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传法句经新译▪P2

  ..续本文上一页,畜生,阿修罗四恶趣),忍受巨大苦。

  

  18、

  今世喜乐受,来世喜乐受,

  造作善业者,两处喜乐受,

  念己造善业,心中更愉悦,

  趣向善道时,享受诸喜乐。(17,18两偈合诵)

  

  19、

  虽多诵经文(sahitam三藏经典),放逸不依法,

  如牧数他牛,不获沙门果。

  

  20、

  虽少诵经文,遵教如法行,

  息灭贪嗔痴,正智心解脱,

  不著今后世,彼获沙门果(预流果,二果,三果,阿罗汉果)。(19,20两偈合偈)

  

  第二 不放逸品(Appamada Vagga)

  

  21、

  勤向不死(Amata指涅槃)径,放逸趣死径,

  精勤者不死,放逸如已死。

  

  22、

  智者如实知,精进之道理,

  安徐喜精进,亲证圣乐境(三十七道品)。

  

  23、

  智者心坚定,精进修止观,

  解脱四系缚(贪爱、有、邪见、无明),

  证无上涅槃(寂静无苦境界)。

  

  24、

  勤奋持正念(念住),约己守正行,

  正命辨善恶,精进善名扬。

  

  25、

  勤勉不放逸,持戒自调御,

  智者作自洲(Dipa,沙洲,庇护所),

  不为瀑流(烦恼)没。

  

  26、

  愚者陷放逸,智者善护持,

  精进不放逸,如获无上宝。

  

  27、

  不行于放逸,不浸溺欲乐,

  正观禅修者,获得大安乐。

  

  28、

  正念除放逸,慧生无忧苦,

  智者观众苦,如山巅下望。

  

  29、

  放逸中无逸,智者独醒觉,

  如善驰良骏,超越老羸马。

  

  30、

  帝释(Maghava摩伽婆,即帝释Sakka,三十三天主。做人时为他人谋福利,死后为天主)

  不放逸,故为诸天主,

  精进为人赞,放逸受人诃。

  

  31、

  喜精进比丘,畏惧放逸苦,

  如熊熊大火,焚尽大小结(Samyojana或Sannojana,身见、疑、戒禁取,贪、嗔—五下分结;色爱、无色爱、我慢,掉举恶作,无明—五上分结)。

  

  32、

  喜精进比丘,惶恐放逸害,

  是故不退转,而趋向涅槃。

  

  第三 心品(Citta Vagga)

  

  33、

  心念乱无序,难护难制御,

  智者调其心,如匠矫箭直。

  

  34、

  心如弃地鱼,跳抖而不安,

  仁者故远离,烦恼恶魔界(Maradheyya,烦恼境)。

  

  35、

  难御轻浮心,随欲而流转,

  智者制其心,调御得安乐。

  

  36、

  心溜荡善变,细微难察觉,

  智者护其心,护卫得安乐。

  

  37、

  远游与独行,无形隐胸窟(Guhasayam心识所在),智者善御心,解除诸魔缚。

  

  38、

  心念不稳固,不解真谛法,

  信心不坚者,智慧难成就。

  

  39、

  心无贪与嗔,逾越善恶业,

  精勤之觉者(阿罗汉的信,勤,念,定,慧五根常具足),心中无畏惧。

  

  40、

  身如易碎瓶,护心如城堡,

  慧剑斗魔王,勤修不染著(以智慧观照)。

  

  41、

  观色身无常,败坏弃地上,

  神识空无有,犹如废焦木。

  

  42、

  仇敌害仇敌,怨家恶怨家,

  心向于邪道(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邪见),远甚仇家害。

  

  43、

  善非父母作,亦非眷属作,

  心向于正道(十善:布施、持戒、修定、尊敬、服务、回向、随喜、闻法、说法、正见),远胜亲朋作。

  (42,43两偈合诵)

  

  第四 华品(Puppha Vagga)

  

  44、

  谁知己与世(Pathavi大地。指人、饿鬼与畜生),

  天界与地狱?(六道轮回)谁悟善说法

  (三十七道品)?如花匠选花。

  

  45、

  修学(Sekha学人,修道人)知己世,天界与地狱,

  修学悟善法,如花匠选花。(44,45两偈合诵)

  

  46、

  当观色无常,如泡如幻影,

  断魔欲花箭(魔王花矢喻心为欲境所诱惑),死魔(Maccuraja死神)无从见。

  

  47、

  采集百花卉(欲乐),心生诸染著,

  沉沦于生死,洪流卷睡村。

  

  48、

  采集百花卉,心生诸染著,

  贪欲无厌者,死魔得所乘。(47,48两偈合诵)

  

  49、

  圣者(Muni牟尼,寂然者,指沙门)入村邑,

  犹蜂入花间,唯将花蜜取,不损花色香。

  

  50、

  不举他功过,勿观作未作,

  唯观己修行,已修与未修。

  

  51、

  人若不奉行,已说之善法,

  无能得善果,如美花无香。

  

  52、

  人若真奉行,已说之善法,

  必能得善果,如美花芬香。(51,52两偈合诵)

  

  53、

  犹如集百花,能嵌诸花鬘,

  得生于人中,应作诸善行。

  

