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超越了十地的过程,进入等觉的果位。
「蚁王报德」的故事
再来跟大家讨论一则「蚁王报德」的故事。
「蚁」就是蚂蚁,「蚁王」就是蚂蚁王,蚂蚁王来报恩,叫做「蚁王报德」。
有本书叫做《古史谈苑》,里面记载一件事迹,就是江苏富阳县有位叫董昭之的人,有天坐船过钱塘江,在附近水面看到一只很大的蚂蚁在一片叶子上。他想把这只蚂蚁救到船上,但船上其它的人不同意,他只好用一条绳子绑着那片叶子,让船牵着走,直到船靠岸时,就将这只蚂蚁救上岸边。
当晚他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黑衣人来跟他答谢说:我是蚂蚁王,因为不小心掉落水面,你好心将我救起,我很感恩,将来若有什么急难,可以跟我讲,我会尽力帮忙你。
十年后,此人无原无故被诬赖偷东西,官府将他关在牢狱,他非常苦恼,就想起十年前蚂蚁托梦的事,想向这只蚂蚁求助,但不知该怎么做。有人跟他建议说,你可以抓几只蚂蚁放在掌心,再向这些蚂蚁祈祷,这样试试看。
他就照这样从地上抓起两三只蚂蚁,向这些蚂蚁祈祷说:
「我现在有灾难,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蚂蚁王来救我。」
那晚上,他照常作了个梦,梦见蚂蚁王来跟他说:
「你先想办法逃走,暂时躲在余杭山里面,不久就可以无罪获赦了。」
之后,他就想办法逃出牢狱,躲在山里,没多久果然得到赦免。
一般人的想法,蚂蚁哪有什么智能?更别说有什么神通!但却不是这样。远方祈祷,居然可以感通蚂蚁,而蚂蚁居然也能够托梦给我们,还会帮助我们,解除我们的危难,这岂非很不可思议?
世间最宝贵的就是性命,最悲惨的就是杀生。蚂蚁也有求生的本能,在危难之中救他一命,他一样有再造之恩的感受。所以活物虽小,我们一样要对他们有爱心,尽量保护他们,不杀害他们。
诚恳祷告 蚂蚁搬家
我有一个亲身体验,也是和蚂蚁有关的事迹。
大约十年前,我回故乡台南找精舍,暂时住在亲戚家里。没多久,我的亲戚就是舅舅和舅妈,相继往生了,就只有我以及舅舅的女儿、女婿住在那里。
那是几十年的老房子,里面蚂蚁很多,任何角落都看得到蚂蚁走动,垃圾桶有蚂蚁,洗碗槽有蚂蚁,甚至桌上也有蚂蚁。我们学佛人首先就是不杀生,所以看到蚂蚁就将他吹走,以免被我们不小心压死。倒垃圾的时候,就特别注意垃圾桶有没有蚂蚁,如果看到里面有蚂蚁,即使只有一两只,也要先将蚂蚁移走或让他自动跑掉,才敢拿垃圾去丢。平常洗碗或扫地时,如果看到有蚂蚁,我们就很小心,甚至拿去别的地方洗,就是怕不小心会造成杀生。
蚂蚁是从哪里来的呢?仔细观察,原来厨房地面上有个破洞,蚂蚁穴就在那里,蚂蚁都是从那里进进出出。
蚂蚁来来去去好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找吃的东西。我们学佛也很同情蚂蚁没得吃,所以就将米剁碎,放在蚂蚁穴附近,让他们搬去吃。
但总觉得这样很不方便,所以有一天下午,我就对着蚂蚁穴说:
「蚂蚁蚂蚁,我是一个出家念佛的修行人,将来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我如果往生极乐世界,会先来度你们,但是现在希望你们可以搬家。因为我虽然无意、也不可能害你们,但是恐怕不小心会踩到或压到你们,而引起彼此的妨害,所以请你们搬家。希望你们也能够念南无阿弥陀佛,消除业障,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就请跟着我念南无阿弥陀佛……。」
说完这些话以后,我在那里念几句佛号,就离开了。
我也不知道这些话讲完后有没有效果?会产生什么现象?所以讲完就忘记了。
但是隔天突然发现,很多蚂蚁在蚁穴进进出出,沿着墙角,经过客厅,到外面去,这样来来去去有多久呢?有五天。
他们大都在搬蚂蚁卵,白白小小的,一直进进出出。我当时就想,不讲还好,一讲蚂蚁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其实他们是在搬家,只是我不知道。
怎么知道的呢?因为到第六天,来回的蚂蚁就很少了;到了第七天,就剩下两三只;第七天以后呢,仔细看看屋内,已经没有蚂蚁了。客厅没有蚂蚁,房间没有蚂蚁,厨房没有蚂蚁,垃圾桶没有蚂蚁,水槽里也没有蚂蚁。往外面一找,原来这些蚂蚁已经搬家。搬到哪里呢?搬到外面门边的一个洞里面。
这个房子是长形的,从后面的厨房到前面大门的距离,差不多有四丈远。但是这些蚂蚁不惜从那么远的地方,搬家搬了五天,这就表示当时向蚂蚁说的话,他们听到了,感受到了,因此决定搬家。
凡事真心 凡事爱心
