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笑著进入七宝池

  笑著进入七宝池

  道证法师讲述

  萧凯华敬记

  笑著进入七宝池 释道证

  往生事迹 蔡碧秀(陈妻)

  给陈进池居士的信 释道证

  笑著进入七宝池

  道证法师讲述

  这件真人真事的主角名叫陈进池,据他妻子说,本来认为进池是“进入水池”,没有什么前途,很想改名。没想到在这一生最末最紧要的关头,才知道进池原来是绝佳的好名字、好预兆。进池—进入七宝池,极乐世界的七宝池。能进入佛的七宝池,就是保证以后能成佛广度众生;这是最光明的前途!

  为什么要介绍这位菩萨呢?他是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这似乎是“悲剧”起端,但却由佛力加被有了“喜剧”的收场。他临终时,到场为他助念的人,每一个都忍不住打从内心为他欢喜,因为最后的一刻,他竟然举起曾已麻木而不灵活的手,向大家挥手微笑,向左边助念的朋友挥手笑笑,再转向右边挥手笑笑,一脸开心的笑,从他病后久已不曾开心笑过,这一笑,笑得在旁助念的妻子,感觉到忧恼全消,也跟著涌出了一声朗笑的“阿弥陀佛”!他就这样完成了这一生的任务,笑著跟阿弥陀佛进入七宝池了。他曾有个大愿,要帮助同病的朋友们及一切痛苦的病人,而他往生的过程,正好可以验证好几段佛经中的经文,给一些念佛却没有十足信心的人打一针强心剂。

  还有他贤慧的妻子,和两位孝顺的孩子,在他生病当中,给他极大的扶持,当他的手因癌的侵犯而酸痛时,只要稍动一下,孩子们就会自动去为他按摩,从头到尾没有请过看护帮忙,日夜都由自己家人轮流照顾,不但是身体的照顾,而且不断地帮助他感受佛的慈悲,提起正念,最后还当上了最好的啦啦队,把他送到最好的世界去成佛,使他得到今生中最大的利益和成就。看得出来,陈居士到最后是以对家属很深的感恩心,鼓起信愿念佛的,他们堪称是最佳的眷属。真由痛苦的此岸,相助提携到安乐的彼岸。他们的精神是可敬而值得参考学习的。所以末学在这里,不揣浅陋地把这个故事简单介绍:

  末学在近二十年前就认识陈居士,因为他是家兄的朋友。在见他第一面时就感觉他很忠厚踏实,当年就向家兄说:“我觉得您所有朋友中,最善良最好的就是陈进池。”从这次以后就都没有因缘再与陈居士碰面。一直到他的背上长了一个像一只螃蟹那么大的淋巴癌,我们才又见面。见面的那天正是他第一次由医院住院归来,心情很苦、很紧张,他告诉末学:“这边一床奄奄一息,那边一床皮包骨,看了很恐怖。”他说:“我很不希望这样过生活,不希望这样结束生命。”末学告诉他:“只要您信佛、念佛,不会那样!您可以先仔细想想,得了癌病要怎样过日子?没别的,就是从现在开始,尽心尽力好好欢喜过生活,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就跟阿弥陀佛欢欢喜喜到极乐世界去过更快乐的生活,就是这样最好。您想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他听完后笑了一下,好像忽然顿悟地说:“对,生病也可以欢喜过活,不要乱想吓自己,日子还是很光明。”我们谈了很多,结论是—这虽然是一条坎坷的道路,但我们还是可以用最好的心境走过去。最后他告诉末学:“我在高雄中学有认识的朋友,我设法去租借雄中的大礼堂,我想联络在医院里认识的那些同病的朋友,请他们一起来,麻烦您把刚才告诉我的话告诉他们,免得大家都觉得好黑暗、好恐怖,不知如何是好。”他很认真地提出这个愿望,并且重覆了两三次。因末学自忖,还没有那份实力,只有笑笑告诉他:“您有这一念为大家著想的心就是大悲心、菩提心,用这样的心念佛,就和佛心相应。我们要实践佛教我们做的,如果真的能证实佛的教示,大家就会相信。对佛产生信心,自然就不恐怖,这就是真正帮助大家。”如今他最后的一刻证实了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他露出了开怀的微笑,又举手挥别,欢喜地先到极乐世界留学。这喜剧的收场,安了大家的心,真的实现了他想帮助病友的一份慈悲愿。他的成功鼓舞了很多颓丧的人,我们现在讲他的历程给大家参考,也是圆满他的悲愿,也让大家知道我们都可以像他一样,笑著进入七宝池。

  陈居士有一位年仅十岁的侄子,称陈居士为“姨丈”。因幼时患了脑瘤,已压迫脑干,原本是不能言语的。但在陈居士往生后,有一天这孩子竟然在一张报纸上先写下了“姨丈也是佛”,然后又开口向陈太太说:“姨丈也是佛。”;小侄子怕人家听不清他的话,又指写著的那行字,重覆地说姨丈也是佛。这孩子是生长在不同宗教的家庭,他却特别向陈太太说他在痛苦时都念阿弥陀佛,又说他见过阿弥陀佛。此后,这孩子渐能说话,相当不可思议。确实,阿弥陀佛的大愿就是如此,一个平凡的凡夫,透过信愿念佛,一旦往生极乐,在阿弥陀佛的世界,不但永远安乐不再受苦,而且保证成佛,永不退转。这没有读过佛经,又原不能说话的孩子,能说出这句话,实是不可思议!

