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要解讲义▪P12

  ..续本文上一页。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通序竟。

  (讲)此会。不独出世间声闻菩萨。并有世间天人。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者。能为忉利天之主。未来成佛。号无著尊佛。迦叶佛时。有一女人。发心建塔。三十二人助成其事。感报此天。中间一天。天王所居。东西南北各八天。即三十二人所居。为内臣。合名三十三天。等者。下等四天王天。在须弥山半。东方持国天王。宫殿建于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宫殿建于琉璃埵。西方广目天王。官殿建于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宫殿建于水晶埵。此四王统领八部鬼神。护持世间。又称护世四王。是忉利天王外臣。上等夜摩天。兜率天。此天有内院。菩萨所居。三灾不及。外院天众所居。化乐天。他化天。至此为欲界六天。有男有女。未离欲故。

  更等色界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各三天。四禅本天三天。外道天一天。五不还天五天。合为十八梵天。名为色界者。色蕴胜故。以离欲清净。无有女人。自然化生。又名梵天。梵者净也。以禅定为乐。又名四禅天。

  更等无色界。四空四天以灭色趣空。无色蕴故。名无色界。三界共成二十八天。俗云三十三天。不知但是横论第二天之名。以为竖论总数。三十三层者。错误也。

  无量诸天。应指大千世界。四禅以下。诸天之数无量。大众俱者。总指在会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鬼神等。无不与会。共秉同闻。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旁注。唯广大故微妙者。唯法门广大。故无机不收。能三根普被。故法门微妙也。初通序竟。

  乙二别序

  《解》发起序也。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倡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如梵网经下卷。自倡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

  (讲)前是通序。即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证信序也。与诸部经相同。故为通序。此为别序。乃发起一经之由致。与诸部经各别。故名别序。又称发起序也。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他经多为弟子发起。请问而说。此经乃无问自说。以净土妙门。无人能问。法门何以称妙。以但持六字洪名。即得三界横超。念佛为因。而得成佛之果。非大众智力所能知能问。故曰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乃自倡依报极乐世界。正报阿弥陀佛。二种名字。以为发起也。

  又。佛智鉴机无谬者。佛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善鉴众生之机。应以何法得度。即说何法。纤毫不错。见此现前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得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四益。即四悉檀之益。第一世界悉檀。得欢喜益。闻佛说有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国中有佛。现在说法。心生欢喜。第二为人悉檀。得生善益。闻说欲生彼国。亲见弥陀。只要执持名号。即为多善根福德因缘。则知念佛即能生善。第三对治悉檀。得灭恶益。依教专修净行。念念相续。而得灭除身口意三业之恶。第四第一义悉檀。得入理益。教令持名念佛。念到日久功深。豁悟实相第一义谛之理。即得理一心不乱。是谓四悉普益也。

  如梵网下。引例也。梵网经下卷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等。亦自倡位号。智者大师判此段偈文。作发起序。以彼例此。可知此文。亦发起序。

  《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

  (讲)净土法门。收机最广。故能三根普摄。上中下三根。皆可念佛。皆得往生。师子峰云。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又后文云。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亦即圆超也。

  绝待圆融。不可思议者。绝待即绝诸对待。唯一无二。唯此无外也。如彻祖云。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为宗。二以唯佛为宗。三以绝待圆融为宗。四以超情离见为宗。○唯心为宗者。全佛是心。心外无有佛。为心所念。心性竖穷横遍。心外无有一法可得。○唯佛为宗者。全心即佛。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佛亦竖穷横遍。佛外亦无有少法可得。上二皆明绝待义也。

  圆融。乃圆通融洽。无障无碍。即以心佛明之。心性圆满周遍。不妨佛性。亦满亦遍。一切法性。皆满皆遍。佛性法性。圆满周遍亦然。彼此无障无碍。此明圆融义也。○问理虽如是。事上难免生疑。既许心性圆遍。如何能许佛性诸法之性。同时圆遍耶。答此乃法界无障碍之义。不独理与事。而得无碍。乃至事之与事。一一皆得无碍。喻如千灯一室。各得圆遍。各各无障无碍。即此可以断疑。

