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P33

  ..续本文上一页眼、天眼、慧眼、法眼,成佛时失其本名,但名佛眼。譬如阎浮提四大河入大海中,则失其本名。何以故?肉眼,诸烦恼有漏业生故,虚诳不实;唯佛眼无诳法。天眼,亦从禅定因缘和合生故,虚诳不能如实见事。慧眼、法眼,烦恼习未尽故,不毕竟清净故舍;佛眼中无有谬错,尽其边极。以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慧眼,不能毕竟清净,故不能无法不见。

  [3] 参见:印顺导师《如来藏之研究》p.90-91.

  163「以无所得,得无所碍」:

  [1]《大智度论》卷28(大正25,265c1-28):

  问曰:以何智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

  答曰:诸佛有无碍解脱,入是解脱中,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诸大菩萨得相似无碍解脱,亦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如〈叹摩诃衍品〉中言: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性实有、不虚诳者,佛不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性实虚诳,无来无去故,佛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譬如比丘贪求者,不得供养;无所贪求,则无所乏短。心亦如是。若分别取相,则不得实法,不得实法故,不能通达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若不取相无所分别,则得实法,得实法故,能通达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无所罣碍。

  [2]《大智度论》卷55(大正25,451c27-29):

  若一法空,则一切法皆空。若行者于一法中,了了决定知空,则一切法中,皆亦明了。

  164「梵王旧说」:

  《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288c29-289a8:

  问曰:我、我所及常相不可得故应空,云何言有为法、有为法相空?

  答曰:若无众生,法无所依。又无常故无住时,无住时故不可得知,是故法亦空。

  问曰:有为法中,常相不可得,不可得者,为是众生空,为是法空?

  答曰:有人言:我心颠倒,故计我为常,是常空,则入众生空。有人言:以心为常,如梵天王说:是四大,四大造色悉皆无常,心意识是常。是常空,则入法空。或有人言:五众即是常,如色众虽复变化而亦不灭,余众如心说。五众空,即是法空。是故常空,亦入法空中。

  165 「德山」:

  [1]《释氏稽古略》卷3(大正49,840c10-23):

  德山:朗州德山禅师,名宣鉴,简州人,姓周氏。丱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空寺,通贯诸经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不信南方宗禅之道,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檐《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买油糍点心,婆子指其檐曰:「这个是甚么?」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若道得,我当供上座油糍;若道不得,不与油糍。」婆乃问曰:「经中道『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乃不得油糍而去。

  ※〔丱:幼年时期,少年人。〕

  [2] 印顺导师《宝积经讲记》,p.176:

  从前德山禅师,挑了《金刚经》青龙疏,想到南方去难破禅宗。半路上遇到卖点心的婆子,问他:「金刚经说三心都不可得,上座点的是那一个心」?德山竟茫然不知所答。德山以为心不可得,就误会为没有心了。真俗不能无碍,解空不能达有,难怪他经不起老婆子现实门中一问,就落得哑口无言。(另参《药师经讲记》p.27)

  166 《大智度论》卷3(大正25,271c20-27):

  菩萨福德诸法实相和合故三分清净,受者、与者、财物不可得故。如〈般若波罗蜜〉初为舍利弗说菩萨布施时,与者、受者、财物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罗蜜。用是实相智慧布施故,得无量无边福德。复次,菩萨皆念所有福德──如相、法性相、实际相故,以如、法性、实际无量无边故,是福德亦无量无边。

  167 pariniSpatti,成就,圆满。

  168 saMpad,具足,具有。

  169 ※「诸佛无相,何以故说有三十二相?」:

  《大智度论》卷29,大正25,274a6-28:

  问曰:十方诸佛及三世诸法皆无相相,今何以故说三十二相?一相尚不实,何况三十二?

  答曰:佛法有二种: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世谛故说三十二相,第一义谛故说无相。有二种道:一者、令众生修福道,二者、慧道。福道故说三十二相,慧道故说无相。为生身故说三十二相,为法身故说无相。佛身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自庄严法身;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诸功德庄严。众生有二种因缘:一者、福德因缘,二者、智慧因缘。欲引导福德因缘众生故用三十二相身,欲以智慧因缘引导众生故用法身。有二种众生:一者、知诸法假名,二者、着名字。为著名众生故说无相,为知诸法假名众生故说三十二相。

  问曰:是十力、四无所畏功德,亦各有别相,云何说法身无相?

