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法句經新譯▪P11

  ..續本文上一頁漏自欺,漏盡無垢。

  447 火莫熱于淫,捷莫疾于怒,網莫密于癡,愛流駛乎河。

  448 虛空無轍恸,沙門無外意,衆人盡樂惡,唯佛淨無穢。

  449 虛空無轍恸,沙門無外意,世間皆無常,佛無我所有。

  

  第二十七 奉持品,十有七章

  

  奉持品者,解說道義,法貴德行,不用貪侈。

  

  450 好經道者,不競于利,有利無利,無欲不惑。

  451 常愍好學,正心以行,擁懷寶慧,是謂爲道。

  452 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爲智。

  453 奉持法者,不以多言,雖素少聞,身依法行,守道不忌,可謂奉法。

  454 所謂老者,不必年耆,形熟發白,蠢愚而已。

  455 謂懷谛法,順調慈仁,明遠清潔,是爲長老。

  456 所謂端政,非色如花,悭嫉虛飾,言行有違。

  457 謂能舍惡,根原已斷,慧而無恚,是謂端政。

  458 所謂沙門,非必除發,妄語貪取,有欲如凡。

  459 謂能止惡,恢廓弘道,息心滅意,是爲沙門。

  460 所謂比丘,非時乞食,邪行淫彼,稱名而已。

  461 謂舍罪福,淨修梵行,慧能破惡,是爲比丘。

  462 所謂仁明,非口不言,用心不淨,外順而已。

  463 謂心無爲,內行清虛,此彼寂滅,是爲仁明

  464 所謂有道,非救一物,普濟天下,無害爲道。

  465 戒衆不言,我行多誠,得定意者,要由閉損。

  466 意解求安,莫習凡人,使結未盡,莫能得脫。

  

  第二十八 道行品,二十有八章

  

  道行品者,旨說大要,度脫之道,此爲極妙。

  

  467 八直最上道,四谛爲法迹,不淫行之尊,施燈必得眼。

  468 是道無複畏,見淨乃度世,此能壞魔兵,力行滅邪苦。

  469 我已開正道,爲大現異明,已聞當自行,行乃解邪縛。

  470 生死非常苦,能觀見爲慧,欲離一切苦,行道一切除。

  471 生死非常空,能觀見爲慧,欲離一切苦,但當勤行道。

  472 起時當即起,莫如愚覆淵,與墮與瞻聚,計罷不進道。

  473 念應念則正,念不應則邪,慧而不起邪,思正道乃成。

  474 慎言守意念,身不善不行,如是叁行除,佛說是得道。

  475 斷樹無伐本,根在猶複生,除根乃無樹,比丘得泥洹。

  476 不能斷樹,親戚相戀,貪意自縛,如犢慕乳。

  477 能斷意本,生死無疆,是爲近道,疾得泥洹。

  478 貪淫致老,嗔恚致病,愚癡致死,除叁得道。

  479 釋前解後,脫中度彼,一切念滅,無複老死。

  480 人營妻子,不觀病法,死命卒至,如水湍驟。

  481 父子不救,余親何望,命盡怙親,如盲守燈。

  482 慧解是意,可修經戒,勤行度世,一切除苦。

  483 遠離諸淵,如風卻雲,已滅思想,是爲知見。

  484 智爲世長,惔樂無爲,知受正教,生死得盡。

  485 知衆行空,是爲慧見,罷厭世苦,從是道除。

  486 知衆行苦,是爲慧見,罷厭世苦,從是道除。

  487 衆行非身,是爲慧見,罷厭世苦,從是道除。

  488 吾語汝法,愛箭爲射,宜以自勖,受如來言。

  489 吾爲都以滅,往來生死盡,非一情以解,所演爲道眼。

  490 駛流澍于海,潘水漾疾滿,故爲智者說,可趣服甘露。

  491 前未聞*輪,轉爲哀衆生,于是奉事者,禮之度叁有。

  492 叁念可念善,叁亦難不善,從念而有行,滅之爲正斷。

  493 叁定爲轉念,棄猗行無量,得叁叁窟除,解結可應念。

  494 知以戒禁惡,思惟慧樂念,已知世成敗,息意一切解。

  

  第二十九 廣衍品,十有四章

  

  廣衍品者,言凡善惡,積小致大,證應章句。

  

  495 施安雖小,其報彌大,慧從小施,受見景福。

  496 施勞于人,而欲望佑,殃咎歸身,自遘廣怨。

  497 已爲多事,非事亦造,伎樂放逸,惡習日增。

  498 精進惟行,習是舍非,修身自覺,是爲正習。

  499 既自解慧,又多學問,漸進普廣,油酥投水。

  500 自無慧意,不好學問,凝縮狹小,酪酥投水。

  501 近道名顯,如高山雪,遠道闇昧,如夜發箭。

  502 爲佛弟子,常寤自覺,晝夜念佛,惟法思衆。

  503 爲佛弟子,當寤自覺,日暮思禅,樂觀一心。

  504 人當有念意,每食知自少,則是痛欲薄,節消而保壽。

  505 學難舍罪難,居在家亦難,會止同利難,難難無過有。

  506 比丘乞求難,何可不自勉,精進得自然,後無欲于人。

  507 有信則戒成,從戒多致寶,亦從得諧偶,在所見供養。

  508 一坐一處臥,一行無放恣,守一以正身,心樂居樹間。

  

  第叁十 地獄品,十有六章

  

  地獄品者,道泥梨事,作惡受惡,罪牽不置。

  

