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比丘啊!应当要仔细地去观察思考分别。仔细地思考分别时,(就可察见一切的心识)本无所有、不牢固、不真实、没有坚固长久的,就如疾病、如痈肿、如毒刺、如凶杀一样,是变化无常、痛苦、不实在、没有一个真正实体的我。为何这样呢?是因为心识本不坚实的缘故。」
当时,世尊想要再一次宣示这些法义,而用诗偈说:
「观察物质现象有如集聚的小泡沫,感受就如水上的泡珠儿。
想象似春天空中幻现的阳炎,一切意志行为就如芭蕉不坚固。
各种心识像幻术不实,这是释尊所宣说。
要反复仔细去思考,用正念善作观察。
五蕴不真实也不坚固,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我,也非我所拥有。
这充满烦恼痛苦的五蕴身,世尊以大智慧做分别解说。
只要离开三要件,我人身体便成废物,
就是寿命、温度及意识,离这三项只剩肉身,
永被拋弃于坟间,就像木头不思无意识。
我人身体常如此,幻化不实诱骗愚痴凡夫。
就如凶杀如毒刺,没有坚固常久的。
比丘要精进修习,观察充满烦恼痛苦的五蕴身。
昼夜经常专精思惟,要将心思安置于正确的智慧中。
要止息一切的造作,身心才能获得永远的清凉。」
当时,众比丘们听闻佛陀说法后,满心欢喜、愿尊奉行。
第四二经注释:
1、阿毘陀:中印度古国名。
2、明目大夫:即贤明的人。
3、野马:游动的薄云或水蒸气,远望过去,像奔驰的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4、庸直:庸, ,也是直的意思。
5、幻师:即魔术师。
6、衢道:四通八达大道。
7、春时焰:焰,即阳炎,春时,水气受阳光熏发,于空中现作流水状,群鹿见之,误为水源,此名阳炎。
8、日种姓:释尊五姓之一。昔有二茎甘蔗炙于日,生男女二人,是为释氏之先,故号日种。
9、苦阴身:阴,新译曰蕴,构造有情之身心者也。苦阴身,谓此充满烦恼痛苦的五蕴之身。
10、三法:指下二句之寿、暖、识。寿即寿命,根据部派佛教有部的说法,命是一种非色非心之体,由过去之业而生,在人生一期之间,由他来维持暖(温度)与识(精神意识),人若不具此三者,便会死亡。
四三、本经说明若不如实知五受阴,则为无明所盖,爱欲所系,长夜流转;反之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佛陀告诉众比丘说:「从无始的生死轮回以来,众生都被愚痴、没有智慧的无明所覆盖,被贪爱烦恼所系缚,有如长夜般的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不知道痛苦的根本尽处。有时长久的不下雨,地上所生长的各种谷物草木,都会全部枯干而死。众比丘啊!如果众生被无明所覆盖住,贪爱的烦恼所系缚,那么众生就会不断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贪爱烦恼若不断除,就不能解除一切的痛苦了。众比丘啊!有时长夜不下雨,连大海水也都会枯干了。众比丘啊!如果众生被无明所覆盖住,贪爱的烦恼所系缚,那么众生就会不断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贪爱烦恼若不断除,就不能解除一切的痛苦了。众比丘啊!有时如长夜般整个须弥山都崩塌了。如果众生被无明所覆盖住,贪爱的烦恼所系缚,那么众生就会不断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贪爱烦恼若不断除,就不能解除一切的痛苦了。众比丘啊!有时如长夜般我们这个大地全部都毁坏了。然而众生却被无明所覆盖住,贪爱的烦恼所系缚,众生便如长夜般不断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对这贪爱的烦恼不断除,是无法解除一切痛苦的。
比丘啊!譬如被系绑在柱子的狗儿,那条系绑的绳结不断,狗儿就只能长夜地绕着柱子,轮回转动罢了。就像这样,比丘啊!愚痴的众生不能正确如实地认知物质现象,乃至对物质现象的集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不能如实知道),长期间不断地流转轮回,顺着那物质的现象而轮转。同样地,也不能正确如实地去认知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乃至对这精神现象的集起、精神现象的息灭、对精神现象的爱乐、精神现象所造成的祸患、自精神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不能如实知道),长期间不断地流转轮回,顺着这些精神现象而轮转。众比丘啊!(众生就这样)随着物质现象轮转、随着感受轮转、随着想象轮转、随着意志行为轮转、随着心识轮转。因为随着物质现象轮转的缘故,就不能从物质现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随着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轮转的缘故,就不能从这些精神现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不能从五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缘故,也就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了。多闻的圣弟子们,由于能如实地认知物质现象,以及认知物质现象的集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也能如实地去认知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以及认知这些精神现象的集起、精神现象的息灭、对精神现象的爱乐、精神现象所造成的祸患、自精神现象中出离等情况的缘故,所以不会随着精神现象而轮转。由于众生不随五蕴轮转的缘故,就可从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我说众生就是已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四三经注释:
