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仁王护国经讲义▪P12

  ..续本文上一页遍行四洲。四、神珠宝,即如意宝。凡有所求,能雨众宝。五、主藏臣宝:名大财,随王游行,王需财宝,向取之时,只要有土,掘之便得。六、女宝:名净妙德。不由胞胎,清净化生。七、主兵臣宝:亦名将军宝,名离垢眼。善识兵法,名闻四洲。王身金色,亦有三十二相。

  慈恩云:金轮望风顺化,银轮遣使方降,铜轮震威乃服,铁轮奋戈始定,皆无杀害耳。

  伏忍圣胎三十人者:十地为十圣,伏忍三十位,能与十圣为胎。十信即十住,信心满足,修从假入空观。十止即十行,广行佛事,修从空入假观。十坚心即十回向,修中道正观,求登十地。

  “三世诸佛于中行,无不由此伏忍生,

  一切菩萨行本源,是故发心信心难。

  若得信心必不退,进入无生初地道。

  教化众生觉中行,是名菩萨初发心。

  此颂伏忍功能,为诸佛圣贤之根本。当知诸佛万德之果,不离伏忍三贤之因,故云于中行。因心为圣胎,方能生果觉,故云无不由此伏忍生。即一切菩萨,所修六度万行,亦以此为本源。此忍为入道之初门,成佛之基础也。

  是故发心信心难者:发心指初发心住,欲登初住,必由十信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能入住。伏忍前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或进或退,名为毛道众生,随风而转,心未决定。以是之故,初发心固难,而信心不退更难。若得信心圆满,名决定聚众生,必定不更退堕凡小地也。

  证入无生初地道者:谓信心满足,入伏忍位,得位不退。渐次增进,至信忍位,证入无生法忍,登初地圣人之道也。

  问:“本业璎珞经”说:十住中第六住正观现前,值诸佛、菩萨、善知识所护,则出七住常不退转,七住以前名为退分。如舍利弗欲入七住,值恶因缘,退落凡夫等;今此经中,不言退者何也?答:如来说教,随机差别。彼经云:七住以前名为退分,乃属藏教义;今经信满入住必不退,乃圆教义也。上颂自利行。

  教化众生觉中行者:此颂利他之行。菩萨观他如自,常行教化。众生依本觉理中起始觉智,修自觉觉他之行,故云是名菩萨初发心。按“起信论”初发心住菩萨,发三种心:一、直心,谓正念真如本觉之理。二、深心,谓乐修一切诸善之行。三、大悲心,谓救拔众生生死之苦。教化众觉中行,全同起信三心。自觉觉他,大乘妙行,属初发心住,故曰是名菩萨初发心。颂伏忍竟。

  “善觉菩萨四天王,双照二谛平等道,

  权化众生游百国,始登一乘无相道。

  入理般若名为住,住生德行名为地。

  初住一心足德行,于第一义而不动。

  此颂信忍,共有十行。此四行颂初地信忍下品。前三句:明统化功能,以初地破无明,见法身,善觉中道理性,菩萨游三摩地,示作四天王。双照二谛平等道者:以中道观智双照真俗二谛,达真化俗,智悲并运,圆融无碍,是为平等道。大权示现,教化众生。百国者,举化土也。

  始登一乘无相道下五句:明入地功能。一乘即最上一佛乘,实相无相,中道妙理,初地初证此理,名为始登。善觉中道,生大欢喜,又名欢喜地。

  入理般若名为住,住生德行名为地者:以般若妙智,契入实相妙理,即名为住。此则住无所住,以无所住而生其心,故生出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故名为地,以地有能生义故。

  初住一心具德行,于第一义而不动者:初住证入中道一心,三德秘藏,具足恒河性德,无边妙行。虽然游戏神通,净佛国土,安住于第一义谛,不为空有所动故。

  “离达开士初利王,现形六道千国土。

  无缘无相第三谛,无无无生无二照。

  此二行,颂二地信忍中品。离达者:离破戒垢,通达三观,众戒清净,永离过失,又名离垢地。开士:即菩萨之别称,开觉众生之士也。权作忉利王,功能渐胜,化境渐宽,能现形六道千国土也。

  无缘者:无能缘智。无相者:无所缘境。境智俱泯,真俗互融,双舍二边,全归中道。第三谛:即中道妙谛。

  无无无生无二照者:无无即无无缘,无无相;将二无亦无。真得无生。故无能照之智,所照之境,境智俱泯,故曰无二照。

  “明慧空照焰天王,应形万国导群生。

  忍心无二三谛中,出有入无变化生。

  此二行,颂三地信忍上品。三地亦名发光地。明慧者:即发明智慧之光也。照了人法二空,曰空照。权作焰天王,即夜摩天王。应形万国,化导群生,较前地,竟达十倍。

  忍心无二三谛中二句:明忍功能。无二者:无真无俗,不滞空有,全归中道第三谛中。涉俗利生,曰出有。一一离相,曰入无。神通改易,曰变化生。又即有即空,曰出有入无。即空即有,曰变化生也。

  “善觉离明三道人,能灭三界色烦恼。

  还观三界身口色,法性第一无遗照。

  此二行,总颂上信忍三地。善觉,是初地;离,即离达,是二地;明,即明慧,是三地;故云三道人。第二句:即色是空,故能断三界变化色烦恼也。第三句:即空是色,故还观三界,变化身口色也。末句法性者:诸法实性,观一一色法,无非法性。既皆法性,全归中道第一义谛,故得真俗双照无遗。不著色法,无遗真。不坏色法,无遗俗。颂信忍竟。

