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977年雨安居期间,来自雷勇城的一对夫妇几乎每晚都来寺院习禅。奇怪的是,他们在禅修过程中,不管发生什么事,总是对两人同时发生。
有一次他们同时发现自己吃不下东西,因为两人心里都被一种食物的污秽感所占据。这种感觉持续了三四天,也不觉得虚弱、饥饿。于是他们想知道自己的禅定达到了什么阶段。
当他们再访寺院时,对阿姜放提到了这件事,他让他们坐下来禅修,然后告诉他们:“好,观想食物,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元素,是吧
你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也是同样的元素。你的身体元素需要食物里的元素,才能继续生存。因此何必对食物的污秽这么激动呢
你的身体更污秽。佛陀教导我们观想食物的污秽,是为了使我们克服对它的痴迷——不是为了使我们吃不下食物。”
他们的厌食状态就此结束。
--------------------------------------------------------------------------------
修法者
§阿姜放有一位弟子——一位女裁缝师——被一位顾客批评道:“你修习佛法,不是吗
那么为什么你那么贪心,要价那么高
修法的人应当只取足够活命的收益才对。”
尽管她知道自己的定价是公道的,却想不出一个好的答复,于是下一次见到阿姜放时,把这事告诉了他。他答道:“他们再这么说时,你告诉他们:“听着,我修习佛法,不是为了当傻瓜。””
§我最初住在达摩萨地寺时,有时可以在远远听见从乌塔帕空军基地起飞的B-52,在凌晨时分前往柬埔寨执行轰炸使命时从高空飞过的声音。每次听见时,我就开始想,世上有如此多的不公正需要去斗争,我有什么权利还在这里禅修。当我对阿姜放提起这个想法时,他说:“如果你还没有把自己纠正好,便试图去纠正世界,你自己的内在善德最后会被破坏,那时你将去哪里
那样对任何人——自己也好、他人也好——都不会有益。”
§“我们一生下,便被判了死刑——只不过不知何时将轮到我们。因此不要自满。在你仍有机会时,立刻开始培育一切善良的品质,使它们达到圆满。”
§“如果你想当一个好人,要确定你知道真正的善德实际在哪里。不要光做行善的动作。”
§“我们都希望得到幸福,多数人对造起幸福的因却不感兴趣。我们只要果。但是,如果不关心那些因,果又怎么会来我们这里呢
”
§我一开始跟阿姜放修习禅定时,曾经问他,人是否真的死后重生。他回答:“你开始修行时,佛陀只要你相信一件事: 业。至于其它事,你信不信都不是真正重要的。”
§有一年雨安居——按照传统,人们在这段时间里,下决心特别地精进修法——开始前不久,阿姜放的一位弟子来找他说,自己想在雨安居期间持八戒,又怕不吃晚饭会挨饿。
他反驳道:“为了找到法,把它传给我们,佛陀断食一直到瘦得只剩下皮和骨,我们在这里少吃一餐饭都不能忍受。正因此,我们还在生死轮回中游来荡去。”
结果,她下了决心,在雨安居三个月里的每个布萨日——满月、新月、半月——持守八戒。她的确做到了。在雨安居结束时,她对自己实现了自己的决心感到十分骄傲,可下一次去看阿姜放时,没等她提起这个话题,他就评论道:“你要知道,你很幸运。你的雨安居只有十二天。其他人的是三个月。”
听了这话,她十分羞愧,此后的每一个雨安居里,她从头到尾每天持守八戒。
§另有一位弟子正在坐禅,一时失去念住,对一只正在咬她胳膊的蚊子,打了一巴掌。阿姜放当时在场,他评论道:“你对自己的血要价很高,不是吗
那只蚊子只要了一滴血,你却取了它的命作为抵偿。”
§一位年轻人与阿姜放讨论戒律,讲到了第五戒,戒醉品:“佛陀禁止饮酒,是因为多数人喝了酒就会失去念住,对吧
但是,如果喝酒时带着念住,就可以喝,不是吗,师父
”
“如果真有念住,” 他答道,“一开始你就不会喝。”
§比起其它戒,人们似乎对于第五戒总有更多破戒的借口。一天晚上,另一位弟子在对阿姜放说话,另一群人则坐在他们的周围习禅。“我守不了第五戒,”他说,“因为我受到许多团体压力。工作时有联谊活动,那群人都在喝酒。我不得不跟着一起喝。”
