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李: 意识 [1]
[英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Consciousnesses ——Teachings of Ajaan Lee Dhammadharo
Translated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英译者注: 阿姜李去世前不到一年,一些弟子开始为他的说法录音。以下是现存九部根据录音整理的开示之一,也是磁带尚存的四部开示之一。这是一场极其别致的开示,既显示了阿姜李特有的幽默与风格,也对"我"与"非我"的概念在修行中如何应用,作了一番生动的讨论。]
在我们的一切行动之中,坚持与耐力是我们必须不断对自己培育的素质。有的人本来文化程度低下,甚至读写都有困难,但他们埋头苦练,后来发现能够读懂甚至背诵整段的文字,这种例子过去现在都有。他们当中甚至还有人获得参加政府考核的资格,这类事也发生过。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地提醒自己,世上的一切[成就]来自努力与坚持。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聪明、愚笨、文化低、沟通技能差——只要你心里有坚持、耐力这些素质,你就有希望。至于那些聪明、文雅、多闻的人: 如果缺乏坚持与耐力,不论在世间还是在佛法上,他们不可能达到目标。特别是对我们当中那些瞄准最高喜乐,也就是以涅槃为目标的人来说,努力与坚持是把我们牵向目标的磁铁。
当努力和坚持[2]在心里存在时,耐力也必然得存在。为什么
当你对某件事下了功夫坚持时,必然会有障碍。如果你真正坚持下去,那些障碍必然得消失,也就是说,你一直也在用你的耐力。如果投入了精力,但没有耐力,你不会成功。因此,我们应当把努力放在第一,耐力放在第二。一旦这些素质在你的内心连续协调地工作时,无论你的目标有多深多远,佛陀预告说,你能够达成你的心愿。这就是为什么他说, Viriyena dukkhamacceti: 是透过努力与坚持,人们得以从世间解脱,达到涅槃。这是为了确保我们正确地努力。 努力和坚持,是我们的根柢,或者说是把我们拉向涅槃的磁铁。
那是佛陀说的。不过,我们自己的妄见,受杂染的左右,偏偏跟他的教导相抵触。换句话说,人们不相信他。多数人相信自己,不肯相信智者的教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得继续在这世间跌跌撞撞、爬来爬去的缘故。我们只相信自己,相信我们自己的见,但是所谓“我们的”东西,是由杂染构成的。佛陀告诉我们,是透过努力和坚持,人们才证得从苦中解脱,可是这个杂染,却障碍我们信任佛陀的教言。我们只听见字句,但是听不懂。听见的东西仅止于耳,没有进入心。这说明,我们的意见与之相左。即使在你个人内心里,也是自相矛盾。听见的是一回事,想的是另一回事,两者不一致。这种情形发生时,你开始疑惑不定。心不明事理。你的修行除了上下起伏,对错变幻,什么结果也没有。
这是因为人人的心……当然,每个人只有一颗心,但是这颗心怎么这么多事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为什么
因为若是只看表面,我们会说,每个人只有一颗心。我们只知道这么多。不过,如果换一种方式看,经文上告诉我们,心理意识之多,数不胜数。这就令我们思考,它是怎么回事
当我们放下经文,转过来真正观察自己时,将会看见,人的身体不仅仅只有一种意识。它那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意识。真正你自己的意识,你却很少找得着。在你的身体里面,可以有多达三类意识。第一类,是你自己的意识,它在你受孕时,进入你母亲的子宫,那时候,没有别的意识跟它混杂起来,共同进入。当时周围有许许多多其它的意识,投生不成,都灭去了。那些意识究竟有多少,数也数不清,但是在投生的竞争当中,只有一个有那个福德,投生成功,剩下的大批意识全部退落到一边。因此,受孕时,我们能进入人类的子宫,应该归功于我们的福德,它让我们有资格立足人界。
一旦我们的意识这样得到确立,它就开始发育。身体在发育。随着它的发育,别的意识开始不为我们觉察地渗透进来。如果你想看一个明白的例子,可以看一看出生之后的人体。有时侯,两尺长虫会从肠中排出。它若不是来自一种意识,又来自什么
还有那些微生物呢
有些疾病,实际上是小动物造成,是它们在体内造成囊肿与瘤子。传统医生常常说,我们的身体里有八族,十二支致病的动物。它们来自哪里
来自意识。如果没有意识,怎么会有动物
动物自意识升起。它们有些你可以看得很清楚,譬如从伤口、眼、耳、鼻、牙、肛门口大量爬进来的那些东西,大群的东西。那它们是什么
它们是一种意识的形式。
