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P18

  ..续本文上一页、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182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183

  一、佛告须菩提:不要以为如来会作这样想:我当现生人间,度脱苦迫的众生。如来现觉诸法性空,那里会见有实在的众生,可以为如来所度。假使如来这样的想,那如来不是执有我等四相了吗?如来虽不作此念,但随俗说法,也还说我前生如何,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184等。可是虽说人说我,能达人我无自性,所以假我即是非我。不过,那些生死凡夫,不能了解随俗我的意趣,即以为真实有我而妄执了。不特说我非我,就是我虽也说有凡夫,也是实非凡夫的假说。

  二、化身佛

  此中化身佛,不约随类示现者说,指从入胎、住胎到成道、转*轮、入涅槃,示生人间的化身佛。如释迦人间成佛,即有化众(化凡夫众;p.125~127)、化主(现化身佛;p.127~131)、化处(处大千界;p.131~134)、化法(说无我教;p.134~135)四事,下文次第论说。

  三、说我非我

  1、妄执真实有我的部派:如后代的犊子部等185。

  2、不特说我非我,就是我虽也说有凡夫,也是实非凡夫的假说。186

  3、凡夫,是不见实相的异生;烦恼未断,生死未得解脱,依此而施设的假名。如能解脱即成圣者,可见并无凡夫的实性可得。

  庚二 现化身相

  辛一 相好

  壬一 正说(p.127)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187『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saMpad)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一、本节与诸译不同。(《金刚经汉译对照本》p.95-99:26-1至27-4)

  二、佛约化身为问,化身佛一般都以为有三十二相的,所以须菩提也就说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但这是错误的,佛陀立刻加以责难:假使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转轮王也有三十二相,那转轮王不也就是如来吗?须菩提当下就领会道:如我现在理解佛所说的意义,是不应该从三十二相见如来的。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相见我──如来,或从六十美妙梵音188中求我,这是走入邪道,不能正见如来的。

  1、重问「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的用意

  ◎可否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上面(p.79)已经论到。特别是:须菩提的答复,上文已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怎么这里反而说可以三十二相见?这是极难理解的!

  ◎上次(p.80)佛约「法身」而问,法身不可以三十二相见,须菩提是知道的。

  这次(p.128)佛约「化身」为问,化身佛一般都以为有三十二相的,所以须菩提也就说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但这是错误的。

  2、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的实义

  ◎这是说:不但法身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化身也是不可以三十二相见的。因为,法身是缘起无性的,法身所有的相好,也是无性缘起的。从法身现起的化身,有三十二相,也还是缘起无性的。

  ◎由通达性空,以大悲愿力示现的身相,如镜中像,如水中月,所以也不可取着为有得的。如取相执实,专在形式上见佛,那与轮王有什么差别?189

  ◎因此,佛又引从前为声闻行者说过的偈子,再说给大众听。意思说:若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色相见我──如来,或从六十美妙梵音中求我,这是走入邪道,不能正见如来的。

  三、所以如来紧接着说:假使这样想:如来是不因诸相具足而证得无上遍正觉的,那可错误大了!切不可作如此倒想!修一切善法而得大菩提,而起化身,当然是有殊胜相好的。假使以为离却相好的,那是等于以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是说诸法断灭了!要知道真正发大菩提心的菩萨,是决不会破坏因果的,不会偏取空相而不修布施、持戒等善法的。反之,菩萨因为深见缘起因果,这才发大菩提心,修行而求成佛。

  1、破相而相好宛然

  ◎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这决不是如来没有圆满的身相;

  ◎依法身等流所起的化身,虽不可以相取而相好宛然。

  2、因果相称

  ◎断灭,就是破坏世、出世间因果。

  ◎证无上遍正觉是果,发菩提心而广大修行是因,因果是必然相称的。如成佛而没有功德的庄严身相,那必是发心不正,恶取偏空,破坏世谛因果而落于断灭见了。

  ◎所以,不应该说如来不具足相而成佛。

  壬二 校德(p.129)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190,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一、佛对须菩提说:假使有发大心的菩萨,以充满恒河沙世界的七宝作布施,所得的功德极大;但如另有菩萨,能悟知一切法无我性,得无我忍,那所有功德即胜前菩萨的功德。不受福德,所以福德即无限量。这不是说没有福德,是说不执为实有,不执为己有。福德无性,菩萨无我,能得此法忍的菩萨,是深知福德不应贪着的,所以说不受福德。

