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P17

  ..续本文上一页才能究竟无碍的明见他。

  辛二 福德众多(p.117)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一、佛问:若有人以充满大千世界的七宝,拿来布施,这个人因此所得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答:此人因布施所得的福德,多极了!佛随即说:不过,假使福德有实在自性的,那么,大千七宝的布施,也不过大千七宝的福德罢了,佛就不会说他得福德多。因为福德无性,称法界为量,布施者能与般若相应,不取相施而布施一切,所以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圆成无量清净的佛果功德,这才说是多呢?166

  二、佛为两足尊

  1、上面说智慧圆满,这里说福德众多。

  2、佛称两足尊,即以此福慧圆满为体。今举比喻形容福德的广大,与校德不同。

  辛三 身相具足(p.118)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167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168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一、如来身169

  1、色身,是诸法和合的一合相;诸相──如三十二相,是色身上某一部分的特殊形态。

  2、法身

  (1)二身中的法身:170

  ◎如来法身,有相?还是无相?这在佛教界是有诤论的,有的说有相,有的说无相。如以佛有法身和化身,这法身是「有相」的。

  ◎「有相」的法身,色身无边,音声遍满十方。

  (2)三身或四身中的法身:

  假使说佛有三身(也可以有相)或四身,专以法身为平等空性,那即可说法身「无相」。

  (3)大乘初立的法身说

  ◎在大乘(大众部等同)学初立二身说,法身即本身、真身,悲智圆满,如智不二,心色无碍,遍法界的毗卢遮那佛,为大机众生现身说法。

  ◎但此法身是无为所显的,相即无相,不可思议!龙树论多用此义。

  二、佛问须菩提:可以从身色、诸相的具足中,正见如来吗?须菩提领解佛意说:不可!如来是不应以具足的身相而正见的。因为如来说具足身相,是无为所显的,是缘起假名而毕竟无自性的,那里有圆成实体可得。所以,即非具足身相,而但是假名施设的。

  1、色身具足

  具足,即圆满。色身的具足,依玄奘及笈多译,更有「成就」的意义,所以即圆成或圆实。凡是自体成就,不待他缘的,即名为圆成实。法身色相,或称叹为圆成圆实的。

  【开仁按】按《金刚经梵汉对照本》p.84-86之比对得悉,玄奘及笈多所译之用语完全吻合现存梵本的意义。(20-1至20-3译pariniSpatti为「成就」或「圆实」;20-4至20-6译saMpad为「具足」。)

  2、诸相具足

  本经概括的说诸相具足。常说佛有三十二相,是指印度诞生的释迦如来化身而说。至于法身,有说具足八万四千相,或说无量相好。

  有论师说:三十二相为诸相的根本,八万四千以及无量相好,即不离此根本相而深妙究竟。

  辛四 法音遍满(p.120)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一、佛对须菩提说:不要以为如来会这样的想:我当为众生说种种的法,佛是不会如此的。如有人以为如来有所说法,那不特不能知佛赞佛,反而是谤佛了!以为佛也像凡夫那样的有能说所说了!要知道:法如实相是离言说相的,不可以言宣的,所以说法即无法可说。无法可说而随俗假说,令众生从言说中体达无法可说,这即名为说法了。

  二、误解经文

  1、有人偏据本文,以为法身不说法,这是误解的。

  2、导师:法身是知见圆明,福德庄严,身色具足,那为什么不法音遍满呢!

  三、未证与已证法性生身的菩萨

  1、未证法性生身的菩萨,说法是不离寻伺──旧译觉观,即思慧为性的粗细分别的。如初学讲演,先要计划,或临时思索、准备,这都是寻伺分别而说法的显例。

  2、已证法性生身的菩萨,就不假寻伺而说法。随时随处,有可化众生的机感,就随类现身而为说法。

  3、究竟圆满的法身,更是「无思普应」171。经论中,常以天鼓──不假人工而自鸣的为喻。172所以,如以为如来作是念:我当说法,即是谤佛。

  辛五 信众殊胜(p.121)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173

  一、佛为须菩提开示了法身说法的真义以后,尊者就启问如来:在未来世的时候,有没有众生,听了如所说的法身──知见、福德、身相、说法圆满,而生清净的信心?也可说:如上所说的法身说法,无说而说(p.120),会有人因此种说法而生净信吗?这是佛果究竟深法,所以须菩提又不能以自慧悟解,请佛解说。佛说:听闻如此说法而能生信心的,当然是有的,但此种信众,已不是一般的众生;但他还没有究竟成佛,也不能不说他是众生。

