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纯净,人们可以开始了解法就是法,法並不是专指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回教或基督教的法,法是不分宗派的,於是,人们会开始遵行“法”,开始实践“法”但是要如何遵行呢?
每一个成熟的人都了解:“为了自己的利益,我必须过道德的生活;当然,为了社会的利益,我也必须过道德的生活,我不应该杀生,不应该偷盗、不应该邪淫、不应该说谎、不应该饮酒。”但是却不一定做得到。
每一个酒徒都十分了解:“喝酒对我不好。”他想从中解脱。一个赌徒也了解:“赌博对我不好。”他想从中解脱。一个有不正当性行为的人了解:“这对我不好。”他想从中解脱。但到时候,他还是会去做那些明明知道是不好的事。
在《摩訶婆罗多书》的故事当中,有个重要的角色叫作杜尔优坦,他说:“我很清楚正法是什么,但我的心却不愿遵行;我很清楚非法是什么,但我却无力解脱。”
每个人不都像杜尔优坦一样吗?在理智的层面上,每个人都了解:“我不该做任何坏事,我应该只做好事”。然而却不断地做坏事不做好事。每个人就像杜尔优坦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心。
因此,“法”的第二个重要的必要条件就是培养心的自主性,你十分了解:“道德的生活对自己和他人都好。”你想过道德生活,却做不到,因为你的心无法自主。心不能自主“法”就不算完整。
智者、觉悟者、成就者、寂静者、佛陀、阿罗汉、安住于智慧的人,他们並不只是训戒:“世人啊!你不应该杀生、不应该偷盗、不应该做这个、不应该做那个。”如果“法”只是训戒,那就会左耳进右耳出,就像今天的情形一样。印度过去的精神领袖並不只是给予训戒,他们还给予我们实践那些教戒的方法,教导我们透过发展心的自主性去持守道德。这是非常重要的,人必须发展对自心的自主性。
有很多训练心专注的方法被使用过。印度是个非常大而古老的国家,曾有不同的技巧被发展出来,各种方法被练习。有的方法对某些人适用,另外的方法又适用于另一些人。不同的方法继续演进经发展对心的自主性,控制自心。如何控制心呢?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不断地念诵一个字,这个方法到现在还存在着。当你不断地念诵一个字,你会发现心平静下来並且越来越专注。你可以用任何一个字——例如:“手表”,你一直复诵“手表、手表、手表、手表”心就平静下来,变得专注——这是自然的法则。就像对小孩唱摇篮曲“睡吧!我的孩子、睡吧!我的孩子、睡吧!我的孩子。”小孩就静下来然后睡着了,只因为你不断重复同样的话。同样的,当你复诵:“手表、手表、手表、手表”心也会静下来並且越来越专注。
但是,要不断地重复着“手表、手表、手表”这样的字——这也並不容易。因为重复这个字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所以聪明的人就建议:“何不复诵任何圣人的名字,任何你虔诚信仰神或女神的名号。如果你信仰虔诚,重复那些名字就变得容易。继续不断地复诵吧。”然后又建议“这个名号是很有效力的,如果你重复不断地持诵,死后你就会升天堂,死后你会解脱。”
如果你对这位神、女神或圣人、觉悟者虔诚信仰,那么要复诵他们的名号就容易了。当你不断地复诵、复诵、复诵,也就会越来越专注。这是个很好的技巧,从过去、甚至到今天都有效。
另一个方法,是利用任何一种形状或形像。印度有一种方法,用黏土做成某种形状——例如:像薄饼大小的圆盘。有人就把它放在面前,持继的注视着它,然后闭上眼睛;接着再一次张开眼睛注视,然后再闭上睛。这种方法是注视目标后、闭眼、张开眼、再闭眼。当他持继地这样练习,最后,即使闭着眼也可见盘子的形状。不过,要这么重视一个黏土盘子,而愿意持继地这样练习很难。
所以就有人这么教:用你所虔诚信仰的神或女神的形像——塑像或图片,来当作训练专注的对象。看着它,然后闭上眼;再看着它、然后再闭眼。继续不断地这样练习,几天或几个月后,也有些人可能要几年,只要你一闭上眼,这个形像就会出现。当你闭着而形像出现时,心就会专注。这个方法过去有用,甚至现在也有效。
还有另外一个方法是想像某个东西,並开始对这个想像的所缘建立信心。例如:“这是我的骨髓,骨髓上有脉轮”,你想像这脉轮, 像是一朵多瓣的莲花,另一个脉轮则是另一朵多瓣的莲花。你不断地一再重复这样的想像。到后来闭着眼,你都能很容易地看到这些莲花。当你继续不断地练习想像某个东西,你的心就会变得专注。
也有人用的是哲学信仰的自我暗示。例如:你深信:“我是不朽的灵魂,是的,我是不朽的灵魂。这个不朽的灵魂是非常清净的,非常清净,没有丝毫不净”,你继续不断地暗示自己:“我是不朽的,我是不朽的灵魂”,或者:“我是全能的神,我是全能的神,我是全能的,我是完全清净的”。你重复这样的暗示,这些想法开始自我投射,而心就专注起来。
