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圆满证悟七例▪P2

  ..续本文上一页

  佛告迦叶:苦非自非他,此亦无记。

  迦叶复问:云何无因作者

   瞿昙 ! 所问苦自作耶

   答言无记。他作耶

   自他作耶

   非自非他无因作耶

   答言无记。今无此苦耶

  佛告迦叶:非无此苦,然有此苦。

  迦叶白佛言:善哉,瞿昙 ! 说有此苦,为我说法,令我知苦见苦。

  佛告迦叶:若受即自受者,我应说苦自作。若他受他即受者,是则他作。若受自受他受,复与苦者,如是者自他作,我亦不说。若不因自他,无因而生苦者,我亦不说。离此诸边,说其中道。如来说法,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阿支罗迦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时。阿支罗迦叶见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诸狐疑,不由他知。尽寿作优婆塞,证知我。阿支罗迦叶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时。阿支罗迦叶辞世尊去不久,为护犊牸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

  阿支罗迦叶与佛陀的问答中清楚显示出来,他在听完佛的解答之后就信服了,选择皈依了三宝尽形寿作优婆塞,并在不久命终时证得阿罗汉果。这个例子说明明白缘起法的威力,智慧猛利,缘起法本身就说明了没有作者,没有受者,只有业的相续,没有一个“我” 的存在。

  例二:严密实修戒定慧的罗睺罗(罗云Rahula)

  罗睺罗是舍利弗剃度的小沙弥,他小的时候很挑皮,常捉弄人,说谎。于是有一天佛陀亲自教导他:

  「一时,佛在竹林精舍庵婆罗园(芒果园)。

  佛对罗睺罗说: “ 罗睺罗!你去拿个小水盆来。”

  罗睺罗就拿了一个小水盆来,佛又对他说: “罗睺罗!你就像这小水盆,微不足道,妄语无耻者亦如是。”

  佛又说:“把水倒掉。” 罗睺罗就把水倒掉。

  佛又说:“倒掉沙门法,妄语无耻者亦如是。”

  佛又对他说:“把水盆倒转。” 罗睺罗就把水盆倒转。

  佛又说:“倒转沙门法,妄语无耻者亦如是。”

  然后佛又对他说:“ 把水盆放正。” 罗睺罗就把水盆放正。

  佛又说:“沙门法空无所成,妄语无耻者亦如是。国王的大象上战场,长鼻,前脚,后脚,全身均上战场,全身都有危险。同样的,一个妄语无耻者亦如是,全身均有犯戒危险。”

  佛又对他说:“你去拿一面镜子来。”

  罗睺罗拿了一面镜子来时,佛又问他: “镜子何用

   ”

  罗睺罗答道: “世尊!用来照自己。”

  佛说:“ 罗睺罗!用来观照自己的身,语,意业,应如何做

  

  任何未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不善巧,未调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罗睺罗!观照一下, 任何未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不善巧,未调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就不应做。反过来,任何未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不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不会给他人带来苦果, 不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善巧,调服,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就应做。”

  佛又说:“ 罗睺罗!任何正在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不善巧,未调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罗睺罗!观照一下,任何正在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不善巧,未调服, 会带来苦果的身业,要极力压制自己不做。反过来,任何正在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不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不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不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善巧,调服,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要常做。”

  佛又说:“ 罗睺罗!任何已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不善巧,未调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罗睺罗!观照一下,任何已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不善巧,未调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要向同修圣者忏悔。反过来,任何已做的身业,欲做时,若做这身业,不会给自己带来苦果,不会给他人带来苦果,不会给自他皆带来苦果,善巧,调服,不会带来苦果的身业,要随喜日夜常做。”

  佛说:“ 罗睺罗!任何未做的语业,.....

  佛又说:“ 罗睺罗!任何正在做的语业,.....

  佛又说:“ 罗睺罗!任何已做的语业,.....

  佛说:“任何未做的意业,欲做时,.....

  佛又说:“ 罗睺罗!任何正在做的意业, .....

  佛又说:“ 罗睺罗!任何已做的意业,.....

