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我们的责任▪P2

  ..续本文上一页在家佛弟子,更要负起佛化家庭的责任,以佛的八正道作为家庭共同遵守的德目,使自己与家人,都见解正确(正见),思想纯正(正思维),言行合理(正语),从事正当职业(正业),争取合理利润,过正常合理的生活(正命),时刻提起正念,净化身心(正念),修习禅定,集中精力(正定),同时以八正道来培养下一代的德性,使儿童在八正道的熏习中长大,自小就知见正确,思想纯正,行为端正,无不良嗜好;自小就养成仁慈爱物的观念,自小就富于同情心,正义感,将来长大成人,必然向善发展,向道德进军,自勤自奋,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为社会的繁荣而贡献自己,这是必然的演变。所以佛弟子,学习八正道,自行化他,不但是对家庭负责,同时对社会,亦有莫大贡献。

  (三)对社会负责--实行布施、福利群众

  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唯有社会安定繁荣,我们才有幸福可言。否则,社会动乱不安,人必忧心彷徨,所以身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绝对有责任安定社会,造福社会,以及服务社会。何况人是不能离群独居的,我们日常生活所需,无论是物质供应,或是精神互助,皆依赖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合作与支持;我们诚应以感恩图报之心,来回馈社会。

  特别是佛弟子,更要尽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来安定社会,服务群众。不管是慈善福利,或是文化教育事业,皆应参与,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或弘扬佛法,给予市民提供精神食粮,为社会除暴安良,所谓财施,法施,无畏施,以尽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香港居民,对慈善救济工作,一向热心。世界各地发生灾变,皆能伸出同情之手,给予援助,善款每以百万数计,足以显示香港人乐善好施之心。基于因果法则,可以肯定香港人未来的岁月,必然是消灾纳福,遇祸成祥,这是本人的信心,亦是本人的祝福。

  至于法布施,香港佛教联合会,以及各佛教团体,都能尽力而为。例如:学校教育,文化事业,以及佛学讲座等弘法活动,无一不是法布施,无一不是尽佛弟子对社会的责任,以谋安定社会,净化人心。本人虽远居美国,也乐意为香港的安定繁荣,以及净化人心,贡献一份力量,尽一份责任。这是本人近十年来,频繁往返港美之间的主要原因,弟子们都笑我变为空中飞人,终年飞来飞去,但他们不知道,我自费公干,都是为尽弘法的责任。每当舟车疲劳,稍为退心时,总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一己求安乐”而自勉,当然,我也希望香港佛教同人,亦以此共勉,为净化人心,安定社会的职责,努力,再努力!

  (四)对世界负责——推广慈悲、促进和平

  我们的世界,冷酷无情,苦难多端,这些苦难,无论是天灾,是人祸,皆因人心缺乏慈悲所致。因为人心缺乏慈悲,不肯为他人幸福设想,反而为满足个人的欲望与占有,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薄人厚我,深谋远虑,希望打倒对方,抬高自己,伤害别人,利益自己。

  因为社会欠缺慈悲,不肯同情协助,和衷共济,反而嗔恨妒忌,不喜他善,不耐他荣,妨害谗谤,破坏中伤,无所不用其极,致使人际关系,互怨互恨,社会公关,互相抵毁,人间失去温暖,社会失去关怀与照顾。

  因为世界欠缺慈悲,不肯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反而互相侵犯,互相战争,致使杀人武器,日新月异,人为的灾害,层出不穷。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伤害,未能引起人间的同情与警惕,反而刺激野心家发明武器,精益求精。万一不幸,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世界人类将同归于尽。即使核弹落在地球的另一边,但全球人类,亦因水源及空气的污染,不能生存。结果,人类发明武器,武器毁灭人类;不知聪明的发明家,有何感想?

  今日世界,基于人心的贪嗔,造成种种灾害的祸患,使人的四周,充满危机,使人的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由于同业所感,水灾、火灾、风灾、交通意外、地震伤亡,以及人为杀害,频繁降临人间,真是多灾多难。有人预言一九九八年间,一定发生世界大战;又有人预言二零零零年,将是世界末日。此皆是无知邪说,扰乱人心。在佛教观点:“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则“正本清源”,就应该提倡慈悲,扩展人的爱心,转移人的贪嗔痴,成为不贪、不嗔、不痴的善根。则善因善果,自可化解天地戾气,消灾障,增福寿,平安如意!

