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1998年 一日禅(下)▪P2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其他问题呢?

  

  听众:我有时会打坐,有时亦会参加像这样的禅修活动。有一次我在禅坐的时候,感觉在我的腹部有一股很强的气流,而且一直向上升,还有一种胀的感觉。之后,我哭了起来。你对这个现像有什么看法呢?

  

  导师:正如我今天早上提过,当我们在禅修时,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的身心会有什么东西生起,就正如发生在你身上的,那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当这些事情发生时,请不要惊讶,不要自责,不要给那件事情一个大减号。正如我今天早上说过,不需要去找出原因,有些时候我们是不能以日常的知识去理解它的。我们可以做的是去觉知它──这就是正念美妙之处,所以佛陀称正念为唯一的道路──只需知道有这些东西在自己身上生起,然后与它一起同在。如果那是很难受的,正如我所提到,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实在感到不OK,但我尝试去OK 那些不OK。”真切地说,真切地感受它。

  

  最后一点,亦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请明白,禅修并不是只有正面的经验,愉快的经验,我们熟悉的经验的,禅修也是学习去处理不愉快的经验。所以我想重申,如果你能从不愉快的经验中学习,如果你能视它们为禅修的对象而不视它们为奇异、不寻常的东西的话,它们是极为宝贵,极为有用的。所以,请把这类经验作为禅修的对象。有时我认为这些经验比起那些所谓愉快的经验更为宝贵。愉快的经验是不会有困难产生的,而不愉快的经验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当它们生起时你能学习去处理它们。生活上可能突然发生一些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情,这和禅修时突然有不愉快的经验生起是一样的,处理的方法也是一样。所以,你能看到在禅修中学习去处理这类经验的重要性。无论不愉快的外在事物或不愉快的内在事物生起,都是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它。所以在佛法中说到,无论外在的事物或内在的事物,都是同样的原理,用同样的解决方法。

  

  听众:有人告诉我选择正确的禅修老师是很重要的。请问哪些禅修派别是邪法的及哪些禅修派别是正法呢?我们如何能够辨别这些派别呢?选择正确的导师有什么标准呢?

  

  导师:我想引述一段十分有启发性的佛教经文。佛陀被问到同一个问题:“这里有很多老师,有很多修习方法,我们感到困惑,请佛陀帮助我们。”佛陀说:“请不要因为是传统所说的而接受,请不要因为写在宗教经文里的而接受,请不要因为听来符合逻辑及合理而接受。” 这一点很重要,“即使是老师所说的,也不要因此而接受。” 所以,请也不要因为是我说的而接受。佛陀说: “只有当你亲自看到,亲身体验到什么会带来苦恼,什么会带来快乐,这便是你抉择的正确标准。” 所以,你自己的经验就是你自己的老师。要知道药物有效或无效,你要亲自去体验。我非常惊叹佛陀这个划时代的教导,也为此而感到非常鼓舞。

  

  听众:禅修可治好失眠吗?

  

  导师:我有帮助患失眠的人。有趣的是经中说到修习慈心禅会带来十一种益处,而其中三种是和睡眠有关的。慈心能令你平静地入睡,平静地醒来,也不会有恶梦。所以,当我遇到失眠的人时,我会建议他们在睡前修习慈心,我发觉通常都有帮助。

  

  听众:如果我们很晚才睡,第二天身心都觉得很昏沈,想睡觉。在这情况下是否不应坐禅而去睡觉呢?

  

  导师:若你起床后发觉没有足够的睡眠而你又很想坐禅的话,我建议你不要立刻坐禅。你可以尝试做一些瑜伽运动或其他身体运动来唤醒身心。另一个建议是来一个很冷或很热的淋浴,这也能帮助你把身心唤醒过来。然后,尝试张开双眼来坐禅。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帮到你。

  

  很抱歉,按照时间表,现在已经是念诵及慈心禅的时间了。

  

  

  念诵及慈心禅

  

  在这个讲座中,这是最后的一次念诵。我们将会去做一些很美妙的集体念诵。大家都已经很熟悉这个念诵了,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加入这个念诵。

  

  在我们开始念诵之前,让我们用少许时间先感受这里的宁静,聆听一下外间的声音,为我们的内心制造一些空间。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Samgham saranam gacchami……

  Sadhu……

  Santi……

  南无释迦牟尼佛……

  释迦如来……

  

  [念诵完毕]

  

  让我感谢在座每一位对修行的热诚和发心。有些时候我实在感到十分鼓舞,印象深刻。

  

  感谢卓越的工作人员,他们办事多么有效率。以斯里兰卡的标准来说,那是多么卓越,多么令人赞叹。

  

  感谢教导我们瑜伽的老师。我肯定大家都从他身上得到益处。

  

  感谢令人赞叹的志莲净苑比丘尼,还有我在这里逗留期间照顾我的人。他们的慷慨、亲切及友善令我十分感动。

  

  此外,我想对三位传译员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我肯定他们把我的话说得更好。有位志莲净苑的访客,她是一位教育署的高职人员,她说对这三位传译员印象深刻,想知道多些有关他们的资料。

  

  最后,让我衷心祝愿各位,继续服用禅修这“药物”,然后通过“服药”而找出一条道路,治愈自己制造出来的苦恼。

  

  

《1998年 一日禅(下)》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