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丘已修习随顺成就这些妙法的话,虽然他并没有想要使烦恼断除,获得自在解脱,然而那位比丘自然会烦恼断除,获得自在解脱。为何这样呢?因为有修习的缘故。修习什么呢?我说是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就像那只孵卵的母鸡善于长养小鸡一样,随时覆孵,使温度冷暖得宜,即使它不想让小鸡方便自啄卵壳出来,然而它的小鸡们自能方便安稳地破壳出来。为何这样呢?因为那只母鸡随时覆孵,冷暖得宜的缘故。
就像这样,比丘若善修习各种方便法,即使不想断除烦恼,获得自在解脱,然而那位比丘自然会断除烦恼,心中获得自在解脱。为何这样呢?因为他勤于修习的缘故。是修习什么呢?我说就是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譬如技艺巧妙的师傅和他的弟子,手里握着斧柄,由于不断地把捉,斧柄渐渐些微地磨损,便会显现手指痕迹来,可是他并没察觉斧柄些微的磨损,然而磨损处却自然显现出来。
就像这样,比丘如精进修习,随顺成就这些妙法的话,虽自己不能知见今天烦恼会断除,或明日烦恼会断除,然而这位比丘知道一定会有断除烦恼的一天。为何这样呢?因为他有修习的缘故。是修习什么呢?我说是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就像大船,泊于海边,经过夏天六月,风吹日晒,缠缚船身的藤索,便逐渐断落。
就像这样,比丘如能精进修习,随顺成就这些妙法的话,那么一切的结缚、使、烦恼、缠等,便可渐得解脱了。为何这样呢?是善于修习的缘故。是修习什么呢?我说是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佛陀说这段经文的时候,有六十位比丘即不起诸烦恼,心中获得自在解脱。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经注释:
1、拘留国:佛世印度十六大国之一。
2、漏:烦恼的别名。含有漏泄和漏落二义。贪嗔等烦恼,日夜由六根门头漏泄流注而不止,所以叫做漏;又烦恼能使人漏落于三恶道中,所以也叫做漏落。一切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无烦恼之法就叫做无漏法。
3、方便:随方因便,以利导人。此指各种方便法门,即下文所指修习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等。
4、随顺成就:随缘顺应而达成。
5、念处:所观念之处,即以智慧去观察的境界。有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此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以慧观的力量,把心安住在道法上,使之正而不邪。
6、正勤:即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7、如意足:即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种禅定,谓修此四者,则能如意开发神通:一、欲如意足||修道趣果,欲望精进。二、念如意足||念念一心,住于正理。三、进如意足||精进直前功无间断。四、慧如意足||真照离妄,心不散乱。
8、根:即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9、力:即五力,由五根坚定而产生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等五力。
10、觉:即七觉支,又名七觉分、七菩提分。为五根、五力所显发的七种觉悟。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二、精进觉支||以勇猛心,力行正法。三、喜觉支||心得善法,而生欢喜。四、轻安觉支||除去身心轻重烦恼,而得轻快安乐。五、念觉支||时刻观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六、定觉支||心惟一境,而不散乱。七、舍觉支||舍离一切虚妄法,而力行正法。
11、道:指八圣道,又名八正道,是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正确的思考。三、正语||正当的言语。四、正业||正当的行为。五、正命||正当的职业。六、正精进||正当的努力。七、正念||正确的观念。八、正定||正确的禅定。修八证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12、伏鸡:孵卵的母鸡。
13、荫馏:指母鸡覆孵鸡卵。
14、斧柯:即斧柄。
15、微尽:些微磨损。
16、风飘日暴:即风吹日晒。
17、结缚、使、烦恼、缠||此四者皆是烦恼名。因烦恼能系缚吾人身心,使不得解脱出离生死,故名结缚。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生死,故名使。又烦恼能结缚人之身心,使不得自在,故名缠。
四一、本经叙说佛陀以小土抟做譬喻,说明五阴之无常、苦,我不可得。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个比丘于禅坐中思考,这样地想着:可有一种物质现象,它能常住、永恒、不改变、永远坚固的吗?同样地,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可有常住、永恒、不改变、永远坚固的吗?