  陈居士在莲友们慈悲安排下介绍他到莲因寺,举行受三皈依的仪式,在忏公师父(上忏下云法师)的座下成为正式的佛弟子。师父很慈悲地留他在莲因寺住几天,为他回向,他虽体力不支也勉力随众住了一天。下山来他很感慨地说:“出家的生活不简单,过了正午就不吃东西,功课又多,早上三点就要起床。”他又很惊奇地告诉末学说:“我都没开口,也没向师父报告过我以前就认识您,忏公师父竟然特别叫我去,吩咐我说:“回去请问道证师,该怎样念佛,怎样饮食调养。””这就是因缘吧!既然是忏公师父慈悲的吩咐,我们为人弟子就一定要尽心相助到底的。

  第一次听陈居士谈起他和佛的因缘,真让末学忍不住笑出来。他很认真,很老实而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说:“我每天早上都准时上香供茶,放普门品的录音带,然后看早报,每天晚上再把录音带和经本翻面,放阿弥陀经,然后看晚报。我这样放了十年,从来没间断过。”他看末学笑起来,就又很老实地说道:“因为我看佛经看不懂,听讲经也听不出味道,所以就看早报。”(他有点不好意思,也笑一笑。)陈太太补充说明,他无论多忙,或有什么重要的事,也一定要这样实行,才会放心出门去,真是十年如一日,我虽然觉得这种“放录音带看早报”的方式怪可爱、怪有趣的,但也由衷感佩此人的特质,他有敬重圣者的一股虔敬之心,也有特殊的毅力及憨厚。这样的人,只要一念真能领纳佛的教导,以这一念的虔敬去实践念佛,必然会成就的,这是末学心中的肯定。

  如果极乐世界只有圣人菩萨可以去,那就和我们这些平凡的凡夫毫不相干,然而,极可贵的是,佛平等对待圣人和凡夫,建立最好的世界,随时欢迎我们去。只要信得过,又愿意去的人,肯念佛,阿弥陀佛便会来带领,让我们不必再受生老病死的轮回之苦,愉快地到极乐世界,实在比移民更轻松,比留学更殊胜。如果您被宣判已在生命的末端,请不必浪费生命在哭泣及担忧上,应该把眼光望向光明的极乐,随时牵上阿弥陀佛慈悲柔软的手。我们要知道“往生”的意思不是死亡,也不是死了才去,而是随时活在光明快乐的世界。

  陈进池居士和我们大家一样是一位凡人,他很可贵的是心地善良、个性温和、生活规律,待人接物有礼忠恳,不论对外人或妻子从不恶言恶色。唯一使他后来受苦的嗜好,就是喜欢吃海产,他吃了很多活海鲜、螃蟹;有人看了他背后鼓出的淋巴癌,感叹地说:“好像一只螃蟹,还有脚。”就和一般人一样,他也会担心身体无力营养不够,不肯放弃肉食。当他的淋巴癌压迫右手的神经血管,使他疼痛发麻时,他像个孩子一样地告诉我,他手痛又麻,动弹困难。末学告诉他:“您现在体会到手痛好苦了。但是回想一下,我们吃螃蟹时把它五花大绑,拔下它的钳,拔下它的手脚,它也好痛好苦,它在哭您知道吗?我们要由这份苦的体会,发起大慈大悲的心,愿一切众生,不要因为我贪爱好吃的滋味而受疼痛苦楚。愿我们能像佛一样,救拔一切众生的痛苦。”听了末学的话,他流下了眼泪,深深点了一下头。

  后来他告诉末学:“有一天半夜里,雨好大,住在医院中听见好似有人要来抓我的声音,觉得很痛苦睡不著,后来是以前放生的泥鳅来帮助我救我。”他往生后,我们发现他的住院札记中写著:“生物之间都有互动性、关联性,你对它有一份关怀爱护的心,它也会来帮助你,所以放生很重要,出院之后还要再去放生。”

  有很多人,虽然念佛很久,却没有一分真切往生的信心。总担心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往生,总有一丝怀疑存在心中,不很相信自己本有佛性,不大肯定阿弥陀佛大慈悲一定不会舍弃我。很多人会想到:“自己有很多缺点,不大认真修行,念佛又念得少,不像祖师大德一天念八万、十万声佛号。又爱吃肉,又怕痛,临终不知道会不会太痛苦?不知道会不会昏迷?”总有一堆的担忧及疑心。我们的眼光只要一落在凡夫恶的一边,业障的一边,就觉得不可能往生佛国;仿佛摆一个小铜板在瞳孔前,就足以把整个世界的太阳光明全遮住。但是假如我们把眼睛望向光明的太阳,广阔的虚空,即使有一千个、一万个铜板也挡不住阳光,也不能形成任何障碍。我们要透过遮蔽去看阳光,要透过业障去看佛光。信、愿、行,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一个回转而已。自己转不过来时,旁边的亲友也可以帮忙,让我们能从痛苦的执著中导向佛光。

  陈进池居士长得又高又壮,而他的妻子,在他病后,必须兼顾会计事务所和照料他作放射线治疗及化疗,真是又忙又累,变成又瘦又小。又瘦又小的弱女子,却扮演了巨人伟大的角色;她始终敏捷而坚强地照顾他。任何有益健康的食疗、药疗都亲手烹调,让他即使经过化疗而食欲不振还能胖二公斤。他们二人出现在诊疗室,护士会找陈太太打针,因为她瘦弱得像病人,陈居士则被她照顾得很强壮的样子。直到临终,陈居士仍然面容庄严,气色红润不变。陈太太一直努力把安乐给他,而…

《笑著进入七宝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