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仁王护国经讲义▪P13

  ..续本文上一页品。慧光,即九地善慧发光。权作三禅王,能于千恒河沙国土,同时现身,教化众生。上文云,现十阿僧祇百千佛土微尘数身,化土亦然,即是一时现也。此言千恒者,略言耳。能于二字,因得上品无生忍,方能有此利他胜用。于此诸土,一时现身。此即一身不分而普现,群机咸应以无违。譬如一月在天,影现众水也。

  常在无为空寂行者:承接上句,虽然妙用繁兴,常在无为空寂。即动静一如,并行不悖,无功用行也。恒沙佛藏一念了者:即此无功用智,恒沙诸佛法藏,一念心中,悉能了达。颂无生忍竟。

  “灌顶菩萨四禅王,于亿恒土化群生。

  始入金刚一切了,二十九生永已度。

  寂灭忍中下忍观,一转妙觉常湛然。

  等慧灌顶三品土,除前余习无明缘。

  无明习相故烦恼,二谛理穷一切尽。

  此颂寂灭忍有八行,此五行颂寂灭忍下品。灌顶菩萨,即第十法云地菩萨。灌顶者:譬如轮王,太子成就王相,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顶,即名灌顶太子。菩萨亦如是,受佛职时,诸佛以智水,灌菩萨顶,名灌顶菩萨,是名菩萨入智慧职。权作四禅天王,于亿恒河沙国土,教化群生。

  始入金刚一切了者:到此地,始入金刚心。用金刚观智,能破无明坚惑。一切了,乃四十二品无明,已断四十一品,从此进破,一切皆了。二十九生永已度者:从初地至此十地,地各三生,合三十生。今但言二十九生者,以第三十生,即本生之身。前二十九生已过去,故云永已度。

  寂灭忍中下忍观二句:寂灭忍中,分上下二忍,此当下忍观,乃因满之位。若于此无碍道中,一转而入解脱道,破最初一品生相无明,即成妙觉,寂灭现前,湛然不动。故曰一转妙觉常湛然。

  等慧灌顶三品土二句:总颂前三品。等即等观,是八地。慧即慧光,是九地。灌顶是十地。此三品菩萨,共除前色心余习无明之缘,而住果报土。

  无明习相故烦恼二句:谓无明习气之相,是旧烦恼,故者旧也。二谛即真谛俗谛,全真即俗,全俗即真,是谓理穷,乃为中谛。得此三谛,现行习气,一切皆尽。故曰二谛理穷一切尽。

  “圆智无相三界王,三十生尽等大觉,

  大寂无为金刚藏,一切报尽无极悲,

  第一义谛常安隐,穷源尽性妙智存,

  此三行颂寂灭忍上品。圆智者:圆满一切种智;又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无相者:无和合识相,无相续心相。无明尽净,能为三界中王。“法华”亦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

  三十生尽等大觉者:十地共有三十生。第十地受三十生时,不名为尽。至此金刚道后异熟空,三十生悉皆已尽,等十方大觉世尊也。大寂无为金刚藏者:得大涅槃,名大寂,证极无为之理,四魔不能坏,名为金刚藏。

  一切报尽无极悲者:前三十生,皆有因尽果生。今大觉圆满,不复更生,二死永亡,故云一切报尽。尽未来际,救拔苦恼众生,出离苦海,悲心无有穷极,故曰无极悲。

  第一义谛常安隐者:安住第一义谛,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示现生死,无异涅槃。无有挂碍,得大自在,故曰常安隐。

  穷源尽性妙智存者:穷极一心本源,究尽诸法实性。生死涅槃,皆如昨梦。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惟有妙智独存。前来四十五行,别颂五忍已竟。

  “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

  一切众生暂住报,登金刚原居净土。

  此总颂五忍,有八行,此二行颂报土分齐。三贤是住行向,十圣是十地,果报有依有正,此言住者,当指依报。三贤住凡圣同居报土,十圣住实报无障碍报土。唯佛一人,居住常寂光净土。一切众生,皆是生灭无常,故曰暂住报。登金刚原者:金刚,是不坏义。佛以法性身,居法性土,身土圆融,究竟不坏,是真净土。

  “如来三业德无极,我今月光礼三宝。

  此下六行,颂叹如来三业功德。如来三业皆不思议,善能饶益众生,其德无极。下句可知。

  “法王无上人中树,覆盖大众无量光。

  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超九界以独尊,故称无上。如人中之树,可以覆荫众生。身光无量,能破黑暗。又现无量身,放无量光,加被众生。此叹身业。

  “口常说法非无义,心智寂灭无缘照。

  口常说法,以法利生。有时说空,有时说有,或说是常,或说无常。皆随机设教,对症施方,深有所以,非是无义。此叹口业。心智寂灭者,其体本寂。无缘照者,其用无方。无缘,无所不缘故。此叹意业。

  “人中师子为众说,大众欢喜散金华。

  师子为兽中王,师子一吼,百兽脑裂。佛为人中王,为众说法,得大无畏,喻如师子。大众闻法欢喜,散华供养。

  “百亿万土六大动,含生之类受妙报。

  天尊快说十四王,是故我今略叹佛。”

