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度古老法门的益处,希望你们都能尝试看看,。你们不必改变原来的信仰;因为对于“法”的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法”是身和心达到清净的方法一种身和心的科学,身和心的交互作用。
不净烦恼是如何生起的,它们如何增长,又是如何地控制住我们呢?我们如何停止这些不净烦恼的增长呢?我们如何能在它们生起时去除它们呢?这个方法将会给你答案。你不会只因为盲目地相信就接受,你会一步一步地亲自来体验。这是一个十分科学的、非常合理的方法,一个在此地此时,当下就能受益的方法。
愿大家都有时间得到这个印度古老方法的益处,从你们的痛苦当中解脱出来,享有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
各位法友们:今晚我们又重聚在这里,了解什么是纯净的法,什么是没有派别意识的法。让我们来了解如何修习纯净的法;如何过着一种正法的生活,以及如何从纯净的正法之中获得利益。
“法”应该与派别意识分开来谈。法绝不应该和各个教派的法混淆在一起。法是普遍性的自然法则,法适用于每一个人及一切时空;它是自然的法则,能使我们的心远离一切杂染不净、远离所有负面的心态和烦恼。透过正法的修习,净化我们的心,使内心充满着爱、慈悲、随喜与平等。纯净的心能帮助我们有一个美好、健康的生活,它不仅有利于你自身,同时也利益他人。任何人都能够过着合于正法的生活。每一人可以继续称呼自己是印度教徒、回教徒、佛教徒、耆那教徒、锡克教徒或拜火教徒;一个人可以称呼自己是婆罗门或不是婆罗门;一个人可以称呼自己是旁遮普人或是坦米尔人;一个人可以称呼自己是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这都没有什么关系,不会有什么差别。人类就是人类。如果一个人了解自然的基本法则,依自然的法则生活,不违反自然法则,他的生活会过得安详、和谐;相反的,由于愚痴无明,有些人违反了自然法则,那么他(她)必然会变得不快乐而痛苦。一个人可以用这个名字或那个名字 ,可以从事这种仪式或那种仪式,可以相信这个哲理或那个哲理:这些差别并不重要,法则就是法则、法就是正法。心的清净无垢是正法,心的烦恼染污是非法,一个人必须由非法之中走出来而生活在正法之下。
法的基础是道德、是戒律。一个人不应该经任何身体或言语的行为,来扰乱其它众生的和谐与安详。而且不应以任何身体或是言语的行为,来伤害或危害其它的生命。法的基础就是戒律、就是道德的生活。
一个人如何过着道德的生活呢?必须要发展出对心的自主能力。我们的先贤、觉悟者已经给了我们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法。法是一种心的、身的纯科学,是心和身之间的交互作用。由于我们不了解这个身心的交互作用和内在深处不断在发生的事实,因而不断地产生负面心态。而且,我们还不断地将这些负面心态扩大,换句话说,我们是不断地将自身的痛苦扩大;造成自己的不快乐,也造成他人的不快乐。
一个人不应该只是在知识的层面上了解自然的法则。如果只通过听闻课程、听闻法的开示、读诵经典、讨论、理智地推理或情感的作用,我们是无法真正了解自然的法则的。也许这会让我们愈来愈困惑,也说不定。要真正地了解法、了解自然的法则,唯一的方法就是亲自去体验它。我们必须亲身去体验实相、体验自然的法则。我们必须在法的道路上,一步一步不断地去了解这个普遍性的法则。
道德的生活就是法的基础。表面上看来,当我们过着道德的生活,我们就不会伤害其他的社会大众;似乎我们是对他人慈悲,我们不伤害他人,让他们生活在快乐和安详之中。但是,在更深的法的层面上,在普遍性的自然法则当中,实际上我们是对自己慈悲。
那些已经走在法的道路上的人们,应该要了解,每一次你违反了戒律,违反了任何道德上的戒律——任何时刻你以身体或言语上的行为去伤害或危害他人时——你已经开始在伤害你自己了。实际上你是先伤害了自己,再去伤害他人的。因为你必须先在你的心中产生像生气、憎恨、恶念、仇视、激情、嫉妒、自我或其他不净烦恼……等等——你是先产生这些负面心态,接着才伤害他人的。在你以身体或言语的行为伤害他人之前,这些负面心态早已产生了。
在我们产生任何负面心态、不净烦恼的同时,自然的法则就已开始惩罚我们。自然的法则是无分别的,自然的法则——“法”——是十分公平的。任何人违背了这个法则就是会在此时此地遭受惩罚;而任何人生活在法的原则下,也会当下就获得回报。这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法则。透过这个了解,我们明白:自己必须过着道德的生活,过着这种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益处的道德生活。因此,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昨天我们讨论过,我们可以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训练心的专注力。但是当我们走在合乎科学的法的道路上时,我们就必须以如实观察实相的方式来训练专注——这样的方式,与盲目的信、想像、推想预测等等,是没有关系的。
