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P21

  ..續本文上一頁阿彌陀[佛]名號。何由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講)此結歸心性。勸人深思。導師證一念無量光壽之心性。故名阿彌陀。故曰離心無名號。離名號何由徹證無量光壽之心。是以叮囑。應當起智觀察而知。即心即佛。願深思之。未可草草過去。初征釋名號竟。

  丁二別釋主伴分二 戊初別釋 二結示 初又二 己初主 二伴 今初

  《經》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于今十劫。

  《解》此明極樂世界教主成就也。

  (講)此別釋教主。極樂世界。以彌陀爲教主。故曰主成就。即六成就之一。阿彌陀佛成佛。是證果。證果必由修因。彼佛之因。藏經中所載不一。今略舉其八。一大本雲。定光佛前。五十叁佛。名世自在王佛時。有國王聞法出家。即法藏比丘。對佛發四十八願。願行圓滿。得成爲佛。今阿彌陀。即法藏比丘所成之佛也。○二法華經雲。大通智勝如來時。有十六王子出家。淨修梵行。勤求無上菩提。佛滅度後。常樂受持。妙法華經。後悉成佛。今阿彌陀。即第九王子所成之佛也。○叁悲華經雲。無量劫前。有轉輪王名無诤念。供養寶藏如來。時王發願。願成佛時。國中種種清淨莊嚴。佛與授記。過恒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國名安樂。今阿彌陀。即無诤念轉輪王所成之佛也。○四大乘四等總持經雲。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時。有淨命比丘。總持諸經。十四億部。隨衆生願樂。廣爲說法。今阿彌陀。即淨命比丘所成之佛也。○五賢劫經雲。雲雷吼如來時。有王子名淨福報衆音。供養彼佛。發菩提心。上求下化。今阿彌陀。即淨福報衆音所成之佛也。○六賢劫經又雲。金龍決光佛時。有法師名無限寶音行。力弘經法。今阿彌陀。即彼法師所成之佛也。○七觀佛叁昧第九經雲。空王佛時。有四比丘。煩惱覆心。空中教令觀佛。遂得念佛叁昧。今阿彌陀。即彼第叁比丘所成之佛也。○八如幻叁摩地。無量印法門經雲。師子遊戲金光如來時。有國王名勝威尊重。供養彼佛。修禅定行。今阿彌陀。即彼國王所成之佛也。阿彌陀因地修行多劫。因應無量。不能枚舉。

  《解》然法身無成[無]不成。不應論劫。報身因圓果滿名成。應身爲物示生名成。皆可論劫。

  (講)此約事論叁身。佛有叁身。法身是本有。報應屬修成。法身無相。故無成與不成。不應論劫。報身因圓果滿名成者。依始覺智修因。以智斷惑。見思粗惑先斷。從真出假。修二利行。斷塵沙惑。修中道觀。斷無明惑。此別教意。若一斷一切斷。此圓教意。惑淨智圓始本合一。得根本智。成自受用報身。依根本智。起後得智。成他受用報身。故可名成。亦得論劫。

  應身爲物示生名成者。應身。乃應衆生機而示現。衆生機緣未熟。佛不出世。物字指衆生言。若衆生機緣成熟。佛即示現八相成道。故可名成。亦得論劫。

  《解》又。法身因修德顯。亦可論成論劫。報身別無新得。應身如月印川。亦無成(與)不成。不應論劫。

  (講)此約理論叁身。與上文互顯。文法妙極。法身因修德顯者。法身。是叁德中第一德。雖然本具。必因修德方顯。修德是叁德中。第二般若德。第叁解脫德。法身雖然人人本有。若不假般若智德。解脫斷德。法身之性德。終不能顯。如金礦雖具真金。若無人知。不開采煆煉。金終不顯。必由了緣二因之功。正因方顯。故亦可論成論劫。

  報身別無新得者。報身雖屬修成。以智斷惑。惑淨智圓。法身顯現。譬如磨鏡。垢盡明生。別無新得。但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勝淨明心。本周法界。非從外得也。

  應身如月印川者。應身。隨機應現。如一月在天。影印百川。古雲。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月還是一月攝。應身不出法身。並上報身。由法垂報。既法身無成不成。不應論劫。則報應亦然。

  彌陀成佛以來。于今十劫。梵語劫波。此雲時分。有小中大叁種。人壽從十歲。過一百年增一歲。如是遞增。增到八萬四千歲。以後過一百年減一歲。如是遞減。減至十歲。一增一減。爲一小劫。二十小劫。爲一中劫。成住壞空四中劫。爲一大劫。合有八十小劫。此約世界成壞爲一劫。彌陀成佛至今。已經十劫。當依唐譯。是十大劫也。種種教化成就。故聲聞弟子。諸菩薩衆。無量無邊。一生補處菩薩。其數甚多。

  《解》[但]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並不可測。且約極樂示成之迹而言。即是叁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論成也。

  (講)十方諸佛成道。各各皆有本迹。本者。最初成等正覺爲本。迹者。令生應化事迹爲迹。如法華經。如來壽量品。釋迦自謂。塵點劫前。早已成佛。此本也。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于道場。此迹也。彌勒是補處菩薩。尚不能測。一佛如是。佛佛皆然。故曰本地並不可測。今彌陀。且約極樂示現成佛之迹而言。非約本地而論。即上文所謂。一成一切成。亦即是叁身。非成非不成而論成。此非偏論也。

