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躯壳了。到第二天一早,听到三只犬当夜俱已毙命,桂年过了七十尚无大恙。(自求集)
★苏州有一位姓王单名叫建,自持很为严谨,忽然一天白昼无疾而死。随著两青衣到达冥府,阎王审讯后认为系误捕,应当逮捕的是一位山东王建。建由是得以复生,走出冥殿看见地狱黑烟火焰蔽空,嗥叫的声音好似雷霆怒吼。有三位老僧作跏趺坐在大树底下,每一狱中囚犯痛苦声音沸腾的时候,即以净水洒之声即停止。建走近前问讯,则知是观音普贤地藏三位大士。建与报国茂林律师系旧识,看见他在冥府仍穿著袈裟手持锡杖,如同生时一样,建因是著有回生记。(现果随录)
★清朝光福县崦东村有一位姓李的某某,在康熙三十三年正月间,忽然发出妄语,他生平所作所为无一不吐露出来,有时为自己言说,有时则为神鬼言说,空中听到揭纸的声音,有人问他答曰:在看簿子,其恶簿内记有一事,有个姓王的女子已经嫁了人,夫妇不和,是李唆使离开的另嫁给西华人,女出门时恐怕邻人家来需索敲诈,更换衣服杂于男子之中,乱走乱窜因此惊惧而生病,过了九天就死了。李说这件事另外尚有为首的人,冥官说:你应于某月某日自有报应,翻阅恶簿完毕,即问可行有善事?又听到揭纸的馨音说:某年月日可以掩护,事不须审讯辩护,早已明悉无可遁逃形迹。传给世上一切的人,切勿作恶,即恶念亦不可起,神明一一都能看到的。(阴骘文新编)
第六篇 普示现
★中天竺摩竭陀国(在印度)迦布德伽蓝(地名)南二三里路到孤山,其山崇高峻岭,树木森林葱郁茂盛,名花清流被崖注壑,上面有很多精舍、寺庙,颇极雕刻之工能,正中有一精舍供有观自在菩萨像,躯体虽然很小但是威神严肃,手持莲花顶上戴著佛像。时常有人断食,在这里一心求见菩萨。七日二七日乃至一月,凡有感应的人见到观自在菩萨,妙相庄严威光赫赫,从像中出来安慰及晓谕其人。从前南海系伽罗国王,一日清晨以镜照脸却看不到身体,知道竭陀国多罗林中一小山上,有此菩萨像,王深为感动庆幸发心寻求,既而到达此山确实很为肖似,因此建立精舍,兴立种种供养。从此以后,很多国王尚想这种遗风,于是于侧边空旷地上,更添建了许多精舍,香花伎乐供养不绝。(西域记)
★印度有一位清辩论师,于观自在菩萨像前,诵随心“陀罗尼”(即咒)。绝食饮水经过了三年。观自在菩萨现妙色身,问他有何志愿?答曰:愿留此身以侍慈氏(弥勒菩萨)成佛。菩萨命他往大安达罗国城南山岩执金刚神所,至诚诵持执金刚陀罗尼当遂此愿。论师前往持诵了三年,菩萨乃授方而谓之曰: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你如法请求石壁当开,开即进入其中可以待见。论师受命专精诵持,又经历了三年,起初毫无异念咒,芥子以击石壁豁然裂开了。那个时候百千万众观看忘记返回,师跨户告众曰:我久已祈祷,等待见到慈氏,圣灵警戒保佑,我的大愿斯乃得遂。宜当可进入同见佛兴。听到的人莫不惊恐害怕,都以为是蛇窖,恐怕丧失生命,再三的告诉他们,唯有六个人随他进入,待他们进入后石壁即开起。(唐西域记)
