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法句經新譯▪P10

  ..續本文上一頁如禦棄車,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321 身爲如城,骨幹肉塗,生至老死,但藏恚慢。

  322 老則形變,喻如故車,法能除苦,宜以仂學。

  323 人之無聞,老若特牛,但長肌肥,無有福慧。

  324 生死無聊,往來艱難,意猗貪身,生苦無端。

  325 慧以見苦,是故棄身,滅意斷行,愛盡無生。

  326 不修梵行,又不富財,老如白鹭,守伺空池。

  327 既不守戒,又不積財,老羸氣竭,思故何逮?

  328 老如秋葉,何穢鑒錄,命疾脫至,亦用後悔。

  329 命欲日夜盡,及時可勸力,世間谛非常,莫惑墮冥中。

  330 當學燃意燈,自練求智慧,離垢勿染汙,執燭觀道地。

  

  第二十 愛身品,十有叁章

  

  愛身品者,所以勸學,終有益己,滅罪興福。

  

  331 自愛身者,慎護所守,悕望欲解,學正不寐。

  332 爲身第一,常自勉學,利乃誨人,不惓則智。

  333 學先自正,然後正人,調身入慧,必遷爲上。

  334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調體正,何願不至。

  335 本我所造,後我自受,爲惡自更,如剛鑽珠。

  336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極欲,惡行日增。

  337 惡行危身,愚以爲易,善最安身,愚以爲難。

  338 如真人教,以道法身,愚者嫉之,見而爲惡。

  339 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自代。

  340 習善得善,亦如種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欲知利身,戒聞爲最。

  341 如有自愛,欲生天上,敬樂聞法,當念佛教。

  342 凡用必豫慮,勿以損所務,如是意日修,事務不失時。

  343 夫治事之士,能至終成利,真見身應行,如是得所欲。

  

  第二十一 世俗品,十有四章

  

  世俗品者,說世幻夢,當舍浮華,勉修道用。

  

  344 如車行道,舍平大途,從邪徑敗,生折軸憂。

  345 離法如是,從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

  346 順行正道,勿隨邪業,行住臥安,世世無患。

  347 萬物如泡,意如野馬,居世若幻,奈何樂此?

  348 若能斷此,伐其樹根,日夜如是,必至于定。

  349 一施如信,如樂之人,或從惱意,以飯食衆,此輩日夜,不得定意。

  350 世俗無眼,莫見道真,如少見明,當養善意。

  351 如雁將群,避羅高翔,明人導世,度脫邪衆。

  352 世皆有死,叁界無安,諸天雖樂,福盡亦喪。

  353 觀諸世間,無生不終,欲離生死,當行道真。

  354 癡覆天下,貪令不見,邪疑卻道,苦愚從是。

  355 一法脫過,謂妄語人,不免後世,靡惡不更。

  356 雖多積珍寶,嵩高至于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恸。

  357 不善像如善,愛如似無愛,以苦爲樂像,狂夫爲所致。

  

  法句經卷下

  尊者法救撰吳天竺沙門維袛難等譯

  

  第二十二 述佛品,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佛神德,無不利度,明爲世則。

  

  358 己勝不受惡,一切勝世間,睿智廓無疆,開曚令入道。

  359 決網無挂礙,愛盡無所積,佛意深無極,未踐恸令踐。

  360 勇健立一心,出家日夜滅,根斷無欲意,學正念清明。

  361 見谛淨無穢,已度五道淵,佛出照世間,爲除衆憂苦。

  362 得生人道難,生壽亦難得,世間有佛難,佛法難得聞。

  363 我既無歸保,亦獨無伴侶,積一行得佛,自然通聖道。

  364 船師能渡水,精進爲橋梁,人以種姓系,度者爲健雄。

  365 壞惡度爲佛,止地爲梵志,除馑爲學法,斷種爲弟子。

  366 觀行忍第一,佛說泥洹最,舍罪作沙門,無娆害于彼。

  367 不娆亦不惱,如戒一切持,少食舍身貪,有行幽隱處,意谛以有黠,是能奉佛教。

  368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369 佛爲尊貴,斷漏無淫,諸釋中雄,一群從心。

  370 快哉福報,所願皆成,敏于上寂,自致泥洹。

  371 或多自歸,山川樹神,廟立圖像,祭祠求福,

  372 自歸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來,度我衆苦。

  373 如有自歸,佛法聖衆,道德四谛,必見正慧。

  374 生死極苦,從谛得度,度世八道,斯除衆苦。

  375 自歸叁尊,最吉最上,唯獨有是,度一切苦。

  376 士如中正,志道不悭,利哉斯人,自歸佛者。

  377 明人難值,亦不比有,其所生處,族親蒙慶。

  378 諸佛興快,說經道快,衆聚和快,和則常安。

  

  第二十叁 安甯品,十有四章

  

  安甯品者,差次安危,去惡即善,快而不墮。

  