像这样,印度人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技巧,来训练心的专注,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心专注。有人使用这种方法,有人用别的方法,但目的的都相同:就是要使得心变得专注。
但是在印度也有完全觉悟的人,他们了解只有心的专注是不够的,专注的心是十分有力的;当你用这个方法或那个方法使心专注时,心就变得十分有力。不过,这个强而有力的心也可能被误用:它可能会伤害别人。相反的,如果强而有力的心是以心的清净作为基础,那么就不会伤害他人,它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益。所以基础必须清净;如果心的专注没有清净作基础,是得不到正法的结果的。因此,心的清净非常地重要。
所以,以清净作为基础的方法就被发现了,你首先要知道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不断地体验实相——当下如是的实相——每一个当下,都保持对实相的了知;而且这个实相是了解自身的实相,而非别人所体验的实相。乔达摩所体验到的实相使乔达摩成为完全的觉悟者——佛陀。除非你自己体验,否则你不会成佛。耶稣所体验到的实相让耶稣成为基督,不是你,也不是别人。
每一个人都必须亲身体验真理、实相。而只有当你自己体验到时,实相才是实相。如果你在经典中所读的——经典上这么说,或你的上师这么说,或传统这么说——而你只是相信,那么这就没有用。你必须亲自体验。真理就是你每一个当下所体验的实相。你只能体验关于你自己的实相。关于别人的实相只能在知识的层面上了解。你只能在知识的层面上了解外在的实相:“这是如此,看起来如此,像这个或那个”,你只能理解外在的实相。
如果你想体验真理,那么真理必定在于你自身之内。在你自身之内所体验到的实相是你的实相。它是你的实相,你正在体验它;这是实相,并非你的上师这么说、经典这么说、或传统这么说,而是因为你正在体验它。所以,你要以关於你自己实相,你在自身之内所体验到的实相,作为专注的对象去体验它。要训练心的专注,应该由体验自身的实相开始,这个实相是关于身体的、物质的、内体的结构,只是我们一直把它当作“我、我、我的、我的”。
在知识的层面上,一般人当然也都了解:“这个身体不是:“我”,不是“我的”,这个身体不是“我的灵魂””关於这一点,在知识的层面上,大家都很了解。然而当你开始练习观察自身之内的实相时,你会发现,为了实际上的需要,这个物质的身体对你而言已经变成了“我”,“我的”,“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对这个身体产生了很大的认同,产生了很重要执着。因为这样,也就有了很大的痛苦和压力。因此,你必须要了解,关于自己身体结构的实相;同样的,关于心里结构的实相,你也必须实际去体验。
这个你一直称为“我”,“我”,“我的”,“我的”的心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是心呢?在知识的层面上,我可以继续不断地说:“这个心不是“我”,这个心不是“我的”,这个心不是“我的灵魂””,但是在实际的层面上,这个心已经变成“我”,变成“我的”了。心是什么呢?每一个人必须亲自去探究关於身体的实相和心的实相,在自身之内、在经验的层面上去探究它。
要达到这个目的要有一个方法,首先,以任何你觉得舒服的姿势坐好。不需要以特定的姿势来坐;任何可以坐得久又舒适的,对你而言就是好姿势,试着保持背部和头部挺直。闭上眼睛,闭上嘴巴,然后看看在自身之内发生了什么事。在经验的层面上观察你所体验到的,没有任何想像或臆测。在这个时候你体验到什么呢?这个时候没有言语或身体的活动,你能观察到什么呢?
首先你会观察到你实相是呼吸——气息的进来和出去。你正静静地坐着,而呼吸是持继在进行的一个活动。开始观察气息的进来和出去。就只是观察着它,什么都不要做。不要试着调节呼吸,而变成一种呼吸的运动。不要变成调息,这个练习和调息完全相反。调息,是你调节呼吸使它规律化,当然有它自己的优点,我们在这里並不是在批评其它技巧,它们各有优点;但是我们所说的这个方法,只是如实地去观察呼吸。如果是深的呼吸,就是深的呼吸;如果是浅的呼吸,就是浅的;如果经过左鼻孔,就经过左鼻孔;如果经过右鼻孔,就是右鼻孔。你只是观察,不要做任何事。不要干涉呼吸自然进出的流动,当它自然地进来时,保持觉知;当它自然的出去时,也保持觉知。这是训练你的心专注的第一步。
明天我们会讨论到练习这个方法可能会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那些困难。我们也会讨论为什么我们要用这个方法,它是如何地来净化我们的心以及它和其他方法有什么不同——它如何地不是只停留在心的表层,而是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明天我们将会试着来了解。
愿所有今晚在此的人,都有时间和机会得到这个这么好的印…
《慈悲的法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