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仁王护国经讲义▪P11

  ..续本文上一页具足。前十三,是菩萨因行。后一忍,是诸佛果觉。皆不离众生本业。以上答自利行相,兼利他。

  白佛言:“云何菩萨本业清净,化众生?”

  下答第二利他行相,兼自利。因隔前问太远,月光重白佛言:“云何菩萨本业清净,化众生?”菩萨以十地,具修十度,于生死涅槃,二无所著,故曰本业清净。以此教化众生;不同凡夫执相著有,自既有缚,岂能化众生?亦不同小乘滞寂沉空,无大悲心,岂能化众生?

  佛言:“从一地,乃至后一地,自所行处,及佛行处,一切知见故。

  此答菩萨本业清净。从第一欢喜地,至后第十法云地,自所行处,是因地。及佛行处,是果地。一切皆以佛之知见故。佛知见者,真知无知,无所不知,真见无见,无所不见。

  “本业者,若菩萨住百佛国中,作阎浮四大天王。修百法门,二谛平等心,化一切众生。

  此下广答本业,约十地,分十种差别。一、明欢喜地菩萨,住百佛国中,指所化土。作南阎浮提一方之四天王,即南方增长天王也,明增上生。诸经明位不同,恐繁不引。修百法门者:十善各明十善,为百法门,真俗二谛,圆融无碍,为平等心。以此化度一切众生。

  “若菩萨住千佛国中,作忉利天王。修千法门,十善道,化一切众生。

  二、明离达地菩萨,即离垢地;离破戒垢,通达三观,故名离达。住千佛国,是所化土。作忉利天王,明增上生。梵语忉利天,此云三十三天,在须弥顶。东西南北各八天,天主居中,即帝释尊天是也。修千法门,明所解法门。

  十善道化一切众生者:世间人王,如能以十善治世,则民心善,而国运兴矣。十善者:一、不杀:慈仁爱物,不忍杀害,那有战争杀人之事。二、不盗:他人财物,不与不敢,那有劫盗抢夺之事。三、不邪淫:崇尚礼节,不犯外色,那有奸淫狎亵之事。四、不妄语:不敢虚妄发言。五、不绮语:不敢花言巧语。六、不恶口:不敢恶骂伤人。七、不两舌:不敢搬弄是非。修此四善,那有诈欺哄骗之事。八、不贪:知足常乐,那有不义取财之事。九、不嗔:退让容忍,那有结冤忿怒之事。十、不痴:事理明白,那有黑幕暗昧之事。国家果以十善化民,则举国淳善,自可七难全消,灾厄不起,民安而国泰矣。

  “若菩萨住十万佛国中,作焰天王。修十万法门,四禅定化一切众生。

  三、明发光地菩萨,住十万佛国,化境为广。作焰天王,即夜摩天王,明增上生。夜摩此云时分,是空居天,以彩云为地,日月光明,上照不及。天人身有光明,以莲华开合,而分昼夜之时分。修十万法门,明所解法门。四禅定,即离生喜乐定,定生喜乐定,离喜妙乐定,舍念清净定;以此四禅教化众生。

  “若菩萨,住百亿佛国中,作兜率天王。修百亿法门,行道品化一切众生。

  四、明焰慧地菩萨,住百亿佛国中,指所化土。作兜率天王,明增上生。梵语兜率,此云知足。修百亿法门,明所解法门。行道品,即三十七道品,教化一切众生。

  “若菩萨,住千亿佛国中,作化乐天王。修千亿法门,二谛四谛八谛化一切众生。

  五、明难胜地菩萨,二句指所化土。作化乐天王,明增上生。王者自化五欲之境,而自受乐。八谛,有云:有作四谛,无作四谛。又云:无常苦空无我为四,常乐我净为四,合为八谛。余可知。

  “若菩萨,住十万亿佛国中,作他化天王。修十万亿法门,十二因缘智,化一切众生。

  六、明现前地菩萨,二句指所化土。作他化天王,明增上生。他化者五欲之境,他天所化,为其自在受用。余亦可知。

  “若菩萨,住百万亿佛国中,作初禅王。修百万亿法门,方便智,愿智,化一切众生。

  七、远行地菩萨,二句指所化土。作初禅王,明增上生。修界内有漏禅定。方便智者,权智,善巧方便也。愿智者,大愿平等也。常以二智化众生。

  “若菩萨,住百万微尘数佛国中,作二禅梵王。修百万微尘数法门,双照方便神通智,化一切众生。

  八、明不动地菩萨,二句指所化土。作二禅梵王,明增上生。梵者净也,因生色界,离欲清净故。双照方便神通智者:双照真俗二谛,方便善巧,不相违碍,能发神通之智,以此化众生。

  “若菩萨,住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佛国中,作三禅大梵王。修百万亿阿僧祇微尘数法门,四无碍智,化一切众生。

  九、明善慧地菩萨,二句指所化土。作三禅大梵王,明增上生。以四无碍智,化众生。四无碍智者,即法义辞乐说,四无碍辩也。

  “若菩萨,住不可说不可说佛国中,作第四禅大静天王,三界主。修不可说不可说法门,得理尽三昧,同佛行处,尽三界源,教化一切众生,如佛境界。是故一切菩萨,本业化行净。

  十、明法云地菩萨,先举所化土。作第四禅大静天王,明增上生。即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居色界顶,神用广大,智慧第一,为三千大千世界主。修不可说不可说法门,明所知法门。