  《解》又。佛壽無量。今僅十劫。則現在說法。時正未央。普勸叁世衆生。速求往生。同佛壽命。一生成辦也。又。下文無數聲聞菩薩。及與補處。皆十劫所成就。正顯十方叁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

  (講)此明佛壽無量。今僅十劫。則現在說法。時正未央。經雲。佛世甚難值。今既彌陀住世。壽命無量。故普勸叁世衆生。速求往生。面奉慈容。親聞妙法。同佛壽命。依佛修證。一生可以成辦道果。如下文無數聲聞菩薩。及與補處。皆彌陀十劫中。教化之所成就也。正顯十方叁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我等曷不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親觐無量壽如來也。初主竟。

  己二伴

  《經》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

  《解》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習小行。臨終回向菩提。發大誓願者。生彼國已。佛順機說法。令斷見思。故名羅漢。如別教七住。斷見思之類。非實聲聞也。

  (講)此明非實聲聞。經雲。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名同小乘。皆是回心大阿羅漢。非是實行聲聞。因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佛土。定性者。即小乘實行聲聞。志意下劣。得少爲足。但證人空。未得法空。遂沈空滯寂。保果不前者。中乘辟支。亦複如是。故名定性二乘。極樂純大乘機故。他方小機。皆不得生。

  若生前先習小乘之行。臨終之時。回向無上菩提。發大誓願。求生極樂。常隨佛學。上求佛道。下度衆生。此即回小向大。得生彼國。生彼國已。佛順機而爲說法。令先斷見思煩惱。故名羅漢。非定性之類。乃回心大阿羅漢。如別教七住。亦但斷見思之類。非實行聲聞也。

  《解》蓋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今聞彌陀名號。信願往生。總屬別圓二教所攝機矣。

  (講)此明實是菩薩。蓋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者。佛對彼二教。不說他方事。故不得聞也。今聞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由此信願往生。定非藏通二教之機。故斷定總屬別圓二教所攝菩薩機矣。

  正文雲。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者。謂彼國不獨聲聞之衆無量無邊。而諸菩薩。亦非算數之所能知。菩薩之數難知。菩薩之功德亦複無盡。大本佛贊彼國菩薩功德。爲二十叁喻。一智慧深廣。猶如大海。二叁昧不動。如須彌山。叁慧光明淨。超踰日光。四淨法滿足。猶如雪山。五平等如地。好惡普載。六清淨如水。洗諸塵垢。七猶如火王。燒煩惱薪。八如風行世。普遍無礙。九猶如虛空。一切無著。十淨如蓮華。無有染汙。十一猶如大乘。廣能運載。十二如震法雷。警覺未覺。十叁如雨甘露。滋潤衆生。十四如金剛山。魔外不動。十五如梵天王。諸善最上。十六如大樹王。普覆一切。十七如優昙華。希有難遇。十八如金翅鳥。威伏外道。十九如衆遊禽。無所藏積。二十猶如牛王。無能勝故。二十一如大象王。善調伏故。二十二如師子王。無所畏故。二十叁曠若虛空。大慈等故。末複結雲。我但爲汝略言之耳。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二伴竟。合上初別釋竟。

  戊二結示

  《經》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解》佛及聲聞菩薩。並是彌陀因中。願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則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雲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講)此處正文。與前全同。其義與前不一。前乃成就依報莊嚴。此乃成就正報莊嚴。化主以光壽無量爲莊嚴。化伴。聲聞皆是回心大阿羅漢。菩薩具諸功德。其數無量無邊。非是算數所知爲莊嚴。佛及聲聞菩薩。若主若伴。並是彌陀因中。願行所成。

  願所成者。大本法藏願雲。我作佛時。光明照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民。以及蜎蠕。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來生我國。此光明隨願所成也。○又。法藏第十叁願雲。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此壽命亦隨願所成也。○又。大本雲。假使比丘。滿億那由他百千數量。皆同目犍連神通。欲共計算彼佛初會聲聞。盡其神通。百分中不能知一。○又雲。我作佛時。刹中菩薩。神通。智慧。辯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今來成佛。得隨所願。

  行所成者。大本雲。爾時。法藏教化衆生。修行六度。廣行教化無量衆生。發菩提心。行今成就。有斯莊嚴。皆以願行之因。爲能莊嚴。光壽無量。化伴無數之果。爲所莊嚴。故曰。並是彌陀願行所成。

  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者。果者。對因而言。因中由法藏願行無礙之因。成就彌陀無礙之果。果上種智。一現一切皆現。現成化主光壽無量之莊嚴。化伴算數難知之莊嚴。○複由衆生心性無礙之因。成就羅漢菩薩無礙之果。果上唯識。一變一切皆變。變起自他影像。互相成就。

  是則佛菩薩聲聞。各各非自非他者。自是他心中之自。則自即非自。他是自心中之他。則他亦非他。○自他不二者。即生佛不二也。聲聞菩薩。…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若心經講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