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P2

  ..续本文上一页领受阿弥陀佛全部的功德。

  念佛开智慧消业障

   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平等、无条件的救度。当然在无条件中,要说有条件也有条件,就是你要有愿生极乐世界之心,而专一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但是这样的条件,也等于是没有条件。因为愿生极乐世界,是我们起了这样的念头,对我们来说毫无损失,完全不用费时间、费精神、费金钱与费劳力。而念佛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任何付出或损失,我们只是把一向散乱、杂想纷飞的念头,转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而且不但没有付出或损失,还能让我们身心轻安。

   没有念佛的人都会随烦恼、习气而起心动念,这样会使人感到身心沉重,心情不愉悦。念佛不但能开智慧、消业障,且因为没有妄想杂念,而感觉身心轻安。念佛久了,因为有寂静的体会,人的气质、个性、习惯、娱乐就会改变,一个原来急躁、暴躁,凡事与人计较、执着的人,个性会改变,对世间的是非会看淡。所以念佛不但不用付出,还会得到种种的利益。

   尤其是生病的人,身体的病以及心理上的烦恼,都是互相影响的。一般身体的疾病,往往是由于心中有某一些不平、不满、气忿、烦恼所引起。生病的人,尤其是癌症重病,有念佛平常痛苦会减少很多;一般癌症病患临终时会剧痛无法忍受,但念佛痛苦会很轻,往生时也较安然自在。这点在医院服务或经常参加助念的人,应该都有经验。

  专心念佛与散心念佛

   我们这个法门称为「易行道」,只要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有多少时间念多少佛,闲暇或工作,都可以念。

   念佛有两种,一种「专心念」,一种「散心念」。

   在佛堂念佛,不必工作也不用动脑筋,可专心一意念佛,一句接一句,较无杂念,这叫「专心念」。

   「散心念」,就是在工作或需要动脑筋时,可能身体是忙碌的,但嘴巴一样可以念佛。

   所以除了睡觉以及动脑筋,其余时间都可以念佛。念多、念少,每个人情况不同;念佛时心清净否,每个人也不同;虽然各人情况不同,但是阿弥陀佛的救度都不增不减,到极乐世界也都在同一境界,不分高低。

   善导大师说: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四种念佛方式

   另外念佛有四种方式: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

   大声念就是出声开怀畅念;小声念是声音虽小,但附近的人也听得到;金刚念是不出声音,但嘴巴会动;默念则是在心中念,没有声音也没有嘴巴的动作,外表看不出你在念佛。大家可以随当时的心境及环境来决定。

   比如在佛堂可以先大声念,念到累了就小声念;平常用金刚念,比较不会累,也不会吵到他人,在家里、坐公交车都可以这样念,细水长流,绵绵密密,相续不间断;如果环境不方便动嘴念佛,就在心中默念。

   金刚念及默念两者相较,以金刚念较能提起念佛的心。因为从出生到死,我们的心都是妄想杂念,如果没有刻意将念佛培养成习惯,只认为「我心里有在念佛」,其实未必真的如此。

  熟处转生 生处转熟

   有句话说:「熟处转生,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是说我们对妄想杂念本来就非常熟悉,就将它转为生疏;而我们并不是一出生就会念佛,对念佛较生疏,就将他培养成习惯。这样生转熟,熟则生巧,习久成性,自然就成为个性、习惯。脑筋不动时,就会不假思索生起念佛,心就会在佛号上。

   每个人根机不同,是专心念的时间多,或是散心念的时间多,各人情况也不一样。善导大师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也就是说,在士农工商、行住坐卧中,不管时间长或短,都念佛,念念不舍,如果能这样,这个人已经不是生死轮回的凡夫,已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

  殊胜又容易的法门

   就好像书院壁上所挂的这幅「二河白道图」,图上的人走在白道上,这条路很窄,路的左边是火,右边是水,他不可能再往后走,而是向着西方直进不退,因受阿弥陀佛护持着,虽然两旁的水火非常猛烈,而白道(愿生心)只有小小的一条,我们将不会堕入水火之中。水火代表我们贪欲、瞋恨的心,也表示地狱,因为阿弥陀佛的护持,我们将不会堕入地狱之中,时间一到,就会到达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是涅槃的境界,超越任何品位阶级,这都是因为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之故。善导大师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表示只要我们专念弥陀,其境界就是涅槃的境界。如果随缘杂善想要往生这个境界,就比较困难;这个困难会变成什么现象呢?就会落入品位阶级的环境当中。这个法门的殊胜和容易就在这里。「容易」是说只要称名念佛;「殊胜」是指只要时间到,我们就能到达极乐世界的涅槃境界,而且现在就不退。所以印光大师也说: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善导流」特色

