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八▪P7

  ..续本文上一页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不说对一法不知也不识,而能够彻底脱离生死苦海。到底对那一法不说不知也不识,而能够彻底脱离生死苦海的呢?就是不说对眼根不知也不识,而能够彻底脱离生死苦海。像这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而生起的眼识,再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的眼触,又由于眼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或觉得痛苦、或觉得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对这些我也一样不说对它不知不见,然而却能够彻底脱离生死苦海;像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同样不这么的说它。」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二二六、本经叙说六根乃至三受是一切欲法,应当断。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应当要断除一切会引人贪欲之法。到底所应当断除的一切会引人贪欲之法是什么呢?好比眼根就是应当断除的一切会引人贪欲之法,像这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产生的眼识,以及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的眼触、由又于眼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或觉得痛苦、或觉得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那一切都是所当断除的会引起人贪欲之法;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要像这样去断除。」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二二七、本经叙说佛陀对六根乃至三受,不说不知、不断而究竟苦边。本经意同第二二六经。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不说对一法不知也不断而能够彻底地脱离生死苦海。到底是不说那一法不知也不断,而能够彻底地脱离生死苦海的呢?就是不说对眼根与色境的接触不知也不断,而能彻底地脱离生死苦海。像这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产生的眼识,以及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产生的眼触,再由眼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或觉得痛苦、或觉得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对那一切,我不说不知也不断而能够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耳、鼻、舌、身、意等五根,我也不这样去说它。」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二二八、本经叙说对六根乃至三受,能不计度、不贪着,得觉涅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为大家解说要断除一切的计度思量。要仔细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

  到底是不计度思量什么呢?就是不去计度思量我所见的色境,不计度思量眼根是我所有,不计度思量我与眼根彼此的从属,像这眼根所接触的色境,眼根接触色境生起的眼识,以及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的眼触,又由于眼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或觉得痛苦、或觉得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对那些也不会去计度思量快乐就是我、或我所拥有;也不会去计度思量快乐与我彼此的从属。不计度思量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像这样子。

  像这样不妄自计度思量的人,对于一切世间的事物便能常不贪取;因为不贪取的缘故,所以就能不执着;因为不执着的缘故,所以就能自己觉证涅槃的境地: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二二八经注释:

  1、不计乐、相属:相属,原作「相乐」依据本经前文,宜改作「不计乐

  相属」,印顺导师「杂阿含经论会编」,亦作如此改正。

  

  二二九、本经叙说计者是病、是瘫、是刺,故于六根乃至三受皆应不计,如是即得自觉涅槃。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计度思量是疾病,计度思量是痈肿,计度思量是毒刺,如来就是因为能不起计度思量的缘故

  ,所以才得脱离疾病、脱离痈肿、脱离毒刺。

  所以,比丘如果想要求得能不起计度思量,脱离疾病、脱离痈肿、脱离毒刺的话,那位比丘就不可计度思量眼根就是我、或是我所有,不可计度思量眼睛与我彼此相从属,不可计度思量色境、眼识、眼触、以及眼触因素而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对这些也都不可计度思量就是我、是我所有、我在它们之中、或它们在我之中;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不可对它计度思量,也是像这样子。

  比丘啊!能像这样不去计度思量的话,就不会去贪取;因为不贪取的缘故,所以就不会去执着;因为不执着的缘故,所以自己就能觉证涅槃境地: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巳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如眼等经文所说,其余每一件事,经文也是这样的说法。

  

  二三○、本经叙说生、老、病、死苦之增长法与损灭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为大家解说生、老、病、死苦的增长法和损灭法。怎样叫增长法呢?就是说由于眼根与色境的接触,于是便生起了眼识,再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眼触,又因眼触而生起的感受……这样地广为解说,乃至纯粹大苦的结聚产生,这样就叫增长法;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像这样的话,同样叫增长法。

  怎样叫损灭法呢?就是说由于眼睛与色境的接触,于是便生起了眼识,再由眼根、色境、眼识三事和合而生起眼触,如果能息灭眼触,那么感受就可息灭……这样地广为解说,乃至纯粹大苦结聚的息灭;耳、鼻、舌、身、意等五根,也是像这样的话,这就叫损灭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像「增长、损灭」的经文所说,像这起法、处变易法、集法、灭法等法的经文,也如上面所说一样。

  

  二三一、本经叙说若对六根乃至三受有世俗之见的话,就叫有漏法;反之则叫无漏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我现在将为大家解说有漏法和无漏法。怎样叫有漏法呢?就是这眼根、色境、眼识、眼触、以及眼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同样地,这耳、鼻、舌、身诸根,乃至意根、法境、意识、意触、以及意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这些都是世俗所见之法,就叫有漏法。

  怎样叫无漏法呢?就是指出离世俗之人的意念,像这法境、意识、意触、以及意触因缘而生起的感受||内心觉得或痛苦、或快乐、或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对这些都能出离世俗之人的见解,这就叫无漏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二三一经注释:

  1、有漏、无漏法:漏,是烦恼的异名。含有烦恼的事物,就叫有漏,一

  切世间的事体,都属有漏法;能脱离烦恼的出世间事体,就叫无漏法。

  杂阿含经卷第八终

  

《杂阿含经卷第八》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杂阿含经卷第九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