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三则很美妙的比喻来形容三种忿怒。第一种比喻为刻在石头上面的字,它不会改变,永不消失;第二种比喻为写在沙上的字;第三种则比喻为在水面上写的字,边写边消失,虽有忿怒出现,但马上会消失,而且不留痕迹,这不是很美妙吗?你说的第二点亦非常好。生气确是傻事。紧执着忿怒而令自己受苦,就像向上空吐痰,吐出的痰最终会跌回自己的脸上来那样。生气真的很傻,这一点说得真好。你有这么好的见解,应该给你一个大加号。
我们能具创意地思考,并加长这份清单,真有意思。还有其它吗?
NB:慈心使我感到温暖、快乐和舒畅。
导师:的确如是,这种温暖的感受确实十分之重要。由于不同的原因,现今人类变得愈来愈冷漠。正如我在志莲净苑的讲座中所谈及过的,机械化越是普及,人们便变得越来越像机器。像部机器的其中一点就是缺乏感受。所以,能够有这份温暖感受,能够体会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是极之重要的,亦是十分美好的。
从个别面谈时所见过的人之中,让我知道慈心的另一个益处就是能令人变得更有自信。大家能说一说自信和慈心之间的关系吗?
PL:当身边没有敌人时,这已经是一种力量来的。
导师:的确是这样,十分有力量。
还有什么是与自信有关的呢?
SK:有慈心的人乐于助人,常为人设想多过为自己的。这样子的生活教人无憾。能够对生命无憾的人自然对自己很有信心。
导师: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做任何事情也不会成功,没有价值,没有用或是失败的人时,这种负面的态度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失败,我们亦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当培育出越来越多的慈心时,尤其是对自己的慈心,你便能够明白到慈心所发挥的作用,亦能看到自己的潜能,感到越来越可依靠自己,知道无论有什么事情发生,自己都能够应付,这为我们带来很大的自信心。事实上,忿怒和各种困难仍会出现,但你会有这信心:当它们出现时,我知道如何去应付,知道怎样做。
或许我们可以想到更多的益处,这使我们明白到修习慈心的重要,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借着慈心禅的修习,人可以改变自己,而这些转变亦必然会影响身边的人。
大家有任何问题吗?如果有的话,请提出来讨论。讨论是很重要的。
EL:我修习慈心禅的困难在于生气时控制不了自己。正如你说过的,忿怒心生起的时候最好不要做决定,甚至不要说话。但在办公室里,每当下属做错了事,我就立即冒火,训斥他们。事后我知道自己不对,说那番话只是增添别人的苦恼,于事无补。我应该教他怎样去处理做错了的事,而不是对他大声斥责。我很努力去改善,但生气时总是控制不了自己。
导师:不单只你是这样,每个人都会有同样的经验。所以你提出了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来。我认为对同事说话,有时候必须要把话说得坚决一点。我到禅修中心之前是一名图书管理员。我尝试以慈心来与共事的人相处,但那真不容易。他们知道我修习慈心,就不准时上班,甚至迟了一个小时才起床,告假表也没交来就留在家里。最后,我明白到这样子对待他们是行不通的,因为有些人是只能够听得懂另一种说话方式。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十分清晰地告诉他们,我将会强硬起来。我这样把话说得坚决,心里并没有苦恼,也没有其它情绪,只不过是把该说的说出来罢了。
问题的第二部分不单重要,而且还很实际。当怒气出奇不意来袭时,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建议大家不要感到惊讶。我们仍在修行的阶段,还未完全开悟,生气又有什么出奇呢。所以不要因此而感到失望和内疚,更不要因此而生自己的气,这是极之重要的。许多人,尤其是一些禅修者,认为自己是禅修者,又在修习慈心,举止行为就该有一套准则,于是就替自己建立起一个形象来。对自己有一个形象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但我们要知道自己所建立的形象是一回事,而现实会是另一回事。所以当自己没有正念的时候生了气,可以做的事就是觉知它,不要感到难过,不要给自己负面的评价。请认识清楚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忿怒中回复过来,或许是五分钟之后,或许是十分钟、三十分钟,甚至是第二天之后也不要紧,总之在忿怒过去之后,你要用一种很友善柔和的方式去反省自己的行为。问问自己:“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把心念带回过去,尝试客观地、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所发生的事情,那么,忿怒就变成我们禅修的对象了。我们的缺点和失败也都成了学习的经验。这样子修习的话,我们就不会害怕犯错。若果我们过份紧张,事事要求完美无误的话,就会生出许多压力和苦恼来。请大家明白,这不是向情绪屈服,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一种更有意义,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缺点。使用这个方式,不单苦恼减少了,而且也使我们只做该做的事情。这时候,你可以这样说:“看看下次再遇上同样情况时,我又会如何面对。”然后等待下次的学习机会。换句话说,即使你生气,但不会在心内留下伤痕。这可以说你已到达另一个修行的阶段,虽然我们是生了气,但所受的苦会比从前减轻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还有其它的问题吗?
