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讲)此结归心性。劝人深思。导师证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性。故名阿弥陀。故曰离心无名号。离名号何由彻证无量光寿之心。是以叮嘱。应当起智观察而知。即心即佛。愿深思之。未可草草过去。初征释名号竟。
丁二别释主伴分二 戊初别释 二结示 初又二 己初主 二伴 今初
《经》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解》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
(讲)此别释教主。极乐世界。以弥陀为教主。故曰主成就。即六成就之一。阿弥陀佛成佛。是证果。证果必由修因。彼佛之因。藏经中所载不一。今略举其八。一大本云。定光佛前。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闻法出家。即法藏比丘。对佛发四十八愿。愿行圆满。得成为佛。今阿弥陀。即法藏比丘所成之佛也。○二法华经云。大通智胜如来时。有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勤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受持。妙法华经。后悉成佛。今阿弥陀。即第九王子所成之佛也。○三悲华经云。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时王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严。佛与授记。过恒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今阿弥陀。即无诤念转轮王所成之佛也。○四大乘四等总持经云。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十四亿部。随众生愿乐。广为说法。今阿弥陀。即净命比丘所成之佛也。○五贤劫经云。云雷吼如来时。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供养彼佛。发菩提心。上求下化。今阿弥陀。即净福报众音所成之佛也。○六贤劫经又云。金龙决光佛时。有法师名无限宝音行。力弘经法。今阿弥陀。即彼法师所成之佛也。○七观佛三昧第九经云。空王佛时。有四比丘。烦恼覆心。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今阿弥陀。即彼第三比丘所成之佛也。○八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云。师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今阿弥陀。即彼国王所成之佛也。阿弥陀因地修行多劫。因应无量。不能枚举。
《解》然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
(讲)此约事论三身。佛有三身。法身是本有。报应属修成。法身无相。故无成与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者。依始觉智修因。以智断惑。见思粗惑先断。从真出假。修二利行。断尘沙惑。修中道观。断无明惑。此别教意。若一断一切断。此圆教意。惑净智圆始本合一。得根本智。成自受用报身。依根本智。起后得智。成他受用报身。故可名成。亦得论劫。
应身为物示生名成者。应身。乃应众生机而示现。众生机缘未熟。佛不出世。物字指众生言。若众生机缘成熟。佛即示现八相成道。故可名成。亦得论劫。
《解》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与)不成。不应论劫。
报身别无新得者。报身虽属修成。以智断惑。惑净智圆。法身显现。譬如磨镜。垢尽明生。别无新得。但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非从外得也。 应身如月印川者。应身。随机应现。如一月在天。影印百川。古云。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月还是一月摄。应身不出法身。并上报身。由法垂报。既法身无成不成。不应论劫。则报应亦然。 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梵语劫波。此云时分。有小中大三种。人寿从十岁。过一百年增一岁。如是递增。增到八万四千岁。以后过一百年减一岁。如是递减。减至十岁。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合有八十小劫。此约世界成坏为一劫。弥陀成佛至今。已经十劫。当依唐译。是十大劫也。种种教化成就。故声闻弟子。诸菩萨众。无量无边。一生补处菩萨。其数甚多。 《解》[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 (讲)十方诸佛成道。各各皆有本迹。本者。最初成等正觉为本。迹者。令生应化事迹为迹。如法华经。如来寿量品。释迦自谓。尘点劫前。早已成佛。此本也。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此迹也。弥勒是补处菩萨。尚不能测。一佛如是。佛佛皆然。故曰本地并不可测。今弥陀。且约极乐示现成佛之迹而言。非约本地而论。即上文所谓。一成一切成。亦即是三身。非成非不成而论成。此非偏论也。 《解》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 (讲)此明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经云。佛世甚难值。今既弥陀住世。寿命无量。故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面奉慈容。亲闻妙法。同佛寿命。依佛修证。一生可以成办道果。如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弥陀十劫中。教化之所成就也。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我等曷不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觐无量寿如来也。初主竟。 己二伴 《经》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解》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故名罗汉。如别教七住。断见思之类。非实声闻也。 (讲)此明非实声闻。经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名同小乘。皆是回心大阿罗汉。非是实行声闻。因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佛土。定性者。即小乘实行声闻。志意下劣。得少为足。但证人空。未得法空。遂沉空滞寂。保果不前者。中乘辟支。亦复如是。故名定性二乘。极乐纯大乘机故。他方小机。皆不得生。 若生前先习小乘之行。临终之时。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求生极乐。常随佛学。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此即回小向大。得生彼国。生彼国已。佛顺机而为说法。令先断见思烦恼。故名罗汉。非定性之类。乃回心大阿罗汉。如别教七住。亦但断见思之类。非实行声闻也。 《解》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所摄机矣。 (讲)此明实是菩萨。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者。佛对彼二教。不说他方事。故不得闻也。今闻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由此信愿往生。定非藏通二教之机。故断定总属别圆二教所摄菩萨机矣。 正文云。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者。谓彼国不独声闻之众无量无边。而诸菩萨。亦非算数之所能知。菩萨之数难知。菩萨之功德亦复无尽。大本佛赞彼国菩萨功德。为二十三喻。一智慧深广。犹如大海。二三昧不动。如须弥山。三慧光明净。超踰日光。四净法满足。犹如雪山。五平等如地。好恶普载。六清净如水。洗诸尘垢。七犹如火王。烧烦恼薪。八如风行世。普遍无碍。九犹如虚空。一切无著。十净如莲华。无有染污。十一犹如大乘。广能运载。十二如震法雷。警觉未觉。十三如雨甘露。滋润众生。十四如金刚山。魔外不动。十五如梵天王。诸善最上。十六如大树王。普覆一切。十七如优昙华。希有难遇。十八如金翅鸟。威伏外道。十九如众游禽。无所藏积。二十犹如牛王。无能胜故。二十一如大象王。善调伏故。二十二如师子王。无所畏故。二十三旷若虚空。大慈等故。末复结云。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二伴竟。合上初别释竟。 戊二结示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讲)此处正文。与前全同。其义与前不一。前乃成就依报庄严。此乃成就正报庄严。化主以光寿无量为庄严。化伴。声闻皆是回心大阿罗汉。菩萨具诸功德。其数无量无边。非是算数所知为庄严。佛及声闻菩萨。若主若伴。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 愿所成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光明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诸天人民。以及蜎蠕。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此光明随愿所成也。○又。法藏第十三愿云。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此寿命亦随愿所成也。○又。大本云。假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千数量。皆同目犍连神通。欲共计算彼佛初会声闻。尽其神通。百分中不能知一。○又云。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今来成佛。得随所愿。 行所成者。大本云。尔时。法藏教化众生。修行六度。广行教化无量众生。发菩提心。行今成就。有斯庄严。皆以愿行之因。为能庄严。光寿无量。化伴无数之果。为所庄严。故曰。并是弥陀愿行所成。 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者。果者。对因而言。因中由法藏愿行无碍之因。成就弥陀无碍之果。果上种智。一现一切皆现。现成化主光寿无量之庄严。化伴算数难知之庄严。○复由众生心性无碍之因。成就罗汉菩萨无碍之果。果上唯识。一变一切皆变。变起自他影像。互相成就。 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者。自是他心中之自。则自即非自。他是自心中之他。则他亦非他。○自他不二者。即生佛不二也。声闻菩萨。… 《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