  509 妄語地獄近,作之言不作,二罪後俱受,是行自牽往。

  510 法衣在其身,爲惡不自禁,苟沒惡行者,終則墮地獄。

  511 無戒受供養,理豈不自損,死啖燒鐵丸,然熱劇火炭。

  512 放逸有四事,好犯他人婦,臥險非福利,毀叁淫泆四。

  513 不福利墮惡,畏惡畏樂寡,王法重罰加,身死入地獄。

  514 譬如拔菅草,執緩則傷手,學戒不禁製,獄錄乃自賊。

  515 人行爲慢惰,不能除衆勞,梵行有玷缺,終不受大福。

  516 常行所當行,自持必令強,遠離諸外道,莫習爲塵垢。

  517 爲所不當爲,然後致郁毒,行善常吉順,所適無悔恹。

  518 其于衆惡行,欲作若已作,是苦不可解,罪近難得避。

  519 妄證求敗,行已不正,怨谮良人,以恺治士,罪縛斯人,自投于坑。

  520 如備邊城,中外牢固,自守其心,非法不生,行缺致憂,令墮地獄。

  521 可羞不羞,非羞反羞,生爲邪見,死墮地獄。

  522 可畏不畏,非畏反畏,信向邪見,死墮地獄。

  523 可避不避,可就不就,玩習邪見,死墮地獄。

  524 可近則近,可遠則遠,恒守正見,死墮善道。

  

  第叁十一 象喻品,十有八章

  

  象喻品者,教人正身,爲善得善,福報快焉。

  

  525 我如象鬥,不恐中箭,常以誠信,度無戒人。

  526 譬象調正,可中王乘,調爲尊人,乃受誠信。

  527 雖爲常調,如彼新馳,亦最善象,不如自調。

  528 彼不能適,人所不至,唯自調者,能到調方。

  529 如象名財守,猛害難禁製,系絆不與食,而猶暴逸象。

  530 沒在惡行者,恒以貪自系,其象不知厭,故數入胞胎。

  531 本意爲純行,及常行所安,悉舍降伏結,如鈎製象調。

  532 樂道不放逸,能常自護心,是爲拔身苦,如象出于惡。

  533 若得賢能伴,俱行行善悍,能伏諸所聞,至到不失意。

  534 不得賢能伴,俱行行惡悍,廣斷王邑裏,甯獨不爲惡。

  535 甯獨行爲善,不與愚爲侶,獨而不爲惡,如象驚自護。

  536 生而有利安,伴軟和爲安,命盡爲福安,衆惡不犯安。

  537 人家有母樂,有父斯亦樂,世有沙門樂,天下有道樂。

  538 持戒終老安,信正所正善,智慧最安身,不犯惡最安。

  539 如馬調軟,隨意所如,信戒精進,定法要具。

  540 明行成立,忍和意定,是斷諸苦,隨意所如。

  541 從是往定,如馬調禦,斷恚無漏,是受天樂。

  542 不自放恣,從是多寤,羸馬比良,棄惡爲賢。

  

  第叁十二 愛欲品,叁十有叁章

  

  愛欲品者,賤淫恩愛,世人爲此,盛生災害。

  

  543 心放在淫行,欲愛增枝條,分布生熾盛,超躍貪果猴。

  544 以爲愛忍苦,貪欲著世間,憂患日夜長,莚如蔓草生。

  545 人爲恩愛惑,不能舍情欲,如是憂愛多,潺潺盈于池。

  546 夫所以憂悲,世間苦非一,但爲緣愛有,離愛則無憂。

  547 己意安棄憂,無愛何有世?不憂不染求,不愛焉得安。

  548 有憂以死時,爲致親屬多,涉憂之長塗,愛苦常墮危。

  549 爲道行者,不與欲會,先誅愛本,無所植根,勿如刈葦,令心複生。

  550 如樹根深固,雖截猶複生,愛意不盡除,辄當還受苦。

  551 猿猴得離樹,得脫複趣樹,衆人亦如是,出獄複入獄。

  552 貪意爲常流,習與憍慢並,思想猗淫欲,自覆無所見。

  553 一切意流衍,愛結如葛藤,唯慧分別見,能斷意根原。

  554 夫從愛潤澤,思想爲滋蔓,愛欲深無底,老死是用增。

  555 所生枝不絕,但用食貪欲,養怨益丘冢,愚人常汲汲。

  556 雖獄有鈎鍱,慧人不謂牢,愚見妻子息,染著愛甚牢。

  557 慧說愛爲獄,深固難得出,是故當斷棄,不視欲能安。

  558 見色心迷惑,不惟觀無常,愚以爲美善,安知其非真?

  559 以淫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盻除衆苦。

  560 心念放逸者,見淫以爲淨,恩愛意盛增,從是造獄牢。

  561 覺意滅淫者,常念欲不淨,從是出邪獄,能斷老死患。

  562 以欲網自蔽,以愛蓋自覆,自恣縛于獄,如魚入笱口。

  563 爲老死所伺,若犢求母乳,離欲滅愛恸,出網無所弊。

  564 盡道除獄縛,一切此彼解,已得度邊行,是爲大智士。

  565 勿親遠法人,亦勿爲愛染,不斷叁世者,會複墮邊行。

  566 若覺一切法,能不著諸法,一切愛意解,是爲通聖意。

  567 衆施經施勝,衆味道味勝,衆樂法樂勝,愛盡勝衆苦。

  568 愚以貪自縛,不求度彼岸,貪爲敗處故,害人亦自害。

  569 愛欲意爲田,淫怨癡爲種,故施度世者…

《南傳法句經新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