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法句經新譯

  南傳法句經新譯

  法增比丘譯

  法句經在南傳的大藏經裏是收在經藏( SUTTAPITAKA)的小部裏的第五部經(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約叁百場合中爲弟子們作精簡的開示,巴利文語句精煉而富有韻律,朗誦和閱讀它就有如坐在佛陀跟前聽他開示一般,每一句每一偈都發出智慧的光芒,爲芸芸衆生在飽受煩惱煎熬時,它無疑是清涼的甘露妙藥,能熄滅我們的無明熱惱。 ···

  南傳法句經新譯

  (附北傳法句經 法救撰 吳天竺沙門維只難等譯)

  

  法增比丘譯

  南傳法句經—序

  第一 雙品(廿偈)

  第二 不放逸品(十二偈)

  第叁 心品(十一偈)

  第四 華品(十六偈)

  第五 愚品(十六偈)

  第六 智者品(十四偈)

  第七 阿羅漢品(十偈)

  第八 千品(十六偈)

  第九 惡品(十叁偈)

  第十 刀杖品(十七偈)

  第十一 老品(十一偈)

  第十二 自己品(十偈)

  第十叁 世間品(十二偈)

  第十四 佛陀品(十八偈)

  第十五 安樂品(十二偈)

  第十六 喜愛品(十二偈)

  第十七 忿怒品(十四偈)

  第十八 垢穢品(廿一偈)

  第十九 法住品(十七偈)

  第廿 道品(十七偈)

  第廿一 雜品(十六偈)

  第廿二 地獄品(十四偈)

  第廿叁 象品(十四偈)

  第廿四 愛欲品(廿六偈)

  第廿五 比丘品(廿叁偈)

  第廿六 婆羅門品(四十一偈)

  北傳法句經—序

  第一 無常品(廿一偈)

  第二 教學品(廿九偈)

  第叁 多聞品(十九偈)

  第四 笃信品(十八偈)

  第五 戒慎品(十六偈)

  第六 惟念品(十二偈)

  第七 慈仁品(十八偈)

  第八 言語品(十二偈)

  第九 雙要品(廿二偈)

  第十 放逸品(廿偈)

  第十一 心意品(十二偈)

  第十二 華香品(十七偈)

  第十叁 愚闇品(廿一偈)

  第十四 明哲品(十六偈)

  第十五 羅漢品(十一偈)

  第十六 述千品(十六偈)

  第十七 惡行品(廿二偈)

  第十八 刀杖品(十四偈)

  第十九 老耗品(十四偈)

  第廿 愛身品(十叁偈)

  第廿一 世俗品(十四偈)

  第廿二 述佛品(廿一偈)

  第廿叁 安甯品(十四偈)

  第廿四 好喜品(十二偈)

  第廿五 忿怒品(廿六偈)

  第廿六 塵垢品(十九偈)

  第廿七 奉持品(十七偈)

  第廿八 道行品(廿八偈)

  第廿九 廣衍品(十四偈)

  第卅 地獄品(十六偈)

  第卅一 象喻品(十八偈)

  第卅二 愛欲品(卅叁偈)

  第卅叁 利養品(廿偈)

  第卅四 沙門品(卅二偈)

  第卅五 梵志品(四十偈)

  第卅六 泥洹品(卅五偈)

  第卅七 生死品(十八偈)

  第卅八 道利品(二十偈)

  第卅九 吉祥品(十八偈)

  

  序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叁稱)

  法句,即DHAMMAPADA的義譯。DHAMMA,巴利語佛法(梵文DHARMA),義爲佛陀所說的教法,PADA指段、句、道。DHAMMAPADA可以譯爲佛法語段、佛法語句、佛法之道等。

  法句經在南傳的大藏經裏是收在經藏(SUTTAPITAKA)的小部裏的第五部經(KHUDDAKANIKAYA)中。它是收集了佛陀在約叁百場合中爲弟子們作精簡的開示,巴利文語句精煉而富有韻律,朗誦和閱讀它就有如坐在佛陀跟前聽他開示一般,每一句每一偈都發出智慧的光芒,爲芸芸衆生在飽受煩惱煎熬時,它無疑是清涼的甘露妙藥,能熄滅我們的無明熱惱。

  它彙集成經是在王舍城(RAJAGAHA)第一次佛經結集時(佛滅後叁月)由衆阿羅漢誦出,並命名爲DHAMMAPADA──法句經。本經共分二十六章,收錄有四百二十叁偈,它被世世代代僧伽們背誦口傳著,直到錫蘭國王瓦塔葛瑪尼(VATTAGAMANI)時才被正式記錄在貝葉上,時約公元前30-20年。

  法句經傳入中國是在公元二二四至二二五年,由維只難等所譯的法句經二卷,共分叁十九品七百五十八偈,除了多加的十叁品二百七十五偈外,它的排法與內容大致與巴利文的法句經相近。這部法句經言簡意深,是一本很好的修行指導書,筆者從中受益不淺。