1、无始生死:无始以来的生死。由于人类的无明愚痴,所以人类的生死也是无始。
2、无明:不明白道理,亦即愚痴的别名。
3、爱结:结,为烦恼别名。爱结,指贪爱的结缚,即贪爱所起的烦恼,为﹁九结﹂之一。
4、长夜轮回:言烦恼之惑覆盖智眼,不见光明,流转于生死界,故譬以长夜之暗黑。
四四、本经叙说宜善观察心,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再则言若不如实知五受阴,则不得解脱;反之则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从无始的生死轮回以来,被愚痴的无明所覆盖,被贪爱的烦恼所系缚,有如长夜的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不知道苦的尽头。众比丘啊!譬如狗儿的绳子被系绑在柱子上,因为绳索的系结不断的缘故,狗儿就只能顺着柱子绕转,无论站立或躺卧,都不能离开柱子。就像这样,愚痴的众生,对于物质现象,不能厌离对它的贪欲,不能厌离对它的爱悦、不能厌离对它的思念、不能厌离对它的渴求,回绕于物质现象中,随着物质现象而流转,无论是站立或坐卧,都不能脱离物质的束缚;同样地,众生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众生也随着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而流转,无论站立或坐卧,都不能脱离这些精神现象的束缚。
众比丘啊!对于心应当要好好地去思考观察,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众生于无明长夜中,心被贪欲所染着,被瞋恚、愚痴所染着的缘故。比丘啊!因为心生苦恼,所以众生便感苦恼;因为心生清净,所以众生便感清净。比丘啊!我不曾见同一类事物中颜色复杂如斑色鸟的,而它的心又比这更复杂。为何会这样呢?是因为那斑色鸟心复杂的缘故,所以才产生各种复杂的颜色。
所以,比丘啊!对于心应当要好好地去思考观察。众比丘们!众生在无明长夜中,心被贪欲所染着,被瞋恚、愚痴所染着,因为心生苦恼,所以众生便感苦恼;因为心生清净,所以众生便感清净,比丘应当知道!您们见过具种种杂色的嗟兰那鸟吗?」
比丘回答:「曾经见过,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说:「像嗟兰那鸟具种种的复杂色彩,我说它的心也是像这样的复杂。为何这样呢?就是因那嗟兰那鸟的心有种种复杂的缘故,所以才感生各种复杂的颜色。所以,对于心应好好地去思惟观察,在这无明长夜中,被种种的贪欲、瞋恚、愚痴所染着,因为心生苦恼,所以众生便感苦恼;因为心生清净,所以众生便感清净。譬如画师与画师弟子,善于彩绘白色的画布,准备各种颜色,然后随着心意画出各种的图案来。
就像这样,比丘啊!愚痴众生不能如实地察知物质现象,乃至物质现象的集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所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不能如实地察知。因为对物质现象不能如实察知的缘故,便对物质现象爱悦贪着;因对物质现象爱悦贪着,于是又招感未来各种物质现象的生起。同样地,愚痴凡夫也不能如实地察知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乃至这精神现象的集起、精神现象的息灭、对精神现象的爱乐、精神现象所造成的祸害、自精神现象中出离等情况,都不能如实察知的缘故,于是对这些精神现象爱悦贪着;由于对这些精神现象爱悦贪着,所以便又招感未来各种精神现象的生起。因为会生起未来的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缘故,所以就无法自物质现象的束缚中获得解脱,自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的束缚中解脱,我说他就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了。
有多闻的圣弟子能如实地察知物质现象,乃至物质现象的集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所造成的祸患、自物质现象中出离等情况,因都能如实察知的缘故,所以对于物质现象便不会去爱悦贪着;因不去爱悦贪着,所以便不会招感未来物质现象的生起。
同样地,他也能如实地察知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乃至这精神现象的集起、精神现象的息灭、对精神现象的爱乐、精神现象所造成的祸患、自精神现象中出离等情况,因都能如实察知的缘故,对于这些精神现象便不会去爱悦…
《杂阿含经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