  何谓慈悲?慈悲,是人性的挚爱;慈悲是人类至极的同情心,正义感;慈悲也是佛教最基本的精神。诸佛菩萨一举手,一投足,无非是慈悲的流露;诸佛菩萨入世救世,广度众生,亦是慈悲心的驱使。所以观无量寿经说:“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法华经亦说:“如来室者,一切众生大慈悲心是。”

  至于慈悲的内容,不外是拔苦与乐。故大智度论言:“大慈予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凡能互爱互助,解除对方的痛苦,给予对方的快乐,就是慈悲。所以,我们关怀社会,推展福利,救灾济贫,是慈悲;关怀他人生活,给予金钱援助,物质救济,解除他人生活困苦,使人生活安定,是慈悲;关怀别人学业、事业,给予经济资助,知识辅导,技术训练,使人学业成功,事业成就,是慈悲;关怀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社会治安,使人安居乐业,也是慈悲。若能弘扬佛法,使人知因识果,止恶向善,增长智慧,拔人苦恼,给人真理快乐,更是慈悲。若能更进一步,运用无缘大慈,兴同体大悲,无住生心,无相布施,不分冤亲,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人畜,平等拔苦与乐,不但拔人生活困苦,还拔除人烦恼生死痛苦;不但给人物资与精神快乐,还给人出世涅槃真理生命之乐,甚至令一切众生,共证佛道,无上福乐,更是大慈大悲;也是诸佛菩萨情感与理智融洽而统一的慈悲。

  因为普通人的慈悲,往往先我后人,先亲后疏,甚至情感用事,形成溺爱,盲目的爱,甚至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不能情理兼顾。据说:从前有一普通家庭,婆婆精明能干,办事认真,媳妇刁蛮,而且懒惰成性,两代同居,自然发生争执,导致互怨互恨。年轻的媳妇,更是怨气难消,茶饭不思,大夫把脉,一切正常,但察言观色,似有无限委屈。因问原委,知病由心生,大夫故作神秘,低声对她说: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为解除你的怨气,我送些药物给你,天天冲茶给婆婆吃,不出半年,保证她毒发身亡;不过切勿间断,必须低心下气,天天请婆婆饮用。当她饮茶开胃时,你就多准备些可口的菜送给她吃…。媳妇心想,这样也好,为了自己,唯有牺牲婆婆了。于是每天泡茶,恭敬奉上,起初婆婆也怀疑媳妇别有企图,后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都天天殷勤献茶,还细心照顾饮食营养,也就前嫌尽释,爱如己出,婆媳之间,非常融洽,合作愉快。

  时光迅速,不觉半年将届,媳妇惊慌,恐怕婆婆毒发身亡,往求大夫抢救,始知半年来给婆婆服用的,只是开胃消滞散而已。这故事证明人情感冲动时,往往丧失理智,若非大夫善巧方便,大错早已铸成。同时证明人的情感善变,今日朋友,明天敌人;今日敌人,明天可能是朋友。所以佛教我们凡事不需要太认真,逆境要忍,顺境也要忍,切莫盲目冲动。还有,这故事更证明一切唯心,同是一个人,同是一件事,同是一句话,由于各人居心不同,见解互异,变成不同的结果。

  若人心存慈悲,处世做事,能情理兼顾,一定喜剧收场。若然内心充满仇恨敌对,必令人生舞台如战场,悲剧不断上演。如果人皆学佛的慈悲,以理智领导情感,以情感辅助理智;当理智偏低,情感冲动时,运用智慧克制自己;当理智偏高,冷酷无情时,运用慈悲激发爱心,爱人如己;使理智与情感平衡发展,智慧与慈悲统一而又融洽,自然取消因人心贪嗔痴所造成的世界危机,使人与人间化敌为友,和谐共处。国与国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存。必然止息人为祸患,化解天地戾气,减少天灾的频律。可知佛教的大慈悲,何止是拔苦与乐的工具,亦是世界人类的救星。我们无论是为了个人的幸福,抑或为了世界和平,都应实习佛的慈悲,推广佛的慈悲,给人间带来幸福与温暖,给全世界人类带来康乐与和平,这是我们佛弟子的职责,也是我们对世界人类应负的责任。