  得理尽三昧者:即金刚定。梵语三昧,此云正定。以金刚观智,照穷一心之理,而得金刚正定。同佛行处四句:同在寂灭忍位,尽分段、变易,二种三界生死之源,教化众生,背尘合觉,返本还源,如佛境界。

  是故下二句:总结诸菩萨业,上文月光所问:云何菩萨,本业清净,化众生?佛答五忍功德。至此结云:以是之故,一切菩萨,本业化行净。即诸菩萨本所修业,教化众生,利他之行,清净无染。不著生死,不住涅槃,故称为净。

  “若十方诸如来,亦修是业,登萨婆若果,作三界王,化一切无量众生。”

  此结如来业。一切如来,亦修是清净本业,从因感果,得一切智。应机示现,作三界大法王,教化无量众生。

  尔时,百万亿恒河沙大众,各从座起,散无量不可思议华,烧无量不可思议香,供养释迦牟尼佛,及无量大菩萨。合掌听波斯匿王说般若波罗密。

  此下明大众庆蒙法利,先修供养。华是菩提心华,香是大乘戒香。供佛及僧,以冀闻法领解。听匿王说者:以匿王助转*轮也。又大众修财供养,匿王以法供养。

  今于佛前,以倡叹曰:

  此结集经人序列之词,先大众修供,今匿王偈赞。偈者竭也,以少文竭尽多义,故名为偈,即同诸经中重颂。此中五十九行,前六行总颂上义;次四十五行,别颂十四忍;后八行,结颂五忍功德。

  “世尊导师金刚体,心行寂灭转*轮,

  八辩洪音为众说。时众得道百亿万,

  时六天人出家道,成比丘众菩萨行。

  此三行叹别行三宝。首句:叹佛身业不思议,佛为有情正觉二世间中,九法界众生之所共尊,故曰世尊。导师者:能引导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而登涅槃彼岸之师。证究竟固法身,尽未来际,永劫不坏,犹如金刚,故曰金刚体。

  次句心行寂灭转*轮者:叹佛意业不思议。佛之心行处灭,而归寂灭真心,鉴机施教,转妙*轮。法而曰轮者,有推碾众生粗细烦恼之功,有运载众生出离生死之力,故喻如轮。

  三句八辩洪音为众说者:叹佛口业不思议。八辩者,依“梵摩喻经”,一最好、二易了、三调和、四柔软、五不误、六不妄、七尊慧、八深远,此之八音,见足四辩,故云八辩。洪者大也,其音能遍十方法界,以为众生随机宣说一切妙法。此虽赞佛宝,含法宝在内。

  时众得道百万亿三句:赞叹僧宝不思议。天无出家法,此约心中闻法,依解修行,能出烦恼之家,而成比丘清净之众,广修菩萨两利之行。

  “五忍功德妙法门,十四正士能谛了。

  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源。

  此二行叹五忍功德。五忍微妙法门,凡情莫测。唯十四位中圣人,方能谛实了明。正士即圣人也。三贤伏忍,只作三位,十地称十圣,全在忍中行,虽至法云地,同登寂灭忍,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未证一心本源,如同十四夜月。故云唯佛一人,能尽一心本源也。

  “佛众法海三宝藏,无量功德摄在中。

  此一行叹一体三宝。佛即自性佛宝,法即自性法宝,众即自性僧宝。自性广大,取喻如海。性中含藏恒沙称性功德,故曰藏、曰摄。海中含藏众宝,亦复如是。

  “十善菩萨发大心,长别三界苦轮海。

  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

  此下四十五行,别颂十四忍。初二行颂伏忍前方便。从习种下七行,颂伏忍三品功德。从善觉下十行,颂信忍三品功德。从焰慧下八行,颂顺忍三品功德。从远达下十行,颂无生忍三品功德。从灌顶下八行,颂寂灭忍上下品功德。十善菩萨:指十信位。大心: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菩提心。信位菩萨,由真如内熏之因,教法外熏之缘,因缘具足,能发大心,求出三界。虽未能即了生死,渐次自断无明,定出三界,故言长别三界苦轮。三界六道,备婴众苦,故喻如海。

  后二句:乃内秘菩萨行,外现人王身。中下品善粟散王者:以其散步各洲,如粟之多,故以名焉。上品为铁轮王:能王南洲一洲。其铁轮宝,广一俱卢舍,王乘此宝,一日得周行南洲,故能统治各国。

  “缨络经”云:住前名信根菩萨,亦名假名菩萨,亦名名字菩萨。若一劫二劫三劫,修十信,上品善铁轮王,中品善粟散王,下品善人中王,具足一切烦恼。此经中下品善,皆粟散王,所以异也。

  “习种铜轮二天下,银轮三天性种性,

  道种坚德转轮王,七宝金光四天下。

  伏忍圣胎三十人,十信十止十坚心。

  此颂伏忍,共有七行,前三行颂下中上三品,为三种轮王,与十圣为胎。十住为习种性,作铜轮王,在东南二洲称王。其铜轮宝,广二俱卢舍,一日能周行二洲,故各国归服。十行为性种性,作银轮王,在东西南三洲称王。其银轮宝,广三俱卢舍,一日能周行三洲,故各国皆归统治。十回向为道种性,作金轮王,在一四天下称王。具足七宝:一、金轮宝:广四俱卢舍,名胜自在。王若出世,海水减浅,海边现出轮王道路。王乘此宝,一日可以周游四大部洲。又云此宝乘之,可以远行虚空。二、象宝:名青山,其力勇健,善能作战。三、马宝:名勇疾风,所往诸处,其疾如风,一日亦能…

《仁王护国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