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品。慧光,即九地善慧發光。權作叁禅王,能于千恒河沙國土,同時現身,教化衆生。上文雲,現十阿僧祇百千佛土微塵數身,化土亦然,即是一時現也。此言千恒者,略言耳。能于二字,因得上品無生忍,方能有此利他勝用。于此諸土,一時現身。此即一身不分而普現,群機鹹應以無違。譬如一月在天,影現衆水也。
常在無爲空寂行者:承接上句,雖然妙用繁興,常在無爲空寂。即動靜一如,並行不悖,無功用行也。恒沙佛藏一念了者:即此無功用智,恒沙諸佛法藏,一念心中,悉能了達。頌無生忍竟。
“灌頂菩薩四禅王,于億恒土化群生。
始入金剛一切了,二十九生永已度。
寂滅忍中下忍觀,一轉妙覺常湛然。
等慧灌頂叁品土,除前余習無明緣。
無明習相故煩惱,二谛理窮一切盡。
此頌寂滅忍有八行,此五行頌寂滅忍下品。灌頂菩薩,即第十法雲地菩薩。灌頂者:譬如輪王,太子成就王相,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頂,即名灌頂太子。菩薩亦如是,受佛職時,諸佛以智水,灌菩薩頂,名灌頂菩薩,是名菩薩入智慧職。權作四禅天王,于億恒河沙國土,教化群生。
始入金剛一切了者:到此地,始入金剛心。用金剛觀智,能破無明堅惑。一切了,乃四十二品無明,已斷四十一品,從此進破,一切皆了。二十九生永已度者:從初地至此十地,地各叁生,合叁十生。今但言二十九生者,以第叁十生,即本生之身。前二十九生已過去,故雲永已度。
寂滅忍中下忍觀二句:寂滅忍中,分上下二忍,此當下忍觀,乃因滿之位。若于此無礙道中,一轉而入解脫道,破最初一品生相無明,即成妙覺,寂滅現前,湛然不動。故曰一轉妙覺常湛然。
等慧灌頂叁品土二句:總頌前叁品。等即等觀,是八地。慧即慧光,是九地。灌頂是十地。此叁品菩薩,共除前色心余習無明之緣,而住果報土。
無明習相故煩惱二句:謂無明習氣之相,是舊煩惱,故者舊也。二谛即真谛俗谛,全真即俗,全俗即真,是謂理窮,乃爲中谛。得此叁谛,現行習氣,一切皆盡。故曰二谛理窮一切盡。
“圓智無相叁界王,叁十生盡等大覺,
大寂無爲金剛藏,一切報盡無極悲,
第一義谛常安隱,窮源盡性妙智存,
此叁行頌寂滅忍上品。圓智者:圓滿一切種智;又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無相者:無和合識相,無相續心相。無明盡淨,能爲叁界中王。“法華”亦雲:今此叁界,皆是我有。
叁十生盡等大覺者:十地共有叁十生。第十地受叁十生時,不名爲盡。至此金剛道後異熟空,叁十生悉皆已盡,等十方大覺世尊也。大寂無爲金剛藏者:得大涅槃,名大寂,證極無爲之理,四魔不能壞,名爲金剛藏。
一切報盡無極悲者:前叁十生,皆有因盡果生。今大覺圓滿,不複更生,二死永亡,故雲一切報盡。盡未來際,救拔苦惱衆生,出離苦海,悲心無有窮極,故曰無極悲。
第一義谛常安隱者:安住第一義谛,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示現生死,無異涅槃。無有挂礙,得大自在,故曰常安隱。
窮源盡性妙智存者:窮極一心本源,究盡諸法實性。生死涅槃,皆如昨夢。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惟有妙智獨存。前來四十五行,別頌五忍已竟。
“叁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
一切衆生暫住報,登金剛原居淨土。
此總頌五忍,有八行,此二行頌報土分齊。叁賢是住行向,十聖是十地,果報有依有正,此言住者,當指依報。叁賢住凡聖同居報土,十聖住實報無障礙報土。唯佛一人,居住常寂光淨土。一切衆生,皆是生滅無常,故曰暫住報。登金剛原者:金剛,是不壞義。佛以法性身,居法性土,身土圓融,究竟不壞,是真淨土。
“如來叁業德無極,我今月光禮叁寶。
此下六行,頌歎如來叁業功德。如來叁業皆不思議,善能饒益衆生,其德無極。下句可知。
“法王無上人中樹,覆蓋大衆無量光。
佛爲法王,于法自在,超九界以獨尊,故稱無上。如人中之樹,可以覆蔭衆生。身光無量,能破黑暗。又現無量身,放無量光,加被衆生。此歎身業。
“口常說法非無義,心智寂滅無緣照。
口常說法,以法利生。有時說空,有時說有,或說是常,或說無常。皆隨機設教,對症施方,深有所以,非是無義。此歎口業。心智寂滅者,其體本寂。無緣照者,其用無方。無緣,無所不緣故。此歎意業。
“人中師子爲衆說,大衆歡喜散金華。
師子爲獸中王,師子一吼,百獸腦裂。佛爲人中王,爲衆說法,得大無畏,喻如師子。大衆聞法歡喜,散華供養。
“百億萬土六大動,含生之類受妙報。
天尊快說十四王,是故我今略歎佛。”
百億萬極言其多,土即國土。六大動者,大地六變震動也。含生,謂含情抱識之衆生。蒙益得果,而受微妙果報。
天尊快說十四王者:佛爲天中之天,聖中之聖,故稱天尊。求法之殷,故請快說,即及時施教也。十四王者:習種銅輪王,性種銀輪王,道種金輪王,十地六欲四禅王,佛爲叁界王,共十四王。是故我今略歎佛:有二意:一、自慧淺薄,不能廣歎。二、佛德衆多,無由盡歎。