   我们这个法门有一个特色,就是:

  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本愿称名」是指称名念佛。念佛有四种:第一种是称名念佛;第二种是实相念佛,没有念佛号,也没有观佛像,只是将心安住在没有念头的境界上,这种念佛没有声音、语言、文字、符号,只是安住在一种无我寂静的状态;第三种、第四种是观想念佛及观像念佛。

   其它的念佛我们都做不到,唯有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做得到。我们不但做得到,而且境界比观想、观像或实相念佛高,因为其它念佛都是靠自力,靠自己的心运作、观想,而念佛是靠阿弥陀佛的力量。有一句话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意思说阿弥陀佛以五劫思惟、兆载永劫所修行的万德万行,成就「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这就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正觉,以果地所成就的「南无阿弥陀佛」的正觉功德(以果地觉),送给我们还在因地轮回修行的凡夫(为因地心)。我们有这些功德,就可以往生成佛。

   要离开三界六道,达到成佛的目的要修行。修什么行呢?有句话说:「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意思是说,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累积福德与智慧,也就是六度万行;然后再经过一百劫的时间,修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这样内心的功德、外相的功德、说法的功德,要经过三祇百劫,才能成就成佛的功德。但这属于自力,我们是无法做到的。不说其它,只说五戒圆满,将来出生在人道,不堕入三恶道,就非常困难。因为五戒中,我们有哪一戒可以持清净呢?何况要脱离三界,达到成佛,所以才称为「难行道」,难如登天。

   我们这个法门是「易行道」,易如反掌,大家都做得到。所谓「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凭六字出乾坤」,只要我们专称弥陀名号,因为称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叫做「本愿称名」。「凡夫入报」是说,使我们这样有贪瞋痴、有业力的凡夫,在没有断除贪瞋痴的情况下往生极乐世界,进入阿弥陀佛的报土,可以很快成佛。「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平生」是指现在,现在往生的业已成就,表示我们已不是生死轮回的凡夫,已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只是肉体的寿命未到,所以还在这个世界,只要寿命一到,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虽然未到极乐世界,但已往生有份,就如考上大学,虽未入学,已是那所大学的学生,所以说「平生业成」。

   就如同「二河白道图」中的念佛人,他合掌蓦直走在白道走,这个人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因有阿弥陀佛的护持,他就不可能掉入水火的地狱之中。所以这个人虽尚在白道上,但可说已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说「现生不退」。不用等往生极乐世界,现在就不退转了。

   这是我们这个法门特殊的教理,即使同样是净土法门,若不是宣说这样的教理,就不是「善导流」的法门。现在学净土、说净土法门的也很多,但若没有接触善导大师的思想,或是有接触但不彻底,所理解的就有缺陷。或是以其它法门的教理来解释「善导流」的法,则「善导流」的法就不纯了。

   我所说的这些文句、道理,都有经典的来源与祖师的传承,并不是我个人的见解,上次大共修的讲稿也有简明的表达。

   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问:现在我们都念佛,过着念佛的生活,以我个人来说,觉得过得很充实,内心也感到很安心。在这之余,我会想到「宗风」俗谛部分,最后一则所说:「学佛大悲心──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想请示上人,是不是我们在一心念佛之后,接下来应有「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的心情。随缘随喜去为别人做一些事,譬如参与助念、净身、追思法会等等。

   答:我们都自称是「学佛」,学佛所要学习的对象就是「佛」,学佛就是要成佛。佛是怎样的心?怎样的境界?佛是大慈大悲、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冤亲平等,将宇宙万物所有的众生视为一体。佛既是这样的内涵,我们学佛岂不是也应培养这样的内涵。

   可是这是非常难的,如果百分之百培养成这样的内涵,那我们就是佛了。但虽然很难,可是我们就是要学,仰望那样的境界,往那个方向前进,能学几分就几分。

   「弥陀如何为我,我便如何为人」,我们根本做不到,阿弥陀佛是如何为我们的?刚才有谈到,阿弥陀佛是经过五劫的思惟,才思考出四十八大愿;兆载永劫积植菩萨六度万行,才完成四十八大愿的力量。这我们丝毫、一点点都做不到,不过总是学就是了。

   我们若能体会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慈悲,自然会因感动而主动随缘随份随力去…

《念佛众生 摄取不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