俗话说「安土重迁」,我们人的惯性就是好静不好动,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就有感情,不轻易搬迁。但是这不知有几千只、几万只的蚂蚁,竟然一起搬家。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卵,如同我们人类最重视的,就是我们的孩子,甚至愿意牺牲性命来保护。人为万物之灵,但是没有想到蚂蚁的这种灵性,对自己儿女眷属的爱心,跟我们人没什么差别,都是一样。
知道他们搬家后,我就去买小米,一个礼拜抓一撮放在洞口,蚂蚁就出来将这些小米搬进洞穴。早先我将米剁碎时,是想说米粒太大,蚂蚁没办法搬进洞穴,必须剁得小小。如果早知道有小米,很小颗,就是喂小鸟的那种,我就会买那一种。
从这里我们知道,凡事都要真心,我们「宗风」俗谛有一句:「凡事真心,凡事爱心,凡事感恩,凡事恭敬。」对任何人、事、物,都要有这种存心。
有因有缘 世间相聚
再说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个村落,村人都非常铁齿,不信佛法,不信善恶报应,要度他们可以说很不容易。
释迦牟尼佛就吩咐目犍连尊者去跟他们说法,去度他们。果然目犍连尊者一去,一跟他们说佛法,他们很欢迎,也很能信受。之后,那个村落的人全部信佛。
有弟子因此非常疑惑,就请示佛陀。
佛陀才说,过去世目连尊者曾是个樵夫,有一天在山上捡柴时,惊动树上的蜜蜂,全部飞起来,好像很生气要咬人一般。樵夫就跟这些蜜蜂说,你们不要生气,你们都有佛性,将来都能成佛,以后我得道时,就先来救度你们。
这样经过了几世,那位樵夫已经在释迦牟尼佛座下,修行开悟证果得道。那些蜜蜂,因为在同一个蜂巢,都有六亲眷属的因缘,做人的果报一到,也都同时在同一村落出世为人。
由于目连尊者过去世跟他们结了好缘,结这个互相得度的缘,所以目连尊者一来就受欢迎,所讲的佛法他们也会信受。
因此我们跟什么人有缘,就会来结为夫妻、做父子、兄弟、六亲眷属,或者朋友;可以出生在这个地球上,同一个国家、城市、村落,甚至同一个家庭,就是过去世有很深的缘。当然那个深的缘是善或是恶,各有不同,但总是有缘才会结合。
俗话说:「夫妻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父子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才来。」
爱生护生 广结佛缘
我们了解这个道理,就要跟任何人都结善缘,尤其结佛缘。这样如果我们过去世欠他,现在可以彼此化解冤孽,将来可以互相救度,因为我们曾结下善缘。
所以家里面如果有蚂蚁、蚊虫、蟑螂,我们要爱护他,不要伤害他。可以帮他三皈依、念佛,请他们搬家,或者将其放生。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件功德,将来我们如果得道,就可以救度他们,甚至他们也可以做我们的护法。
在《沙弥律仪》里,有一首偈语,是早上醒来要下床时,所要默念的:
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 若于足下丧汝身,愿汝实时生净土。
这首偈的意思,就是从早到晚,希望能保护一切生灵,万一不小心伤害到你,使你失去生命,希望由佛力使我们化解冤孽,使你当下脱离三界六道,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学佛念佛的人,也可以照这样做,不论在家、出家,早晨下床之前,心中先默念这首偈,然后继续念佛。
今天讲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问:这两个礼拜佛堂外面电子广告牌的法语,我看了有很深的感触。这礼拜的法语是:「救一时之苦,当以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当以念佛为先。」上礼拜的法语是:「念佛之人,身在红尘;其心魂魄,常在名号。」想请上人就这两句法语,为大家做更详细的解说。
答:「救一时之苦,当以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当以念佛为先。」就是说如果对方现在没得吃,就要饿死了,这时要赶快布施东西给他吃,让他止饥,让他可以延长寿命,这就是救一时之苦,布施为要。或者说这个人欠了债务,不还债可能要坐牢或失去性命,这时候,我们就先布施财物给他。
至于说生生世世轮回的解脱,就是历劫之苦,要靠念佛,唯有阿弥陀佛才能救我们离开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所以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要;救历劫之苦,念佛为先。」
苦有「枝末苦」和「根本苦」。譬如说没得吃、用,或是欠债、感情不如意,或是身体病痛,这些都是枝末的苦,再苦不过几十年,一旦命终,所有的苦都消失了。
如果寿命一尽,不再轮回,这样无妨。但如果还要三途六道继续轮回,岂不是今生苦过,又再进入另外一个更长、永无穷尽的苦呢?
