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波罗提木叉」。2.有学人的德行,参看「有学」、「戒」。
懈息:1.懈怠,如「昼夜无懈息」、「心不懈息」、「日悔无懈息」。2.休息,如「使王懈息」、「闲静懈息之处」、「乐住为懈息」。
择法:检择、辨别状态情况,参看「法」。
担者:另译作「持担人」,相当的南传经文作「重担的背负者」,内容均指「人」。
挝打:读作「抓打」,「敲打」的意思。
整御:即「征服统领」。
昙花:优昙婆罗树所开之花。
横法:全句为「明于事者,明于横法」,比对相当的南传经文之注解,解读为「懂地理风水者」。
树节:树枝,比喻「枝节部分,不是核心部分」。
机关:能运转的机械。
澡豆:除污垢油腻的豆粉;清洁剂。
澡洗:清洗,或洗澡。
炽然:同「炽燃」,1.如火烧之逼迫,如「三毒炽然火、大火炽然、其焰炽燃、现法离诸炽然」。「炽」读作「斥」,猛烈燃烧的意思。2.努力,如「当自炽然、当自炽燃、炽然佛法」。
烧然:同「烧燃;燃烧」。
磨迮:压迫,「迮」读作「则」或「作」。
磨灭:另译作「摩灭」,磨耗消灭。
稣息:另译为「安息」,英译为「安慰」,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同义词「稣息者」相关词「稣息处」)
萦发:另作「萦其发」,盘卷头发于头顶,「萦」读作「营」,旋绕的意思。
缚束:即「束缚;捆绑」。(相关词「不缚束人」「缚束成筏」)
缚缴:「缚」为「被绑;被束缚」,「缴」为「纠缠不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迷恋;意识不清」。
兴起:等同「生起」。
亲厚:好朋友。
亲亲:亲属。
谛听:仔细听!注意听!「谛」读作「地」,名词为「真理」,副词为「仔细地」。
谛观:仔细地观察、检视,「谛」读作「地」,名词为「真理」,副词为「仔细地」。
谙练:即「熟练」。(相关词「谙练宗族」)
输税:缴税;纳税。(相关词「如己输税」)
辽落:辽远空旷的样子,空洞之意。
锦衣:羊毛衣,另音译为「拘沾婆衣」。
随次:依序;依次(引申为「每次」)。
随念:反复回忆;处于紧随着记住的状态;深切地注意。
随时:1.随其时节。2.时时;保持着。(相关词「随时学三学」)
随顺:「依着次第;照着顺序」的意思。(相关词「行随顺法:依照正法的次第修行」)
随学:效仿。
随忆:即「忆念」,「随」可以作虚词,也可以解读作「顺从、跟随」。
随觉:找到、知道。
随观:仔细观察。
霏那:疑为「功德」的音译,「功德」的另有「种种」的意思,如「五欲功德」即为「种种功德」。
颔头:点头同意。
龙象:巴利语为一字之二个含义,或龙或象,经文中的龙象常常是用来形容佛或阿罗汉的。
龟坼:读作「均彻」,龟裂的意思,「坼」,破裂的意思。
穄米:外观像黍(读作「属」)的杂粮,「穄」读作「记」。
阇维:为音译(「阇」读作「蛇」),另音译为「阇毗、荼毗、荼毗、耶维、蛇旬」,义译为「燃烧、烧身」,火葬的意思。
应器:又译作「应量器」,衡量个人食量的容器,即指「钵」(罕)【金+本】。
应识:解读为「应该被认识;应该被识知」,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戏论:即「障碍;虚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增生」,瓦尔许先生英译为「增生的趋势」,也有英译为「障碍;妨碍:拖延」、「幻想;妄想」的。
檀度:即「布施波罗蜜多」,「檀」为「布施」音译(檀那)的简略,「度」为达彼岸(涅槃)的意思,音译为「波罗蜜、波罗蜜多」,参看「波罗蜜」。(相关词「行檀波罗蜜」,「行」为「实践」的意思)
檀越:为音译,义译为「施主」,施与僧众衣食者。
营作:做事;工作。
营事:做事;处理事情。
禅伺:其它版本作「禅思」,参看「禅思」,「伺」通「思」,参看「伺」。
禅思:1.远离人群,独坐专心思惟,如「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如是念……」、「专精禅思,作如是念……」、「当勤禅思」。2.修禅那,即「修进入『初禅』到『第四禅』的色界定」,如「修习禅思得神通力」,「系念禅思」。
禅食:以禅定之喜乐为出世间修行的滋养。
禅头:1.人名。2.指「人」。
糠糟:读作「康遭」,废弃无用的谷壳渣。(相关词「于内身坏碎。如糠糟聚」)
粪扫:1.丢弃之污秽物,如「粪扫衣」。2.晒干当燃料的粪便,如「无有人更益草.木.糠.粪扫者」。
缝紩:缝合线,紩读作「至」,「线」的意思。
声闻:听闻(佛陀教说)者,即佛陀的学生,另译为「弟子」。
臂钏:手镯,「钏」读作「串」,金属环。
临趣:解读为「向…...方向而去」,参看「趣」。
举相:精勤之项目,另作「精勤相、精进相」。
举罪:举发他人犯过错者。
薄共:「薄」解读为「少的;浅的;稍微的」,「共」为「互相」的意思。(相关词「薄共论议」)
迈世:走出世俗;离世俗。
闱陀:即吠陀。
鲜净:干净明亮;干净清澈。
鸽色:鸽子的颜色;浅灰色。
薅除:读作「蒿(ㄏㄠ)除」,「拔除」的意思。
断行:奋力;精勤。
