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等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色。無色。無量諸天也。大衆俱。謂十方天人。八部修羅。人非人等。無不與會。無非淨土法門所攝之機也。通序竟。
(講)此會。不獨出世間聲聞菩薩。並有世間天人。釋提桓因。此雲能爲主者。能爲忉利天之主。未來成佛。號無著尊佛。迦葉佛時。有一女人。發心建塔。叁十二人助成其事。感報此天。中間一天。天王所居。東西南北各八天。即叁十二人所居。爲內臣。合名叁十叁天。等者。下等四天王天。在須彌山半。東方持國天王。宮殿建于黃金埵。南方增長天王。宮殿建于琉璃埵。西方廣目天王。官殿建于白銀埵。北方多聞天王。宮殿建于水晶埵。此四王統領八部鬼神。護持世間。又稱護世四王。是忉利天王外臣。上等夜摩天。兜率天。此天有內院。菩薩所居。叁災不及。外院天衆所居。化樂天。他化天。至此爲欲界六天。有男有女。未離欲故。
更等色界四禅。初禅二禅叁禅各叁天。四禅本天叁天。外道天一天。五不還天五天。合爲十八梵天。名爲色界者。色蘊勝故。以離欲清淨。無有女人。自然化生。又名梵天。梵者淨也。以禅定爲樂。又名四禅天。
更等無色界。四空四天以滅色趣空。無色蘊故。名無色界。叁界共成二十八天。俗雲叁十叁天。不知但是橫論第二天之名。以爲豎論總數。叁十叁層者。錯誤也。
無量諸天。應指大千世界。四禅以下。諸天之數無量。大衆俱者。總指在會十方天人。八部修羅。人非人鬼神等。無不與會。共秉同聞。皆爲淨土法門所攝之機。旁注。唯廣大故微妙者。唯法門廣大。故無機不收。能叁根普被。故法門微妙也。初通序竟。
乙二別序
《解》發起序也。淨土妙門。不可思議。無人能問。佛自倡依正名字爲發起。又佛智鑒機無謬。見此大衆。應聞淨土妙門。而獲四益。故不俟問。便自發起。如梵網經下卷。自倡位號雲。我今盧舍那等。智者判作發起序。例可知也。
(講)前是通序。即信聞時主處衆。六種成就。證信序也。與諸部經相同。故爲通序。此爲別序。乃發起一經之由致。與諸部經各別。故名別序。又稱發起序也。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他經多爲弟子發起。請問而說。此經乃無問自說。以淨土妙門。無人能問。法門何以稱妙。以但持六字洪名。即得叁界橫超。念佛爲因。而得成佛之果。非大衆智力所能知能問。故曰不可思議。無人能問。乃自倡依報極樂世界。正報阿彌陀佛。二種名字。以爲發起也。
又。佛智鑒機無謬者。佛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善鑒衆生之機。應以何法得度。即說何法。纖毫不錯。見此現前大衆。應聞淨土妙門。而得四益。故不俟問。便自發起。四益。即四悉檀之益。第一世界悉檀。得歡喜益。聞佛說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國中有佛。現在說法。心生歡喜。第二爲人悉檀。得生善益。聞說欲生彼國。親見彌陀。只要執持名號。即爲多善根福德因緣。則知念佛即能生善。第叁對治悉檀。得滅惡益。依教專修淨行。念念相續。而得滅除身口意叁業之惡。第四第一義悉檀。得入理益。教令持名念佛。念到日久功深。豁悟實相第一義谛之理。即得理一心不亂。是謂四悉普益也。
如梵網下。引例也。梵網經下卷雲。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複現千釋迦等。亦自倡位號。智者大師判此段偈文。作發起序。以彼例此。可知此文。亦發起序。
《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解》淨土法門。叁根普攝。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甚深難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
(講)淨土法門。收機最廣。故能叁根普攝。上中下叁根。皆可念佛。皆得往生。師子峰雲。是男是女總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又後文雲。上上根不能越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亦即圓超也。
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者。絕待即絕諸對待。唯一無二。唯此無外也。如徹祖雲。一句阿彌陀佛。具足四句宗旨。一以唯心爲宗。二以唯佛爲宗。叁以絕待圓融爲宗。四以超情離見爲宗。○唯心爲宗者。全佛是心。心外無有佛。爲心所念。心性豎窮橫遍。心外無有一法可得。○唯佛爲宗者。全心即佛。佛外無有心。能念于佛。佛亦豎窮橫遍。佛外亦無有少法可得。上二皆明絕待義也。
圓融。乃圓通融洽。無障無礙。即以心佛明之。心性圓滿周遍。不妨佛性。亦滿亦遍。一切法性。皆滿皆遍。佛性法性。圓滿周遍亦然。彼此無障無礙。此明圓融義也。○問理雖如是。事上難免生疑。既許心性圓遍。如何能許佛性諸法之性。同時圓遍耶。答此乃法界無障礙之義。不獨理與事。而得無礙。乃至事之與事。一一皆得無礙。喻如千燈一室。各得圓遍。各各無障無礙。即此可以斷疑。
絕待圓融。共爲一宗者。正絕待便圓融。正圓融便絕待。如臺宗所雲。隨舉一法。體即法界。舉心爲法界。一切諸法。皆趣此心。舉佛爲法界。一切諸法。皆趣此佛。同時絕待圓融。不前不後。如千珠寶網。一珠含九百九十九珠。九百九十九珠入一珠。珠珠皆能互含互遍。不相妨礙。