  379 我生已安,不愠于怨,衆人有怨,我行無怨。

  380 我生已安,不病于病,衆人有病,我行無病。

  381 我生已安,不戚于憂,衆人有憂,我行無憂。

  382 我生已安,清淨無爲,以樂爲食,如光音天。

  383 我生已安,澹泊無事,彌薪國火,安能燒我。

  384 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爭自安。

  385 熱無過淫,毒無過怒,苦無過身,樂無過滅。

  386 無樂小樂,小辯小慧,觀求大者,乃獲大安。

  387 我爲世尊,長解無憂,正度叁有,獨降衆魔。

  388 見聖人快,得依附快,得離愚人,爲善獨快。

  389 守正道快,工說法快,與世無诤,戒具常快。

  390 依賢居快,如親親會,近仁智者,多聞高遠。

  391 壽命鮮少,而棄世多,學當取要,令至老安。

  392 諸欲得甘露,棄欲滅谛快,欲度生死苦,當服甘露味。

  

  第二十四 好喜品,十有二章

  

  好喜品者,禁人多喜,能不貪欲,則無憂患。

  

  393 違道則自順,順道則自違,舍義取所好,是爲順愛欲。

  394 不當趣所愛,亦莫有不愛,愛之不見憂,不愛見亦憂。

  395 是以莫造愛,愛憎惡所由,已除縛結者,無愛無所憎。

  396 愛喜生憂,愛喜生畏,無所愛喜,何憂何畏?

  397 好樂生憂,好樂生畏,無所好樂,何憂何畏?

  398 貪欲生憂,貪欲生畏,解無貪欲,何憂何畏?

  399 貪法戒成,至誠知慚,行身近道,爲衆所愛。

  400 欲態不出,思正乃語,心無貪愛,必截流渡。

  401 譬人久行,從遠吉還,親厚普安,歸來歡喜。

  402 好行福者,從此到彼,自受福祚,如親來喜。

  403 起從聖教,禁製不善,近道見愛,離道莫親。

  404 近與不近,所住者異,近道升天,不近墮獄。

  

  第二十五 忿怒品,二十有六章

  

  忿怒品者,見嗔恚害,寬弘慈柔,天佑人愛。

  

  405 忿怒不見法,忿怒不知道,能除忿怒者,福喜常隨身。

  406 貪淫不見法,愚癡意亦然,除淫去癡者,其福第一尊。

  407 恚能自製,如止奔車,是爲善禦,棄冥入明。

  408 忍辱勝恚,善勝不善,勝者能施,至誠勝欺。

  409 不欺不怒,意不多求,如是叁事,死則上天。

  410 常自攝身,慈心不殺,是生天上,到彼無憂。

  411 意常覺寤,明暮勤學,漏盡意解,可致泥洹。

  412 人相謗毀,自古至今,既毀多言,又毀讷忍,亦毀中和,世無不毀。

  413 欲意非聖,不能製中,一毀一譽,但爲利名。

  414 明智所譽,唯稱是賢,慧人守戒,無所譏謗。

  415 如羅漢淨,莫而誣謗,諸人咨嗟,梵釋所稱。

  416 常守慎身,以護嗔恚,除身惡行,進修德行。

  417 常守慎言,以護嗔恚,除口惡言,誦習法言。

  418 常守慎心,以護嗔恚,除心惡念,思惟念道。

  419 節身慎言,守攝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強。

  420 舍恚離慢,避諸愛會,不著名色,無爲滅苦。

  421 起而解怒,淫生自禁,舍不明健,斯皆得安。

  422 嗔斷臥安,恚滅淫憂,怒爲毒本,軟意梵志,言善得譽,斷爲無患。

  423 同志相近,詳爲作惡,後別余恚,火自燒惱。

  424 不知慚愧,無戒有怒,爲怒所牽,不厭有務。

  425 有力近兵,無力近軟,夫忍爲上,宜常忍羸。

  426 舉衆輕之,有力者忍,夫忍爲上,宜常忍羸。

  427 自我與彼,大畏有叁,如知彼作,宜滅己中。

  428 俱兩行義,我爲彼教,如知彼作,宜滅己中。

  429 苦智勝愚,粗言惡說,欲常勝者,于言宜默。

  430 夫爲惡者,怒有怒報,怒不報怒,勝彼鬥負。

  

  第二十六 塵垢品,十有九章

  

  塵垢品者,分別清濁,學當潔白,無行汙辱。

  

  431 生無善行,死墮惡道,往疾無間,到無資用。

  432 當求智慧,以然意定,去垢勿汙,可離苦形。

  433 慧人以漸,安徐稍進,洗除心垢,如工煉金。

  434 惡生于心,還自壞形,如鐵生垢,反食其身。

  435 不誦爲言垢,不勤爲家垢,不嚴爲色垢,放逸爲事垢。

  436 悭爲惠施垢,不善爲行垢,今世亦後世,惡法爲常垢。

  437 垢中之垢,莫甚于癡,學當舍惡,比丘無垢。

  438 苟生無恥,如鳥長喙,強顔耐辱,名曰穢生。

  439 廉恥雖苦,義取清白,避辱不妄,名曰潔生。

  440 愚人好殺,言無誠實,不與而取,好犯人婦,

  441 逞心犯戒,迷惑于酒,斯人世世,自掘身本。

  442 人如覺是,不當念惡,愚近非法,久自燒沒。

  443 若信布施,欲揚名譽,會人虛飾,非入淨定。

  444 一切斷欲,截意根原,晝夜守一,必入定意。

  445 著垢爲塵,從染塵漏,不染不行,淨而離愚。

  446 見彼自侵,常內自省,行…

《南傳法句經新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