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一▪P6

  ..续本文上一页 (尊者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如果是无常、痛苦,是变易之法的话,你的意见怎样?圣弟子还可在这当中察见物质现象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么?」

   (输屡那)答说:「不可。」

   (尊者舍利弗)说:「输屡那啊!你意见怎样呢?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你认为是常住不变,还是变易无常呢?」

   (输屡那)答说:「是无常。」

   (尊者舍利弗)说:「如果是变化无常,你认为这是痛苦的么?」

   (输屡那)答说:「是痛苦。」

   (尊者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心识等精神现象如果是变化无常、痛苦的,是一种变易法的话,你意见怎样呢?圣弟子还可在此当中察见这些精神现象是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么?」

   (输屡那)答说:「不可。」

   (尊者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应当要知道这物质现象,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物质现象都不是我,非我所有,我不在物质现象中,物质现象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确的了知事物的实相。就像这样,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辨别等精神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精神现象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精神现象中,精神现象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确的了知事物的实相。输屡那啊!就像这样,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便可产生厌嫌,远离对它的贪欲,获得自在解脱,解脱知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当时舍利弗说完这段经文后,长者子输屡那便远离了烦恼的尘垢,获得清净的法眼。那时,长者子输屡那亲自见法得法,不由他人教说,于正法中得无所畏惧。他从座位上起立,袒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地禀告舍利弗说:「我今天已经觉悟,从今天起,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做一名在家居士。我从今日以后,直到生命最后的一刻,愿以清净之心皈依佛、法、僧三宝。」

   当时,长者子输屡那听闻舍利弗说法后,欢喜雀跃,向舍利弗行礼后离去。

  第三十经注释:

  1、舍利弗:古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人,属婆罗门种姓。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释尊会中上首,以智慧第一而闻名。

  2、耆阇崛山:在中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是释尊说法之地。

  3、输屡那:长者子,善弹琴,即二十亿耳比丘。佛在世时证阿罗汉果,足下毛长二寸,足不踏地,为弟子中精进第一。

  4、诣:拜见、拜访。

  5、问讯起居:犹言嘘寒问暖。

  6、不安隐:隐,即稳字。

  7、何所计:计,以妄念而推度道理,常曰计度,即以意识之作用,思量分别种种事物。何所计,言如何去思量计度。

  8、法眼:能够彻见真理的智慧。

  9、优婆塞:指亲近皈依三宝,接受五戒的在家男居士。亦通称一切在家的佛教男众信徒。

   卅一、本经叙说于五蕴的生起、息灭,息灭的方法,宜如实知道,才能获得自在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舍利弗尊者住在耆阇崛山中。

   当时,有一个长者的儿子名叫输屡那,日日四处游方修学,有一天,他来到耆阇崛山中舍利弗住处,向舍利弗顶礼后,退坐一边。

   那时舍利弗对输屡那说:「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物质现象不能如实知道,对于物质现象的集起不能如实知道,对于物质现象的息灭不能如实知道,对于物质现象息灭的方法也不能如实知道的话,输屡那啊!当知这一位沙门、婆罗门便不能断除对物质现象的贪着了。同样地,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不能如实地知道,对这精神现象的集起不能如实知道,对这精神现象的息灭不能如实知道,对这精神现象息灭的方法也不能如实知道的话,那么便不能断除对这些精神现象的贪着了。」

   (舍利弗)又说:「输屡那啊!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物质现象能够如实地知道,对物质现象的集起如实知道,对物质现象的息灭如实知道,对物质现象息灭的方法也如实知道的话,输屡那啊!当知这位沙门、婆罗门就能断除对于物质现象的贪着了。同样地,输屡那啊!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能够如实地知道,对这精神现象的集起如实地知道,对这精神现象的息灭如实地知道,对这精神现象息灭的方法也如实知道的话,输屡那啊!当知这位沙门、婆罗门就能断除对这些精神现象的贪着了。」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你意见怎样呢?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输屡那)答说:「是变化无常。」

   (舍利弗)又问:「如果物质现象是变化无常的话,那应是痛苦的么?」

   (输屡那)答说:「是痛苦。」

   (舍利弗)说:「如果物质现象是变化无常、痛苦的,这是一种变易法,那么圣弟子可于当中察见这物质现象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之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么?」

   (输屡那)答说:「不可。」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就像这样,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常住不变,还是变化无常呢?」

   (输屡那)答说:「是变化无常。」

   (舍利弗)又问:「如果是变化无常,那应是痛苦的么?」

   (输屡那)答说:「是痛苦。」

   (舍利弗)又问:「如果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变化无常、痛苦的,这是一种变易法,那么圣弟子可于当中察见这些精神现象是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之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么?」

