口,是最尊贵的阶级。

  2、 四姓:印度民族之四种阶级。即:一、婆罗门,司祀之僧侣。二、剎帝利,国王及武士阶级。三、吠舍,一般农工商等平民阶级。四、首陀罗,最下贱之奴隶阶级。

  

  五四八、本经叙说迦梨迦优婆夷以世尊答僧耆多童女所问的诗偈向摩诃迦旃延尊者请教,尊者为说修习十遍处的受用。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阿盘提国的拘罗罗咤精舍中。

  摩诃迦旃延尊者在早晨穿上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拘罗罗咤城,依次第而乞食,就到了迦梨迦优婆夷的家中来。

  当时,优婆夷看见了摩诃迦旃延尊者,就立即铺好床座,请尊者就座,向前顶礼摩诃迦旃延尊者后,退立一边,禀告摩诃迦旃延尊者说:「就如世尊回答僧耆多童女所问的诗偈,如世尊所说,答僧耆多童女所问的诗偈是:

  『真实的义理存在于心中,就会寂灭而不乱,

   能降伏一切勇猛魔军,不贪着可爱端正的色相。

   专一心意独自静思,以享受美妙的禅乐。

   这样就叫做远离了世间的伴侣,

   世间的一切伴侣,没有能熟悉而亲近我的人。』

  摩诃迦旃延尊者啊!世尊这首诗偈,它的意义怎样呢?」

  摩诃迦旃延尊者告诉优婆夷说:「姊妹啊!有沙门、或婆罗门说:『地一切入处的禅定,这是最高无上的禅定,我是为了求得此果。』姊妹啊!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地一切入处的禅定,修习极清净鲜白的话,就能察见它的本源,察见修禅过程中的过患、察见每一过患的息灭、察见息灭它的方法;因为能察见它的本源、察见它过程中的过患、察见过患的息灭、察见过患息灭方法的缘故,所以心中就可得到真实的义理,能够寂灭而不乱。姊妹啊!同样地,水一切入处、火一切入处、风一切入处、青一切入处、黄一切入处、赤一切入处、白一切入处、空一切入处、识一切入处的禅定,也都是最高无上的禅定,我也是为了求得此果。」

  姊妹啊!如果有沙门、婆罗门……乃至对于识一切入处的禅定,修习极清净鲜白的话,就能察见它的本源、察见修禅过程中的过患、察见过患的息灭、察见过患息灭的方法;因为能察见它的本源、察见它过程中的过患、察见过患的息灭、察见过患息灭方法的缘故,所以心中就可得到真实的义理,能够寂灭而不乱,完善地观见、完善地趋入。所以世尊回答僧耆多童女所问而说这样的诗偈:

  『真实的义理存在于心中,就会寂灭而不乱,

   能降伏一切勇猛魔军,不贪着可爱端正的色相,

   专一心意独自静思,以享受美妙的禅乐。

   这样就叫做远离了世间的伴侣,

  世间的一切伴侣,没有能熟悉而亲近我的人。』

  就像这样,姊妹啊!我知道世尊是因为这个道理的缘故,所以才宣说这首诗偈。」

  优婆夷说:「真好啊!尊者您能把真实的道理说出来,希望尊者您能接受我供养饮食的邀请。」

  当时,摩诃迦旃延尊者就静默地接受邀请了。

  这时,迦梨迦优婆夷知道摩诃迦旃延尊者接受了邀请后,立刻去备办各种美好的饮食,自己非常恭敬尊重地奉上食物。

  那时,优婆夷知道摩诃迦旃延尊者已吃食过了,等洗了钵盂,漱洗完毕,自己就铺好一小座席,在摩诃迦旃延尊者之前,恭敬的聆听说法。

  摩诃迦旃延尊者就为迦梨迦优婆夷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五四八经注释:

  1、阿盘提国: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西印度频阇耶山脉之北,憍赏弥国之西,秣菟罗国之南,首都邬阇衍那,相当于现在的那马达河岸上的曼达塔。相传佛弟子迦旃延就出生于此国。

  2、入拘罗罗咤:此句原作「入拘罗罗咤精舍」,衡量前后文义,「精舍」二字应是衍文,今根据「杂阿含经论会编」,予以删除。

  3、僧耆多童女所问:僧耆多童女,依所引诗偈,在南传恶魔相应第五经「魔女」,作「渴爱、不快、贪欲之三魔女」;北传第一O八O经则作爱欲、爱念、爱乐三魔女。

  4、「实义存于心……无习近我者」:本诗偈亦重见于「杂阿含」卷三十九第一O八O经:「已得大财利,志足安寂灭;摧伏诸魔军,不着于色欲。独一而禅思,服食禅妙乐;是故不与人,周旋相习近。」诗偈长短、字句稍有差异,但诗意应是相同。

  5、「地一切入处正受……识一切入处」:此即所谓的十遍处,是禅定的修持法之一,是一种可远离三界烦恼的禅观。此观法是行者修八解脱、八胜处之后,于色等得净相,于所观之中转变自在,但仍未周遍,故更修此定。修此定时,即观六大及四显色各遍满一切处而无间隙。六大指地、水、火、风、空、识;四显色是青、黄、赤、白。其中,观「地大」周遍一切处无有间隙,称为地遍处;观「水大」周遍一切处无有间隙,称为水遍处;准此而观火、风,乃至空、识,称为火遍处、风遍处,乃至识遍处。依南传「清净道论」所述,依十遍而修,皆能成就各种神通为解脱功德。

  6、清净鲜白:清净至鲜白,极言其清净无染之意。

  7、「见其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此应是修地遍处定的过程中所观见的现象。据「清净道论」说,初修此定时,先生二相,取相生起时,可得知此遍的过失;而似相生起时,是摧破取相而出,即镇伏行者的诸盖及止息其烦恼。再进入地遍处初禅,欲入二禅时,也是从初禅出定,觉得此定是近于敌对的五盖,禅支仍弱,见此过失后,便于第二禅寂静作意,取消了对于初禅的希求,为证第二禅,而作瑜伽行。余三禅、…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