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傳法句經新譯▪P5

  ..續本文上一頁

  248、

  善男子應知,製惡實爲難,

  莫令貪與嗔(Adhammo),陷汝于長苦。

  

  249、

  人信樂好施,若于他施物,

  心嫉不滿者,晝夜不安甯。

  

  250、

  斷除此怨心,拔根滅除妒,

  是人于晝夜,心靜能得定。(249,250兩偈合誦)

  

  251、

  無火熱如貪,無執緊如嗔,

  無網密如癡,無流急如愛。

  

  252、

  易見他人過,己過欲見難,

  揚疵如揚糠,己過則匿藏,

  狡猾賭徒子,作弊藏骰子(Kali)。

  

  253、

  若見他人過,心忿不平者,

  徒增其煩惱,斷惑路遙遠。

  

  254、

  虛空無道迹,外道無沙門(Samana),

  凡夫愛著障(Papanca障礙;指愛、見、慢),如來(Tathagata)淨無障。

  

  255、

  虛空無道迹,外道無沙門,

  諸行(sankhara)皆無常,諸佛不動轉。

  (254,255兩偈合誦)

  

  第十九 法住品(Dhammattha Vagga)

  

  256、

  魯莽判事理,非爲法住者,

  智者應辨究,是非之道理。

  

  257、

  善導不魯莽,公正不妄假,

  智者護正法,是名法住者(Dhammattha)。

  

  258、

  不以多言故,而稱爲智者,

  忍、慮、無怨、安,得稱爲智者。

  

  259、

  不以善言故,而爲持法者(Dhammadhara),

  雖聽聞少法,身習依法行(Kayena),

  于法不放逸,彼爲奉法者。

  

  260、

  不以頭灰白,而稱爲長老(Thera,受比丘戒十年以上),

  彼年紀虛長,徒有長老名。

  

  261、

  實知四聖谛,持戒不殺生,

  棄除諸垢穢,是名真長老。(260,261兩偈合誦)

  

  262、

  端莊善辯才,心爲貪欲使,

  嫉妒而虛僞,此人絕難證。

  

  263、

  斷截諸惡習,拔根息滅貪,

  智者除恚心,是爲端正者。(262,263兩偈合誦)

  

  264、

  不持戒妄語,剃發非沙門,

  心內滿欲貪,如何爲沙門?

  

  265、

  調伏諸煩惱,無論大與小,

  息滅諸惡故,是名爲沙門。(264,265兩偈合誦)

  

  266、

  雖向人托缽,不即是比丘,

  持戒非托缽,是名爲比丘。

  

  267、

  遍舍善與惡,梵行清淨者,

  知法以處世,實名爲比丘。(266,267兩偈合誦)

  

  268、

  不敏愚昧者,默然非聖者(牟尼),

  智者量善惡,實名爲智者。

  

  269、

  舍惡擇其善,乃得爲聖者(牟尼),

  彼知于善惡,是名爲聖者。

  

  270、

  若害衆有情,彼非爲聖者(Ariya高貴者),

  不害衆生故,是名爲聖者。

  

  271、

  不因于持戒,苦行或多聞,

  或由證禅定,或獨居靜處(Vivicca Sayanena獨處住)。

  

  272、

  謂凡夫不得,吾受出離樂,

  比丘漏未盡,勿耽于自滿。(271,272兩偈合誦)

  

  第廿 道品(Magga Vagga)

  

  273、

  諸道八支勝(八正道),諸谛四句勝(四聖谛),

  諸法離欲勝(涅槃),兩足具眼勝(佛具肉眼、天眼、慧眼、佛眼、一切智眼五眼)。

  

  274、

  此乃唯一道,清淨諸知見。

  順此正道行,魔王爲惑亂。

  

  275、

  奉修此正道,能盡于諸苦。

  已知拔欲箭,故我說此道。

  

  276、

  汝等應自勤,如來唯導師,

  入道禅修者,解脫魔系縛。

  

  277、

  諸行皆無常,以慧觀照時,

  心厭離于苦(五蘊苦),此道達清淨。

  

  278、

  諸行皆是苦,以慧觀照時,

  心厭離于苦,此道達清淨。

  

  279、

  諸法(五蘊khandha)皆無我,以慧觀照時,

  心厭離于苦,此道達清淨。(277,278,279叁偈合誦)

  

  280、

  應勤時不勤,青壯陷怠惰,

  意沈心薄弱,怠惰不得道。

  

  281、

  慎言善禦心,不以身行惡,

  清淨叁業者,得聖所證道。

  

  282、

  由禅觀(Yoga瑜珈)生慧,無禅觀無慧,

  明了其得失(繁榮不繁榮,幸或不幸),勤修增上慧。

  

  283、

  當伐欲叢林(Vana欲望),莫傷及真樹,

  怖畏欲林除,比丘無欲林(Nibbana無欲)。

  

  284、

  不除細欲叢,男女欲猶系,

  淫欲最難離,如乳犢戀母。

  

  285、

  斷除心欲貪,如摘秋百合,

  勤修寂靜道,善逝(Sugata即佛陀)涅槃境。

  

  286、

  雨季我住此,冬夏亦住此,

  愚者當盤想,不覺死神到(Antaraya障難)。

  