  “焰慧妙光大精进,兜率天王游亿国。

  实智缘寂方便道,达无生照空有了。

  此颂顺忍有八行。此二行颂四地,顺忍下品。焰慧者:智慧炽盛,犹如火焰。妙光者:慧光遍照,空有不羁,故得称妙。大精进者:四地于三观精进增上故。第二句:权依兜率天王,游化亿国。比前地化土,又竟达十倍。

  实智者:理智也。缘寂:即缘空寂之理。方便道者:事智也。即缘俗谛之事。达无生照空有了者:一一了达无生,故能双照空有。了知即空即有,即有即空,真俗圆融无碍也。

  “胜慧三谛自达明,化乐天王百亿国。

  空空谛观无二相,变化六道入无间。

  此二行,颂五地顺忍中品。五地亦名难胜地,以殊胜智慧,观照三谛,自得通达明了。权作化乐天王,教化百亿国土。

  空空谛观无二相者:上空字生死空,下空字涅槃亦空。如古德云:涅槃生死等空华。以此正智谛观,无有生死涅槃二相可得,故能垂形六道,一一变现,乃至无间地狱,亦复入之。即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也。

  “法现开士自在王,无二无照达理空,

  三谛现前大智光,照千亿土教一切。

  此二行,颂六地顺忍上品。法现:即现前地,开士解见在前。自在王者:权作自在天王。无二无照者:无真俗二谛之境,无空假二观之照,达中道一心之理,第一义空。

  三谛现前大智光二句:悟即真即俗,即俗即真,真俗圆融,无非中道。则三谛现前,大智慧光明,遍照千亿佛土,教化一切众生。

  “焰胜法现无相定,能洗三界迷心惑,

  空慧寂然无缘观,还观心空无量报。

  此二行,总颂上顺忍三地。焰:即焰慧,是四地。胜:即胜慧,是五地。法现:即六地。此三地菩萨,得中道观,不起有无二相,故曰无相定。以此正观之慧水,洗涤三界迷心之惑垢。惑即无明也。

  空慧寂然无缘观者:空慧,即真空智慧。寂然乃境智双泯,无所缘之境,与能观之智,故曰无缘观。还观心空无量报者:此乃方便智,还观心空,能断三障。四地断微细身边二见障,五地断二乘乐涅槃障,六地断三界集囚集业障。昔日迷心,即成三障。今还观心空,三障蠲除,而成无量功德果报也。颂顺忍竟。

  “远达无生初禅王,常万亿土教众生。

  未度报身一生在,进入等观法流地。

  始入无缘金刚忍,三界报形永不受。

  观第三义无二照,二十一生空寂行。

  三界爱习顺道定,远达正士独谛了。

  此颂无生忍,共十行。此五行,颂七地无生忍下品。首句远达,即远行地,达者到也。大品名深入无生,无生者,此地菩萨,修无相观。以此观智,证无生忍。权作初禅王。方便善巧,常在万亿国土,教化众生。

  未度报身一生在者:报身,即分段果报身。尽此一生,即离分段生,而入变易生。故“智度论”云:七地菩萨,未舍肉身。又一解,二十一生中,未度末后一生。

  进入等观法流地者:以七地犹有功用,进入八地,真俗等观,无有二相。亦可作色心等观,无差别相,无功用道,中中流入萨婆若海法性真流,故名法流地。到此始入无缘金刚忍,无缘者,无能缘,及与所缘也。心色不二,缘观俱寂,坚固莫坏,犹如金刚。离三界习,故言三界报形永不受。此二句,预说八地功德,以其必能致也。

  观第三义无二照者:恒观中道第一义谛。中道本属第一义,以真俗中次第居三,故名第三义。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无不中,故无二照。二十一生空寂行者:从初地至七地,每地各有三生,合为二十一生。生生皆观诸法空寂,以为进趋佛地之行。

  三界爱习顺道定者:爱谓痴爱,即无明。习是习气。此地菩萨,烦恼粗重,早已断尽,惟无明习气未断。由爱佛智,故习未断。不名有烦恼,但名顺道定。远达正士独谛了者:正士亦菩萨之别称,惟此菩萨,独能谛实了知,勤修无生观行,进断此习。

  “等观菩萨二禅王,变生法身无量光。

  入百恒土化一切,圆照三世恒劫事。

  反照乐虚无尽源,于第三谛常寂然。

  此三行,颂八地无生忍中品。等观,即八地真俗等观;无功用道,遍修万行,入大法流,故名等观。又名不动,于色而得自在,不为色所动故。权作二禅王,已离七地分段生,三界报形永远不受,变彼分段报形,而得变易生之法身,故曰变生法身。证法性理以成身故。具足无量光明,故称无量光。

  三句:明利他行。而能遍入百恒河沙国土,大作佛事,教化众生。四句:明利他智。其智圆照三世,恒河沙劫之事。五句:八地真得无生,恒受法乐。反照此乐,亦非真实,故曰反照乐虚。无尽源者,今欲尽于无尽之源,而得寂灭之乐,虽然未至寂灭,于第三谛,常得寂然不动。第三谛,对真俗而言,中道则为第三谛。

  “慧光开士三禅王,能于千恒一时见,

  常在无为空寂行,恒沙佛藏一念了。

  此二行,颂九地无生忍上…

《仁王护国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