这类意识,你可以看得明白,不过,还有一类意识更有隐伏性,没有你看得见的身体。只有修禅定,获得特别能识时,你才能看见它们。那就是住在你体内的第三种意识。
因此,一共有三种: 你自己的意识只有一个。接下来是你的体内的许许多多的意识,它们潜伏在那里,多得说不准有多少。那些拥有你能看见的身体的,多得很。至于那些没有身体,但住在你体内的,那更是数不清。
正因为它们的数量这么多,带着这么多自己的目的,佛陀才教导我们,不要参与它们。它们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与我们无关。有时我们好端端坐在那里,突然心里一件事发作,开始引出一连串事。我们不要它发生,但那个心却似乎在自作主张。这就是意识,这些疯疯癫癫的意识动作起来渗入我们自己的意识,迫使我们服从它们的一个明例。潜伏在我们体内,自己没有身体的那些意识: 要知道,它们也会发怒。它们也会变得贪婪、痴迷、感受爱与恨,就和我们一样。它们一旦开始像这样有所感受,又紧靠着我们,于是我们自己的意识就不自觉地跟着走。这就是为什么心里这么多事的缘故。
要知道,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方说,你的两个孩子在你跟前吵架,足以令你自己的情绪恶劣起来。虽然你没有一起吵,但这里面存在一种关联,到头来你也有不少受伤的情绪。这就是为什么经上教导我们: Yaṃ ve sevati tādiso。 你跟谁亲近,结果就跟他们一个样。
因此,经上教导我们,要分析事物。你的心里有许多的心。其中一些是动物的心。搅动起来的不是你的心,是它们的心给搅动起来了,但它们就在你的心的旁边,结果你就朝它们的方向倾斜。因此经上教导我们,它们是 anattā [非我],不是我。意识非我。因此不要参与进去。我们必须下功夫、坚持、耐心,把事情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控制之下。这些东西消失之时,就是心明亮、自在之际。因为实际上,这种事在心里的发生,不是我们造成的。是它们造成的。如果真是我们造成的,那么当这些事在心里发生时,我们应当感到喜乐满足。当它们消失时,我们应当感到喜乐满足。但实际上,当这些事在心里发生时,只有在某些情形下,我们才对它们有喜乐。其它情形下,根本就没有喜乐。心里存在一种冲突。有时这些另类意识数目巨多,各有各的目的。 众寡悬殊,我们就开始服从它们。这时候,我们做错事,说错话,结果后悔。这是因为我们在行动上服从了它们,没有服从我们自己的真心。
因此,你若想了解意识,就得把这点牢记在心。佛陀用极其简单的言辞告诉我们,我们却听不懂。他说:“意识非我。”只有四个字,我们却不懂。 怎么可能懂呢
我们的心没有在定中确立,因此把听见的一切全混淆了。我们只知道,意识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只会这么想,于是什么都附和,站在同一边。这是我们。那是我们。什么都附和,因此我们不了解意识。
当我们开始仔细思考这些事,想知道自己真正的意识究竟是什么样子时,就会去检查一下,看那里面是不是有对我们诚信、忠实、无欺的东西。如果有一件你乐于做的事——你懂得它是合适的,你知道它是正确的——你去做了,把它完成了,那就是你可以信赖的。不过有些其它的事,你并不真正喜欢做——一部分的你想做,另一部分的你不想做——发生这类矛盾时,你应当了解,自己是在与愚者交往,是在同前来欺骗自己某些意识打交道。那时候,你必须抵制、坚持,把那个念头关起来。换句话说,你必须注意观察那个意识,看它属于哪一类。它是你自己的意识吗?还是另一种潜伏着的意识,是它在刺激你服从它?如果你服从了它,结果做了事后后悔的事,那就叫做被意识欺骗。
当佛陀告诉我们,意识不是我,它是anattā [非我]的时候,我们听不懂。只有一种意识真正是我们的。真正是我们的那个意识,是对我们忠实、诚信、无欺的。譬如,你心里决定,明天想去寺院听一段法。去寺院听法是你乐意做的一件善事。你真正从中得益。这一点你自己是明白的。可明天到来时,你的心却变了,因为——它就是变了。这种情形发生时,你应当认识到,是你的意识与某些别的意识混淆了。你应当那样看。不要把它真当成是你的意识。那个驳回了你原来想法的新想法,并不真是你的。它是在欺骗你。它并不真正是你。一般来说,如果什么东西真是你,它不会骗你。它必须对你诚信,忠实,服从你。你一旦下决心做什么善事,必须坚持下去,直到成功,让你感受到喜乐为止。那样的思考才真正是你自己的意识。它是诚实的。它不欺骗你。
不过,多数人欺骗自己。实际上,也不是他们自己骗自己。他们本来没事,却被这些另类意识渗透,结果受骗。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导我们,a…
《意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