時,諸大衆,聞月光王歎十四王無量功德藏,得大法利。即于座中有十恒河沙天王,十恒河沙梵王,十恒河沙鬼神王,乃至叁趣,得無生法忍。八部阿須輪王,現轉鬼身,天上受道。叁生入正位者,或四生五生乃至十生得入正位。證聖人性,得一切無量報。
此明大衆聞法益。時,即月光王說頌已竟之時。大衆聞歎十四王無量功德藏,得大法利,以法利能出生死,能獲果證,故座中有無數天王、梵王、鬼神王,神即福德之鬼,乃至叁趣,均得無生法忍也。無生忍,通教叁地以上,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若真得無生法忍,當在圓教八地以上也。
八路阿須輪王,(即阿修羅王):按“叁藏記”四天王下,有四阿修羅王:一、羅侯阿修羅王,二、毗摩質多阿修羅王,叁、般利阿修羅王,四、毗樓阇阿修羅王。須彌山下,複有四大阿修羅:一、恐冕,二、富樓摩,叁、婆羅阿,四、兜率樓。故雲八部阿修羅。
現轉鬼身:現生聞法,即轉鬼身,上生天趣,而得受道。入正有二:一、人空正位。二、法空正位。從叁生至十生,有延促不等者,乃因善根智慧,深淺不同故也。證聖人性:乃十地聖種性也。得一切無量報者:因位次無量,果報亦應無量。此段乃屬結集經家敘益。
佛告諸得道果實大衆:“善男子!是月光王已于過去十千劫中,龍光王佛法中爲四住開士,我爲八住菩薩。今于我前,大師子吼。
上文月光歎佛功德,此下如來述贊月光,先發其本迹,告諸在會賢聖。得道果,加一實字,指實行而言,非權行也。以權行,乃菩薩大權示現。自知月光本迹,實行不知,故告之曰:是月光王遠本,在過去十千劫中,龍光王佛法中,已發大心,已居四住。我字佛自稱,佛居八住。當時同事龍光王,今則乘願同來,故同年同月同日而生,示爲主伴,唱酬般若。今于我前,作師子吼,決定說,其義顯了。智者疏雲:四住即焰慧開士,八住即等觀菩薩。
“如是如是!如汝所解,得真義說。不可思議,不可度量。唯佛與佛,乃知斯事。
此印可其說。如是如是!即印可之詞。重言者,謂如是而悟,如是而說也。二叁句即釋重言如是之意,如汝所解,得真實義,如解而說。不可思議,不可度量,非中下之智所知。唯佛與佛,乃能了知此事。
“善男子!其所說十四般若波羅密,叁忍,地地上中下叁十忍,一切行藏,一切佛藏,不可思議。
此下述十四忍功能。其所說其字,指月光王。十四般若波羅密,牒前所說十四忍,名異而義同也。叁忍二字,但指伏忍中:一信忍、二止忍、叁堅忍。地地上中下者:謂十地中,地地有上中下叁品,合爲叁十忍。一切行藏者:一切菩薩因行功德,含藏其中。一切佛藏者:一切諸佛果覺功德,含藏其中。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名不可思議。
“何以故?一切諸佛是中生,是中滅,是中化。無生無滅無化。無自無他。第一無二。非化非不化。非無無相。無來去。如虛空故。
何以故征問之詞。問雲:何故十四忍不可思量?以一切諸佛,依十四忍修證成佛,曰是中生。不違世谛,有生必滅,曰是中滅。對機施教,說法利生,曰是中化。
無生無滅無化者:恐著相衆生,執有生滅化導,偏于有邊;故救雲:以諸法本自無生,今亦無滅,如虛空華。生本不曾生,滅亦何所滅,都緣病眼妄見生滅。既無生滅,則化亦無化。無自無他一句:補足無化之意,無有能化之自,及與所化之他。能所雙亡,自他不立也。
第一無二五句:又恐破相衆生,聞無生滅、化導、自他,偏于空邊;又救雲:唯是第一義谛,絕待無二。空有皆屬對待,遂雙遣二邊以救之。非化者:非定有能化所化。非不化者:非不有能化所化。非無無相者:上應有非無有相一句,謂非無有生滅化導自他等相。非無無相者:謂非無無生滅化導自他等相。一切諸佛,化度衆生,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法身常不動,故曰無來去。如虛空故:喻上諸義,虛空湛然不動,無有生滅,渾然不分,無有自他,體非群相,故非相。日照則明,雲屯則暗,故非無相。圓滿周遍,故無來去。
“一切衆生無生滅,無縛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煩惱我人,知見受者,我所者。
此下明空,文有五段:初明生空。一切苦受下,明法空。從境界下,明境空。從無叁寶下,明聖凡空。般若無知下,明智空。
一切衆生: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生滅既皆虛妄,即無生滅。衆生爲煩惱所縛,求得涅槃解脫。了知煩惱性空,故無縛。涅槃如幻,故無脫。
非因非果者:衆生惑業爲因,苦報爲果。惑業無自性,故非因。此身本不有,故非果。如夢中人,豈實有耶?此非因非果,不同邪見,撥無因果,乃是論其理性。若撥無因果事實,能壞衆生心理落于斷見,陷人于罪,當墮地獄,不可不善會也。
非不因…
《仁王護國經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