  二、校量

  1、此处以菩萨「布施」及菩萨「智慧」相校量,即更胜上文(p.125)的校德。

  2、忍191,即智慧的认透确定,即智慧的别名。依经论说:发心信解名「信忍」;随顺法空性而修行,名「(柔)顺忍」;通达诸法无生灭性,名「无生忍」。此处没有说明什么忍,依文义看来,似可通于诸忍的。得忍菩萨的所以殊胜,因他于所作福德及智慧,能知道是无性的缘起,不会执受──取福德为实的。

  辛二 威仪(p.131)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一、如来明见末法众生的佛魔同化,所以特预记而呵斥说:如来现身人间,一样的来去出入,一样的行住坐卧,这些人是不解佛法而非佛法的。如来「即诸法如义」的正觉;来去坐卧都不过性空如幻,那里有来者去者可得?法法性空如幻,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不来相而来,无去相而去,彻见无我法性──如义,这才名为如来。

  二、如来/如去

  1、字源

  梵语多陀阿伽度(tathAgata),汉译如来,也可译如去。192

  2、来去是世俗动静云为相

  (1)外道等即以如来为流转还灭──来去者;如来现身人间,一样的来去出入,一样的行住坐卧;

  (2)佛法中也有误会而寻求来去出入的是谁,而以此为人人本来天真佛;

  (3)有的,要在来去坐卧的四威仪中,去见能来能去能坐卧的如来。

  (4)导师:如来「即诸法如义」193的正觉;来去坐卧都不过性空如幻,法法性空如幻,来无所从,去无所至;不来相而来,无去相而去,彻见无我法性──如义,这才名为如来。

  庚三 处大千界

  辛一 微尘(p.131)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194

  一、佛告须菩提说:如有善男子善女人,依佛所说的「散空」,观大千世界而分分的分析,散为微尘,这微尘众──众即聚──多不多?他说:这许多微尘众如果是实有的,如来即不会说他是微尘了。要知道:色法──物质界是缘起的,是相依相缘的存在,而现有似一似异相的。

  二、化处(梵文佛典二,p.579-580)

  1、微尘

  pRthivI-rajAMsi尘土/地尘/大地的微尘

  rajas尘

  paramANu-saMcayas极微集/原子的集合体

  2、世界

  loka-dhAtau世界

   loka世间

   dhAtu界

  三、微尘

  1、《阿含经》

  佛曾以「散空」195法门教弟子,后代的声闻学者,如「一切有部」等,即依此建立实有自性的极微。

  2、《金刚经》

  须菩提依佛所教而修行,知道微尘众的确多极了;然而他不像取相声闻学者的执为实有。

  四、色法

  1、佛法

  ◎在缘起色中,有幻现似异的差别相,分离相,所以不妨以「散空」196法门而分分的分析他。

  ◎佛说微尘,不如凡夫所想象的不可分割的色自性;但缘起如幻,相依相缘的极微众,世俗谛中是有的,是可以说的。

  2、科学者

  科学者的物理分析,所以也有可能。

  3、实有自性的极微说

  然如以为分析色法到究竟,即为不可再分析的实体,那即成为其小无内的自性,即为纯粹妄想的产物,成为非缘起的邪见。这种实有性的微尘,佛法中多有破斥。

  4、微尘自相有,物质是自心的产物

  但或者,以为有微尘即应该自相有的;观察到自相有的微尘不成立,即以为没有微尘,以为物质世界仅是自心的产物,这与佛陀的缘起观,还隔着一节呢!

  辛二 世界(p.133)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197相198。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一、所以须菩提接着说: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依我的悟解,也是没有自性的,仅是假名的世界。因为,如…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