  (五)对佛教负责--弘扬佛法、续佛慧命

  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同样:“佛教兴衰,四众有责。”身为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男众或女众,除了研究佛法,如法修持外,还要负起弘扬佛法,续佛慧命的职责。但弘扬佛法先决条件,必须理解佛法,正知正见。否则,既不了解佛法,又不肯亲近善知识,多闻佛法,仅凭个人世智辩聪,妄想恻忆,曲解佛经,怀疑佛经,修改佛经…,甚至邪言邪语,实非弘扬佛法,而是破坏佛法;非续佛慧命,而是伤害佛教慧命;罪大恶极,千万不可。

  相信各位,都知道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据说百丈禅师,一日升座说法竟,有一老翁,徘徊不去,师问其故,答:“我实狐身,宿世在此寺当职,有人问我,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不落因果,因此堕狐身,五百世不能超生,请师慈悲救我。”师言:“汝来问我”,狐即问师:“修行人还落因果否?”师答:“不昧因果。”狐闻言大悟,即脱孤身,向师礼谢,请以亡僧礼葬之。仅一字之差,果招堕落,弘法之人,能不警惕?

  佛教弟子,从闻思修。先多闻佛法,思惟理解佛法,进而修学佛法,然后将自己所理解所体验的佛法,为人解说,辗转弘传,使佛法慧命延年益寿,长住世间,利益众生。是以文殊师利菩萨,教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广闻佛法,以增胜解,以利修行。如四十卷华严经中,文殊菩萨告善财童子言:“汝今发心,求菩萨道,为欲成就一切智,应当勤求善知识。善男子,求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当念随顺,不应违逆;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但应恭敬,勿见其过。”善财童子依教南行,经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一一供养侍奉,多闻佛法,亲受教益。最后,文殊菩萨教善财子菩萨十法,则以法供养居首。

  法供养,即是法布施,亦是弘扬佛法。可知行菩萨道,弘扬佛法,以多闻为先,以法供养为最,不求多闻而弘法,难免曲解佛经,自误误人。但求多闻,不肯弘法,则有失佛弟子职责。所以本人恳切的希望,佛教四众弟子,勤求多闻,深入理解佛教经典,进而如法修行,在解行并进中,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以尽佛弟子对佛教应尽的职责。

  最后,我们还有一份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协助香港佛教联合会,争取佛陀圣诞日,成为香港公众假期之一。香港,虽然是英国殖民地,但居民百分之九十是中国人,其中信佛的占半数以上,何况香港佛教,文化教育,以及慈善工作,发展良好,成绩有目共睹;对繁荣社会,净化人心,有一定的贡献。佛教徒希望有一日属于自己的假期,以便聚会庆祝,并非奢望,值得支持,应该给予。

  岂料仅是一天的假日,竟经数十年的申请,以及十多万人签字请愿,得来的答覆只是“将来进行检讨公众假期时,会慎重考虑。”这种考虑半个世纪的拖延政策,竟出现于实行自由民主的社区,真教人难以相信。现在,九七逼近,曾有议员提出“在九七之前,政府公众假期,有否作出检讨,以利将来衔接。”本人认为何止需要,而且是当务之急。因为殖民地政府,将成为过去,风俗人情、社会习俗,亦有所改变,公众假期,理应调整。当此调整修改公众假期之际,佛教徒的请愿与权益,岂容忽视?

  本人希望佛教四众弟子,团结一致,据理力争。更希望香港现在与将来的执政长官,共同考虑佛教权益,尊重佛教徒的意见,将佛陀圣诞列为公众假期之一,作为香港佛教联合会金禧纪念的贺礼,以抚慰佛教徒历年为繁荣香港、安定社会、净化人心、出钱出力的贡献。此是本人热诚的希望,相信亦是全香港所有佛教徒迫切的盼望。但愿香港执政长官,不要令我们失望。最后,祝各位福慧增长,如意吉祥!

  

  

《我们的责任》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与青年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