  南傳法句經的第一至第廿四品,排法與北傳法句經的第九至第卅二品相當,名字一樣,只有偈的數目有稍微出入。南傳法句經的第廿五與第廿六品則排在北傳法句經的第卅四與第卅五品裏。不過也有一些南傳法句經的偈排在北傳法句經的第一品至第八品中;下面挑選一些相當的南北傳法句經偈,以作比較,可知偈文排列有些紛亂。

  

  (南傳法句經) (北傳法句經)

  第十品 135偈 第一品 5偈

  第廿品 288偈 第一品 17偈

  第九品 128偈 第一品 19偈

  第八品 112偈 第二品 38偈

  第八品 107偈 第二品 39偈

  第五品 61偈 第二品 34偈

  第十叁品 177偈 第四品 71偈

  第一品 6偈 第十品 173偈

  第四品 46偈 第十二品 203偈

  第四品 49偈 第十二品 206偈

  第四品 50偈 第十二品 207偈

  第五品 60偈 第十叁品 217偈

  第五品 64偈 第十叁品 223偈

  

  北傳法句經第一至第八品以及第卅叁和第卅六至卅九品共十叁品應是法救尊者所言校訂增加的,第卅九品吉祥品也就是南傳大藏經裏小品經集的吉祥經。

  雖然中譯法句經已經有數個版本,筆者嘗試以五言將參考的英譯版本譯爲中文,並加插依偈排列的維只難等的中譯本在後,作爲愛好法句經的讀者們修學的參考。在翻譯上,意義稍微不明的偈文,是參考該偈說出的場合的故事來譯出的。在修辭上也參考了其他大德的中譯本。

  筆者才學疏淺,佛學的內容只略知一二,中譯文若有不當之處,還冀望諸佛學大德,不吝指導末學,則愚僧感激不盡。若能以此棉力爲僧俗學佛者提供一些經文上參考的方便,也不虛此生。

  同門釋智度協助從電腦網頁取得大藏經中維只難等的中譯。釋智鑒(朱瑞常居士)幫忙把七百五十八偈排好並標上句號以便閱讀。許素貞與陳會居士看稿並請姜聯招居士打字,以及安排印刷。陳會居士及朱瑞常居士協助募款。衆善信佛友慷慨捐輸。本書才能順利出版。在此敝僧謹致以萬二分之謝意。

  法增序于砂勞越

  古晉佛教友誼會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叁稱)

  南傳法句經新譯

  法增比丘譯(Dhammavaro Bhikkhu)

  第一 雙品(Yamaka Vagga)

  

  1、

  諸法心先導,心主心所作,

  若以意惡行,惡語惡身行,

  則苦必隨彼,如輪隨獸足。

  

  2、

  諸法心先導,心主心所作,

  若以意善行,善語善身行,

  則樂必隨彼,如影隨身形。(1,2兩偈合誦)

  

  3、

  他咒罵欺我,敗我掠奪我,

  若人心懷怨,怨恨不能息。

  

  4、

  他咒罵欺我,敗我掠奪我,

  若人不懷怨,怨恨自能息。(3,4兩偈合誦)

  

  5、

  不能以怨恨,止息世間怨,

  唯慈能止怨,乃不易古法。

  

  6、

  愚人(Kosambi的诤論比丘)不明了,人生

  終歸死,彼等若明了,诤論自息滅。

  

  7、

  若人逐欲樂(不淨以爲淨),不攝護根門,飲食不節量,懈怠不精進,

  必爲魔(mara陰魔,業行魔,死魔,煩惱魔,天魔,這裏指煩惱)所製,如風倒弱樹。

  

  8、

  若觀身不淨(叁十二身分觀,墓墟觀),攝護諸根門,飲食知節量,正信(對叁寶的信心)勤精進,魔不能摧毀,如風難搖石。(7,8兩偈合誦)

  

  9、

  人若不離欲,不守持戒律。

  不見真(Sacca真理)克己(Dama調禦,自製),

  不應著袈裟(kasaya,kasaya雜色衣,糞掃衣。出家衆的衣)。

  

  10、

  人若離貪欲,善守持戒律,

  克己複見真,應穿著袈裟。(9,10兩偈合誦)

  

  11、

  執邪以爲正(Sara真實,精要無邪見具戒定慧),

  或執正爲邪,執持邪見者,不能見真谛。

  

  12、

  執正以爲正,亦知邪爲邪(貪欲kama,嗔恚vyapada,害vihimsa),執持正見者,彼能見真谛。(11,12兩偈合誦)

  

  13、

  屋蓋不遮密,雨水必浸入,

  心意不善修,貪欲必侵入。

  

  14、

  屋蓋若遮密,雨水不浸入,

  心意善修持,貪欲不侵入。(13,14兩偈合誦)

  

  15、

  今世悲苦受,來世悲苦受,

  造作惡業者,兩處悲苦受,

  彼見己惡業,故悲傷苦惱。

  

  16、

  今世喜樂受,來世喜樂受,

  造作善業者,兩處喜樂受,

  彼見己善業,故歡欣喜悅。(15,16兩偈合誦)

  

  17、

  今世悲苦受,來世悲苦受,

  造作惡業者,兩處悲苦受,

  念己造惡業,心中更悲苦,

  趣向惡道時(Duggati惡趣。地獄,餓鬼…

《南傳法句經新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