★刘宋时代有一尼姑僧端,广陵地方的人,其家世代奉佛,姊妹都笃信佛。发誓愿意出家,但其母和兄已将她许配富室人家,在婚期前数天,虔诵观世音经泪如雨下,昼夜不休。过了三天之后,于礼拜中见到佛像对她说,你的夫婿命尽,但你须更加精勤勿要心怀忧愁。到了第二天,其婿果为牛所触而亡,因此得以出家。(比丘尼传)
★唐朝有一个名叫法常的法师,是南阳白水地方的人,每日课业行道,六时刻刻自励,时常于中夜到佛堂中,看见观音菩萨从外面进来,身相如琦玉佩服著璎珞,发出希有晃光很久很久才灭。(高僧传二集)
★唐朝有一个名叫普明的禅师,本名法京是会稽地方的人,随从智者大师,到庐山东林寺举行观音忏法会,冬月身不棉絮苦节行道,遇见一僧对他说:你的名字叫法京不太好,可以改名普明,这个名字晓朗照了三世,忏讫启请智者大师后,于是改名。(高僧传二集)
★唐朝有个法师法号昙藏,俗家姓杨名叫弘农,华阴地方的人,年十五岁时有占卦星相的人谓其寿短,他的双亲非常哀痛,即早为之成婚,既非其本愿于是逃亡山林川泽之间,莫知所之但虔念观音菩萨圣号。适有一人前来告诉他,向西行不远有一座寺庙,当时听到有钟声寻声而至,果然见到一座寺庙有僧众,因此求其为之剃度,便遂其心愿。即遣其出门行走不到百步,回首探望则不见其庙了,行走了很久天乃明亮。(高僧传二集)
★中印度羯若鞠阇国的王子名叫喜增,将要继嗣王位,于克伽河岸观自在菩萨像前,断食祈祷,感应菩萨形像,面论其兴隆佛法,应以慈悲为怀,不久果然当了五印度境内王,王子自受教即位后,号曰“戒日”广弘佛法勤修善政。是时唐玄奘大师曾经受到戒日王之邀请,亲自到过该国。(西域记)
★唐朝有位法师法号忍,俗家姓史是沛国陈留地方的人,诵读大悲经究寻四十二臂,至无畏手因有疑惑而结坛,虔诚十余日祈祷恳求,从空中发现其正印,双手历历可以看见,于是令画工绘写,有人纷纷议论甚至加以讥谤,忍再三精勤虔诚祷告,画工在洗笔的铜碗中,忽然看到宝性花一朵枝叶都很鲜艳明朗,凡看见的人无不惊奇赞叹。(高僧传三集)
★唐朝有位姓陈名叫玄范的妻子张氏,精心奉佛常常想自己制造观世音像,终身供养,但是力不能从愿,专心日久忽然见到观世音金像,光彩辉煌,长五尺余,发现于高座之上,大众都赞叹其精诚感应所致。(辨正论)
★唐朝文宗皇帝嗜好食蛤蜊,东南沿海一带年年进供,人民不胜其苦。有一天,御庖(皇帝的厨子)获得一只很大的蛤蜊,用力都劈不开,后来打开了发现里面有观音梵相,文宗帝因之惊讶恐惧,命人用金饰檀香盒贮藏。后来以之问于恒正禅师,师曰:物不会虚有其感应,是乃启示陛下的信心,使仁民而爱物,观音经上有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帝曰:“我见到菩萨了,但未闻说法”。师问:“陛下信与不信?”帝日:“焉敢不信。”师曰:“如陛下已闻其说法了。”帝大为喜悦而开悟,永远戒吃蛤蜊,因此诏示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高僧传三集及普陀山志)
★唐朝文宗皇帝又一次于御膳中烹煮鸡卵(即鸡蛋)忽闻鼎(锅子)中很多的声音呼唤观世音菩萨,很为凄怆。监宰(皇帝侍卫官)以之报闻于文宗皇帝,帝即派遣他前往察看,验之果然。帝乃叹曰:吾不知道佛道神力,乃能若是之灵验。于是敕令司厨自今以后膳食不得再用鸡卵。(宣宪志及感应篇传)
