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hapadam samadiyami. 我接受训诫,戒一切性事。)
4. Musavad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接受训诫,戒妄语。
5. Sura-meraya-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接受训诫,戒醉品。
(如果你受持五戒,则在此停下。如果受持八戒,则继续)
6. Vikala-bhoj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接受训诫,戒午后至清晨之间进食。
7. Nacca-gita-vadita-visuka-dassana mala-gandha-vilepana-dharana-mandana-vibhusanatth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接受训诫,戒观听歌舞、器乐等演艺,戒以花环、香料、化装品、珠宝装饰身体。
8. Uccasayana-mahasayan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接受训诫,戒高而奢侈的床与座。
你若持布萨戒,比丘将宣说布萨期的长短。跟着他重复:
Imam atthanga-samannagatam.
Buddha-paññattam uposatham.
Imañca rattim imañca pasam.
Sammadeva abhirakkhitum samadiyami.
我今日今夜圆满、清净地持守佛陀制定的布萨八戒。
比丘将提醒人们审慎持戒,并宣说持戒的果报:
Imani attha sikkhapadani accekam rattin-pam uposathasila-vasena sadhukam rakkhitabbani.
此八戒当在布萨期间日夜善持。
你说: Ama bhante. 是,尊者。
比丘接着说:
Silena sugatim yanti silena bhoga-sampada silena nibbutim yanti tasma silam visodhaye.
凭戒德重生天界,凭戒德获得财富,凭戒德证得涅槃,因此我们都应净化戒德。
授戒仪式至此完毕。
* * *
戒律译文如下:
1. 我接受训诫,戒破坏生命。
2. 戒偷盗。
3. 戒不当性事(此为受五戒者持守。Abrahma-cariya...... 为受八戒者持守: 指戒一切性事。)
4. 戒妄语。
5. 戒醉品。
6. 戒午后至清晨之间进食。
7. 戒观听演艺(如歌舞、器乐等),戒以花环、香料、化妆品、珠宝装饰身体。
8. 戒高而奢侈的床与座。(奢侈意为有厚垫 、床垫。高床意为高于十寸。不过扶手椅与扶手沙发,即便高于十寸,亦不受本戒约束。)
* * *
不论五戒、八戒,都有两个[构成]基础。换言之,破戒须得有(1)身与心共同违越; 或者(2)语与心共同违越。假若某个无意的身体行为违反了戒律,则戒德依旧完整。举例说,你砍树或采花供于佛台,恰巧有生活于树枝或花茎上的昆虫因此死亡。你事先不知它们在那里。此种情形下,你的戒德依然完整,因为你内心无意愿它们死亡。至于语行,假若你说话匆忙,出于疏漏或无心,辞不达意。例如你本想讲两字,实际讲了四字; 本欲讲真话,但说错了。既然它仅是语言动作,内心无意误导,因此你的戒德依然完整。
破坏十业道,可随着三因素之一而生效: 身与心共同违越; 语与心共同违越; 或者仅以心违越。换言之,意 、语、行中任一的违越,须得有动机,才算是破坏了戒德,因为动机——即戒离的意志[cetana-virati,戒离心]——构成了戒德的精髓。可查看任何一条戒律,其中必包含此要素。动机为戒德的精髓; 动机以外,戒德的其它侧面,只是它的表达与应用。
堪称戒德之动机者,乃是遵守五戒或八戒的戒离意志。至于诸戒行,它们是该动机的表达,而详述诸戒所禁行为的细则,则是该动机的应用范围。戒德为正常态。言语与行动的正常态与正平衡,表达为五戒与布萨八戒。意、语、行的正常态与正平衡,则表达为十业道。
动机为戒德之根本,可引经文中佛陀之语为证:
cetanaham bhikkhave kammam vadami