阿姜放指着周围坐禅的人们,问道:“这群人没有要你喝酒。为什么你不屈服他们的压力
”
§那位女裁缝师看见她的朋友们在达摩萨地寺持八戒,于是决定自己也试一试。可下午过了一半,她在穿过寺院时,经过一株番石榴树。那些番石榴看着好不诱人,于是她摘下一颗来,咬了一口。
碰巧阿姜放正站在不远处,于是他说:“嘿。我以为你是打算持八戒的。你嘴里那是什么
”
那位女裁缝师吓了一跳,意识到自己破戒了。不过阿姜放安慰她说:“也不是非得持八戒,但是有一条戒你一定得守,好吧
你知道那条戒是什么
”
“师父,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
“诸恶莫作。我要你一生牢牢守住这条戒。”
§有位妇女来达摩萨地寺持戒、禅修一周,可到了第二天结束时,她告诉阿姜放,自己必须回家,因为怕家里人没有她不能和平相处。为了使她断除这种忧虑,他教她说:“你来这里时,跟自己说,你已经死了。你的家人,就必须得找到某种方式,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一位中年人初访达摩萨地寺时,惊讶地看见一位美国比丘。他问阿姜放:“西方人怎么可以出家呢
”
阿姜放的回答是:“西方人难道没有心么
”
§有一本曼谷杂志曾经登载过一部连载自传,作者是一位用定力治病的在家禅修者。有一段他提到自己如何拜访阿姜放,后者如何证实他已修得禅那。听起来这不像是阿姜放的风格,不过那本杂志一发刊,寺里的来访者异常地多起来,他们以为阿姜放和那篇自传的作者一样,可以藉定力治病。一位妇女问他是否能治肾病,他回答:“我只治一种病,心病。”
§一位弟子请求准许把阿姜放的言教记在笔记本上,但他拒绝了,说:“你是那种怕没吃的,老在口袋里装着食物的人么
”接着他解释说:“如果你把它记下来,你会觉得把写下的东西忘掉没关系,因为它们都在笔记本上。结果是,所有的法都在你的笔记本上,没有什么留在你的心里。”
§“经文中说,如果你仔细听,会获得智慧。为了听仔细,你的心必须安静、寂止。你要用你的心听,不只是用耳听。听了之后,你必须把听见的东西即刻当下用于修持。那时你就会收获它的利益。如果不把它用于修持,你所听见的永远不会变成你内在的真东西。”
§有一次,人们正在造达摩萨地寺的佛塔,参与的弟子当中有些人发生严重争执。其中一位气得赶去把这事告诉了阿姜放,当时他正住在曼谷。等她报告完毕,阿姜放问她:“你认识碎石么
”
她吃了一惊,回答说:“认识。”
“你认识钻石么
”
“认识。”
“那么,为什么你不收集钻石
收集那些碎石有什么好处
”
§即使在泰国那样的佛教国家,一些修法的年轻人发现父母也反对他们禅修,觉得应当把时间用在更实际的事务上。有一次,那位女裁缝的父母想阻止她去玛古寺,这使她十分气恼。当她把这个心情告诉阿姜放时,他提醒她:“要知道,你欠了父母很大的恩情。如果你对他们生气、吼叫,是在给头顶上的地狱之火添加燃料,因此要小心。提醒自己: 如果希望有鼓励自己禅修的父母,为什么不选别人生下你呢
既然他们是你的父母,说明你跟他们之间造过旧业。因此就让你的旧债耗完吧。没有必要借着争执,再造更多的业。”
§通灵在泰国久为流行,即使有些修佛法的人也喜欢参加通灵者的降神会。不过阿姜放有一次说,“如果你想从修行中得到果报,你必须下决心把佛陀作为你的唯一依止。不要依止其它东西。”
§“如果你修习佛法,就不必对他人的功力或能力有神奇感。不管你做什么、说什么、想什么,让你的心立足于理性原则。”
§“真相在你的内心。如果你对所做之事真心,就会见到真相。如果你不真心,也只会见到虚假、仿冒的东西。”
--------------------------------------------------------------------------------
§据阿姜放的一位弟子的讲述,她第一次见到阿姜放时,他问她: “你平时去哪里做福德
” 她说,自己已经在那家寺院捐造了一尊佛像,又为这家寺院的火葬厅捐款,等等。于是他问她: “为什么你还没有在心里造福德
”
§有一次,阿姜放让…
《阿姜放:觉知之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