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第一安隱也。
《解》然佛土有四。各分淨穢。凡聖同居土。五濁重者穢。五濁輕者淨。
(講)此別明淨穢。然佛土有四。一凡聖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叁實報莊嚴土。四常寂光淨土。若據此土。則各分淨穢。所有僞謬。悉皆得正。此段辨凡聖同居土淨穢之相。凡是凡夫。聖是聖人。聖人應迹世間。與凡夫共同居處故。名凡聖同居土。五濁者。楞嚴經雲。譬如清水。清潔本然。投以塵土灰沙之倫。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爲濁。喻心水本淨。因塵勞而成濁也。○一劫濁。梵語劫波。此雲時分。劫濁無別體。四濁交湊爲體。遷流不息爲相。二見濁。五利使爲體。諸見紛起爲相。叁煩惱濁。五鈍使爲體。惱亂逼迫爲相。四衆生濁。叁緣和合爲體。色心陋劣爲相。五命濁。壽暖識叁爲體。催年減壽爲相。此論娑婆世界五濁之體相也。
輕重分淨穢。如此土叁途濁重。則土穢。人道濁輕。則土淨。人天比較。人道濁重亦穢。天道濁輕乃淨。欲界與上二界比較。欲界濁重又穢。上二界乃淨。娑婆極樂比較。娑婆有五濁皆穢。極樂是五清乃淨。因同居土中凡夫。與聖人同一例故。
《解》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證入者穢。體空巧度證入者淨。
(講)此段。辨方便有余土淨穢之相。方便者。是佛權巧方便而設。是爲化城。中途暫住之所。名有余涅槃。非究竟寶所。無余涅槃也。藏教阿羅漢。辟支佛所證。通教叁乘。別教叁賢。圓教十信。已斷見思煩惱。未破無明者。亦寄居于此。
析空拙度證入者穢。此指藏教二乘。禀析空觀智。析色入空。將四大五蘊。分析此身。畢竟無我。但得我空。四大五蘊之法不空。此觀智拙。以此觀智斷見思惑。度出生死海。證入方便有余土。爲拙度證入者屬穢。
體空巧度證入者淨。此指通教叁乘。禀體空觀智。體色入空。觀四大五蘊色法。現前此身。當體本空。非但我空。法亦如幻。本不可得。此觀智巧。以此觀智斷見思惑。度出生死海。證入方便有余土。爲巧度證入者屬淨。○又。通別比較。通教叁乘。不達中道亦穢。別教叁賢。以達中道故淨。○又。別圓比較。別教叁賢。不達即中亦穢。圓教十信已伏無明。叁谛圓融。所見乃淨。極樂方便土皆淨。以小乘回心故。
《解》實報無障礙土。次第叁觀證入者穢。一心叁觀證入者淨。
(講)此段。辨實報無障礙土淨穢之相。實報者。真實果報土。種種莊嚴。無障無礙。又名實報莊嚴土。乃別教十地。等覺。妙覺。圓教初住至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次第叁觀證入者穢。此指別教所修叁觀。次第而入。先空。次假。後中。謂十信修析空觀。伏見思惑。十住修體空觀。斷見思惑。十行修假觀。破塵沙惑。十回向修中觀。伏無明惑。初地修中觀。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始入實報土。以智不圓融故。所見土相則穢。一心叁觀者。乃圓教菩薩所修。觀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是謂圓修叁觀。此觀若成。則能圓斷叁惑。圓證叁德。故初發心住。即破一品無明。即證一分叁德。而入實報土。以觀智圓故。所見土相則淨也。極樂實報土皆淨。以國中一切菩薩。所修所證悉圓頓故。
《解》常寂光土。分證者穢。究竟滿證者淨。
(講)此段。辨常寂光土淨穢之相。此土乃如來所居。若約別教妙覺。于本教雖稱究竟。但斷十二品無明。與圓教二行齊。無明未盡。是爲分證者穢。究竟滿證。乃圓教妙覺。破四十二品無明盡。複本心源。究竟清淨。圓滿無上菩提。是爲滿證者淨。極樂是寂光淨。以受用同佛故。
《解》今雲極樂世界。正指同居淨土。亦即橫具上叁淨土也。
(講)今極樂世界。稱淨土者。正指凡聖同居土一土。橫具上叁淨土。以同居境淨故。真俗圓融。不可限量。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佛在同居。即寂光淨土。菩薩在同居。即實報淨土。聲聞在同居。即方便淨土。
《解》此論修德。不論性德。性德。則一切微塵。法爾具足四種淨穢佛土。今約信願行叁。彌陀名號。不可思議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極樂。最極清淨也。此則十方佛土所無。極樂同居獨擅。方是極樂淨土宗旨。下明義處皆然。
(講)此乃成時大師所批。修德是修成。性德是本具。性德即真心之別名。若論性德。法法唯心。隨舉一法。體即法界。故一切微塵。法爾具足四種淨穢佛土。今約能修之信願行叁資糧。所修之一句彌陀名號。不可思議之真因。以感不可思議之妙果。同居極樂最極清淨也。此種同居淨土。十方佛土所無。極樂同居獨擅。唯一無二。方是極樂淨土宗旨。雖屬修德所成。亦是性德本具。不出性外。是謂唯心淨土也。上佛倡極樂世界之名。爲下文依報發起之序。再倡阿彌陀佛名號。爲下正報發起之序。
《解》有佛號阿彌陀。序正報教主之名也。翻譯如下廣釋。佛有叁身。各論單複。法身單。指所證理性。報身單。[指]能證功德智慧。化身單。指所現相好色像。法身複者。自性清淨法身。離垢妙極法身。報身複者。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化身複者。示生化身。應現化身。又。佛界化身。隨類化身。