  绝待圆融。共为一宗者。正绝待便圆融。正圆融便绝待。如台宗所云。随举一法。体即法界。举心为法界。一切诸法。皆趣此心。举佛为法界。一切诸法。皆趣此佛。同时绝待圆融。不前不后。如千珠宝网。一珠含九百九十九珠。九百九十九珠入一珠。珠珠皆能互含互遍。不相妨碍。

  超情离见为宗者。超凡情。离圣见也。但约绝待。已超凡情。已离圣见。若约心佛圆融。尤非凡情圣见之所能及。○问。凡情当超。圣见如何亦离。答。但有一法当情。都是法执之病。都为清净心中之障碍。不得不离。喻如好眼。不容沙著其中。以沙是不好之物。能坏于眼。急当去之。若以金屑著眼。虽是贵重之物。亦能妨碍于眼。亦当去之。是为超情离见之宗。一句弥陀名号。具此四句宗旨。非语言分别之所能及。故曰不可思议。

  圆收圆超一切法门者。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说出一切法门。不出戒定慧三学。今此净土法门。可以三学全该。正念佛时。都摄六根。身口意三业清净。不犯众戒。念到一心不乱。而得正定。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又了知能念之心。念念相续。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又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能所情亡。空有见泯。而得三观妙慧。是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戒定慧三学。即圆收一切法门也。

  古德云。八万门中。念佛第一。又云净土法门。为径中捷径。即圆超一切法门。旁注云。从未道彻者。即此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从来未经何人道彻也。

  甚深难信者。即此念佛一法。若理若事。悉皆难信。莲池大师云。兼众德而俱备。统百行以无遗。其理甚深。若人执持名号。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其事亦复难信。故经云。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此念佛法门。事是无上大因缘。理是三德秘密藏。是为难信之法。故特告大智慧之者。非第一大智慧人。不能直下承当。无所疑惑也。旁注。可见正智庸愚。两不思议者。正智之人。依智不依识。远离分别。故不思议。庸愚之辈。昏昏度日。不知分别。亦不思议。故云两不思议也。特告大智慧者。正以不思议法。向不思议人说也。

  《解》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十万亿者。十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

  (讲)此正释西方。从是娑婆世界。向西方横亘直过。十万亿诸佛国土。彼有世界。名曰极乐。乃标彼佛。示现同居土成佛之处也。按世界刹种。高二十层。每层有无量诸佛国土。娑婆与极乐。同在刹种第十三层。故得平横通达。直至极乐。十万亿。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之土。

  且以此娑婆世界。三千大千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有一洲。梵语须弥。此云妙高。以四宝所成曰妙。上至忉利曰高。在一个小世界大海中心。出水八万四千由旬。此山东面有洲。名弗婆提。此云胜身。身形殊胜。从人立名。人高八肘。寿命二百五十岁。西面有洲。名瞿耶毗。此云牛货。以牛为货。从物立名。人高十六肘。寿命五百岁。南面有洲。名阎浮提。此云胜金。从树立名。洲有此树。树汁入水。沙石成金。超胜余金。人高三肘半。寿命百岁以下。北面有洲。名郁单越。此云胜处。胜三洲故。人高三十二肘。寿命一千岁。无中夭者。

  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者。日月在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之高。与四天王天齐。旋转须弥。光照四大部洲。四洲之外。全是海水。海外有一小铁围山。其山纯铁。围此四洲。是一小世界。名一四天下。上有六欲天。初禅天。一千个四天下。六欲初禅。上有二禅天。名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二禅。上有三禅天。名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三禅。上有四禅天。名大千世界。三次言千。是为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所化之土。过如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有极乐世界也。

  《解》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

  (讲)此假立问答。所以破疑也。此非善问句。所答最妙。离诸戏论。下出戏论所以。即可断疑。

  《解》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国)[者]。梵语须摩提。亦云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稳之谓。如下广释。

  (讲)此正释依报世界。有世界名曰极乐。乃释迦自倡依报国土之名。以为发起之序。依报者。众生所依止之果报土也。世是迁流之义。约竖论。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以辨时劫。界是方位之义。约横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三种翻译可知。永离众苦者。佛于经中自释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曰永离。是为…

《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般若心经讲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