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P9

  ..续本文上一页有的苦下功夫,还是一无所得;

  这无非由于过去生中多闻熏习,或不曾闻熏,也即是善根的厚薄。

  3、佛法以因果为本,凡能戒正、见正、具福、具慧,能信解此甚深法门,决非偶然,而实由于「夙习62三多」63。

  辛三 诸佛摄持(p.48)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一、〔过去久种善根,今生能戒慧双修,〕听此深法能生清净信的,即为十方如来所知所见。众生能净信甚深法门,〔能为诸佛所护持,〕这是怎样大的福德呀!

  二、如来悉知悉见:

  1、如来「知」「见」,即上文的「护念」「摄受」。

  2、知而又见,即明是现量的真知灼见。

  辛四 三相并寂(p.49)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一、戒慧成就,久集善根者,为什么能得如来的护念,得无量福德呢?这因为此类众生,已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而且也没有法相及非法相。所以提醒须菩提说:「还记得吗?我在《筏喻经》中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即早已开示过了!」

  二、辨明「我、法、非法」

  1、三种空

  (1)我、人等四相,合为一我相:无此我相,即离我相的执着而得我空。

  (2)无法相,即离诸法的自性执而得法空。

  (3)无非法相,即离我法二空的空相执而得空空。

  2、我我所见

  (1)执我是我见,

  (2)执法、非法是我所(法)见;

  3、有无见

  (1)执有我、有法是有见,

  (2)执非法相是无见。

  我相────我空───我见

  有见

  法相────法空

  我所(法)见

  无见──非法相───空空

  4、三相并寂

  (1)『毕竟空中有无戏论皆灭』。

  (2)『一切法不信则信般若,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64

  (3)悟解三空,方能于般若无相法门得清净信,此义极为重要。

  三、三空的异说

  1、【唯识】:有以为我相可空而法相不空的:执着法有是不妨得我空的;(*含有部)

  2、【真常】:以为我法虽空而此空性──诸法的究竟真实,是真常妙有的。

  3、【性空】:如觉有真实的自性相,有所取着,那不论所着的是法相或空相,不但不悟法空与空空,也不得无我慧,必也是取着我等四相的。三空仅是所遣执取的对象不同,『而自性空故』的所以空,并无差别。(自性相,即确实存在的──甚至是不变的,不待他的妄执。)

  四、我执与法执

  1、我执:于众生的自体转,执有主宰的存在自体,即我执;

  2、法执:于(有为)所取的法相上转,执有存在的实性,是法执。

  3、非法执:于无为空寂不生不灭上转,执有存在自性。

  我──我执

  法  法执───有为

  非法执──无为

  五、佛法的演变

  1、佛世时

  (1)多说众生由五众和合成

  (2)无常故无我的教授,利根者当下能依无我无我所,彻见涅槃寂灭。既离我执,也不会再取法相及非法相。

  2、佛灭后

  (1)【有部】:有的不能从无常无我中得毕竟空,转而执「我无法有」。对此执法众生,不得不广显「法空」。

  (2)【真常?】或者又拨无我法的缘起,

  (3)【唯识】:或取执「空性」为「实有离言自性」。

  (4)【性空】:本经又如实开示:不应取相,如执着法相非法相,即执着我相,是不能得无我慧而解脱的。

  六、如来的一道解脱门

  1、《增一阿含》《筏喻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65。法与非法,有二义:

  (1)「法」指合理的八正道,「非法」即不合理的八邪。

  法与非法,即善的与恶的。如来教人止恶行善;但善行也不可取着,取着即转生戏论──「法爱生」,而不能悟入无生。约「以舍舍福」66说,善法尚且不可取着,何况恶邪的非法?

  (2)「法」指有为相,在修行中即八正道等;「非法」指平等空性。

  缘起的禅慧等功德,尚且空无自性,不可取执,那里还可以取着非法的空相呢?

  ※导师的抉择:本经约「后义」说。

  2、佛为了济度众生,说种种法门,以「法有」除「我执」,以「空相」破「法执」,使众生得脱生死而到达无余涅槃。当横渡生死苦海时,需要种种法门,但度过中流,必须不执「法、非法」相,才能出离生死,诞登彼岸。

  七、汉译本的差异(参见《金刚经梵汉对照本》p.18-19:6-8)

  1、在「无非法相」句下,诸译本有「无想,无非想」二句。

  2、从这引阿含教(《增一阿含》的《筏喻经》)的「非法」「非非法」来说,可见前文也应以「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为正。诸译增入「无想无非想」二句,不足取!

