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法句經新譯▪P4

  ..續本文上一頁觀世如幻相,

  如是觀世者,死魔(Maccuraja)不得見。

  

  171、

  細觀此世間,如盛妝皇乘,

  愚人爲沈迷,智者離貪著。

  

  172、

  人若前放逸,今止而不犯,

  如月出雲散,普明照世間。

  

  173、

  人若前作惡,今則奉諸善,

  如月出雲散,普明照世間。(172,173兩偈合誦)

  

  174、

  此世間盲闇(無智慧),鮮爲人察見,

  鳥少脫羅網,人鮮有升天。

  

  175、

  如鵝飛虛空,勤者以神力(Iddhi神通)。

  破魔及魔軍(maramsavahinim十煩惱:色愛、厭梵行、饑渴、貪、怠惰、恐懼、疑、掉舉惡作、得名譽、自贊毀他),得脫離于死。

  

  176、

  欺妄不真語,無惡而不作,

  違犯真谛法,不信于來世。

  

  177、

  悭貪不生天,愚不歎布施,

  智者隨喜施,後世得安樂。

  

  178、

  大地之君主,或生天界者,

  一切世君王,不勝預流果

  (Sotapattiphala須陀洹果,初果)。

  

  第十四 佛陀品(Buddha Vagga)

  

  179、

  佛己治煩惱,無人所能勝,

  佛智廣無邊,誰能誘惑佛?

  

  180、

  漏盡無結縛,欲毒難誘使,

  佛智廣無邊,誰能誘惑佛?

  

  181、

  聖者常修定(止觀),樂寂靜出離,

  正念正覺者,天人所愛敬。

  

  182、

  得生人道難,人生長壽難,

  聽聞佛法難,值佛出世難。

  

  183、

  停止造諸惡,培育衆善行,

  清淨自心意,此乃諸佛教。

  

  184、

  苦行忍第一,涅槃爲最上,

  害人非出家,惱人非沙門。

  

  185、

  不罵與不害,嚴守于戒律(比丘別解脫律儀戒),

  飲食知節量,寂靜處獨居,

  常念于菩提,此乃諸佛教。

  

  186、

  設若降金雨,貪心無厭足,

  智者知貪欲,樂少(Appassada無信樂,不喜)而苦多。

  

  187、

  雖于諸天樂,智者無奢求,

  佛陀聖弟子,樂于滅欲貪。

  

  188、

  人爲怖畏苦,皈依趨山巒,

  樹林和林莽,及諸神廟堂(Cetiya)。

  

  189、

  彼非安穩依,非最上依處,

  皈依于彼處,不能離于苦。

  

  190、

  若人皈依佛,皈依法與僧,

  依于正知見,得見四真谛(苦、集、滅、道四聖谛)。

  

  191、

  苦谛苦集谛,苦滅谛道谛,

  滅苦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導至苦寂滅。

  

  192、

  此皈依安穩,此皈依最上,

  此乃真皈依,能脫離衆苦。(188,189,190,191,192五偈合誦)

  

  193、

  聖人(佛陀)難值遇,彼非處處生,

  聖人所生處,氏族皆蒙慶。

  

  194、

  諸佛出世樂,宣說正法樂,

  僧伽和合樂,學衆戒和樂。

  

  195、

  禮敬于世尊,諸佛聖弟子,

  摧伏諸煩惱,超越衆憂苦。

  

  196、

  若人禮敬于,寂靜無畏者,

  其人之功德,無人能衡量。

  

  第十五 安樂品(Sukha Vagga)

  

  197、

  怨憎中無憎,我等安樂住,

  于怨憎人中,我等無憎住。

  

  198、

  病患(Atura病)中無病(Anatura無病),

  我等安樂住,于病患人中,我等無病住。

  

  199、

  貪欲中無欲,我等安樂住,

  于貪欲人中,我等無欲住。

  

  200、

  無有無障礙(Kincana物障),我等安樂住,

  如光音天人(Deva abbassara極光淨天;無音聲,以淨光爲語言),以喜悅爲食。

  

  201、

  勝者招怨恨,敗者生苦惱,

  寂者舍勝負,安住寂靜樂。

  

  202、

  熱無過貪欲,惡無過嗔恚,

  苦無過五蘊(Khandha;色、受、想、行、識),樂無過寂滅(涅槃)。

  

  203、

  饑餓最大病,諸行(Sankhara有爲,造作。也作蘊)最大苦,

  如是實知已,涅槃無上樂。

  

  204、

  無病最上利,知足最大富,

  信心最佳親,涅槃無上樂。

  

  205、

  已嘗獨居味,以及寂靜樂,

  浸悅于法味,無怖離諸惡。

  

  206、

  善哉(Sadhu)遇聖者,共住常欣樂,

  由不見愚人,彼常得安樂。

  

  207、

  與癡者同道,長時處憂苦,

  與癡者共住,苦如敵共住,

  與智者共處,樂如親族會。

  

  208、

  智者(Pannam)多聞者(Bahussutam),忍辱、戒(Dhorayhasilam)、梵聖(vatavantam),

  追隨此善賢,如月隨星道。

  

  第十六 喜愛品(Piya Vagga)

  

  209、

  修行不正法,不修于正道,

  舍道逐愛欲,唯慕正行者。

  

  210、

  不能見愛者(愛別離),遇見不愛者(怨憎會),

  不見愛者苦,見不愛亦苦。

  

  211、

  是故勿愛著,愛別離是苦,

  若無愛與憎,無有諸系縛。

  

  212、

  由愛生憂患,由愛生怖畏,

  離所愛無憂,何處有怖畏?