  答曰:一切无漏法,十六行、三三昧相处故,皆名无相。佛欲令众生解故,种种分别说,说一切诸佛法以空、无相、无作印故,皆入如、法性、实际,而为见色欢喜发道心者,现三十二相庄严身。复次,为一切众生中显最胜故,现三十二相,而不破无相法。

  ※「诸佛为何以相好庄严其身?」:

  《大智度论》卷29(大正25,274c9-275a5):

  问曰:佛毕竟断众生相、吾我相,具足空法相;何以故以相庄严,如取相者法?

  答曰:若佛但以妙法庄严其心,身无相好者,或有可度众生心生轻慢,谓佛身相不具,不能一心乐受佛法。譬如以不净器盛诸美食,人所不喜。如臭皮囊盛诸宝物,取者不乐。以是故,佛以三十二相庄严其身。复次,佛常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言:「我于众生中,一切功德最为第一。」若佛生身不以相好庄严,或有人言:「身形丑陋,何所能知?」佛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众生犹有不信,何况不以相好庄严!复次,佛法甚深,常寂灭相故。狂愚众生不信不受,谓身灭尽,无所一取。以是故,佛以广长舌、梵音声、身放大光,为种种因缘譬喻说上妙法。众生见佛身相威德,又闻音声,皆欢喜信乐。复次,庄严物有内外。禅定、智慧诸功德等是内庄严,身相威德、持戒具足是外庄严,佛内外具足。复次,佛愍念一切众生,出兴于世,以智慧等诸功德饶益利根众生,身相庄严饶益钝根众生。心庄严开涅槃门,身庄严开天人乐门。身庄严故,置众生于三福处;心庄严故,置众生入三解脱门。身庄严故,拔众生于三恶道;心庄严故,拔众生于三界狱。如是等无量利益因缘故,以相好庄严生身。

  170「佛身说」:

  [1] 二身:1、肉身、法身:《增一阿含经》卷44〈十不善品第四十八〉,大正2,787b。

  2、生身、法身:《大毗婆沙论》卷44,大正27,229a16-27。

  3、法性身、父母生身:《大智度论》卷9,大正25,121c-122a。

  4、真身、化身:《大智度论》卷30,大正25,278a-b。

  (参见《望月佛教大辞典》(五),p.4029a-4030a)

  [2] 三身:1、法身、报身、应身:《十地经论》卷3,大正26,138b。

  2、法身佛、报佛、化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上,大正25,784b。

  3、法身、应身、化身:《金光明经》卷1〈如来寿量品第二〉,大正16,408b-c。

  4、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摄大乘论》卷3,大正31,129c。

  (参见《望月佛教大辞典》(二),p.1528a-1531b)

  [3] 四身: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

  1、《佛地经论》卷7,大正26,325c-326a。

  2、《成唯识论》卷10,大正31,57c-58a。

  (参见《望月佛教大辞典》(二),p.1789a-1791a)

  171「无思普应」:

  澄观撰《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1(并序),大正35,508a-508b:

  如来一代之教,不离一音。然有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云: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普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维摩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上之二师,初则佛音具异,后则异自在机,各得圆音一义。然并为教本,不分之意耳。

  172 「天鼓喻」:

  [1]《佛本行集经》卷33(大正3,806c5-6):

  世尊灭暗然诸明,佛大法幢愿速竖,时至妙言说正法,师子吼如天鼓鸣。

  [2]《般若灯论释》卷13(大正30,119b18-19):

  如来无功用,自然出言说,犹如天鼓,空中自鸣。

  173 如实出版社之《梵文佛典二》,(p.496-499):此段经文的直译:「世尊说:须菩提啊!他们不是诸众生,不是诸非众生。那(是)什么原因呢?须菩提啊!(因为)所谓诸众生、诸众生。须菩提啊!他们全都被如来说为诸非众生。所以,(那被如来说为诸非众生的诸众生)被称为诸众生。」

  174 依梵本有「可被知道,可被得到」两项。(梵文佛典二,p.506-507)

  175 「无有少法可得」:

  [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07(大正7,584b28-c7):

  佛告善现:安住大乘善男子等,欲趣无上正等菩提,若于如来应正等觉取相忆念,皆是执着;若于三世诸佛世尊从初发心乃至法住所有善根取相忆念,随喜回向无上菩提,皆是执着;若于如来诸弟子等所修善法取相忆念,随喜回向无上菩提,皆是执着。所以者何?于诸如来及弟子等功德善根,不应取相忆念分别,诸取相者皆虚妄故。

  [2]《大智度论》卷85(大正25,656a2-10):

  菩萨行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行,是名菩萨正行。菩萨不善、无记及着心行善法,非菩萨行。但以悲心故,及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