  佛又说:“罗睺罗!任何久远过去身语意业清净的沙门、婆罗门都以同样的方法,常常观照。任何久远未来身语意业清净的沙门、婆罗门都以同样的方法,常常观照。任何现在身语意业清净的沙门、婆罗门都以同样的方法,常常观照。同样的,罗睺罗!常正思惟,常常观照,清净自己的身业。常正思惟,常常观照,清净自己的语业。常正思惟,常常观照,清净自己的意业。

  罗睺罗听完佛的开示,欢喜奉行。」([芒果园罗睺罗教经])

  这部经是佛陀最早对罗睺罗说的经,前部以比喻的方式来解说道理,唤醒罗睺罗的愚痴。后部则详细解说如何观照造苦与不造苦的身、语、意业。

  然后佛陀以镜子来照自己的简单比喻,把罗睺罗的心带入观照自己的身、语、意业,并且分别解说未做的, 正在做的, 已经做的身、语、意业。

  然后佛陀再在这三时中分别解说造业的情况:会带来苦的业、给自己带来苦、给别人带来苦、及给自他皆带来苦的业。

  佛陀教罗睺罗观照这些身、语、意业,这些身、语、意业会带来苦、不善巧、未被调服的身、语、意业;未做的就不应做、正在做的要极力压制自己不做、已做的要向违犯者或圣者忏悔。

  反之, 三时中若做这身、语、意业, 若不会给自己带来苦, 未做的就应做、正在做的要常做、已经做的要日夜随喜做。

  罗睺罗听了佛的教导,就变成一个好孩子,日夜精进修习了十年以上,后来因此而获得佛陀赞许他“密行第一”。

  [增壹阿含经](安般品十七之一)里记载佛陀教罗云修观及断烦恼,再以安般念修至四禅得三明而解脱:

  「尔时世尊右旋顾谓罗云:汝今当观色为无常。(佛知道罗云波罗蜜已成熟。)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色为无常。

  世尊告曰:罗云!痛、想、行、识皆悉无常。

  罗云对曰:如是,世尊!痛、想、行、识皆为无常。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此有何因缘

  今方向城分卫,又在道路,何故世尊而面告诲我

  今宜当还归所在,不应入城乞食。(罗云不乞食还归祇桓精舍修观。)

  尔时尊者罗云即中道还到祇桓精舍,持衣钵,诣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专精一心,念色无常。念痛、想、行、识无常。

  尔时世尊....告罗云曰:汝当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忧之想皆当除尽。汝今复当修行恶露不净想,所有贪欲尽当除灭。汝今罗云,当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瞋恚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悉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当除尽。汝今罗云,当行护心,已行护心,所有憍慢悉当除尽。……

  是时尊者罗云复作是念:今云何修行安般

  除去愁忧,无有诸想(灭尽想念)。是时罗云即从坐起,便往世尊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须臾退坐,白世尊曰:云何修行安般

  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罗云,汝乃能于如来前而师子吼,问如此义。云何修行安般

  除去愁忧,无有诸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汝今,罗云,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具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尊者罗云从世尊受教。

  世尊告曰:于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

  (1)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

  (2)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

  (3)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

  (4)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

  (5)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

  (6)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息),又时无息亦复知无(息)。

  (7)若息从心出亦复知(息)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息)从心入。

  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

  有觉有观息,内自欢喜,专其一心,无觉无观,三昧念喜,游于二禅,无复喜念,自守觉知身乐,诸贤圣常所求护喜念,游于三禅。彼苦乐已灭,无复愁忧,无苦无乐,护念清净,游于四禅。

  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尘秽,身体柔软,知所从来,忆本所作,自识宿命无数劫事,.... (宿命智) 。

  彼以此三昧,心清净无暇秽,亦无诸结,亦知众生所起之心,彼复以天眼清净无暇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

  或有众生,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诽谤贤圣,行邪见,造邪见行,身坏命终入地狱中。

  或复众生,身行善口行善意行善,不诽谤贤圣,恒行正见,造正见行,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是谓天眼清净无暇秽,观众生类,生者逝者,善色恶色,善趣恶趣,若好若丑,所行所造,如实知之 (天眼智) 。

  复更施意或尽漏心,彼观此苦,如实知之,复观苦习,亦知苦尽,亦知苦出要,如实知之。

  彼以作是观,欲漏心得解脱,有漏无明漏心得解脱(漏尽智),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

《圆满证悟七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