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知众生三世诸业。三、定智力:知一切诸禅三昧。四、根智力:知众生诸根上下。五、欲智力:知众生乐欲不同。六、界智力:知众生种种界分。七、至处智力:知一切道至处相。八、宿命智力:知百千万世之事。九、天眼智力:见众生生死所趣。十、漏尽智力:知漏尽不受后有。此十力如来所得,八地菩萨,亦能分证十力观故。由是能摩诃罗伽位,此云大得,以无所得心,是为大得。教化一切国土众生。
“千阿僧祇劫,行十力法,心心相应,常入见佛三昧。
此明进行。经千阿僧祇劫,修行十力法。心心相应者:即念念与法相应。一切诸法,体即法界。心佛一如,自他不隔,故得常入见佛三昧。
“复次,慧光神变者,住上上无生忍。灭心心相,法眼见一切法,三眼色空见。以大愿力,常生一切净土。
此明无生忍上品,属第九地。慧光神变者:即善慧光明焕发,具大神变。住上上无生忍者:此位在八地之上,又为无生忍上品,故曰上上。灭心心相者:九地将入寂灭忍,故得心心寂灭,无相为相,于心而得自在也。
法眼见一切法者:明法眼观俗,能缘俗谛一切诸法。三眼色空见者:肉眼见粗色,天眼见细色,慧眼见空理,故曰色空见。地前三贤具三眼,登地方得法眼。以有大愿力故,乘愿利生,常生一切诸佛净土。
“万阿僧祇劫,集无量佛光三昧。而能现百万恒河沙诸佛神力,住婆伽梵位,亦常入佛华三昧。
此明进行入位。经万阿僧祇劫,集无量佛光三昧,明证入佛光定。能现百万恒河沙诸佛神力,利益有情。
住婆伽梵位,此翻为世尊,有云多含不翻。梵语婆伽梵,具有端严、炽盛、自在、名称、吉祥、尊贵六义。此位非真佛世尊,但得入补处位。亦常入佛华三昧,即首楞严大定。
“复次,观佛菩萨,住寂灭忍者。从始发心,至今经百万阿僧祇劫,修百万阿僧祇劫功德故,证一切法解脱,住金刚台。
此明寂灭下忍。观佛:即第十法云地菩萨名。住寂灭忍者:与佛同住一忍,此属寂灭下忍。从始发心:即初发菩提心。至今经百万阿僧祇劫者:谓从习种性,至灌顶忍,显修行时长。修百万阿僧祇劫功德者:显自行化他,起行众多也。
证一切法解脱者:处因位之极,故证一切法解脱。得金刚三昧,故曰住金刚台。
“善男子!从习忍至顶三昧,皆名为伏一切烦恼。而无相信,灭一切烦恼,生解脱智,照第一义谛,不名为见。
此校量显胜,先简因异果。从习忍十住起,至顶三昧,即第十地灌顶菩萨止。皆名为伏一切烦恼者:以最初一品生相无明未破,通名为伏。又云以因对果,心内带惑,非是永无,故言伏也。
而无相信,灭一切烦恼:此指初二三地,信忍位中,修无相观,灭贪嗔痴一切烦恼。生解脱智,亦照第一义谛,皆不名为见。以在十地因位,不见果性,故不名为见。“涅槃”云:十地菩萨,见不了了。
“所谓见者,是萨婆若。是故我从昔以来,常说惟佛所知见觉。
此彰果异因。所谓真见者:惟佛五眼圆明,无所不见,故云是萨婆若。下引古证今。是故二字,承上是惟佛真故见。我从昔以来,常说惟佛果,彻法流之源底,理无不知,事无不见,得究竟觉。
“顶三昧以下,至于习忍,所不知不见不觉
此释因异果。从灌顶三昧以下,即十地以下。至于习忍者,至十住位。虽有知见随分觉,而于一心本源佛性,不知不见不觉。
“唯佛顿解,不名为信。
此释果异因。顿解者:万行斯圆,二智具足,照穷法界之理。故为顿解,不名为信也。
“惭惭伏者,慧虽起灭,以能无生无灭。
此结因异果。惭惭伏者:从习忍而来,惭惭以观慧伏。慧虽起灭者:明因道无常,观慧时起时灭。以能无生无灭者:明能破生灭烦恼。
此心若灭,则累无不灭;无生无灭。入理尽金刚三昧,同真际,等法性,而未能等,无等等。
此结果异因。此心若灭者:此无明住地心若得灭者,则无始生死之累,无有不灭。至此则无生无灭。入理尽金刚三昧者:入一心本源,理无不穷,惑无不尽,证金刚定,同真如实际,等真空法性,而未能有与相等。菩萨位至此为极,故云而未能等。无等等者:即无有何等菩萨,可与相等也。但与佛相望,犹隔一等。
“譬如有人,登大高台,下观一切,无不斯了。
此譬说,如人登大高台者:即譬此地。下观一切无不斯了者:即四方洞览,无不了然明白。
“住理尽三昧,亦复如是。
此法合。本地菩萨,住理尽三昧,观下地菩萨,若修若证,无不了了。亦如登高台下观也。
“常修一切行,满功德藏,入婆伽度位,亦复常住佛慧三昧。
此明进行入位。常修一切自他二利之行,圆满功德之藏,入婆伽度位。此云施德地,能以大法如云,普荫一切。亦复常住佛慧三昧者:即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定慧均等,故名佛慧三昧。
“善男子!如是诸菩萨,皆能一切十方诸如来国土中化众生。正说正义,受持读诵,解达实相。如我今日,等无有异。”