断见:即「断灭的观念」,如认为「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一无所有」的观念。
断事:裁判。
断法:属于会毁灭者。
断知:因舍断而彻底了知。(相关词「断知法」「色断知」「识断知」「三结断知」「名色断知」)
断种:无子嗣。
断断:四正断之一,前一「断」为「断除」,后一「断」为「勤奋」之意,参看「四正断」、「断」。
断关:在关口处阻断,经文中以「五下分结」比喻为「关口」,「断关」即「断除五下分结」。《中阿含二00经》作「无门」,《中部二二经》作「无门;无闩;无横木;无遮的;无障碍的」。
归依:另作「归命、自归」,保护;救济;避难;投归于。
瞿昙:为音译(读作「区谈」),释迦牟尼佛的姓,另译为「乔达摩」。
瞻视:1.照顾(病患),另作「视瞻」,如「瞻视供养」、「视瞻病者」。2.向前看,如「回顾视瞻」。
缯衣:丝绸衣,「缯」读作「增」,音译为「迦尸细衣、迦尸衣」。
缯盖:以丝绸覆盖,或丝绸作的伞盖,参看「缯衣」。(相关词「香华缯盖」)
缯褥:丝绸垫被,参看「缯衣」。
萨罗:为音译,义译为「湖」。
转少:转而减少。
转结:另译作「转结缚、转诸结」,解读为「转去结缚;松开束缚;断除束缚」。
离车:为音译,另音译为「丽掣」,族名,属剎帝利,住在毗舍离城一带。(同义词「鞞舍离丽掣」)
杂苦:或作「苦杂」,间杂着苦与乐。
黠慧:聪明,黠读作「狭」,聪明的样子。
伞盖:「伞」音义同「伞」,「盖」也为「伞」的意思,参看「拄杖持伞」。
謦欬:读作「庆咳」,咳嗽作声。
坏有:离有;无有;消灭。
坏色:染色的,指「僧衣」。
痴命:愚钝而活命;感觉迟钝的生活着,亦即「浑浑噩噩地生活」,相当的南传经文亦同。
罗剎:为译音,另音译作「罗萨」,指食人肉之恶鬼。
羸人:羸弱的人;虚弱的人,「羸」读作「雷」。
羸劣:衰弱,「羸」读作「雷」,「瘦弱的样子」。
识身:1.具有「识」的身躯。2.识的种类,如「六识身」。
识界:参看「识」、「界」。
识食:「识」是指「有取识」(执取生命存在的识),即执取身心,能攀缘色、受、想、行;能维系五蕴和合,滋养生命的识。
识神:即「识」,另作「神识、魂神」。
识阴:参看「识」、「阴」。
蹴风:译义不明,「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蹴」读作「促」,「踢」的意思。
边见:极端(而错误)的见解,指「常见」与「断见」。
边城:边疆的城堡;位于国家边境的城堡。
边际:尽头。
难入:陷入苦难,「难」读「ㄋㄢˋ」(nann)。(相关词「世间难入」)
难师:质问(他们的)老师;指责(他们的)老师。
难问:同「问难、难诘」,责难式、挑战式的提问,「难」读「ㄋㄢˋ」(nann)。
靡水:大水。
愿食:以发愿之愿力为出世间修行的滋养。
颠倒:错误。(相关词「永住颠倒」)
劝助:即「以规劝、教导帮助他」。
严驾:即「备车!」。
严整:1.充分地整理准备。2.严格地自我要求。
筹量:审查;思量;观,参看「观」。
觉力: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检择力;思择力」。
觉支:另译为「觉分、觉意、菩提分」,觉(解脱)的构成要素。
觉味:1.正觉之味,如「觉味、息味(止息之味)、道味(正道之味)」(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解脱一味」)。2.受味,参看「受」、「味」。
觉知:感受而知道(如「看到」、「听到」等);觉察而知道;体会。
觉迹:解读为「正觉之路(道迹)」。
触相:1.身所触之相,参看「身触」、「相」,相当的南传经文作「能被身识知的所触上从细相执取相」。2.根、境、识三者和合生触之相,参看「触」、「相」,相当的南传经文无此句。
触集:参看「触」、「集」。
触阂:即「接触而受阻碍」,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接触而变坏」。
触娆:侵犯。
释种:指「释迦族人」。
饶益:有帮助。(相关词「多所饶益」「饶益梵行」「不饶益苦(没有助益的苦)」)
栌磉:「栌」读作「卢」,指「斗拱」(柱上的方木),「磉」读作「嗓」,指「柱下的基石」。
铧锹:读作「华敲」,挖地耕田的农具。
摄心:即「收敛自己的心」,《相应部十六相应三经》作「收回心;除去心;使心与之断绝关系」。
摄僧:「摄」有「管理、安定、聚合」的意思,「僧」为「僧众;僧团」的简称。
栏楯:栏杆,「楯」读作「吮」(ㄕㄨㄣˇ),栏杆的横木。
璎珞:由珠宝串成挂在脖子上的饰物。
癞病:痲疯病。
跻风:译义不明,「风」指所有具流动性质者,「跻」读作「机」,「登临;上升」的意思,南传经文无此句。
魔天:魔界的有情;魔神。
魔动:由于经文中以渔网譬喻六十二见,「魔动」的「动」疑为「网」的讹音,即「恶魔之网」。
纤佣:细而直。
变易:变化。
变异:即「变成其他状态;异离」,参看「变易法」。
鳣鱼:「鳣」音义同「鳝」,另译作「鳄鱼」。
观息:观察呼吸;专注于呼吸的观察,此处的「息」指「呼吸」,参看「观」、「息」。
爨灶:读作「窜造」灶(罕),烧东西的地方;炉灶;窑。
《阿含字典(2)》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