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念住课程开示集要 第四天

  第四天

  四念住课程的第四天结束了。我们继续诵读经文,并设法了解它与实修的关系。

  我们还在k±y±nupassan±身念住。你可以从k±y±nupassan±身念住, vedan±nupassan±受念住, citt±nupassan±心念住,或 dhamm±nupassan±法念住,四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从身念住的任何一节开始。但当你进行下去时,它们就交融在一起了。你必须到达某些重要的站(阶段)。你必须感觉身体的内在 (ajjhatta½) 和外在 (bahiddh±),然后同时内在外在(ajjhatta-bahiddh±)一起。你必须感觉生起和灭去(samudaya-dhamm±nupass² viharti, vaya-dhamm±nupass² viharati),然后两者同时 (samudaya-vaya-dhamm±nupass² viharati)。在消融bhaªga阶段,你必须要感知身体就像一团的波动,以极快的速度生起和灭去。然后你到达感知身体就只是身体 (“atthi k±yo”ti),感受就只是感受,心就只是心,诸法就只是诸法的阶段。不跟它认同。然后就是只有觉照(paµissati-matt±ya) 及只有了知 (ñ±ºa-matt±ya) 而无任何评价或反应的阶段。

  当你前进并安住于修行时,假如你不再贪爱和瞋恚 [身心] 世间的任何事物的话 (vineyya loke abhijjh±-domanassa½),根深的业习saªkh±ras (习性反应) 会浮现到表面而被去除,。

  在另一则开示中,佛陀举例说明:

  Sabba kamma jahassa bhikkhuno,

  Dhunam±nassa pure kata½ rajam

  不再造作新业的禅修者,

  过去的不净烦恼浮现时,便会被清除掉

  当禅修者停止造所有的业习kamma saªkh±ras,(即是,新的业或习性反应),旧有的不净染污---pure kata½ raja½---就会被清除。Dhunam±nassa 的意思是梳理棉花,理出每根纤维,清除所有的疙瘩和脏物。一旦你没造新业习时,这情况就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但非常根深的不净染污,只有在消融bhaªga 之后才会浮现。如果你继续造业,你就不断繁衍旧有的库存。只要你克制不造任何新的习性反应,而保持平等心,一层一层的业习就会被清除掉。

  正法非常仁慈。起初会导致你下生痛苦恶道的非常粗重的业习saªkh±ras,会浮出表面并被去除。你从中解脱了。

  uppajjitv± nirujjhanti, tesa½ v³pasamo sukho

  已经生起的,当它们被熄灭时

  它们的根除带来了快乐

  当所有会导致你下生恶道的业习saªkh±ras都没了,心就会变得完全的平衡---能胜任超越身心的范畴而得初见涅槃。

  这可能是几个剎那,几秒或几分钟,但再回到了身心世界时,禅修者的行为模式已判若两人。会下生恶道的习性反应已不再生。种姓已变---gotrabh³。Anariyo凡夫变成了须陀洹sot±panna,圣者ariyo。现今「雅利安,aryan」这个词已失去其意义了,而只是用来表示某一个民族。在佛陀时代,ariyo表示圣者,一位体验过涅槃的人。Sot±panna意思是一位已入流sota的人。最多再七生中,这种人必定会继续修行而成就阿罗汉。在世上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得住这个过程。

  修行以同样的方式继续下去:±t±p² sampaj±no satim±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更加深层的业习saªkh±ra (习性反应)浮到表面上来又消去(uppajjitv± nirujjhanti),然后导致更深的涅槃体验。禅修者再回到生起和灭去的领域,而全然是个不一样的人,斯陀含sakad±g±m²的境界达到了。在欲界至多只再有一世。然后再修行,±t±p² sampaj±no satim±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更细致的,但仍旧会产生痛苦新生命的不净染污,现在被这个平等心去除了,而且浸润到了更深的涅槃。阿那含An±g±m²的境界体现了。现在唯一的一世不是在欲界,而是在非常高的梵天界Br±hmic。当禅修者继续下去,最细致的业习saªkh±ras ---仍会产生一世的痛苦,因为他们还是在生死轮回中---被拔除了,于是阿罗汉的涅槃体验到了,完全的解脱。这种证悟可能发生在今生今世或在来世,但所修习的都一样:±t±p² sampaj±no satim±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

