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字典(3)▪P11

  ..续本文上一页、颂、广普」,经的九种分类(九分教)之第五类,为佛陀不问自说的感性语的集录,成立于第一结集后。

  优婆夷:另译作「优婆私、优婆斯」,跟随佛陀或佛陀弟子居家修学的女性。

  优婆塞:跟随佛陀或佛陀弟子居家修学的男性,另作「清净士、近事男」。

  优钵罗:为音译,义译为「蓝(青)莲花」,「钵(罕)【金+本】」读作「玻」。

  应去法: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应该亲近」。(反义词「不去法」)。

  应治者:应举行出罪仪式的情况,即「恢复清净的审议会议」。

  应时智:解读为「在适当的时机说正确话之智」,参看「智」,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应时语:在适当的时机说,另作「不失时节、时说」。

  应忆者:应回忆自己是否犯戒,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应举行下意羯磨」的情况,即「将毁谤辱骂行为端正的在家信众者议决应向其道歉」。

  应举者:应举行举罪羯磨(举发僧众过失会议)的情况。

  应摈者:应举行驱摈羯磨(会议)的情况,即「将行为不当又影响周围在家信众者议决驱出所住处」。

  击揵椎:或译作「打揵椎」,即敲打集合大众的响板;集合大众的意思。

  总相法:即「法之总相;法之共通要旨」,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法的随行;法的次第」。

  举衣钵:另译作「摄举衣钵、收举衣钵」,解读为「收拾好(外)衣与钵具」,「钵(罕)【金+本】」读作「玻」,出家众用来装食物用餐的餐具,义译为「应量器」,表示应用以依个人食量控制接受食之意。

  断五枝:另作「断五支、除灭五枝」,即「断除五件事」,《长部三三经》作「断爱欲、断瞋恚、断昏沉睡眠、断掉举、断疑」等「五盖」。

  断教断:断句为「断、教断」,即「自己砍断(他人的手脚等),或教唆他人砍断」,另译为「自断教断」。(同义词「断.教断」「自断.教断」)

  瞻耆婆:两位名医的名字,另音译作「瞻毗」及「耆婆」。

  绕三匝:为「右绕三匝」之简略,南传经文为「作右绕」,即「保持受礼敬者在自己的右边(顺时针)绕三周(三圈),表示尊敬」。「匝」读作「扎」,绕一周的意思。

  缯婇衣:解读为「美丽的丝绸衣」。(相关词「衣缯婇衣」)

  旧车师:解读为「原先是造车匠的……;以前是造车匠的……」,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原为造车匠之子」,此处之「旧」应解读为「原先是……;以前是……」。

  萨云若:「一切智」的音译,也有音译为「萨婆若」者。

  萨云然:或为「一切知者;全知者」的音译。

  萨罗游:为音译,河名。

  转生族:属于有子嗣的这类人,「转生」原为「再生」的意思,此处作「子嗣」解,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转*轮:教说正法,众生辗转奉行传授,就如同轮子被转动了,持续转动一样。

  转轮王:施行德政,有大威德的贤能国王,另译作「转轮圣王」。

  转转深:解读为「层层深入」,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离四衢:参看「离诸求」,「四衢」原指「十字路口」,引申比喻「世俗的」。

  离是离:(如实了知)出离确实是出离,参看「离」。

  离诸求:另作「胜妙求、离四衢」,即「离(世间的)欲求,而只求(出世间的)胜妙」,《长部三三经》作「欲的寻求已舍断,有的寻求已舍断,梵行的寻求已安息」,即「梵行完成,舍离所有的求」。

  坏有见:坏有之见;不接受(缘起)存在(有)的观点,即「断灭见」。

  痴相断:心中没有愚痴的影像;心中没有愚痴的念头,即「心中无痴」,参看「痴」。

  罗汉田:即「阿罗汉」,布施阿罗汉可得福,犹如植福之田,故称所布施的对象为「……田」,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在应该被布施处」。