(講)此釋正報教主。有佛號阿彌陀。乃釋迦自倡正報教主之名。以爲發起之序。翻譯如下文廣釋。此處但解佛有叁身。身者。積聚之義。衆生積聚業障以爲身。佛則不然。一法身。積聚理法以爲身。理法平等普遍。故法身遍一切處。二報身。積聚智慧以爲身。故報身惑淨智滿。叁應身。積聚機緣以爲身。故機緣成熟。應時出世。
各論單複者。叁身各皆有單有複。法身單。指所證理性。即如如理。此理生佛同具。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衆生迷此而輪回。諸佛證此而成道。報身單。指能證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始覺還源。惑淨智滿。以智慧爲身。化身單。指所現相好色像。即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色像。
法身複者。一自性清淨法身。即衆生本源自性天真佛。人人本具。不假修成。生佛一如。此身通因徹果。二離垢妙極法身。即如來修德究竟所成佛。離五住垢。斷盡煩惱。極叁智妙。證得菩提。此身唯佛果方有。
報身複者。一自受用報身。即彌陀智德究竟。圓滿無上菩提。斷德究竟。永離二種生死。得菩提覺法之樂。涅槃寂靜之樂。以自受用。故名自受用報身。二他受用報身。此從後得智所現。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二乘有眼。不見報身刹塵相好。
化身複者。一示生化身。即示現降生。八相成道之身。二應現化身。應衆生機。現勝應劣應之身。又。佛界化身。現佛界之身也。隨類化身。隨九界之類。而示現其身也。上明單複叁身竟。
《解》雖(辯)[辨]單複叁身。實非一非叁。而叁而一。不縱橫。不並別。離過絕非。不可思議。
(講)此段鏟除情見。乃論性德。恐人不明理性。而生叁一之情見。故破之曰。雖辨明單複叁身。實際理地。究竟非一非叁。又恐人執著非一非叁。故又曰。而叁而一。上句雙遮。下句雙照。合之則正雙遮時便雙照。正雙照時便雙遮。圓融中道理性。超情離見也。
不縱橫。不並別者。是叁德秘密之藏。爲諸佛之本源。衆生之慧命。涅槃經雲。雲何名爲秘密之藏。猶如伊字。叁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伊。別亦不成伊。如摩醯首羅天。面上叁目。乃得成伊。佛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诃般若。亦非涅槃。叁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叁法。爲衆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即佛所證叁德秘密之藏。
按字。不縱不橫。不並不別。喻圓教不思議叁德。不可說一。不可說叁。而叁而一。離四句之過。絕百句之非。豈思議之所能及耶。離定叁思議。離定一思議。離非叁非一思議。離而叁而一思議。此離四句也。百非者。依根本四句。每句各具四句。四四十六句。約叁世則有四十八句。再約已起未起。則有九十六句。加根本四句。則成百句。但能離根本四句之過。百句之非自絕。佛身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如金剛經雲。叁十二相。即非叁十二相。是名叁十二相。故曰不可思議。上辨單複叁身竟。
《解》今雲阿彌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複即報即法也。
(講)此段所雲。阿彌陀佛。乃論修德。正指在同居土中。示生之化身。以是同居土見故。恐疑非法非報。故又雲。即報即法也。化身本不離法身。依法身體。垂報化用。叁身不相舍離。如摩尼珠。珠體。珠光。珠影。不相離也。旁注隨橫四土現。即同居橫具上叁土。在同居土中現也。
《解》複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義。的標實境。令欣求故。誠語指示。令專一故。簡非幹城陽焰。非權現曲示。非緣影虛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權小故。圓彰性具。令深證故。
(講)此重釋西方依正二有。世界及佛。皆言有者。二俱現有。非過去。非未來。具四悉檀之義。悉者普也。檀者施也。以四益普施故。一的標實境。令欣求故。的確標顯。西方依正。現在實境。令衆生心生欣慕。求生彼國。此世界悉檀。令得歡喜也。○二誠語指示。令專一故。釋迦及六方佛以誠語指示。持名念佛法門。令得專一其心。淨念相繼故。此爲人悉檀。令得生善益。○叁簡非幹城陽焰。簡者簡別。西方依正。二皆實有。非同乾闼婆城。乃幻現。曠野深山常見。倏有即無。同妖魔之氣所現。陽焰乃田間遊氣。春晴伏地可見。遠看似水。近看則無。渴鹿逐陽焰。即錯認爲水也。非權現曲示者。破華嚴合論之僞。李長者著華嚴合論。謂西方是權現。曲引小根所示。故特破之。非緣影虛妄者。第六意識。是緣塵分別影事。舉體虛妄。此破末世衆生。認緣影爲真心。謂西方依正。皆在心外。非保真偏但者。上破邪魔。此破權小。保真。乃藏教保真涅槃。法華經雲。我今爲汝。保任此事。終不虛也。偏。謂藏教之偏真。但。謂別教之但中。今西方依正二有。乃圓教圓中之妙有。故非偏非但也。此對治悉檀。令得滅惡益。○四圓彰性具。令深證故。即圓彰西方依正二報。乃自性本具。…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