此总结。如是诸菩萨,指前十三法师。各各皆能现身十方诸佛国土,教化众生。
正说正义者:称中道正理,而说实相般若正义。受持读诵,约自行;解释通达,以利他。实相者:无相无所不相,是之谓实相。十三法师所说,如我今日无二无别,故曰等无有异。
佛告波斯匿王:“当我灭度后,法灭尽时。受持“般若波罗密”,大作佛事,一切国土安立,万姓快乐。皆由此“般若波罗密”。
此下大章劝持。以般若功德无尽故,如来不惜苦口婆心,劝令受持。先明付嘱国王,以王者有力,若能护持,则举国无不尊奉,自可福国佑民。佛言:当我灭度之后,正法不得久住世间,必有坏灭之时。诸佛正法住世,或长或短,各随愿力不同。释迦正法住世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法欲灭时者:乃正法有欲坏灭之时也。
法为人天眼目,法灭则众生必苦,故当受持宏护。若能受持般若波罗密,大作佛事,则一切国土,皆能安立,下致灭亡。一切万姓,皆得快乐,不受痛苦。皆由般若殊胜之功能,方克臻此。
问:何为佛事?答:诸佛因中果上,所修所行之事也。大作佛事:即是受持般若波罗密;受持般若波罗密:即是大作佛事。作前十三忍般若,为诸佛因中自他两利之佛事。作第十四忍,为诸佛果上乘愿利生之佛事;非应赴僧诵经拜忏之佛事也。
“是故付嘱诸国王,不付嘱比丘、比丘尼、清信男、清信女。何以故?无王力故,故不付嘱。汝当受持读诵,解其义理。
是故二字,承上是般若有福国佑民功德之故,与国王有极大之关系,决定不可任其坏灭,必定要护持。所以付嘱国王,不付嘱四众弟子。
何以故下,出其不付嘱之所以,因四众弟子,无国王威力之故,是以不付嘱。汝当受持读诵,解其义理者:即付嘱国王之旨。受持读诵以自行,解其义理以化他。若不解义理,非仅无由化他,即自行亦不澈底。
“大王!吾今所化,百亿须弥,百亿日月。一一须弥,有四天下。其南阎浮提,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千小国。
此明如来化土。所化百亿须弥四句,指大千世界,为一化土,总计有百亿小世界。一小世界,有一大海。海中有须弥山,上下大,中腰小,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为忉利天。山腰四万二千由旬之处,有四天王天,日月宫环绕其处。海中须弥四面,有东西南北四大部洲,为一四天下。南洲为阎浮提,是树名,洲中多此树,故以为名。译为胜金洲,此树汁水入地,沙石成金,胜于余金,其洲有无量小洲,大国十六,中国五百,小国十千,此据一南洲而言也。
“其国土中,有七可畏难。一切国王,为是难故,讲读“般若波罗密”,七难即灭,七福即生。万姓安乐,帝王欢喜。
此明法力灭难。其国土中,即百亿阎浮提。诸国土中,有七种可畏难。一切国王,为(去声)欲灭除是难之故,应当讲读“般若波罗密”。讲则化他,读乃自行。果能如是,则七难即可灭除,七福即能生起。万姓难灭福生,自得安乐,帝王自可欢喜。功由受持般若,故得转畏为喜。
“云何七难?日月失度,时节反逆。或赤日出,黑日出。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二三四五重轮现。当变怪时,读说此经。为一难也。
首句征问何为七难,下则列举。一、日月时节难:日月循行,均有常度,失度者:不依常道也。时节反逆:时节循环,亦有定准,如夏暖冬寒等。反逆者:反变悖逆,不顺定例也。
或赤黑日出,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二三四五重现。当灾变怪异之时,无非众生同业所感。此等变怪,皆是饥馑、疾疫、刀兵、灾难之相,亟宜读说此经,可以灭除。
“二十八宿失度,金星、彗星、轮星、鬼星、火星、水星、风星、刀星、南斗、北斗、五镇大星,一切国主星,三公星,百官星。如是等星,各各变现,亦读说此经。为二难也。
二、星宿失度难:二十八宿,解在前。四七二十八,不依常道而行,谓之失度。金星:即太白星,外国名天师星。依常道行则国丰,若失度则国俭。彗星者:星芒遍指,俗呼扫帚星,外国名阎罗王星。此星出处,必有灾难。
轮星:有晖如轮,若日月五星,破轮星中央而行,则国土分散。右行则国安,左行亦不吉。鬼星者:九月十五日,没在东北。若行驶失时,则鬼神来破国,而施病于人。火星者:荧惑星也,此主贼。此星若高在午处则贼起,若下在子处则贼伏。
水星者:即是湿星,亦是太白星,主水。在申为高,在寅为下。一岁行一周,从酉戌亥子四处行,无水。从卯巳未申…
《仁王护国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