  罗汉法:全句为「恭敬承事,如罗汉法」,即「以服侍供养解脱阿罗汉那一般的服侍供养」。

  识受阴:带着执取的识蕴,参看「五受阴」。

  识识是:识,是「识知」(这个的)。

  识识说:于所思的说所思,即「只说所思的」。

  证知我:解读为「为我作见证」,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难胜慧:解读为「难以胜过之慧」,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严饰身:(身体)打扮得很华丽。

  觉身乐:多数经文译作「身心受乐」或「安乐住」,南传经文都作「以身体感受乐」。

  觉受乐:解读为「感受乐」,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觉苦觉:感受苦的感受,第一个「觉」为动词,也可解读为「经验」,第二个「觉」为名词。(相关词「觉乐觉时」「觉苦觉时」「觉不苦不乐觉时」)

  觉乐觉:感受到乐受。

  触缘受:另译为「缘触受」、「更乐缘痛」,参看「触」、「更乐」「缘」、「受」、「痛」、「缘起法」。

  释迦文:另作「释迦文尼」,为「释迦牟尼」的另译。

  灌顶王:即「完成登基仪式的国王」,《中阿含六十一经》作「顶生王」,《增壹阿含二四品四经》作「大王」,《相应部二二相应九六经》作「灌顶剎帝利王」,「灌顶」是「完成戴王冠登基仪式」的意思。(相关词「剎利灌顶王」)

  护意觉:舍觉支;宁静觉支。

  铁铜鍱:全句为「铁铜鍱洞燃俱炽缠络其身」,「鍱」读作「业」,铜或铁冶炼成的片状物,「铁铜鍱」即「铁片或铜片」,「洞燃俱炽」为「彻底燃烧,烧得炽热」的意思,这里的「洞」作「彻底」解,「缠络其身」为「包裹着身体」的意思,《增壹阿含五品十经》作「热铁鍱用缠裹身」,《增支部七第七二经》作「以烧得火红的铁板片裹身」。

  变易法:属于会变化、变坏者,参看「法」、「变异」。

  变易苦:又作「坏苦」,感受到变化失去而心理上起的苦。

  观自义: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应以充分不放逸达成(目标)),《增支部七集七二经》、《相应部一二相应二二经》亦同。「应以充分不放逸达成(目标)」一句,为佛陀最后的教诫。「义」是「利益」的意思,「观」是「考虑;考量」的意思,参看「观」。(相关词「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观自义。观他义。观俱义」)

  观至觉:解读为「乃至观觉(受)如觉(受)」,即指四念住中的受念住。

  观两义:考虑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为了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应以充分不放逸达成(目标)),《增支部七集七二经》、《相应部一二相应二二经》亦同。「应以充分不放逸达成(目标)」一句,为佛陀最后的教诫。「义」是「利益」的意思,「观」是「考虑;考量」的意思,参看「观」。(相关词「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观自义。观他义。观俱义」)

  观彼义:另作「观他义」,即「考虑他人的利益;为了他人的利益(,应以充分不放逸达成(目标))」,《增支部七集七二经》、《相应部一二相应二二经》亦同。「应以充分不放逸达成(目标)」一句,为佛陀最后的教诫。「义」是「利益」的意思,「观」是「考虑;考量」的意思,参看「观」。(相关词「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观自义。观他义。观俱义」)

  观法忍:对法的深思而后接受,参看「忍」。

  观察见:译意不明,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为「歪曲之观点」。

  脔脔割:将肉一小块一小块地割下来,「脔」读作「峦」,小肉块。

  郁单越:为音译,古印度地理观念中,此世界的四大洲之一,另称为「北俱卢洲、郁多罗提舍」,「郁(罕)」。

  麤疏食:另作「粗食」,即「难吃的食物」,无相当的南传经文。

  粗抟食:即物质类的滋养生命的食物,因分段(餐)而食,也另译为「段食、揣食」。

  

《阿含字典(3)》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阿含字典(4)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