比丘们,我说,动机即为业。
* * *
佛教徒一般所修的戒德,总结起来归为三类: 小戒[hina-sila]; 牧守戒[gocara-sila]; 非牧守戒[anagocara-sila]。
1. 小戒,指只服从戒律。譬如,第一戒要你戒杀,你求福德,因此看护其它有情的生命,不使它们死亡。第二戒要你不偷盗,你因此照料别人的财产,不使它们失踪,希望藉此得些福德。第三戒不许行不当性事,因此你四处看护他人的配偶与儿女。第四戒不许妄语,于是你四处照顾他人的耳闻,不在其中灌输谎言。第五戒不许饮酒,因此你为他人的酒瓶着想,不把他们的酒喝光。对其它戒律也同样如此。这样地修戒德,等于为他人的货物充当看守。你把自己置于奴仆或雇佣牛倌的层次。无论是守五戒、甚至八戒,这都属于层次最低的戒德,或者说戒禁取[silabbatupadana],执取于外在的善德形式。
2. 牧守戒,指确保心只住于良善的动机,譬如思考如何行动才是明智、有福德。无论你的思想涉及过去还是未来,色、声、香、味、触、法,你小心保持动机明智,不让它们堕落于腐败或不智。
3. 非牧守戒,指使心住于当下,不让它漫游于杂念之间。你有念住与警觉,连续守护心,使它完全安住当下。这才是戒德——达到正常状态时的戒德——这种戒德有天界与涅槃的价值。
小心谨慎不破条文的戒德,能够对治粗相的贪。来自牧守心的思路,不让它进入不良动机领域的戒德,能够灭除嗔怒与厌恶。进入当下的戒德——即正态之中的戒德——能够灭除痴迷。因此我们可以说,戒德能够灭除粗相的杂染,即某些层次的贪、嗔、痴。
* * *
继续说布萨日: 你现在有机会听一段说法。请求说法的方式如下:
Brahma ca lokadhipati sahampati
katañjali andhivaram ayacatha
santidha sattapparajakkha-jatika
desetu dhammam anukampimam pajam
世界之主、梵天沙巷婆提,
合掌于心前,(走近世尊)请求祝福:
“有众生眼里仅存些许尘垢,
请佛慈悲,为他们传法。”
现在,整肃你的思想,住于吸收法的滋养。说法完毕,你可以如下方式宣告自己成为佛陀的居家弟子:
Aham buddhañca dhammañca sanghañca saranam gato
我已归依佛、法、僧,
Upasakattam desesim bhikkhu-sanghassa samukkha
#25105;已在比丘僧伽面前宣告我的归依。
Etam me saranam khemam
Etam saranam-uttamam
这是我的安稳归依,
这是我的至上归依。
Etam saranam-agamma
Sabba-dukkha pamuccaye
这是能从一切苦痛中解脱的归依。
Yatha-balam careyyaham
Samma-sambuddha-sasanam
我将尽善遵从正自觉者的教导,
Dukkha-nissaranasseva
Bhagi assam anagate
将来得以从忧苦中解脱。
(女众应以 gata 替代 gato,以 upasikattam 替代 upasakattam,以 bhaginissam 替代 bhagi assam。)
巴利文的居士一词 upasaka [优婆塞/近事男,女居士upasika,优婆夷/近事女],字面意义为: 靠近者。居士有十种素质: 五种当止持[禁止],五种当作持[具备]。五种止持为:
(1)贩售武器
(2)贩售人口
(3)贩售动物给予宰杀,贩售自己所杀动物之肉
(4)贩售醉品
(5)贩售毒药
五种作持素养为:
(1)具信
(2)持戒
(3)坚信业力原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4)不欲在佛陀教导之外寻求福德
(5)唯以佛陀教导的方式行福德
拥有了这些资格,依照定义,他就是一位以布施、持戒与禅定为修持目标的居家弟子。
* * *
布萨仪式完毕后,你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培育心的平静与安止。不要把一天浪费掉。把“佛陀”作为你的禅修练习。专心默念“佛陀”是一种修定方式。明辨之意是,对一切造作缘…
《修心之技能》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