  百亿万极言其多,土即国土。六大动者,大地六变震动也。含生,谓含情抱识之众生。蒙益得果,而受微妙果报。

  天尊快说十四王者:佛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故称天尊。求法之殷,故请快说,即及时施教也。十四王者:习种铜轮王,性种银轮王,道种金轮王,十地六欲四禅王,佛为三界王,共十四王。是故我今略叹佛:有二意:一、自慧浅薄,不能广叹。二、佛德众多,无由尽叹。

  时,诸大众,闻月光王叹十四王无量功德藏,得大法利。即于座中有十恒河沙天王,十恒河沙梵王,十恒河沙鬼神王,乃至三趣,得无生法忍。八部阿须轮王,现转鬼身,天上受道。三生入正位者,或四生五生乃至十生得入正位。证圣人性,得一切无量报。

  此明大众闻法益。时,即月光王说颂已竟之时。大众闻叹十四王无量功德藏,得大法利,以法利能出生死,能获果证,故座中有无数天王、梵王、鬼神王,神即福德之鬼,乃至三趣,均得无生法忍也。无生忍,通教三地以上,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若真得无生法忍,当在圆教八地以上也。

  八路阿须轮王,(即阿修罗王):按“三藏记”四天王下,有四阿修罗王:一、罗侯阿修罗王,二、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三、般利阿修罗王,四、毗楼阇阿修罗王。须弥山下,复有四大阿修罗:一、恐冕,二、富楼摩,三、婆罗阿,四、兜率楼。故云八部阿修罗。

  现转鬼身:现生闻法,即转鬼身,上生天趣,而得受道。入正有二:一、人空正位。二、法空正位。从三生至十生,有延促不等者,乃因善根智慧,深浅不同故也。证圣人性:乃十地圣种性也。得一切无量报者:因位次无量,果报亦应无量。此段乃属结集经家叙益。

  佛告诸得道果实大众:“善男子!是月光王已于过去十千劫中,龙光王佛法中为四住开士,我为八住菩萨。今于我前,大师子吼。

  上文月光叹佛功德,此下如来述赞月光,先发其本迹,告诸在会贤圣。得道果,加一实字,指实行而言,非权行也。以权行,乃菩萨大权示现。自知月光本迹,实行不知,故告之曰:是月光王远本,在过去十千劫中,龙光王佛法中,已发大心,已居四住。我字佛自称,佛居八住。当时同事龙光王,今则乘愿同来,故同年同月同日而生,示为主伴,唱酬般若。今于我前,作师子吼,决定说,其义显了。智者疏云:四住即焰慧开士,八住即等观菩萨。

  “如是如是!如汝所解,得真义说。不可思议,不可度量。唯佛与佛,乃知斯事。

  此印可其说。如是如是!即印可之词。重言者,谓如是而悟,如是而说也。二三句即释重言如是之意,如汝所解,得真实义,如解而说。不可思议,不可度量,非中下之智所知。唯佛与佛,乃能了知此事。

  “善男子!其所说十四般若波罗密,三忍,地地上中下三十忍,一切行藏,一切佛藏,不可思议。

  此下述十四忍功能。其所说其字,指月光王。十四般若波罗密,牒前所说十四忍,名异而义同也。三忍二字,但指伏忍中:一信忍、二止忍、三坚忍。地地上中下者:谓十地中,地地有上中下三品,合为三十忍。一切行藏者:一切菩萨因行功德,含藏其中。一切佛藏者:一切诸佛果觉功德,含藏其中。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名不可思议。

  “何以故?一切诸佛是中生,是中灭,是中化。无生无灭无化。无自无他。第一无二。非化非不化。非无无相。无来去。如虚空故。

  何以故征问之词。问云:何故十四忍不可思量?以一切诸佛,依十四忍修证成佛,曰是中生。不违世谛,有生必灭,曰是中灭。对机施教,说法利生,曰是中化。

  无生无灭无化者:恐著相众生,执有生灭化导,偏于有边;故救云:以诸法本自无生,今亦无灭,如虚空华。生本不曾生,灭亦何所灭,都缘病眼妄见生灭。既无生灭,则化亦无化。无自无他一句:补足无化之意,无有能化之自,及与所化之他。能所双亡,自他不立也。

  第一无二五句:又恐破相众生,闻无生灭、化导、自他,偏于空边;又救云:唯是第一义谛,绝待无二。空有皆属对待,遂双遣二边以救之。非化者:非定有能化所化。非不化者:非不有能化所化。非无无相者:上应有非无有相一句,谓非无有生灭化导自他等相。非无无相者:谓非无无生灭化导自他等相。一切诸佛,化度众生,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法身常不动,故曰无来去。如虚空故:喻上诸义,虚空湛然不动,无有生灭,浑然不分,无有自他,体非群相,故非相。日照则明,云屯则暗,故非无相。圆满周遍,故无来去。

  “一切众生无生灭,无缚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烦恼我人,知见受者,我所者。

  此下明空,文有五段:初明生空。一切苦受下,明法空。从境界下,明境空。从无三宝下,明圣凡空。般若无知下,明智空。

  一切众生: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既皆虚妄,即无生灭。众生为烦恼所缚,求得涅槃解脱。了知烦恼性空,故无缚。涅槃如幻,故无脱。

  非因非果者:众生惑业为因,苦报为果。惑业无自性,故非因。此身本不有,故非果。如梦中人,岂实有耶?此非因非果,不同邪见,拨无因果,乃是论其理性。若拨无因果事实,能坏众生心理落于断见,陷人于罪,当堕地狱,不可不善会也。

  非不因…

《仁王护国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