  287、

  執子女與畜,心爲愛染著,

  死神攫捉去,洪流卷睡村。

  

  288、

  非子能救濟,非父或親戚,

  若爲死所牽,親族莫能濟。

  

  289、

  智者明此理,守持于淨戒,

  疾速除諸障,直達涅槃境。(288,289兩偈合誦)

  

  第廿一 雜品(Pakinnaka Vagga)

  

  290、

  若舍棄小樂,而得大安樂,

  智者舍小樂,而思求大樂。

  

  291、

  若爲自安樂,致使他痛苦,

  彼爲怨嗔纏,不得解脫嗔。

  

  292、

  我慢放逸者,應作者沒作,

  不應作卻作,煩惱徒增長。

  

  293、

  精勤觀修身,不作不應作,

  應作者常作,煩惱隨觀盡。

  

  294、

  殺母(渴愛)與殺父(我慢),殺武士二王(斷見與常見),

  滅王國(十二處)財相(貪執),無憂婆羅門(阿羅漢)。

  

  295、

  殺母(渴愛)與殺父(我慢),殺梵族二王(斷見與常見),

  滅險道五虎(五蓋:貪、嗔、癡、昏沈睡眠、掉悔),無憂婆羅門(阿羅漢)。(294,295兩偈合誦)

  

  296、

  喬達摩(Gotama,佛俗家名)門徒,意常善醒覺,

  不分日與夜,念佛陀功德。

  

  297、

  喬達摩門徒,意常善醒覺,

  不分日與夜,念達摩(法)功德。

  

  298、

  喬達摩門徒,意常善醒覺,

  不分日與夜,念僧伽功德。

  

  299、

  喬達摩門徒,意常善醒覺,

  不分日與夜,修觀身念處(叁十二身分)。

  

  300、

  喬達摩門徒,意常善醒覺,

  不分日與夜,樂修不傷害。

  

  301、

  喬達摩門徒,意常善醒覺,

  不分日與夜,樂修定觀禅。(296,297,298,299,300,301六偈合誦)

  

  302、

  出家修行苦,心樂出家難,

  在家生活苦,不和共住苦,

  生死輪回苦,不輪回無苦。

  

  303、

  正信具足戒,有聲譽財富(信、戒、慚、愧、聞法、舍、慧七財),

  無論至何處,隨處受人敬。

  

  304、

  善德如雪山(Himavant指喜馬拉雅山Himalaya),雖遠而高顯,

  惡者近不見,如黑夜放箭。

  

  305、

  獨坐與獨臥,經行而不倦,

  彼獨自調禦,欣喜居林中。

  

  第廿二 地獄品(Niraya Vagga)

  

  306、

  妄語墮惡趣(下叁道:畜生、餓鬼、地獄),作惡言無作,

  此二惡業同,死後墮地獄。

  

  307、

  雖身披袈裟,造惡不調禦(Papadhamma惡法者,性惡者),

  終因彼惡業,墮落于地獄。

  

  308、

  甯吞熱鐵丸,熾焰火焚身,

  不以破戒身,食人信施物。

  

  309、

  放縱淫他婦,必遭四苦報,

  獲罪不安寢,受嫌墮惡趣。

  

  310、

  驚怖淫男女,歡樂極短暫,

  獲罪並惡趣,國王治重刑,

  故男人不應,邪淫他人婦。

  

  311、

  不善握茅草(Kusa香草),則割傷其手,

  僧人作惡行,則趨向惡趣。

  

  312、

  放逸不淨戒,狎習汙道法,

  模棱修淨行,此等無大果。

  

  313、

  應做之修行,堅定精勤修,

  散漫雲遊僧(Paribbajika),徒增添欲垢(煩惱)。

  

  314、

  謹慎莫作惡,作惡將受苦,

  勝妙行于善,行善無悔惱。

  

  315、

  如一邊境城,護衛內與外,

  自當善護衛,勿失修行緣,

  喪失人身緣,墮惡趣受苦。

  

  316、

  不羞恥而羞,應羞恥不羞,

  以彼諸邪見,墮落于惡趣。

  

  317、

  不恐怖見怖,應恐怖不怖,

  以彼諸邪見,墮落于惡趣。

  

  318、

  于無瘕見疵,于過見無過,

  以彼諸邪見,墮落于惡趣。

  

  319、

  辨錯爲過錯,辨對爲正確,

  以彼諸正見,得生于善趣(天界)。(316,317,318,319四偈合誦)

  

  第廿叁 象品(Naga Vagga)

  

  320、

  如象于戰場,堪忍諸弓箭,

  人多不自律,我忍諸誹謗。

  

  321、

  禦象可赴會,禦象王可乘,

  人中堪忍者,人中最上禦。

  

  322、

  禦騾爲優良,信度(Sindhu)馬優良,

  長牙象(Kunjara)優良,禦己更優良。

  

  323、

  非彼諸車乘,能達無行境(涅槃),

  彼善調禦人,能達無行境。

  

  324、

  彼象名財守(Dhanapalaka),思母情難伏,

  被困不思食,唯思念象林。

  

  325、

  懶惰又貪食,貪睡轉側眠,

  如豬貪食睡,愚者頻入胎(生死輪回)。

  

  326、

  往昔此妄心,遊蕩隨…

《南傳法句經新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