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法句经新译
法增比丘译
法句经在南传的大藏经里是收在经藏( SUTTAPITAKA)的小部里的第五部经(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约三百场合中为弟子们作精简的开示,巴利文语句精炼而富有韵律,朗诵和阅读它就有如坐在佛陀跟前听他开示一般,每一句每一偈都发出智慧的光芒,为芸芸众生在饱受烦恼煎熬时,它无疑是清凉的甘露妙药,能熄灭我们的无明热恼。 ···
南传法句经新译
(附北传法句经 法救撰 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译)
法增比丘译
南传法句经—序
第一 双品(廿偈)
第二 不放逸品(十二偈)
第三 心品(十一偈)
第四 华品(十六偈)
第五 愚品(十六偈)
第六 智者品(十四偈)
第七 阿罗汉品(十偈)
第八 千品(十六偈)
第九 恶品(十三偈)
第十 刀杖品(十七偈)
第十一 老品(十一偈)
第十二 自己品(十偈)
第十三 世间品(十二偈)
第十四 佛陀品(十八偈)
第十五 安乐品(十二偈)
第十六 喜爱品(十二偈)
第十七 忿怒品(十四偈)
第十八 垢秽品(廿一偈)
第十九 法住品(十七偈)
第廿 道品(十七偈)
第廿一 杂品(十六偈)
第廿二 地狱品(十四偈)
第廿三 象品(十四偈)
第廿四 爱欲品(廿六偈)
第廿五 比丘品(廿三偈)
第廿六 婆罗门品(四十一偈)
北传法句经—序
第一 无常品(廿一偈)
第二 教学品(廿九偈)
第三 多闻品(十九偈)
第四 笃信品(十八偈)
第五 戒慎品(十六偈)
第六 惟念品(十二偈)
第七 慈仁品(十八偈)
第八 言语品(十二偈)
第九 双要品(廿二偈)
第十 放逸品(廿偈)
第十一 心意品(十二偈)
第十二 华香品(十七偈)
第十三 愚闇品(廿一偈)
第十四 明哲品(十六偈)
第十五 罗汉品(十一偈)
第十六 述千品(十六偈)
第十七 恶行品(廿二偈)
第十八 刀杖品(十四偈)
第十九 老耗品(十四偈)
第廿 爱身品(十三偈)
第廿一 世俗品(十四偈)
第廿二 述佛品(廿一偈)
第廿三 安宁品(十四偈)
第廿四 好喜品(十二偈)
第廿五 忿怒品(廿六偈)
第廿六 尘垢品(十九偈)
第廿七 奉持品(十七偈)
第廿八 道行品(廿八偈)
第廿九 广衍品(十四偈)
第卅 地狱品(十六偈)
第卅一 象喻品(十八偈)
第卅二 爱欲品(卅三偈)
第卅三 利养品(廿偈)
第卅四 沙门品(卅二偈)
第卅五 梵志品(四十偈)
第卅六 泥洹品(卅五偈)
第卅七 生死品(十八偈)
第卅八 道利品(二十偈)
第卅九 吉祥品(十八偈)
序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三称)
法句,即DHAMMAPADA的义译。DHAMMA,巴利语佛法(梵文DHARMA),义为佛陀所说的教法,PADA指段、句、道。DHAMMAPADA可以译为佛法语段、佛法语句、佛法之道等。
法句经在南传的大藏经里是收在经藏(SUTTAPITAKA)的小部里的第五部经(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约三百场合中为弟子们作精简的开示,巴利文语句精炼而富有韵律,朗诵和阅读它就有如坐在佛陀跟前听他开示一般,每一句每一偈都发出智慧的光芒,为芸芸众生在饱受烦恼煎熬时,它无疑是清凉的甘露妙药,能熄灭我们的无明热恼。
它汇集成经是在王舍城(RAJAGAHA)第一次佛经结集时(佛灭后三月)由众阿罗汉诵出,并命名为DHAMMAPADA──法句经。本经共分二十六章,收录有四百二十三偈,它被世世代代僧伽们背诵口传著,直到锡兰国王瓦塔葛玛尼(VATTAGAMANI)时才被正式记录在贝叶上,时约公元前30-20年。
法句经传入中国是在公元二二四至二二五年,由维只难等所译的法句经二卷,共分三十九品七百五十八偈,除了多加的十三品二百七十五偈外,它的排法与内容大致与巴利文的法句经相近。这部法句经言简意深,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导书,笔者从中受益不浅。