  二、慧命

  1、年高德长的,智深戒净的,以慧为命,名为慧命。

  2、慧命,与上文(p.26)所说的长老,为同一梵语的异译。

  三、化身佛、法身佛

  1、化身佛

  为凡夫、声闻、初心菩萨说法的,是化身佛,听众都是未出生死的异生。

  2、法身佛

  (1)此土、他土的大菩萨,佛以法身而为他们说法。法身是无时无处而在流露法音,大道心众生──大菩萨,也随时随地的见佛听法。

  (2)听法身说法而生净信者,即大菩萨,所以说彼非众生,又非不众生。如从五众和合生的众生说,众生无我,常是毕竟空,不过惑业相续,随作随受,于众生不可得中而成为众生。

     (3)此法身说法,利根凡夫,虽不能亲闻法音而生清净信,但能依展转得解大乘深义,比量的信受。

  辛六 正觉圆成(p.123)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174,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一、须菩提仰承佛意而问道:佛得的无上遍正觉,可是无所得的吧?佛赞许他说:是的!我于无上遍正觉,连一些些的实性法175,都不可得;一切都无所得,这才证得无上遍正觉。

  1、法身佛

  ◎法身佛以智见与福德为本,感得果德的无边身相,微妙法音;现身、说法,即有大菩萨为信众。这些,都因总修万善而同归无得,证无上遍正觉而得完成。

  ◎然所以都无所得,这因为无上遍正觉,即一切法如实相的圆满现觉,无所得的妙智,契会无所得的如如,这岂有毫厘许可得的!

  ◎所以,在此如如正觉中,一切法是平等而无高下的。高下,指佛果(高)与凡夫(下)说的。平等法界,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这就名为无上遍正觉。176

  2、法身佛的不同诠释

  A、约因果:在「因」中,或称之为众生界177,众生藏178,如来藏;

  在「果」位,或称之为法身,涅槃,无上遍正觉。

  B、约境行果:约「境」名真如,实相等;

  约「行」名般若等;

  约「果」名一切种智等,

  ※无不是依此平等如虚空的空性而约义施设。

  C、神我论:有些人,因此执众生中有真我如来藏,或者指超越能所的灵知,或者指智慧德相──三十二相等的具体而微;以为我们本来是佛,悟得转得,即是圆满菩提。这是变相的神我论,与外道心心相印,一鼻孔出气!

  二、所以佛又对须菩提说:无上遍正觉,虽同于一切法,本性空寂,平等平等。但依即空的缘起,因果宛然。

  1、毕竟空而宛然有

  一切法虽同归于无得空平等性,但毕竟空中不碍一切。◎一切的缘起法相,有迷悟,有染净,因为性空,所以有此种种差别,如《中论》所说。179

  2、无上遍正觉,要备两大法门而圆成:

  (1)以般若空慧,通达法空平等性,不取着我等四相。

  (2)修习施、戒、忍等一切善法,积集无边福德。

  ※此所修的一切善法──自利利他,以般若无我慧,能通达三轮体空,无所取着。般若摄导方便,方便助成般若,庄严平等法性,圆证无上遍正觉。180

  3、二谛无碍181

  法性如空,一切众生有成佛的可能,成佛也如幻如化,都无所得。然而,不加功用,不广集资粮,不发菩提心,不修利他行,还是不会成佛的!

  庚二 校德(p.125)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一、七宝聚集像须弥山那么高──出海四万二千由旬──拿来布施,所得功德,还是不及读诵或为他人说本经四句偈的功德。

  二、校德

  1、般若道:说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2、方便道:第一次校德,七宝聚集像须弥山那么高拿来布施,数量要比前说大得多。

  己二 示现化身事业

  庚一 化凡夫众(p.125)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