   (输屡那)答说:「不可。」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当知这物质现象,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这一切物质现象都不是我,非我所有,我不在物质现象中,物质现象也不在我之中,这样就叫正确如实的察知。输屡那啊!圣弟子对于这些物质现象能产生厌弃心,远离对它的贪欲,获得自在解脱,那么就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系缚了。」

   (舍利弗)说:「同样地,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那一切精神现象都不是我,非我所有,我不在精神现象中,精神现象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确如实的察知。输屡那啊!圣弟子对于这些精神现象能产生厌弃心,远离对它的贪欲,获得自在解脱,那么就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系缚了。」

   当时,输屡那听闻舍利弗的说法后,欢喜雀跃,向舍利弗行礼后离去。

  第三一经注释:

  1、色集:色,指物质现象。集,是集起的意思。色集,指物质现象的产生。

  2、色灭:指物质现象的灭除。

  3、色灭道迹:指物质现象灭除的方法。

  4、不如实知故:此「故」字,根据前后文意,及南传巴利本相对经文应作「者」字,文意较顺。本经余三「故」字,皆亦应改为「者」字。

   卅二、本经叙说对于五蕴的生起、息灭、爱悦、祸患、出离,应如实知道;且应了知五蕴无常、痛苦,对它不贪着,才能获得解脱。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舍利弗尊者住在耆阇崛山中。

   当时,有一个长者的儿子名叫输屡那,日日四处游行修学。有一天,来到了耆阇崛山中拜访舍利弗,向他顶礼后,退坐一边。

   那时,舍利弗告诉输屡那说:「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物质现象不能如实的察知,对物质现象的集起不能如实察知,对物质现象的息灭不能如实察知,对物质现象的爱乐不能如实察知,由物质现象所产生的祸患不能如实察知,自物质现象中出离也不能如实察知的话,便不能超越一切物质现象的系缚了。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不能如实地察知,对这精神现象的集起不能如实察知,这精神现象的息灭不能如实地察知,对这精神现象的爱乐不能如实察知,由这精神现象产生的祸患不能如实察知,自这精神现象中出离也不能如实察知的话,这位沙门、婆罗门便不能超越这些精神现象的系缚了。

  如果沙门、婆罗门对这物质现象、物质现象的集起、物质现象的息灭、对物质现象的爱乐、物质现象所产生的祸患、出离物质现象等情况都能如实知道,那么这位沙门、婆罗门就能超越物质现象的系缚。如果沙门、婆罗门对于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乃至这精神现象的集起、精神现象的息灭、对精神现象的爱乐、由精神现象造成的祸害、自精神现象中出离等情况也都能如实知道,那么这位沙门、婆罗门就能超越这些精神现象的系缚了。」

   (舍利弗)问说:「输屡那啊!你意见怎样呢?物质现象是常住不变?还是变化无常的呢?」

   (输屡那)答说:「是变化无常。」

   (舍利弗)说:「既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痛苦的么?」

   (输屡那)答说:「是痛苦。」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如果物质现象是变化无常、痛苦的,是一种变易法的话,那么圣弟子可于当中察见这物质现象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之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么?」

   (输屡那)答说:「不可。」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你意见怎样呢?像这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常住不变,还是变化无常呢?」

   (输屡那)答说:「是变化无常。」

   (舍利弗)问说:「如果是变化无常的话,应是痛苦的么?」

   (输屡那)答说:「是痛苦。」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如果心识等精神现象是变化无常、痛苦的,是一种变易法的话,那么圣弟子可于当中察见这些精神现象是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之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的情况么?」

   (输屡那)答说:「不可。」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当知物质现象,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这一切物质现象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物质现象中,物质现象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确如实地知见。」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在内或在外,无论粗糙或细致,无论美好或丑恶,无论远处或近处,这一切精神现象都不是我,不是我所有,我不在这些精神现象中,这些精神现象也不在我之中,这就叫正确如实的知见。」

   (舍利弗)说:「输屡那啊!圣弟子对这令人贪着烦恼的五蕴应作正确的观察,那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能这样正确地去观察,对于世间的一切事物便不会有所摄取了;不摄取的话,就不会有所贪着;能无所贪着的话,自然便可到达涅槃寂静的境地: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当时,长者的儿子输屡那听闻舍利弗说法后,欢喜雀跃,向他行礼后离去。

  第三二经注释:

  1、 不如实知故:本经文中之「故」字皆应作「者」,理由同三一经注释4。

  杂阿含经卷第一终

  

  

《杂阿含经卷第一》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杂阿含经卷第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