南传法句经的第一至第廿四品,排法与北传法句经的第九至第卅二品相当,名字一样,只有偈的数目有稍微出入。南传法句经的第廿五与第廿六品则排在北传法句经的第卅四与第卅五品里。不过也有一些南传法句经的偈排在北传法句经的第一品至第八品中;下面挑选一些相当的南北传法句经偈,以作比较,可知偈文排列有些纷乱。
(南传法句经) (北传法句经)
第十品 135偈 第一品 5偈
第廿品 288偈 第一品 17偈
第九品 128偈 第一品 19偈
第八品 112偈 第二品 38偈
第八品 107偈 第二品 39偈
第五品 61偈 第二品 34偈
第十三品 177偈 第四品 71偈
第一品 6偈 第十品 173偈
第四品 46偈 第十二品 203偈
第四品 49偈 第十二品 206偈
第四品 50偈 第十二品 207偈
第五品 60偈 第十三品 217偈
第五品 64偈 第十三品 223偈
北传法句经第一至第八品以及第卅三和第卅六至卅九品共十三品应是法救尊者所言校订增加的,第卅九品吉祥品也就是南传大藏经里小品经集的吉祥经。
虽然中译法句经已经有数个版本,笔者尝试以五言将参考的英译版本译为中文,并加插依偈排列的维只难等的中译本在后,作为爱好法句经的读者们修学的参考。在翻译上,意义稍微不明的偈文,是参考该偈说出的场合的故事来译出的。在修辞上也参考了其他大德的中译本。
笔者才学疏浅,佛学的内容只略知一二,中译文若有不当之处,还冀望诸佛学大德,不吝指导末学,则愚僧感激不尽。若能以此棉力为僧俗学佛者提供一些经文上参考的方便,也不虚此生。
同门释智度协助从电脑网页取得大藏经中维只难等的中译。释智鉴(朱瑞常居士)帮忙把七百五十八偈排好并标上句号以便阅读。许素贞与陈会居士看稿并请姜联招居士打字,以及安排印刷。陈会居士及朱瑞常居士协助募款。众善信佛友慷慨捐输。本书才能顺利出版。在此敝僧谨致以万二分之谢意。
法增序于砂劳越
古晋佛教友谊会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三称)
南传法句经新译
法增比丘译(Dhammavaro Bhikkhu)
第一 双品(Yamaka Vagga)
1、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所作,
若以意恶行,恶语恶身行,
则苦必随彼,如轮随兽足。
2、
诸法心先导,心主心所作,
若以意善行,善语善身行,
则乐必随彼,如影随身形。(1,2两偈合诵)
3、
他咒骂欺我,败我掠夺我,
若人心怀怨,怨恨不能息。
4、
他咒骂欺我,败我掠夺我,
若人不怀怨,怨恨自能息。(3,4两偈合诵)
5、
不能以怨恨,止息世间怨,
唯慈能止怨,乃不易古法。
6、
愚人(Kosambi的诤论比丘)不明了,人生
终归死,彼等若明了,诤论自息灭。
7、
若人逐欲乐(不净以为净),不摄护根门,饮食不节量,懈怠不精进,
必为魔(mara阴魔,业行魔,死魔,烦恼魔,天魔,这里指烦恼)所制,如风倒弱树。
8、
若观身不净(三十二身分观,墓墟观),摄护诸根门,饮食知节量,正信(对三宝的信心)勤精进,魔不能摧毁,如风难摇石。(7,8两偈合诵)
9、
人若不离欲,不守持戒律。
不见真(Sacca真理)克己(Dama调御,自制),
不应著袈裟(kasaya,kasaya杂色衣,粪扫衣。出家众的衣)。
10、
人若离贪欲,善守持戒律,
克己复见真,应穿著袈裟。(9,10两偈合诵)
11、
执邪以为正(Sara真实,精要无邪见具戒定慧),
或执正为邪,执持邪见者,不能见真谛。
12、
执正以为正,亦知邪为邪(贪欲kama,嗔恚vyapada,害vihimsa),执持正见者,彼能见真谛。(11,12两偈合诵)
13、
屋盖不遮密,雨水必浸入,
心意不善修,贪欲必侵入。
14、
屋盖若遮密,雨水不浸入,
心意善修持,贪欲不侵入。(13,14两偈合诵)
15、
今世悲苦受,来世悲苦受,
造作恶业者,两处悲苦受,
彼见己恶业,故悲伤苦恼。
16、
今世喜乐受,来世喜乐受,
造作善业者,两处喜乐受,
彼见己善业,故欢欣喜悦。(15,16两偈合诵)
17、
今世悲苦受,来世悲苦受,
造作恶业者,两处悲苦受,
念己造恶业,心中更悲苦,
趣向恶道时(Duggati恶趣。地狱,饿鬼…
《南传法句经新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