  54、

  花香与檀香,多伽罗(Tagara桂香,不没香)

  茉莉(Mallika小香花),

  诸香不逆扬,戒香遍四方。

  

  55、

  檀香多伽罗,莲花婆尸迦(Vassiki雨季花),

  于诸众香中,唯戒香最上。

  

  56、

  多伽罗檀香,香气实微弱,

  戒香为最上,香飘诸天上。

  

  57、

  持戒清净行,住于不放逸,

  魔王无从知,智者解脱处。

  

  58、

  废弃众秽土,莲花生其间,

  见者心喜悦,其花之芬芳。

  

  59、

  愚闇众生中,佛子生其间,

  犹如彼香莲,智光照大千。(58,59两偈合诵)

  

  第五 愚品(Bala Vagga)

  

  60、

  失眠者夜长,倦困者路长(Yojana由旬,印度古长度,一由旬约14公里多),

  愚人不知法,生死轮回长。

  

  61、

  佛子远游行,若不遇良伴,

  胜我或等我,愿彼心稳固,

  宁为独修持,不与愚者伍。

  

  62、

  执著子与财,愚者常忧戚,

  此身尚非我,况复子与财?

  

  63、

  自知己愚昧,彼实为智者,

  自认聪明者,彼乃愚痴人。

  

  64、

  愚者虽终生,与智者亲近,

  仍不悟法味,如匙不知味。

  

  65、

  具慧虽短时,与智者相处,

  能领悟法味,如舌辨汤味。(64,65两偈合诵)

  

  66、

  愚人少智慧,有我为自殃,

  造作诸恶业,招受众苦果。

  

  67、

  自作不善业,作已心后悔,

  啼泣泪双流,当得受异熟(Vipaka将来的果报)。

  

  68、

  自作诸善业,作已心不悔,

  欢喜而意乐,当得受异熟。(67,68两偈合诵)

  

  69、

  恶业未熟时,愚者思如蜜,

  恶业成熟时,愚者始苦恼。

  

  70、

  愚人修苦行,一月复一月,

  取食茅草端(苦行的一种),功德仍不及,

  正观者所得(正观四谛者),十六分之一。

  

  71、

  恶业不即熟,如新挤牛奶,

  不即为凝固,恶人所造业,

  如灰烬覆火,恶报随其后。

  

  72、

  愚求智与名,反促其毁灭,

  毁彼之幸福,亦毁彼善根(指智慧)。

  

  73、

  痴僧慕虚荣,僧中居上座,

  寺内拥权威,求白衣礼事。

  

  74、

  僧俗应俱知,诸事我所作,

  应做不做事,皆得顺吾意,

  愚人作是想,贪欲憍慢增。

  

  75、

  一道求利养(Labha世利),一道向涅槃,

  当如是明了,佛子诸比丘,

  不喜贪世利,勤修出离心。(viveka身离群,心离欲,离诸行达涅槃)

  

  第六 智者品(Pandita Vagga)

  

  76、

  应随彼贤人,如揭宝藏者,

  能为劝过者,随彼智慧生。

  

  77、

  智者善劝导,使人免诸过,

  善者知爱戴,唯恶人嫌恶。

  

  78、

  不结交恶者,不亲近愚者,

  结交善知识,亲近有德者。

  

  79、

  得尝法味者,心寂常安乐,

  智者恒欣喜,圣者所说法。

  

  80、

  矢工调弓箭,治水者导水,

  木匠绳其木,智者(Pandita)善自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81、

  譬如巨岩石,不为风所动,

  毁谤与赞叹,智者不为动。

  

  82、

  譬如深净池,清彻且明静,

  智者闻妙去,心净甚寂然。

  

  83、

  圣者离于缚,不著诸欲结,

  乐受与苦受,智者无喜忧。

  

  84、

  智者具戒德,不为己为他,

  不求子与财,非法求王位,

  求世间荣禄,而造诸恶业。

  

  85、

  于诸众人中,鲜有达彼岸(涅槃),

  世间诸乡朋,此岸(生死轮回)长徘徊。

  

  86、

  法已予善说,应行于正法,

  超越诸欲界,达难登彼岸(涅槃)。

  

  87、

  智者舍黑法(恶法),而修诸白法(善法),

  为证涅槃境,从家至非家。

  

  88、

  不著贪与欲,舍弃于欲乐,

  智者除诸盖(五盖:贪、嗔、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与自心垢秽。

  

  89、

  智者勤修持,证道七觉支(念、择法、精进、

  喜、乐、一心、舍),解缚(四种执著:贪欲、邪见、戒禁取、身见)尽诸漏,亲证般涅槃(Nibbana)。

  

  第七 阿罗汉品(Arahanta Vagga)

  (或罗汉Arahant断尽烦恼的修行者)

  

  90、

  道尽(生死轮回尽)无忧患,解脱于一切(五蕴),

  漏尽无结缚(Gantha贪、嗔、戒禁取、见取),

  炽盛欲火灭。

  

  91、

  正念勤修持,心中无所住,

  如雁离池沼,舍弃其巢穴。

  

  92、

  无作…

《南传法句经新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