  己三 贤圣无为同证

  庚一 举如来为证

  辛一 正说(p.53)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一、经文的涵义

  ◎上〔己二 众生久行乃信〕已明未来有人能信能证,

  ◎以下〔己三 贤圣无为同证〕再以已经能净信实证的圣贤,来证明此难信难解的可信可证。先举究竟圆证的如来为证。

  二、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67

  1、大意:

  (1)如来在菩提树下成遍正觉,实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得吗?

  (2)如来成道后,大转*轮,确有法可说吗?

  2、佛举此二问,因菩萨得明心菩提,即分证无上菩提,

  ◎于〔辛四 三相并寂〕:

  而佛却说:『诸相非相』;

  又说:『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恐有人怀疑: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是可得吗?不又大转*轮吗?

  三、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如佛所说,如我所解,是没有定性──自性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佛所证,也没有定性的法为如来所说。

   2、证法与教法 68

  (1)证法

  佛陀的现觉,没有「能证、所证」的差别可得,所谓『无智亦无得』69。如觉有什么为智慧所得,这那里还是正觉!

  (2)教法

  论到说法,更没有定法可说,一切名言不得实义。

  (3)无证、无说

  明如来的自证化他,无不性空离相;因为性空离相,这才成佛说法呢!

  3、胜义与世俗

  (1)无有定法可说,决非随便乱说。

  (2)语言不得实相,但在世俗心境的习惯中,有他的彼此、同异、是非。

  (3)世间的一般语言,尚不可乱说,何况佛法!所以,随顺世俗而安立佛法,如来师子吼,常作决定说。

  四、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证无可证,说无可说」的理由

  (1)因佛所说的及所证的法,是没有定性可以取着的或可说的。

  ◎取着──约心境的「能证、所证」说;

  ◎言说──约语言的「能诠、所诠」说。70

  (2)凡是心有所取,口有所说,一切都是自性空的,所以名为「非法」;

  (3)一切法非法的无为空寂,也还是不可取不可说,所以又说「非非法」。71

  (4)佛的自证化他如此,明心菩提也如此。

  

  2、为了显明这点,所以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72

  (1)三乘圣者,都因体悟无为法而成。

  (2)无为73,即离一切戏论而都无所取的平等空性。

  (3)无为离一切言说,平等一味,怎么会有圣贤的差别?

  ◎举虚空喻以明虽没差别,而方圆等空,还是要因虚空而后可说。

  (4)无为法离一切戏论,在证觉中都无可取可说,而三乘圣者的差别,却依无为法而施设。74

  辛二 校德(p.56)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校量功德的意义

  1、信解般若,必然能得大功德。

  2、为摄引初学,而怕他们误解空义而拨无因果,所以特为层层的校量。

  二、佛问须菩提说:假使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布施贫穷困苦的众生,或供养自己的父母,受教的师长,信奉的三宝,你说这人所得的功德多不多?

  1、七宝:

  ◎金、银、琉璃、玻璃、车渠、赤珠、玛瑙。

  ◎这是形容「质」的贵重。

  2、三千大千世界:75

  ◎一千小千为中千,一千中千为大千的一佛所化世界。

  ◎这是形容「量」的众多。

  3、以这样贵重而又那样多的七宝作布施,是真有其事吗?

  (1)有的说:这是假设的,世间七宝虽多,但总没有这么多;经中所说,只是假设校量罢了!

  (2)有的说:可能是真实的。法身菩萨确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上供十方诸佛,下施六道众生。

  三、须菩提回答说:多极了!因所得福德,胜义谛中是没有真实的福德性可得的。然而,因为法性空无自性,所以如幻缘起,能有一切的众多福德可起可说。

  1、须菩提为了听众,一面说有缘起,一面又即此缘起而显空性。恐人听说大福德,就以为福德有自性,所以必须「随说随泯」,摄一切法以趣空。

  2、因为实有的即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