  

  213、

  由愛執生憂,由愛生怖畏,

  離愛執無憂,何處有怖畏?

  

  214、

  由貪執生憂,由貪生怖畏,

  離貪執無憂,何處有怖畏?

  

  215、

  由愛欲生憂,由欲生怖畏,

  離愛欲無憂,何處有怖畏?

  

  216、

  由渴愛生憂,由愛生怖畏,

  離渴愛無憂,何處有怖畏?

  

  217、

  具戒有正見,法住(四果向、四果及涅槃,九殊勝法)見真谛(四聖谛),

  所作皆已辦,世人所崇敬。

  

  218、

  欲求“不可說”(涅槃),向法樂聖位(初,二,叁果),

  心無欲愛縛,彼爲“上流人”(Uddhamsota,指近涅槃的叁果聖人Anagamiphala,不還果者)。

  

  219、

  久處于異鄉,遠處安歸來,

  親族與好友,歡喜來相迎。

  

  220、

  行善亦如是,今世往後世,

  善業如親友,歡喜來相迎。(219,220兩偈合誦)

  

  第十七 忿怒品(Kodha Vagga)

  

  221、

  應棄忿怒心,應棄我慢心,

  解脫一切縛,不執著名色(Namarupa精神與物質),心中無一物,解脫于衆苦。

  

  222、

  能抑止發怒,如止疾行車,

  是名真禦者,余爲執缰人。

  

  223、

  以慈製忿怒,以仁製粗暴,

  以施製悭吝,以實製虛假。

  

  224、

  實語不忿怒,物少仍施贈,

  以此叁善行,得生于天上。

  

  225、

  聖者不殺生,常攝護根門,

  到達不死境(涅槃),彼處無憂苦。

  

  226、

  常警惕覺醒,晝夜勤修習,

  志向于涅槃,息滅諸煩惱(欲,有,邪見,無明)。

  

  227、

  阿杜羅(Atula在家衆名)應知,古來已如此,

  非是今日事,默然受人謗,

  多言受人謗,適言受人謗,

  不爲誹謗者,此世未曾有。

  

  228、

  全被誹謗者,全被贊揚者,

  過去將來無,現在亦無有。(227,228兩偈合誦)

  

  229、

  朝朝勤檢點,無過且賢明,

  具智慧戒行,彼爲智者贊。

  

  230、

  閻浮檀金幣(Jambonada喻阿羅漢純淨),

  誰能挑瑕疵?清淨爲天贊,亦爲梵天贊。

  

  231、

  防範身惡行,調禦于身行,

  舍棄身惡行,應修身善行。

  

  232、

  防範口惡行,調禦于口行,

  舍棄口惡行,應修口善行。

  

  233、

  防範意惡行,調禦于意行,

  舍棄意惡行,應修意善行。

  

  234、

  智者身調禦,亦複語調禦,

  亦複意調禦,實爲善禦者。(231,232,233,234四偈合誦)

  

  第十八 垢穢品(Mala Vagga)

  

  235、

  汝似焦枯葉,死吏近身邊,

  伫立死門前,旅途無資糧。

  

  236、

  汝宜自造洲,精勤修觀慧,

  祛除諸穢垢,得升淨居天。(五淨居天。阿那含果者所住的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五天。)

  

  237、

  汝壽命已終,已近閻魔前,

  途中無歇處,旅途無資糧。

  

  238、

  汝宜自造洲,精勤修觀慧,

  祛除諸穢垢,不複有生死。(235,236,237,238四偈合誦)

  

  239、

  刹那又刹那,一分又一分,

  智者漸除垢,如冶工鍛銀。

  

  240、

  如鐵生鏽垢,腐蝕其自身,

  惡者生心垢,造惡至惡趣(叁惡趣:畜生、餓鬼、地獄)。

  

  241、

  經(manta)不誦速忘,屋(Ghara)不修速爛,

  懈怠美之垢,放逸護者垢。

  

  242、

  不貞婦之垢,悭吝施者垢,

  此等諸惡業,今世後世垢。

  

  243、

  此等垢穢中,無明垢(Avijja無智)爲最,

  比丘除諸垢,舍垢至清淨。(241,242,243叁偈合誦)

  

  244、

  無慚愧如鴉(Kakasara鴉英雄,厚顔無恥者),

  诋毀人膽大,傲慢邪惡者,生活是容易。

  

  245、

  有慚求清淨,不愛著謙遜,

  正命觀修者,生活是困難。(244,245兩偈合誦)

  

  246、

  若人于今世,殺生說妄語,

  偷盜不與取,邪淫犯人妻。

  

  247、

  耽溺于酒品,造作如是惡,

  彼于今世中,斷毀自善根。(246,247兩偈合誦)

  …

《南傳法句經新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