MC:你说过,我们过往或许因某些事情出了错而不肯原谅别人或自己,并且往往把事情压抑了下来,埋在心底。我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压抑了的创伤?如果有的话,又怎样才能把它们弄出来治疗呢?
导师:非常好。让我们拿个实际的例子来说吧,比方说你曾经对别人做过不当的行为,然后因此而内疚。首先,你要弄明白创伤是从哪里开始生起的。当深入去省察这个问题时,便会明白到它源于内心一种想法: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有一个标准。之后你便明白到问题出于要自己的行为符合这个标准。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对疗伤很有帮助。第二点是,你要接受自己仍是个不完美的人,就如我经常所说的,学习去原谅自己的人性弱点,以及自己不完美的地方。
下一点是,我建议大家记着,事情已经过去了,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为什么仍要执着过去的事情呢?
另一点是,我们背负着的创伤是存在于记忆之中的,越是想忘掉它,它就越会出现。我们无法控制记忆,但我们可以做的是如何去回应记忆,禅修就是在这里下功夫,禅修就是这样用实际的方法来治疗心灵创伤。当下次曾经做过的事情在记忆中再现时,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对这份记忆的反应,那就是内疚感。这时候,正念就派得上用场了。正念使我们知道自己正在内疚,由于我们有禅修,我们晓得要对内疚这份感觉说OK,还要对它友善,容许它的存在。不久之后,我们或许仍会想起那件事,而且仍会感到内疚,但我们要再次给它空间,让这份感觉存在。有时候刻意把那份记忆唤回来,看看自己对它有什么反应也是很有趣的。当有一天我们发现内疚的感觉不再伴随记忆出现时,就晓得创伤已经痊愈了。之后那份记忆可能再次浮现,但相关的情绪却不存在,纵使我们刻意把记忆唤来,也不再找到那些相关的情绪了。
最后的一点,请大家要明白到,执着心灵创伤是非常之自我毁灭性的。以上说的都是治疗心灵创伤的方法。不论你的心灵创伤是内疚、哀伤、或是忿怒,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治疗。
MC:今天我刻意去想一些事,看看内里可有伤痛存在,结果是什么反应也没有。会不会是错觉呢?有这种事吗?
导师:这显示你的伤痛已经痊愈了,所以不用担心。不必去问自己为什么没有创伤,你应该给自己一个大加号,因为大部分人都有过去的创伤而自己没有,应对自己说:“真好!我没有心灵创伤。”
记得在某次场合中,我曾经请那些没有心灵创伤的人为正在疗伤的人散发慈心。我从协助禅修者的经验中得知,有些人被心灵创伤所缠扰而在苦苦挣扎,他们的伤痕深刻而且强烈,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治疗。
ML:对治爱和对治恨是否都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呢?
导师:你可以给大家举些例子吗?
ML:例如是为了一些事情牺牲自己来为人。这在回忆当中该有很深的情绪吧,可以用对治忿怒的办法来对治它吗?
导师:不需要用的。当你有心或无意想起这些事情,都应该生起愉快的情绪来,你应该替自己曾为别人牺牲而高兴。我认为有时候我们也该想想一些自己做过的好事,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喜悦、快乐和轻快,并能激励我们做更多慈心的行为。斯里兰卡有个古老习俗,人们把自己做过的好事或善行记录在一本功德册上。这人临终时,其他人就会把功德册的内容宣读。这习俗如今已经没有了,但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习俗,因为人们通常都执着于自己的过失,而少有去想及自己的优点或所做过的善行。事实上,佛法中也提及过,要刻意地去反思自己正面的质素,并如实地感受所生起的正面情绪。
现在来说说明天的修习吧。明天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尽可能去保持止语,这不是说一些有作用的和重要的话也不可以说,但让我们尽能力去保持整天的静默。今天是慈心日,让明天是充满情绪的一天吧。明天我们将努力让各种不同的情绪出现,让愉快的、不愉快的情绪都出现。愉快的情绪会带来欢欣、喜悦,我们由得它出现;而当不愉快的情绪出现时,我们学习对治它和利用它。我知道我们当中仍有人被不愉快情绪所困扰,希望你们明天不要把不愉快情绪赶走,也不要尝试去控制它,或是否认它,它需要出现时,便让它出现。当不愉快情绪出现时,我们能够喜爱它吗?是否能够跟它交个朋友呢?从不愉快情绪中,我们能够学习到些什么呢?明天让我们试用一下今天说过的方法,看看会怎样。到了晚上的研讨,便能够有一些关于情绪的实际经验来讨论,可以探讨更多关于情绪的问题。
静默跟情绪很有关系。人越是静下来,情绪就越容易出现,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都会出现。让我们看看明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吧。
《1997年 禅修营第三天》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