超情離見爲宗者。超凡情。離聖見也。但約絕待。已超凡情。已離聖見。若約心佛圓融。尤非凡情聖見之所能及。○問。凡情當超。聖見如何亦離。答。但有一法當情。都是法執之病。都爲清淨心中之障礙。不得不離。喻如好眼。不容沙著其中。以沙是不好之物。能壞于眼。急當去之。若以金屑著眼。雖是貴重之物。亦能妨礙于眼。亦當去之。是爲超情離見之宗。一句彌陀名號。具此四句宗旨。非語言分別之所能及。故曰不可思議。
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者。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說出一切法門。不出戒定慧叁學。今此淨土法門。可以叁學全該。正念佛時。都攝六根。身口意叁業清淨。不犯衆戒。念到一心不亂。而得正定。了知能念之心。自體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又了知能念之心。念念相續。所念之佛。曆曆分明。又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能所情亡。空有見泯。而得叁觀妙慧。是則一句阿彌陀佛。具足戒定慧叁學。即圓收一切法門也。
古德雲。八萬門中。念佛第一。又雲淨土法門。爲徑中捷徑。即圓超一切法門。旁注雲。從未道徹者。即此淨土法門。圓收圓超一切法門。從來未經何人道徹也。
甚深難信者。即此念佛一法。若理若事。悉皆難信。蓮池大師雲。兼衆德而俱備。統百行以無遺。其理甚深。若人執持名號。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其事亦複難信。故經雲。爲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爲甚難。
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無疑也。此念佛法門。事是無上大因緣。理是叁德秘密藏。是爲難信之法。故特告大智慧之者。非第一大智慧人。不能直下承當。無所疑惑也。旁注。可見正智庸愚。兩不思議者。正智之人。依智不依識。遠離分別。故不思議。庸愚之輩。昏昏度日。不知分別。亦不思議。故雲兩不思議也。特告大智慧者。正以不思議法。向不思議人說也。
《解》西方者。橫亘直西。標示現處也。十萬億者。十萬曰億。今積億至十萬也。佛土者。叁千大千世界。通爲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所繞。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過如此佛土。十萬億之西。是極樂世界也。
(講)此正釋西方。從是娑婆世界。向西方橫亘直過。十萬億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極樂。乃標彼佛。示現同居土成佛之處也。按世界刹種。高二十層。每層有無量諸佛國土。娑婆與極樂。同在刹種第十叁層。故得平橫通達。直至極樂。十萬億。積億至十萬也。佛土者。叁千大千世界。通爲一佛所化之土。
且以此娑婆世界。叁千大千言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有一洲。梵語須彌。此雲妙高。以四寶所成曰妙。上至忉利曰高。在一個小世界大海中心。出水八萬四千由旬。此山東面有洲。名弗婆提。此雲勝身。身形殊勝。從人立名。人高八肘。壽命二百五十歲。西面有洲。名瞿耶毗。此雲牛貨。以牛爲貨。從物立名。人高十六肘。壽命五百歲。南面有洲。名閻浮提。此雲勝金。從樹立名。洲有此樹。樹汁入水。沙石成金。超勝余金。人高叁肘半。壽命百歲以下。北面有洲。名郁單越。此雲勝處。勝叁洲故。人高叁十二肘。壽命一千歲。無中夭者。
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山所繞者。日月在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之高。與四天王天齊。旋轉須彌。光照四大部洲。四洲之外。全是海水。海外有一小鐵圍山。其山純鐵。圍此四洲。是一小世界。名一四天下。上有六欲天。初禅天。一千個四天下。六欲初禅。上有二禅天。名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二禅。上有叁禅天。名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叁禅。上有四禅天。名大千世界。叁次言千。是爲叁千大千世界。爲一佛所化之土。過如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有極樂世界也。
《解》問。何故極樂在西方。答。此非善問。假使極樂在東。汝又問何故在東。豈非戲論。況自十一萬億佛土視之。又在東矣。何足致疑。
(講)此假立問答。所以破疑也。此非善問句。所答最妙。離諸戲論。下出戲論所以。即可斷疑。
《解》有世界名曰極樂。序依報國土之名也。豎約叁際。以辨時劫。橫約十方。以定疆隅。故稱世界。極樂(國)[者]。梵語須摩提。亦雲安養。安樂。清泰等。乃永離衆苦。第一安穩之謂。如下廣釋。
(講)此正釋依報世界。有世界名曰極樂。乃釋迦自倡依報國土之名。以爲發起之序。依報者。衆生所依止之果報土也。世是遷流之義。約豎論。過去現在未來叁際。以辨時劫。界是方位之義。約橫說。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以定疆隅。故稱世界。極樂叁種翻譯可知。永離衆苦者。佛于經中自釋雲。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曰永離。是爲…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