所以生死轮回的苦,就是根本的苦。只要脱离生死轮回,所有的苦都可以解除。
要解除根本轮回的苦,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再也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生、老、病、死,而且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往生极乐世界,才能解除生生世世的苦。所以说「救历劫之苦,念佛为先。」
念佛的目的,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如果要超脱六道生死轮回,修其它的法门,以我们力量是不可能的,所以「念佛为先」。这就是本周电子法语的大意。
上周法语是:「利人甚于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再上上礼拜是:「念佛之人,身在红尘;其心魂魄,常在名号。」是不是这样?
「利人甚于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就是说我们利益他人,布施他人,凡事为他人设想,好像是牺牲自己,利益都给了别人,其实果报是使自己受益,而且是加倍的利益。反过来,我们如果害人,使他人吃亏,结果是害到自己,使自己加倍的损失。冥冥中都有因果报应存在,这就是「利人甚于利己,害人甚于害己」。
俗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这样说来,占便宜就是吃亏。所以人生在世,宁可吃亏,要让别人便宜,牺牲自己。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要白白损失,而是以吃亏来偿还旧业,以让人便宜来增长福德。
我当初受戒的时候,戒师都强调说:一个学佛修行的人,要先学吃亏,宁可让人欺负,让人骗,也不要处心积虑去占人家便宜。世俗的人会想,我怎么可以吃亏,吃亏就是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不能吃亏,一定要占便宜、占好处。其实那都损自己的德,损自己的福报,致使将来有种种的苦难产生。
所以,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损害他人就是损害自己。
再谈「念佛之人,身在红尘」,我们念佛人虽然同样在这世间,士农工商过生活,但心境跟社会人士不同。他们心心念念都在这个红尘,在追逐五欲,我们不是。我们心心念念都在「南无阿弥陀佛」里。工作的时候,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行住坐卧,时处诸缘,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可以说我们的整个心、神,都系念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里。
我们有空闲的时间,或者来佛堂念佛,或者静静在家里专一念佛;就算工作的时候,心也在佛号里面,不会一边工作,一边杂言戏论,闲话是非。
念佛人在一起,没有其它的语言,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因为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假,一切都是造罪、造业,一切都是戏论,所以一切都将成空。唯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真理,是真实,不是戏论,有绝对的价值。
念念之中,都在消除我们八十亿劫生死的业障;念念之中,都在增长我们八十亿劫的功德、福报;念念之中,阿弥陀佛的光明都在照耀我们;念念之中,阿弥陀佛都在我们顶上保护我们,十方诸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在我们周围,天神地祇也都在护持我们。
因为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全部精神都系念在这句佛号,不管去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全心依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结合在一起,非常亲密,没有须臾离开、放舍。
所以,念佛的人就是「念念不舍」,不管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工作,都念念不舍。而阿弥陀佛是「摄取不舍」,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阿弥陀佛都摄取不舍。因为我们的魂魄、心神都跟阿弥陀佛结合在一起,心心念念都在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念佛之人,身在红尘;其心魂魄,全在名号」的涵义。
今天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讲于2006年11月25日)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