  Satim±具有觉知。Sampaj±no具有智慧paññ±,生起和灭去,直接体验身体感受的智慧。光是身体不足以感觉感受,故必有心牵涉其中,但感觉之所在则在身上。佛陀举例说明: 就像空中生起了不同的风---暖的或冷的,强的或弱的,有尘或无尘的---在身上也一样有各种的感受生起和灭去。

  在另一个开示中,佛说:

  Yato ca bhikkhu ±t±p² sampajañña½ na riñcati,

  tato so vedan± sabb± parij±n±ti paº¹ito.

  精勤修行,不忘失时时彻知无常,

  禅修者体验到整个感受的范畴并获得智慧。

  不论saªkh±ras是粗重的,较微细或最微细的,都会有不同的种类的感受。因此,日以继夜地保持时时彻知无常,是整个方法的精髓。

  So vedan± pariññ±ya diµµhe dhamme an±savo,

  k±yassa bhed± dhammaµµho saªkhya½ nopeti vedag³.

  「超越了整个感受的范畴时,就了知了正法。这样的人,已无不净染污(an±sav±),完全安住于正法 (dhammaµµho),圆满地知晓整个感受的范畴(vedagu),死后 (k±yassa bhed±)不再回到感受的世界」。

  这摘要了整个解脱的正道。它是藉由时时彻知无常sampajañña,生灭智,并对感受保持平等心来成就。¾t±p²,精勤用功,和satim±觉知。当它只是马戏团女孩的觉知时,是解脱不了的,因为时时彻知无常sampaj±ñña 是至关重要的。

  没有必要逐一地看k±y±nupassan±身念住的每一节,因为每一节本身是完整的,只有开头不一样。你可以从任何一节开始,而达到相同的阶段及最终的究竟目标。我们从观息法¾n±p±na开始,之后转到受念住vedan±nupassan±。无论在每个阶段,时时彻知无常sampajañña 是必须的。身念住的第二与第三节总是需要的。我们是以坐姿来修行,但一天中有时还是需要用其他的姿势。第二节包含了所有的四种身体姿势(行、住、坐、卧),但不论是什么姿态或姿势,它都牵涉到±t±p² sampaj±no satim±精勤、觉知、时时彻知无常。然后第三节牵涉的是,在身体的每个活动中皆要有不间断的时时彻知无常。这是必要的,因为sampajañña总要现前。因此,关于身体活动的前三节都要在我们的修习中继续,但并非身念住的每一节都需要。

  思惟不净节Paµik³lamanasik±rapabba½

  Paµik³la之意是「不净」。Manasik±ra之意是「思惟」或「冥想」。它本身不会带你到达最终的目标。佛陀教导直接的体验,不光靠想象或智力推理。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当心非常迟钝或焦躁不安时,连呼吸都无法观,就甭提以平等心来感觉感受了。大部分这些人对身体有很强的执着,并且耽溺在性爱中,过份迷恋身体的外在美感。他们不会想去了解正法,更无能修习正法,故这种不净思惟最起码用来稍许平衡他们的心。他们被教导开始正确地思惟: 这身体是什么?

  imameva k±ya½ uddha½ p±datal± adho kesamatthhak± tacapariyanta½ p³ra½ n±nappak±rassa asucino paccavekkhati…

  自脚底而上,头发而下,皮肤所覆盖的整个身体都思惟过 (paccavekkhati) 其中的种种(n±nappak±rassa) 不净 (asucino)。它也是丑陋不堪的。它包含头发肤毛,…

《四念住课程开示集要 第四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