这位比丘下午时从禅定出定,来到佛陀住处,对着佛足顶礼后,退立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我于禅坐中思考,这样地想着:可有一种物质现象,它能常住、永恒、不改变、永远坚固的吗?同样地,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可有常住、永恒、不改变、永远坚固的吗?现在我请教世尊您,可真有物质现象它能常住、永恒、不改变、永远坚固的吗?可真有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常住、永恒、不改变、永远坚固的吗?」
当时,世尊手中拿着一块小土团,告诉那位比丘说:「你看见我手中这块小土团了吗?」
比丘回答佛陀说:「已经看到了,世尊!」
(佛陀说)「比丘啊!就像小土团一样微小的自性是常住不变,我还不可得到;如果我能得到的话,那么这就是能常住、永恒、不改变、真正坚固不变之法了。」
佛陀告诉比丘说:「我自己想起过去世的生涯,在无明长夜中,勤修福德,因此获得众多胜妙可爱果报的事情。我曾于七年中,修习慈悲心,所以历经七劫的成与七劫坏的时间,不生返此世间。当七劫毁坏的时候,我生到光音天里,七劫长成的时候,我还生梵世天里,住在宽广的宫殿中作大梵天王,(地位的尊贵与崇高)无人胜过我,无人比得上我,领有千个世界;从此以后,又经三十六次的返还,生作天帝释;又经百千次的返还,生作转轮圣王,统领四天下,以正法治理教化百姓,拥有七项宝物,就是所谓的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玉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生有千子,都很勇健。四海之内,土地平整,没有各种毒刺,人民不用威胁逼迫,而用正法去调治他们。
灌顶王的法制拥有八万四千只雄壮的大象,每只大象都用各种宝物来庄严装饰它,用宝网覆盖象身,并建立宝幢,象群中以名叫布萨的象王为首领,早上与下午二个时辰,群象自会聚集在宫殿前。我当时想着:这么众多的象群,天天往来四次,会踏死无数的众生,我希望其中的四万二千只大象能每百年再来一次。就如我所希望的,八万四千只大象中,有四万二千只大象每百年才来此一次。
灌顶王的法制又拥有八万四千匹马,也是用纯金来制造各种乘坐的器物,并用金网覆盖马身,马群中又以名叫婆罗的马王为首领。
灌顶王的法制拥有八万四千辆用四种宝物装饰制造的宝车,就是所谓用黄金装饰的车、用白银装饰的车、用琉璃装饰的车、用玻璃装饰的车,这些车子都是用狮子皮、虎皮、豹皮、杂色的钦婆罗毛织品来做为装饰覆盖车子的里衬。群车中又以名叫跋求毗阇耶难提音声之车做为导首的车子。
灌顶王的法制统领八万四千座城,每城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快乐,人民众多,而以拘舍婆提城为上首。
灌顶王的法制拥有八万四千座用四种宝物装饰的宫殿,就是所谓的用黄金、白银、琉璃、玻璃等宝物装饰的宫殿,当中又以摩尼琉璃由诃宝殿为上首。
比丘啊!灌顶王的法制拥有八万四千张用四种宝物装饰的宝床,就是所谓的用黄金、白银、琉璃、玻璃等四种宝物来装饰,床上有各种丝绸的床褥、有花纹的毛巾、毛席、鹿皮等卧具用来铺设床上,并安置着朱红的枕头。
其次,比丘啊!灌顶王的法制又拥有八万四千件由四种质料裁成的衣服,就是所谓用丝绢裁成的迦尸细衣、用麻纱裁成的刍摩衣、用棉布裁成的头鸠罗衣、用毛料裁成的拘沾婆衣。
其次,比丘啊!灌顶王的法制又拥有八万四千位玉女,就是所谓的剎利女、似剎利女,而且又有其他诸玉女。
其次,比丘啊!灌顶王的法制拥有八万四千种饮食,各种美味食物皆完备。比丘啊!八万四千位玉女当中,我只选一人来奉侍我;八万四千件宝衣中,我只选一件;八万四千张宝床中,我只卧用一床;八万四千座宫殿中,我只居住一座宫殿;八万四千座城中,我只居处一城,名叫拘舍婆提城;八万四千宝车中,我只乘坐一车,名叫毗阇耶难提瞿沙,载我出城游赏;八万四千匹宝马中,我只乘用一马,名叫波罗诃,身毛及尾部皆是红青色;八万四千只雄壮的大象中,我只乘用一象,名叫布萨陀,载我出城游赏。
比丘啊!这是何等的业报,才能获得这样的威德具足,生活自在安乐呢?这是由三种善业因缘所招感的安乐果报。是哪三种呢?第一种就是布施,第二种就是调治身心,灭除各种恶行,第三种就是修习圣道。比丘应当要知道:凡夫爱染贪着五种欲望,不知满足;圣人则智慧圆满,而常知足。比丘啊!一切流转的世间法,过去的都已完全消失了,过去的都已完全改变了,那些自然获得的各种宝物以及名称,全部都已磨灭了。所以,比丘啊!要永远的息止一切流转的世间法,对它厌离,断除贪欲,获得自在解脱。比丘啊!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的呢?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比丘禀告佛陀说:「是变…
《杂阿含经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