因此,专注的对象应该是如实:关于自身的相、关于你一直称呼为“我、我的、”这个身体结构的实相。我们已经对这个身体结构有了很大的认同,对于这个身体结构产生了极大的执取。同样地,关于我们一直称为“我、我的”这个心的结构的实相——我们也对这个心的结构有了很大的认同,产生了极大的执取。一个人必须要了解到什么是“我”、什么是“我的”?什么是这个身体的结构?一个人必须在经验的层面上来了解这些。
训练心专注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这个心净化的过程。心的净化与心的自主应该同行并进。否则,一个人只在定力上发展,他可以因而获得强大的力量——每一个专注的心都是非常有力量的,但它却可能被误用。如果心的出发点不清净,就算心非常专注,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心。专注的心也可以用来造作有害的行为。你一定看过白鹤,用一支脚站立在水塘旁的浅滩,完全地专注,专注在什么呢?就为了吃鱼;或者是一只猫守在洞口,专注地等待一只老鼠跑出来,好把它吃了;一个人使用双管猎枪,也是全神贯注在猎物上,准备一枪打死它。为了成功,你的心必须专注在你的每一个行为上;即使是个扒手,也必须保持专注来扒取东西。这些都是专注力。
但是,这些专注力并非正法。如果我们训练专注是基于贪爱或嗔恨,这就不是正定、不是如法的专注。专注不应该是基于贪爱、或嗔恨,专注必须是基于实相的。不应该有任何的想像、预测、自我暗示、或外来的暗示等等,而是如其本来的实相。
要了解实相,印度过去的觉悟者已经给了我们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的整个过程就是了解实相的过程,自我了解的过程。这种对实相:如果只是经由书本、经典上所写的,或者你的上师、你的传统、或你的信仰所说的,并不能达到对实相真正地了解。
依照这个方法,首先你坐着、闭上你的眼睛及嘴巴,身体和嘴巴都不用做什么。在此时此刻发生了什么呢?此时没有身体和言语的动作,你就只是不断地观察、观察在你的身体上发生了什么。首先你会观察到呼吸的流动,呼吸不停地流动着,气息进来、气息出去,气息进来、气息出去:你就从观察呼吸开始。呼吸是真实的,他与想像无关。呼吸就在你自己身上是关于你自己的实相。这个实相是非常粗显的,但是没有关系——实相就是实相。
你已经开始观察实相了。如果你走在这条解脱的正道上,你要留意:是否你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这条实相之道上的一步。你将从粗显的实相开始,然后渐渐地走向微细、微细、更微细的实相。你会达到关于身体最微细层面的实相,最后,你会非常容易地超越了你的身心世界,并经历了无法以言语描述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这种境界。
这是需要亲身经历的。因此你必须去体验整个身心世界,了解到身心是不断地生起、灭去、生起、灭去的。这种不断变化的过程一直发生着;你不只是相信它而已,而是要亲身去体验。为了体验实相,你先由观察呼吸开始——气息进来、气息出去;自然的呼吸,正常的呼吸,气息自然地进来、自然的出去。
不要持诵任何的字句。根据我自已以及其他许多人的经验,我知道如果你在觉知呼吸的同时又持诵着某个字句,你的心会比较容易、比较快就进入没有任何干扰的专注状态。这个方法就是要求你观察呼吸的同时,重复地持诵你所信仰的某一字句、某个名字、或某个咒语。但是,在我们所说的这个了解实相的方法里,是不允许你使用任何字句的,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只是专注而已。达到净化的专注,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专注是我们的唯一的,那么持诵、观想、想像、预测、哲理思惟等等将会有助于此,你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但是因为这是一种对你自身解析的探究、是一种对你内在身心的科学探究,所以不要使用任何想像、持诵或观想,只要观察如其本然的实相。
并且不要做呼吸运动,不要像调息一样控制你的呼吸。不要控制呼吸,就只是对自然进来的气息和自然出去的气息保持觉知就好。如果它是深的气息,就是深的气息,你只要觉知它是深气息;如果是浅气息,就是浅的气息,你只要觉知它是浅的气息;如果气息是经过左鼻孔的,那么你就只是觉知气息是由左鼻孔经过的;如果气息是经过右鼻孔的,那么你就觉知气息是由右鼻孔经过的;如果气息是同时经过两个鼻孔的,那么你就觉知气息由两个鼻孔经过的。不要试着去改变呼吸的自然地流动,只是观察、就只是观察、单纯地观察、安静地观察。
在古印度的语言里被称呼作ratastha,意思是说某人坐在河边,河水正在流动着。一个正静静地坐在河边的人和河水的流动无关,河水只是在那里自然的流动。这个人坐在河边就只是观察,观察着河水自然的流动。它可能是快速地流动,也可能是慢慢地流动;河水可能是非常清澈的,也可能很…
《慈悲的法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