★五代时梁贞明二年,有个日本僧伽法名慧锷,从五台山得著观音像一座,将要回到本国时,所乘之船行至新螺触礁,周围皆现莲花浮在海洋面上,船被击蔽不能前进,锷祈祷著说:设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从所向之处,建立精舍供养。不久船复能前行不远,竟停止于潮音洞下,该地居民有一姓张的亲眼目睹这般奇异现象,遂舍弃所居房屋筑庵供奉,定名为不肯去观音院。(普陀山志)
★宋朝有位名叫普明的禅师在崇宁二年八月中旬,居住在天竺独坐期堂三个月已满,忽然见到一老僧来对他说:你当三乘演畅顿渐齐行,便可广度众生,你若这样方能报答佛恩。师问将甚么法来度人呢?僧云:我看本地人与观世音宿有因缘,可将菩萨行状略说本末,流行于世,凡供养和持念的人,得福一定不浅。于是尽其所说,说完隐身而去。师因此编撰“观音本行经”编成之后,忽然见到观世音菩萨现紫金色相,手上还拿著净瓶杨柳枝,在彩云中很久很久才消失,众人皆已见到无不顶礼赞叹。(观世音本行经序)
★宋朝有一位姓俞单名叫集,是溧水地方的人,在宣和年中赴任兴化尉(官名)携其家眷乘船而行,江上多蚌蛤,船上的客人每日买来吃,集也买而不吃放之江中,偶然见有一箩筐很重,大家都想把它煮来吃,集便以几倍的价钱赔偿。有次众人不肯,将蚌蛤放入锅中煮,忽然锅中发出很大的声响,光焰上腾,船上的人都很恐惧将锅盖打开一看,见到一大蚌裂开,壳间发现有观世音像,旁边有竹子两竿,相好端严衣冠皆是璎珞,竹叶枝干皆是细珠所缀成的,船上的大众都恭诵圣号悔罪,后将蚌壳拿回家供奉。(感应篇传)
★宋朝倭奴(日本)派遣使节来进贡,乘船停泊于普陀洋(海洋名)见到观音像颇灵异,想载往彼国去,临行时风浪大作,满洋海面都开著铁莲华,风涛猛烈船不能行,倭奴惧怕而还之,故名莲花洋。又一次中官(官名)王贵等人奉皇帝旨意运送华幡宝香到山上去,他心中暗自疑惑,汪洋大海之中那里有菩萨,这都是人自己妄信其说,方将解维起行时,满海生出铁莲华,风涛汹涌船不能行,众人望著山上呼号叩头,风浪稍为平息,忽然发现白牛一头,从隔山浮至尽食其华,船始可移动,不一会儿牛返回之间化为白石,至今尚存在故其地名为石牛港。(观音感应传)
★元世祖时至元十三年,丞相(官名即宰相)伯颜平定江南,部下有一位统帅哈喇歹到普陀山,进谒潮音洞,杳无所见,乃张弓引矢射洞而回,及登船忽见莲花遍满洋面,惊异悔过复返山祈祷洞中,慢慢见到白衣大士暨童子绰约而过,于是庄严圣像,并且构造殿宇于洞上。(普陀山志)
★元朝成宗时大德五年,有集贤(历朝有集贤馆)学士姓张名叫逢山,到潮音洞见到观音大士相,彷佛在洞壁之间。次到善财洞,童子忽现于顶上瑞云之中,复看见大士宝冠璎珞,手执杨柳,护法诸神侍卫在前,张率领众人顶礼,祥光满洞很久才消失。(观音感应集)
★元朝妙岩公主的拜砖(礼佛的拜垫)双跌(脚背)隐隐,几乎透过了砖背,此项神物保存在潭拓寺内,相传妙严公主是元世祖的女儿,剃发修净业就在这个庙里,日礼观音大士不停,是时颇显灵验。后来明朝万历壬辰年,孝定皇太后听说这件奇闻,想求瞻仰…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